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党课研究: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docx

    • 资源ID:1004742       资源大小:25.5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党课研究: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docx

    党课研究: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当今,互联网舆论场已经逐渐成长成为国际社会最具影响力以及最有生命力的舆论场,在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下,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从传统现实场域转向网络虚拟场域、从网下现实互动转向网上虚拟互动,意识形态建设平台从“线下”转到“线上”,意识形态阵地争夺的方式从“暗斗”转成“明争”,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也从“阶段性”转为“长期性”。能否过了互联网这一关,将网络意识形态这个党治国理政的“最大的变量”转变成“最大增量”,已经成为党长期执政的最大考验。一、网络媒介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载体网络是较量无声的平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下管好、用好、治好网络,不仅事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文化安全,而且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总体国家安全。要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尤其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网络媒介发展的新特点,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利用网络媒介的新优势建设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阵地;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网络媒介面临的新挑战,着力解决好使用网络媒介的“本领恐慌”,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一)网络媒介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新特点2019年1月,企鹅智库从十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2019年到2020年的趋势报告,这十六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是网络媒介的覆盖广,第二是网络媒介的声势大,第三是网络媒介的效果好。从网络媒介覆盖广的角度来说:一方面,网络传播媒介消解了传统传播媒介在文字、声音、动画等领域的边界,实现了立体式、多元化、交互型的传播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因此,覆盖的受众广;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媒介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介在传播空间、传播速度、传播价格等方面的限制,可以用最优惠的价格,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广泛的传播,因此,覆盖的面积广。从网络媒介声势大的角度来说:交互型的传播方式既包含天然的民主亲和力,又具备广泛的自由号召力。在民主亲和力的影响下,网络传播媒介的参与者往往兼具三重身份,即是说,网络传播媒介的参与者既可以充当网络信息的制作者,又可以充当网络信息的传递者,还可以充当网络信息的接收者;这种三位一体的网络参与模式改变了以往媒体人享有的“信息特权”,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生产的平等、信息传播的平等以及信息消费的平等;同时又提高了网络媒介参与者制作网络信息、传递网络信息以及消费网络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了网络传播媒介的传播力、影响力。在自由号召力的影响下,大众传媒的“小众”化特点也越来越凸显,也就是说,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受群体性信息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网民信息选择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又反过来影响新兴信息的生成与编排,信息在新旧替换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舆论监督领域,得益于良性的信息互动关系,网络传播媒介对舆论监督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网络媒介效果好的角度来说:首先,网络传播媒介的准入门槛低。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较,更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网民使用。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新生网民中,中老年用户以及青少年用户数量上升明显,这就充分说明了网络传播媒介的包容性更强。其次,网络传播媒介操作要求少,只需一部便携式电话终端,即可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新闻动态。据工信部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12.9亿,居世界首位。最后,网络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时效性更强、开放性更大,兼容性更好、选择性更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媒领域的传播秩序,也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以及思维的方式。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网络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更好。网络传播媒介覆盖广、声势大、效果好的新特点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优势。利用网络传播媒介的新特点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既是网络传播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二)网络媒介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在充分认识网络传播媒介为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要冷静分析网络传播媒介存在的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风险。概括来说,网络传播媒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首先是网络安全的风险。网络安全既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又包括网络信息的安全,还包括网络软件的安全。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络安全态势来看,尽管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同比减少7.7%,但是,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漏洞通报事件数量、数据泄漏事件数量、拒绝服务干扰事件数量、鱼叉钓鱼邮件攻击事件数量等均有所上升,特别是多个高危漏洞的爆出,也反映出当下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以OracleWebLogicwls-9-async组件存在的反程序化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漏洞编号CNVD-C-2019-48814)为例,一旦漏洞修复延迟,那么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对我国网民的网页进行篡改、对特定网站发起植入后门等将易如反掌。其次是网络传播媒介公信力面临的挑战。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大多依托的是专业化的制作团队,对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非常高;而且,在信息传播的对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但在人人都是“媒体人”的网络传播环境下,无论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还是网络信息的散播者,亦或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既不能完全保证或较好保证上传信息的真实性,又不能完全保证传播信息的完整性,还很难辨别接收信息的真实性;由此也就大大降低了网络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在此情景下,井喷式的网络信息愈发成为博人眼球的娱乐产品,直接影响网络传播媒介在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过程中的实际效用。最后是网络传播媒介面临网络空间治理的困难。网络空间大而广、网络信息多而杂、上网网民素质参差不齐,要在这种条件下利用网络传播媒介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就必须把网络空间的治理放在第一位。要治理,先立法,有法可依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从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第一部网络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起,截至2020年6月,中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两百多部有关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包含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等诸多领域的网络法律体系。但是,不难发现,治理网络空间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关于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关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基本法还很欠缺,网络立法滞后于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法律法规过于笼统增加了网络执法的难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空间治理的进度和效果。从以上分析可知,利用网络传播媒介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将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是网络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极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从总体上说,在人类社会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到网络社会的大趋势下,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新样态也是基本样态。因此,利用网络传媒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机会千载难逢,影响利大于弊。(三)媒体融合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新趋势所谓构建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传媒体系,概括地说,就是在充分利用传统传播媒体有领军人才、有专业态度、有政治立场、有规范内容、有思想深度、有品牌效应等优势的前提下,全面融合新兴媒体有展示平台、有沟通渠道、有丰富形式、有即时互动、有传播速度、有发展空间的新特点,最终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经验地看,媒体融合并不是一个实体媒介,而是与传统媒介相比更高效的一种新的媒介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意在将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优势相互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在媒介的功能、传播的手段、传递的价值等方面全面提升。实际上,融媒体指的是一种不断扬优的、科学的传播方法。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媒体融合发展做出最新指示,他指出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影响下,信息开始“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从而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以及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要在此背景下把党的声音传递得更开、传播得更广、传达得更深入,就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另一方面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快推动构建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传媒体系,就要着重处理好四对关系:第一,是处理好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关系。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兴传播媒介是一种迭代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融媒体的目的就是整合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兴传播媒介的优势,实现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兴传播媒介在传播效果上的1+1>2。第二,是处理好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关系。在媒体融合实践中,中央的媒体机构和地方的媒体机构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以及管理手段上各有优势,只有相互协调、合理安排、共同发展,才能打造好新型的传播平台、建好新型的主流媒体。第三,是处理好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的关系。在组织关系上,主流媒体指的是接受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的新闻媒体,而商业平台一般是指民营企业在网络空间运营的用户平台。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各有所长,处理好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的关系既要求主流媒体在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同时,又要求要充分彰显商用平台在信息散发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主流媒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全面发挥出力出工和出策。第四,是处理好大众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尽管在资源禀赋方面,大众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具有巨大差异,但是在服务人民方面,大众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媒体融合实践中要根据大众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不同特点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二、网络空间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随着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持续上升,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生成地、信息传播的主要集散地、话语对碰的主要交汇地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要在保证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建好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就必须科学分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势,深入研究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规律,理性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特点,最终化网络这个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一)以“破”为主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以“破”为主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首要前提是认清当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形势,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首先,从国际视野来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范围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国界限制,表现为无国界性或跨国界性,即是说,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在这种条件下,要通过单一区域内的网络平台管理进而达到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的目的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同时,当今国际上各个国家、各种势力的不平衡发展,也大大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元社会结构逐渐形成,这意味着人们在精神追求、价值倾向、利益选择等方面的分化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迅速。表现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这种分化就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力量分布的多样化,简单来说,就是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数量将会增多,并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发起挑战。最后,从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以及网络运行规则的制定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占据了先进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引领了先进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也控制了网络运行规则的主要发言权。因此他们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有利的网络运行规则来操控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进而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更加便利。要在如此困难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下找到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的突破口,必须做到:第一,在国际网络空间,要破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上敌强我弱的发展态势,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屡遭“围攻”的不利局面。第二,在国内网络空间,要破解多元社会结构下网络空间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攻击。第三,在网络运行规则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层面上,要提高用网治网的技术和水平,着力解决好“本领恐慌”,尤其是要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只有这样才能为掌握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技术上以及规则上的保障,最终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以“立”为本守好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以“立”为本守好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网络空间中“立”什么性质的网络意识形态;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立”网络意识形态。回答第一个问题,关键是看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网络意识形态的性质。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的国家从性质上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第二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性质自然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以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为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弓I;在奋斗目标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在领导力量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价值倾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以及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所处地位上,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立”的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回答第二个问题,针对的是怎么做,也就是说,怎么维护社会主义性质的网络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具体而言,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以网络核心技术的掌握为根本。网络核心技术是当前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最大“命门”,网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就会削弱党掌控网络“舆论场”的主动权,而只有摆脱网络技术领域的“跟跑”地位,实现“并跑”甚至“超跑”和“领跑”,才有可能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可靠保障。其次是以网络空间的内容建设为支撑。网络空间这块新阵地,社会主义性质的网络意识形态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性质的网络意识形态或者其他性质的网络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就会占领。因此,要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基础上,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扩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同时,面对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网络支流意识形态发起的挑战,不做“沉默的羔羊”,要敢于举旗、敢于亮剑。最后是以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为保障。法治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也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保障,只有坚持依法用网、依法治网,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立破并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指出:“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内,坚持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治理念,出台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国内的蔓延,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了亿万百姓众志成城的民心,温暖了患病群众的人心,筑造了抗疫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同心,增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的凝聚力。对外,中国积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不仅认真检测、及时通报,谨防携带病毒的中国患者将疫情传染到国际社会,而且针对疫情肆虐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无私分享中国在抗击疫情期间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同时,中国还在国内医疗物资消耗非常大、医护人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医疗物资,派出专业的医护团队紧急支援受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大增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在国际上的引领力。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反思中国取得“抗疫”成就的原因,即是说中国政府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号召全民投入到此次“抗疫”战斗中,并取得良好成效,根本在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力、组织力、战斗力以及公信力。同时,中国在全球抗疫阻击战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也令世界人民赞许,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网络意识形态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以及号召力。三、网络平台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要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争取更多网络斗争主动权、网络空间话语权,就要充分认识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同时,也要发挥好网络这个新平台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在网络这个新平台上必须始终坚持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根本要义不动摇、不放松、也不懈怠。(一)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是关键坚持党性原则是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因为,信息传播主体受特定思想理论的影响,在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政治立场等方面各有不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于观点的表达、是非的把握、立场的选择等,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倾向性、阶级性、政治性,而“党性”从本质上就是这种倾向性、阶级性以及政治性的具体反映。所以,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仅要讲党性原则,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讲。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讲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即是说坚持政治家办报、力、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不放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新闻报道,都有导向,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都包含着立场、观点、态度”。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开展建设,总是要“先制造舆论”,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闻网站等都是“制造舆论”的重要媒介。网络平台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也是舆论重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如果放弃党对网络平台的领导,偏离政治家对主流报纸、刊物、电台、新闻网站的主办,那么这些平台所承载的舆论极有可能成为颠倒黑白、蛊惑人心、瓦解政权的“迷魂汤”。相反,如果将党和政府主办的网络平台、主流媒体当做思想宣传的武器以及舆论斗争的阵地,使之在开展工作中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和党的主张,维护中央的权威以及党的团结,那么这些网络平台、主流媒体所传递的价值就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的“镇定剂”。(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闻传播的性质、功能、规律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网络这个新平台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灵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强调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也就是说,新闻报道是基于对事实的描写,而非依据主观臆测或脱离实际,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原则。第二,强调党报党刊是传递无产阶级思想的“喉舌”,马克思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党的新闻网站从它的产生条件、形成条件、运作模式、职能定位等等都不可能离开无产阶级的政治,都要以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为其出发点、为其本质、为其落脚点。第三,强调新闻的生成、传递和消化具有像植物一样的内在规律,因此要注意观察和总结新闻在生成、传递以及消化过程中的规律,不断提高掌控新闻以及引导新闻的能力。列宁、毛泽东等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结合了无产阶级党报、党刊在建党、建立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新实践、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融媒体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建设网络意识形态,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提供真实可靠的网络信息,保证网络舆论始终朝着为公共利益以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发展,而非被经济利益牵着鼻子走,一昧追求博人“眼球”的“快餐”信息。其次,要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使得网络成为党和政府联络人民、动员人民、服务人民的大平台,而非成为“藏污纳垢”的大本营。最后,网络传播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既要认真总结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经验,又要根据实践的变化改革创新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方法,只有在不断总结与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巩固和壮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激发全社会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三)始终坚持正确的网上舆论导向是要求导向是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的重中之重,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导向围绕的一定是经济建设这个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服务的也一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平台要坚持正确导向提出了“12字”的新要求,即“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要完成这个新要求,就要从四个方面出发,其一,从组织管理的层面出发,强调不仅各级党报党刊,各个电台电视台在做新闻报道时要讲导向,而且各类都市类的报刊、新媒体的报刊做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导向问题当做新闻报道的首要问题:不管报刊的主办单位、主管单位是国家级、省部级还是市县级等什么级别的,也不管报刊的主办单位、主管单位所处的地区是沿海的,还是内陆的,在导向上都要一视同仁,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其二,从新闻报道的类别出发,强调一般性的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和广告宣传等也不能放弃讲导向。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报刊的什么版面、什么部分,只要是报刊报道的正式内容、组成部分,在导向上也都要一视同仁。其三,从新闻的性质出发,强调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和社会类的新闻也要讲导向,不同性质的新闻要有共同性质的导向。也就是说,同一报刊的报道内容、报道新闻不管是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类、娱乐类、文化类等各种类别、各种方面的内容,在导向上也都要一视同仁,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其四,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层面,强调在国内发布的新闻消息要讲导向,在国外发布的新闻也要讲导向。具体来说,要确保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导向,就要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一方面强调正面事物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主流以及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主要面貌,客观反映社会前进中的曲折,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弘扬社会上的新风气,赞扬生活里的真善美,传递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从而不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两者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在“扬清”的同时也要“激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硬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对于“流窜”和“藏匿”于网络空间的负面内容以及反动信息,要予以坚决打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思想领域的团结,保持精神层面的稳定,最终为“四个全面”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注意事项

    本文(党课研究: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