史记·秦本纪-WPSOffice.docx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译文:秦人的祖先,是帝颛顼的后裔叫女修。一次女修在纺织时,有一只玄鸟生蛋落到她的身边,女修把玄鸟蛋吞下后怀孕,然后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日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译文:大业娶少典氏首领的女儿为妻,少典氏首领的女儿名叫女华。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佐禹一起治理洪水。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日:"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译文:治水成功以后,舜帝赐给禹一块玄圭。禹接受说:“治水不只是靠我一个人就能成功的,也得力于大费的辅佐。帝舜日:"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译文:舜帝说:"大费,我要告诉你,你辅佐禹创建功勋,我就赐给你一面黑色的旌旗。你的后世子孙将会兴旺发达。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译文:于是舜帝把一个姚姓的美女许配给大费。大费叩拜并接受了赏赐,从此辅佐舜驯养鸟兽,鸟兽大多被大费所驯服,大费即柏翳。舜还赐大费一族姓嬴氏。大费生子二人:一日大廉,实鸟俗氏;二日若木,实费氏。译文:大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是鸟俗氏始祖;另一个叫若木,是费氏始祖。其玄孙日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译文:若木的玄孙名叫费昌,其子孙后代有的在中原地区生活,也有一部分在夷狄地区生活。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译文:费昌生活的年代正处在夏桀统治时期,于是费昌便离开夏投奔了商,为商王汤驾车,并参与了鸣击败夏桀的大战。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译文:大廉的玄孙名叫孟戏,也可以叫中衍,长着鸟的身体,说着人的语言。商王太戊听说了,安排人占卜中衍为自己驾车是否合适,占卜的结果是吉,于是就任命中衍为自己的御手,并为其娶妻。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译文:自太戊以下诸商王,中衍的子孙后代世代都为商王室立下过功劳,以此辅佐殷商,所以嬴姓有很多人在商朝廷身居显位,最终成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滴(2),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译文:中衍的玄孙名叫中潘,生活在西戎地区,为朝廷保卫西部边疆。中滴的儿子名叫蜚廉,蜚廉的儿子名叫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译文:恶来力大无穷,蜚廉擅长跑步,父子都凭借自己的才能侍奉殷纣王。周武王取得伐纣战争的胜利后,诛杀了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译文:这一时期蜚廉正为纣王出使北方,出使返回后纣王已死,无处禀报,蜚廉便在霍太山筑起祭坛向纣禀报出使情况,蜚廉得到一个石棺,上面的铭文是"天帝让处父不参与殷商的战事,赐给你这个石棺来光大你的氏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日季胜。季胜生孟增。译文:蜚廉死后,就地被安葬在霍太山。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季胜。季胜的儿子名叫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译文:孟增受到周成王的重用,即宅皋狼。宅皋狼的儿子名叫衡父,衡父的儿子名叫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疆、麻(Iu)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译文:造父因擅于驾车而受到周穆王的重用,周穆王得到赤骥、温丽、骅,骄、麻耳等宝马,于让造父为自己驾车前往西方巡视,周穆王巡游的十分高兴流连忘返。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译文:就在周穆王在西部巡游时徐偃王在都城发动叛乱,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快速从西部赶回周都,日行一千里路,最终挽救乱局。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译文:周穆王因此将赵城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从此以封地为氏,即赵氏。自蜚廉的儿子季胜以后五代人一直到造父,才被分封在赵城。赵衰就是蜚廉的后人。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日女防。译文:恶来革,也是蜚廉的儿子,早死。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译文:女防的儿子叫旁皋,旁皋的儿子叫太几,太几的儿子叫大骆,大骆的儿子叫非子。因为造父受到周王室的宠幸,都得以住在赵城,姓赵氏。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济渭之闲,马大蕃息。译文:非子一族定居在犬丘,非子喜好驯养马匹和其他牲畜,非子还擅长饲养繁育牲畜。犬丘人告诉周孝王非子的特长,周孝王就召见了非子,安排非子在汾水和渭水之间主管饲养马匹,在非子的管理下马匹大量繁殖。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遹。译文:周孝王想让非子做大骆的继承人。但是申侯的女儿嫁给大骆为妻,为大骆生下儿子成,成即大骆的嫡子。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滴,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译文:申侯于是向周孝王进言说:“以前我的祖先娶骊山氏的宗室女为妻,生下的女儿嫁给戎胥轩为妻,生下中滴,因为亲近的缘故归顺了周王室,为王室保卫西部边疆,西部边疆因此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遹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译文:现在我再次把女儿许配给了大骆,生下嫡子成。申氏与大骆两次联姻,都让西戎归服王室,大王才得以稳坐天子之位。这件事请天子请慎重考虑。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译文:于是周孝王说:"以前柏翳为舜主管牲畜,牲畜大量繁殖,所以得到封地,获赐嬴姓。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译文:现在他的后代也为我驯养马匹,我要分封土地让他做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日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译文:周孝王就以秦为封邑赐给非子,让非子再次延续嬴姓的祭祀,号称秦嬴。周王室也没有废除申侯女儿所生大骆的嫡子,以此与西戎和睦相处。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译文:秦嬴的儿子是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后去世。秦侯的儿子名叫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后去世。公伯的儿子名叫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译文:秦仲在位三年,周厉王不行正道,有部分诸侯背叛了周王室。西戎也在这一期间反叛王室,攻灭了在犬丘的大骆一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译文:周宣王即位以后,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在交战过程中西戎诛杀了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日庄公。译文:秦仲在位一共二十三年,最后死在西戎。秦仲有五个儿子,最年长的是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译文:周宣王召见了庄公兄弟五人,赐予他们兄弟五人土兵七千人,让他们继续讨伐西戎,最终击败西戎。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译文:于是周宣王再次赏赐秦仲的后人,把当初大骆的领地犬丘一并赏赐给他们,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译文:庄公率族人在祖先故地西犬丘定居,庄公有三个儿子,最年长的叫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译文:世父说:“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秦仲,我除非杀死西戎王,否则不敢进入封邑。于是他率兵准备攻打西戎,让位给他的弟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译文:襄公成为太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后去世,太子襄公继位。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译文:秦襄公元年(前777年),襄公把自己的妹妹缪嬴许配给丰王。秦襄公二年(前776年),西戎出兵包围犬丘,世父率军抵抗,结果世父战败被西戎人所俘获。一年多以后,西戎释放了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译文:秦襄公七年(前771年)春,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废掉太子,改立褒姒的儿子为嫡嗣,期间还多次欺骗诸侯,诸侯最终背叛幽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译文:西戎的犬戎与申侯联合攻入周都丰镐,在骊山下处死了周幽王。当时秦襄公率军前往救援周王室,作战时出力很多,立下大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译文:周王室为躲避犬戎之祸,向东迁都到洛邑,襄公率军护送周平王到洛阳。周平王因此封襄公为诸侯,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赏赐给了襄公。日:“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译文:说:"西戎不行正道,侵占我岐山、丰水一带的土地,秦国如果能攻下并驱逐西戎,就可以拥有这片土地。"并立下誓言,赐给襄公封地和爵位。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疆驹、黄牛、轼羊各三,祠上帝西畤(Zhi)o译文:襄公从此创建国家,开始和诸侯互通使者,互致聘礼,于是用Wf驹、黄牛、轼羊各三只,在西畤祭祀天帝。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译文:秦襄公十二年(前766年),襄公在征伐岐山途中去世。襄公的儿子叫文公。文公元年,居西垂宫。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济(qian)渭之会。译文:秦文公元年(前765年),秦文公率族人定居在西部边疆的宫中。秦文公三年(前763年),秦文公率领士卒七百人到东方狩猎。秦文公四年(前762年),文公来到济水和渭水的交会处。日:“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日吉,即营邑之。译文:说:“以前周朝把这里赐给我的祖先秦嬴为封邑,后来我国最终得到诸侯的封号。于是秦文公安排人占卜选择地点,得到吉利的结果,就在下令在这里营建都邑。十年,初为廓(fu)畤,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译文:秦文公十年(前756年),开始修筑邮畤,用三牢之礼祭祀。秦文公十三年(前753年),秦国开始设置史官记录国家大事,国民也得到应有的教化。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译文: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文公率军讨伐西戎,西戎人战败逃亡。至此文公终于把周都一带的遗民全部收入秦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秦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到岐山,秦文公还将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王室。十九年,得陈宝。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译文:秦文公十九年(前747年),文公在陈仓得到一件宝物。秦文公二十年(前746年),秦国的法律中开始出现诛灭三族的条文。秦文公二十七年(前739年),秦国下令砍伐南山的大梓树,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丰水中窜出一头大公牛。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蜂公。尊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译文:秦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年),文公的太子去世,赐谥号为睁公。睁公的长子被立为太子,就是文公的孙子。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睁公子立,是为宁公。译文:秦文公五十年(前716年),文公去世,被安葬在西山。铮公的儿子继位,即秦宁公(一作秦宪公)。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译文:秦宪公二年(前714年),宪公迁都到平阳。秦宪公派兵征伐荡社。秦宪公三年(前713年),宪公率军与亳人作战,亳王战败逃亡到西戎地区,秦国于是攻灭荡社。四年,鲁公子翠(huT)弑其君隐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译文:秦宪公四年(前712年),鲁国的公子翠杀死其国君隐公。秦宪公十二年(前704年),秦国征伐荡氏,攻取荡氏。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译文:秦宪公十岁时被立为国君,秦宪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安葬在西山。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武公是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译文:武公和他的弟弟德公,都是鲁姬所生。王姬生了出子。宪公去世以后,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黜太子,改立出子为国君。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译文:秦出子六年(前698年),三父等人又指使人杀害了出子。出子五岁时被立为国君,在位六年去世。三父等又重新拥立原来的太子武公为国君。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译文:秦武公元年(前697年),秦国出兵讨伐彭戏氏,攻至华山下,武公长居在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译文:秦武公三年(前695年),武公诛杀三父等人,并且诛灭三父等人的三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曾经杀害了出子。郑国的高渠眯弑杀其国君郑昭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关B。灭小虢(gu6)o译文: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国出兵入侵邦、冀等地戎人,开始设县。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秦国开始在杜、郑设县。秦攻灭小虢国。十三年,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译文:秦武公十三年(前685年),齐国人管至父、连称等人弑杀国君齐襄公,改立公孙无知为齐国国君。晋灭霍、魏、耿。齐雍縻(ITn)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译文:晋国攻灭霍、魏、耿三国。齐国的雍縻杀死公孙无知、管至父等人,改立。齐国、晋国成为强大的国家。十九年,晋曲沃始为晋侯。齐桓公伯于邺(juan)o译文:秦武公十九年(前679年),晋国的曲沃氏成为晋侯。齐桓公在邺邑称霸。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译文:秦武公二十年(前678年),武公去世,被安葬在雍邑的平阳。秦国开始用活人殉葬,为武公殉葬的有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日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译文: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白,白没有继位,被封在平阳。武公的弟弟德公被立为秦国国君。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廓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译文: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德公开始在雍邑的大郑宫居住。秦德公用一百副太牢【牛、羊、豕(Shi,猪)三牲】在廓畤举行祭祀。秦德公通过占卜在雍邑选址,得到的占卜结果是德公的后世子孙能养马黄河。梁伯、芮伯来朝。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译文:梁伯、芮伯前来朝见。秦德公二年(前676年),秦国开始举行进入伏日的祭祀,用吃狗肉的办法驱除毒热之气。秦德公三十三岁时被立为国君,在位二年去世。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译文:秦德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宣公,二儿子是成公,小儿子是穆公。长子宣公被立为国君。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稹。三年,郑伯、虢叔杀子稹而入惠王。译文:秦宣公元年(前675年),卫国、燕国联合攻伐周王室,驱逐了周惠王,然后立王子颓为天子。秦宣公三年(前673年),郑伯、虢叔诛杀王子颓,然后迎接周惠王进入周都。四年,作密畤。与晋战河阳,胜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译文:秦宣公四年(前672年),秦国修建密畤。秦军与晋军在河阳交战,秦军获胜。秦宣公十二年(前664年),宣公去世。宣公有九个儿子,没有一人被立为国君,他的弟弟成公被立为国君。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译文:秦成公元年(前663年),梁伯、芮伯前来朝见。齐桓公讨伐山戎,驻军在孤竹。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译文:秦成公在位四年后去世。秦成公有七个儿子,没有一人被立为国君,他的弟弟穆公被立为国君。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译文:穆公任好元年(前659年),穆公亲自率军攻打茅津,取得胜利。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译文:秦穆公四年(前656年),秦穆公到晋国迎娶夫人,秦穆公夫人就是晋国太子申生的姐姐。这一年,齐桓公发兵讨伐楚国,攻至邵陵。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侯,以璧马赂于虞故也。译文: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出兵灭掉虞、虢两国,俘获虞君及虞国大夫百里侯,这就是晋国把璧玉和骏马赠给虞君的原因。既虏百里侯,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侯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译文:百里侯被俘,晋国就以百里侯为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隶送到了秦国。百里侯从秦国逃到宛,被楚国守边的士兵捉住。缪公闻百里侯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日:“吾媵臣百里侯在焉,请以五段羊皮赎之。译文:秦穆公听说百里侯贤能,想要用重金把他赎回,又害怕楚国人不同意,于是派人对楚国人说:"我国陪嫁的奴隶百里侯在楚国,请让我国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篌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译文:楚国守边士兵同意把百里傻交给秦国了。在这个时候,百里侯已经七十多岁了。秦穆公将百里奚释放,与百里奚探讨治理国家的问题。谢日:“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日:"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译文:百里俣辞谢说:“臣是亡国的臣子,有什么资格与君侯探讨国家大事呢!缪公说:"虞君不重用先生,因此亡国,这不是先生的罪过。”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日五段(gu)大夫。译文:秦穆公执意向百里奚请教,于是两个人探讨了三天,秦穆公非常高兴,就把秦国国政交给百里奚处理,号称五段大夫。百里侯让日:"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译文:百里篌推让说:“我的才能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世人却不知道。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锋人,蹇叔收臣。译文:我曾在齐国游历,因困顿向锂邑人乞讨食物,蹇叔收留了我。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译文:我当时想去事奉齐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才躲过了齐国的内乱,于是我来到周王室。周王子稹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稹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译文:周王室的王子颓非常喜欢牛,我就通过养牛来求见王子颓。等到王子颓想要任用我的时候,蹇叔又阻止了我,于是我离开周都,得以不被诛杀。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译文:我去事奉虞君,蹇叔还是阻止我。虽然我知道虞君不会重用我,但是我实在贪恋财利、俸禄和爵位,暂且留在了那里。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译文:我两次听从蹇叔的劝告,两次脱险,只有一次没听从他的劝告,就遇到虞国被灭,所以我知道蹇叔是个贤能的人J于是秦穆公派人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蹇叔,任命蹇叔为上大夫。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译文:秋季,秦穆公亲自率军讨伐晋国,在河曲与晋军交战。这时,晋国的骊姬在晋国国内制造内乱,太子申生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在外。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译文:秦穆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译文:晋献公去世。晋国立骊姬之子俣齐为国君,晋国权贵大夫里克弑杀凑齐。荀息拥立卓子为国君,里克又杀了卓子和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篌将兵送夷吾O译文:公子夷吾派人到秦国请求帮助,希望秦国能支持自己回到晋国继位。穆公答应了夷吾的请求,派百里侯率士兵护送夷吾回国。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译文:夷吾对秦穆公说:“如果我真能继位,我会割让晋国河西的八座城邑送给秦国。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译文:等到夷吾借助秦国的力量返回晋国继位后,就派丕郑到秦国道谢,但是却违背约定没有割让河西的八座城邑给秦国,并且迅速稳住晋国政局,诛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译文:丕郑知道夷吾回国后一系列操作后,自己身在秦国非常害怕,丕郑趁机劝秦穆公谋划说:"晋国贵族不想让夷吾做国君,其实希望重耳回国继位。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郊(Xi)芮之计也。译文:现在夷吾违背约定,还了里克,这都是吕甥、郑芮的计策。愿君以利急召吕、郊,吕、郊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郑。译文:君侯可以用财利引诱吕、郑二人,吕、邦二人来了,再护送重耳回晋国就方便了。秦穆公同意了丕郑的建议,派人护送丕郑回到晋国,然后让人财利引诱吕、邦二人。吕、那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译文:吕、郊等人怀疑丕郑有离间之言,于是建议夷吾杀了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译文: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秦穆公说:“晋君不行正道,百姓都不服从国君,君侯可以出兵讨伐晋国。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译文:秦穆公说:"百姓如果不服从他,他为什么能随随便便就诛杀贵族大臣呢?既然他能诛杀大臣,这就说明他是可以协调国内各方势力的。秦穆公没有听从丕豹的建议,却暗自重用丕豹。十二年,齐管仲、隰(Xi)朋死。译文:秦穆公十二年(前648年),齐国的管仲、隰朋去世。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译文:晋国发生旱灾,派使者前来秦国请求救济粮食。丕豹劝说穆公不要接济粮食给晋国,而是利用晋国发生饥荒的时机出兵入侵晋国。穆公听完后,征求了公孙支的意见,公孙支说:"荒年和丰年会更替到来的,不可以不接济晋国粮食。问百里篌,侯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傻、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译文:穆公又征求了百里篌的意见,百里侯说:“夷吾得罪的只是君侯你,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过呢?于是穆公采纳了百里俣和公孙支的建议,最终调拨粮食接济晋国。秦国用船只和车辆运输粮食,从雍邑到绛邑的路上秦国的运粮队伍连绵不断。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译文: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秦国派使者向晋国借粮。晋君与群臣商议。虢射日:"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译文:虢射说:"晋国可以利用秦国发生饥荒的时机,出兵入侵秦国,这样可以建立大功。”晋君采纳了虢射的建议。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译文: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晋国征发士兵准备入侵秦国。秦穆公也调发军队,让丕豹率领,穆公亲自前往迎战。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鹫。译文:九月壬戌日,秦穆公所率秦军与晋惠公夷吾所率晋军在韩原交战。一到战场晋君夷吾估计是看到自己的姐夫秦穆公十分兴奋,就抛下自己的主力军,自己率少量军队前往与秦军争胜,结果冲太急晋君夷吾的马车冲击一个坑里进退两难。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译文:穆公一看小舅子战车被卡,于是亲自驱车率军向小舅子夷吾杀来,准备活捉夷吾,结果穆公没能捉到晋君夷吾,反而被赶来的晋军主力所围困。晋军向穆公所率军队发起总攻,穆公亲自参加战斗身上也多出受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译文:就在这危机时刻,当年岐山下曾经偷吃过穆公宝马的三百个野人骑马冲入晋军军阵中,晋军的包围圈被冲散,最终穆公得以脱险,并且活捉了晋君夷吾。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译文:当初,穆公丢失了一匹宝马,生活在岐山下的三百多个野人(受歧视的住在荒郊野外的平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一同将这匹宝马宰了吃掉(可能也是饥荒闹的),官吏最终捉住这些人,准备按照法律惩处这些野人。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译文:穆公知道后说:"君子不会因为一匹牲畜而乱杀人。我听说吃了宝马肉不喝酒,对人身体有害。于是穆公还赏赐给这些野人美酒,并且还赦免了这些野人。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译文:后来这三百人听说秦国准备发兵抵抗晋国的入侵,都请求随军出征,因此当他们看到穆公身处险境后,都不顾生死地争相冲锋,来报答穆公当年宽恕他们偷吃马肉的恩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译文:穆公俘获晋君夷吾后回国,号令全国说:“我要斋戒沐浴,然后用夷吾这小子来祭天。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译文:周天子听说这件事后,派使者来劝穆公说:“晋君和我是同姓。”以此来为晋君夷吾求情。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经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译文:夷吾的姐姐是秦穆公的正妻,她听说这件事后,就穿上丧服,光着脚,对穆公说:"妾的兄弟有难,我不能相救,同时也辱没了君侯的命令。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译文:穆公说:“我俘虏了晋君夷吾,以此为功绩,现在有天子为他求情,夫人也因此担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译文:于是穆公与晋君订立盟约,同意把晋君夷吾释放回国,还安排晋君夷吾住在上等的馆舍,用七副太牢的规格招待晋君夷吾OH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yu)为质于秦。译文:十一月,秦国放晋君夷吾回国,回国后晋君夷吾把河西的土地献给秦国,还派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译文:秦国把一名宗室女许配给了太子圉。这时秦国的领土已经向东扩展到黄河流域。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译文:秦穆公十八年(前642年),齐桓公去世。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秦国攻灭梁、芮两国。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译文: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8年),晋国太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晋君夷吾病重,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娘家,秦国却将其灭掉。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译文:我的兄弟很多,在君父去世以后,秦国一定会扣留我,而晋国国内的权贵也会轻视我,他们必定会改立其他公子为国君。"太子圉于是逃回晋国。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译文: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太子圉被立为国君。秦国怨恨太子圉秘密逃回晋国,于是从楚国迎接晋国公子重耳,并且把原来太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译文:重耳最初是拒绝的,后来还是接受了。秦穆公用更隆重的礼节厚待重耳。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的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的权贵大臣,秦国计划护送公子重耳回到晋国。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译文:晋国权贵们同意了,于是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被拥立为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命人杀了子圉。子圉即晋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译文:当年秋季,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勾结翟人袭击了周襄王,周襄王出逃到郑国。秦穆公二十五年(前635年),周襄王派人到晋国、秦国求救。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译文:秦穆公亲自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进入周都,并诛杀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文公率军在城濮击败楚国。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译文: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秦穆公出兵协助晋文公围困郑国。郑使人言缪公日:“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译文:郑国派人劝秦穆公说:“灭掉郑国只能对晋国有利,对于晋国是很大的收获,而对于秦国却没有好处。晋国的强大,就是秦国的祸患。"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译文:秦穆公于是撤兵回国。晋国也同时撤兵。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季,晋文公去世。郑人有卖郑于秦日:"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把郑国出卖给秦国说:"我主管郑国的城门,秦国可以偷袭郑国,我为秦国做内应。缪公问蹇叔、百里篌,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译文:秦穆公询问蹇叔和百里篌意见,两个人回答说:“穿行多个国家,经过上千里路去偷袭别人的国都,很少有获得成功的。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译文:况且有人可以出卖郑国,怎么知道秦国国内没有人把我们的情报告诉给郑国呢?不可以轻易出兵。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篌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译文:秦穆公说:“二位不知道内情,我已经决定了。于是秦穆公调发士兵,派百里傻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带兵。行日,百里侯、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译文:军队出发那天,百里篌、蹇叔两个人为将士哭泣。秦穆公听到后,生气地说:“我调发士兵出征,可是你们却在这里大哭来败坏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么?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译文:两位老臣说:"我们不敢败坏君侯军队的士气。大军就要出发了,我们的儿子一同前往作战;我们老了,他们回来晚恐怕就不能相见了,所以痛哭罢了。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昵矣。译文:两位老臣退下,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此次出征必败,战败的地点一定是在靖山的险要地带。"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译文: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的春季,秦军向东进发,先是经过晋国的领地,然后经过周都的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译文:周王室大臣王孙满说:“秦国的军队不讲礼法,不失败可能吗?"秦国的军队行军至滑国,遇到贩运货物的郑国商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译文:弦高正赶着十二头牛打算到周都去贩卖,看到秦国的士兵,害怕被杀,就把牛献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惩罚郑国,郑君已经做好了防备,派我献上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国将士J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译文:秦国的三位将军相互商量说:"我们是来偷袭郑国国都的,郑国现在已经察觉了,我们还偷袭个啥呢。于是秦军就地灭掉滑国。滑国,是晋国边境的一个小国。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译文:当时,晋文公的遗体还没有安葬。晋太子襄公知道此事后生气地说:“秦国欺负我这个孤儿,利用晋国国丧时,趁机攻破我边境的附属国滑国。”遂墨衰经(die),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译文:于是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调发士兵在靖山截击秦军,秦军一到晋军发起攻击,大败秦军,秦国的士兵没有一个人得以逃脱。晋国俘虏秦国的三位将军后返回。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日:"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译文:晋文公的夫人,是秦国宗室女,她为被俘虏的三位秦军将领求情说:"秦穆公怨恨这三个人已经深入骨髓,希望君侯把这三个人放回秦国,让秦穆公亲自烹杀他们来解恨。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日:“孤以不用百里篌、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译文:晋君同意了,于是释放三位将领回国。三位将军回到秦国,秦穆公就穿着白色的素服到郊外迎接,面对三位将军哭着说:“我因为没有听从百里侯、蹇叔的话而让三位蒙受耻辱,三位哪里有什么罪过呢?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译文:你们要时刻准备着洗雪耻辱,不要懈怠。秦穆公恢复了三个人的官职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译文: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楚国的太子商臣弑杀自己的父亲成王,自立为楚王。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译文:秦穆公在这一年再次命令孟明视等人带兵攻打晋国,在彭衙与晋军交战。秦军没有获胜,撤军。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译文: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不知什么原因逃亡到西戎定居,因此由余会说晋国的语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译文:戎王听说秦穆公贤德,因此派由余到秦国去考察。秦穆公安排由余参观了秦国的宫室和积蓄的宝物。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译文:由余说:“如果让鬼神来打造这些东西,他们也会觉得劳心;如果让百姓来建造的话,百姓也会很辛苦。"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译文:秦穆公感到奇怪,问道:“中原用诗书、礼乐、法度来治理国家,然而还是经常有混乱局面,现在戎夷没有这些,是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不也是很困难吗?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译文:由余笑着说:"这就是中原各国出现混乱局面的原因。自从上古的圣人黄帝制定了礼乐、法度,黄帝以身作则率先遵行,只能实现小范围内的安定局面。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译文:等到后世,统治者逐渐骄奢淫逸。统治者自己阻碍了法度的威严,却用法度责罚监督下级,下级疲困到极点就会怨恨上级不行仁义;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译文:上下相互争斗怨恨,并且篡位弑君,甚至诛灭宗族,都是这样的情况。而戎夷就不会这样。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译文:在戎夷地区,上级能够用淳厚的美德来对待下级,下级能够用忠诚和信用来事奉上级,一个国家的政治局面就像一个人的修养,尽管不知道是如何将国家治理好的,但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译文:于是秦穆公退朝并询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国的忧患。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译文:现在由余的贤能,就是我国的祸害,应该怎么办呢?内史廖回答说:“戎王身处偏僻闭塞的地方,从没听过中原的音乐。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译文:君上可以尝试送他一些歌舞艺人,以此削弱戎王的心志;再为由余向戎王请求,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我们扣下由余不让他回国,以此来拖延由余回国的期限。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译文:戎王必定会怪罪由余,也就一定会怀疑由余。君臣之间产生嫌隙,我们就可以俘虏戎王了。况且戎王喜好音乐,一定会荒废政务。”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译文:秦穆公说:"很好。"秦穆公就与由余席垫相连而坐,共享餐具而食,向由余打探西戎的地理形势和兵力配备情况全部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然后派内史廖把十六名歌舞艺人送给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译文:戎王接受后很高兴,一整年也不理朝政。这时秦国才放由余回西戎。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译文:由余多次劝谏戎王,戎王都不听从,穆公又多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最终归降了秦国。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译文:穆公用宾客之礼招待由余,向他询问讨伐西戎之事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