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司马昭之心昭示代魏意向.docx

    • 资源ID:1001025       资源大小:512.7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司马昭之心昭示代魏意向.docx

    司马昭之心,昭示代魏意向一、“司马昭之心”,典故本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汉晋春秋。典故的本事是:“(曹髦)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魏国第四任皇帝曹聚网络图)这里讲的是三国后期,公元260年,发生在魏国的一件政治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为了捍卫曹魏主权与帝王尊颜,高傲的第四任皇帝曹髦,献出仅仅20岁的年轻生命。这一政治事件,向世人昭示一种历史趋势,孤危的曹魏大势己去,势必要为权臣司马氏所替代;也为后人留下一个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或省作“司马昭之心”,表示人所共知的意向或野心。二、孤危的曹魏,大势渐去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魏文帝曹丕,是在其父组建的(官僚)士族集团支持下,完成这次改朝换代大事的。因此立国后,保护与巩固士族的既得利益,成为他首选国策。(曹操与曹不网络图)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官人法,承认士族的做官权利,又按官吏等级分配牛畜和客户,在经济上予以优待。这样,士族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最大的收益者,逐渐变成士族豪强。这批士族豪强,担任着政府与军队的各级领导,是曹魏政权的最大支持者与拥护者。同时,曹丕又过分地接受东汉衰微的历史教训,明令禁止宦官与外戚干政。颁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也不得接受茅土之爵”,完全排除宦官与外戚对皇帝的爱心与拥戴。(勇武的曹彰网络图)再者,曹丕心胸狭窄,兄弟相残,而藩王又无权无势。他二弟曹彰,雄武过人,功勋卓著,应是国家军事支柱,可在223年,只因赴皇兄私宴,回府后,身强力壮,无病无疾的,就突然死去,年仅34岁。他三弟曹植,一介文人,卓尔不群,可曹丕也对他严加防范,步步紧逼,还令他作七步诗;在国初七年中,他被逼五迁,改换封地,饱受折腾。所有藩王,既无治权,又无军权,还受监国使者监视,形同软禁,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无力组建皇权藩屏,以阻止外官夺权。(诗人曹植网络图)就是因为这样,整个朝廷,整个国家,仅仅只有官僚士族一家独大。而这一家独大的官僚士族,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当然,其中不乏忠臣良将,但是,当年曹操的士族集团里,也有不少“不仁不孝,心怀叵测”的势利之徒与卑鄙小人。曹丕全盘接过这批人,并且继续执行“唯才是举”政策。例如,太傅一职,历朝历代的选人标准,都是“德隆望重”,可他却任命“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贾翊担任。孙权听说此事,哈哈大笑,说“乱用人”。结果,曹丕的朝官们,“权诈迭起,奸逆萌生”。“鹰视狼顾”的司马懿,一直受到信任与重用,最后导致被窃国,便是一大沉痛例证。因此,魏国皇帝身边,只有“只看才学,不问道德”的官僚士族。在宫中,在朝廷,在整个国家,皇帝只是一名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陷入孤单无依的高危境地。这样的孤家寡人,不讲雄才大略,也不讲武功过人,只要能强势自立,那都还好说,可是曹魏的皇帝们呢?(开国皇帝曹丕网络图)开国皇帝曹丕,在位七年,40岁去世,在位时,大权独揽,局势平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颇有新气象。第二任魏明帝曹睿,23岁登基,在位十三年,35岁去世,攘外安内,也颇有建树。第三任齐王曹芳,九岁登基,在位十五年,因欲自立而被废。第四任高贵乡公曹髦,十四岁登基,20岁时,因欲自强而被弑。第五任陈留王曹奂,十五岁登基,五年后,被迫“禅位”,曹魏覆灭,西晋开国。皇帝都短命,接班人没有时间“养势”,人弱、体弱、智弱、势弱,又没有近亲扶持,没有忠臣拥戴,更没有强势宗藩屏护,只有任权臣、奸佞蹂蹒与宰割,只能眼看着国家权势渐失,国势渐弱,一步步地走向灭亡。三、奸诈的司马,权势日增曹魏政权的社会基础是士族,任用的军政人员,也都是士人。魏国的皇帝们,在孤危之境,也只有紧紧地抓住他们,才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一些有才能又有野心的士人,也利用这一机会,极尽手段,钻营上爬,成为掌握重权的人。司马懿及其子,是这类人中的典型代表。(司马懿网络图)司马懿,“鹰视狼顾”,世人皆知,可是他善于伪装,得到曹操祖孙三代人的信任与重用,这为他及其子孙纂权谋国,提供极其有利的方便条件。曹丕当魏王太子时,他任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司马懿历任侍中、尚书、右仆射、给事中、录尚书事等要职。曹丕两次南征,都任命他留守,内抚百姓,外供军资。226年,曹丕病逝,遗命司马懿、曹真、曹休与陈群四人,共辅魏明帝曹睿。231年,曹真病逝,司马懿又接替他屯住长安,任大将军,成为曹魏政治军事支柱。239年,曹睿病亡,只仅仅遗命司马懿与曹爽俩人,辅佐八岁齐王曹芳为帝。曹爽以宗亲关系,任大将军,但俩人都加侍中,督察军事,共执朝政。曹爽为削弱司马懿权力,把亲信安插到各军事要位,又让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名位虽尊,但却失去政事过问权。这样,军政实权都落入曹爽之手。(曹爽网络图)无疑,这是一着巩固曹魏国势、防止司马弄权的高招。但是,曹爽不是司马懿对手。司马懿一出韬晦计,轻松地发动高平陵军事政变,一举铲除曹爽及其主要首领,并都夷灭三族,把曹家宗族仅存的一支较强势力,一网打净,并趁机把忠于曹魏的军人,也诛杀殆尽。从此,朝廷上、军队里,再也没有可与他抗衡的人物了。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斗争。它标志着曹魏大势,实际上己完全失去,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实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懿及其两子网络图)魏国后期的局势变化,只是司马氏笼络人心,缓和矛盾,分几个小步骤,在形式上,进行帝位替换的过渡而已。不久,司马懿去世,其长子司马师接任大将军。为巩固既得利益,254年,他废齐王曹芳,立14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公元260年,司马师病死,其弟司马昭接任其职。司马昭渺视皇权。曹髦虽然年轻,但有中兴之志。俩人矛盾迅速激化。于是,司马昭竟然胆大包天,公然弑君,另立15岁的陈留王曹奂为帝,皇帝完全成了他手中的玩偶。他稳稳妥妥的掌握着整个魏国的国柄,皇帝的宝座,什么时候抢坐上去,只是还没有找到最佳切入点而已。四、“司马昭之心”,以实体昭示世人自正始七年(249年)高平陵政变,到嘉平六年(259年)曹芳被废,再到甘露五年(260年)司马师进封晋公,孤危的曹魏皇权,日渐衰微,名存实亡。(英武的曹聚网络图)第四任皇帝曹髦,才慧早成,节俭用度,派员外出考察,积极办理国事,力求有所作为。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接过权力。司马昭却公然抗旨,率军入京,还明日张胆地指责皇帝。俩人矛盾激化。曹髦眼看威权日去,帝位将被篡夺,不胜感慨。甘露五年(260年)六月的一天,他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密议,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侮辱,今天我要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宫,去讨伐他。”王经郑重地进言:“司马氏久掌国柄,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人心已经归附他了。而且宫中卫队人少势弱,莽撞行事,后果不堪设想。恳请皇上慎重考虑J可是,曹髦对此金玉良言,也听不进去,掏出令牌,发誓说:“我已经决定,打算豁出命去,死又有什么!何况,如果成功了,还不一定死呢J(曹里殉国网络图)于是,曹髦披坚执剑,驾着马车,率领宫中卫士,一共三百多人,呐喊着从宫中冲出去。其时,王沈、王业俩,为了自保,已跑到司马家自首告密。司马昭命令亲信贾充,率领大队精兵,主动拦截。两军在南阙下相遇。曹髦手舞长剑,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难道要弑君吗?”司马精兵,惊恐迟疑,纷纷后退。贾充怒斥道:“司马公豢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犹豫什么!”一个叫成济的将军,立刻明白过来,为了荣华富贵,他手持长枪,一枪向皇上刺去,枪透前胸,从后背露出,皇帝曹髦,血溅宫墙。高傲的曹髦,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揭示出司马昭之心的内涵:司马代魏的狼子野心。曹髦死后,为了掩人耳目,司马昭找到替罪羊,刽子手成济美梦还未醒,就以弑君罪,斩首示众,并夷灭三族。接着,立15岁的陈留王曹奂为帝。由于弑君的影响,司马昭延缓了谋国的步伐,加紧建功立业,直至景元四年(263年),发兵灭蜀后,才自封为晋公,后为晋王。他死后数月,泰始元年(265年),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是为西晋。至此,孤危的曹魏,彻底覆灭,而强藩拱卫、腐朽豪族支持的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让“司马昭之心”,公然以晋朝政权这一实体,昭示世人。陈存选2020、05、26

    注意事项

    本文(司马昭之心昭示代魏意向.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