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离子化成工序中是如何影响SEI膜的?.docx
-
资源ID:1008855
资源大小:16.7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锂离子化成工序中是如何影响SEI膜的?.docx
在锂离子化成工序中,是如何影响S日膜的?目录1.序言1?化成对SEI膜的影响2?电流2?温度21.序百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化成工序,主要是指对注液后的电芯进行首次充电的过程,有时也被称为预化成或预充。化成是电池的初始化过程,除了激活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外,它还涉及将Li+首次插入负极石墨层中。在这个过程中,电解液溶剂、电解质以及杂质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l膜)。SEl膜的结构将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等性能。(关于SEl膜,可以参考之前的推送,了解更多详情:锂电锂离子电池中为什么会生成SEl膜?SEl膜生成的具体步骤又是怎样的?SEl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在化成过程中,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化成工艺(包括电流、温度、湿度、压力、截止电压等)都会对SEI膜的组成和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侧重于探讨化成过程中电流和温度对SEI膜的影响。这些因素的调节将有助于优化SEI膜的形成,提高电池的性能与稳定性。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化成工序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整化成过程中的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可以达到更好的SEl膜形成效果,从而提升电池的品质和性能。不仅如此,其他因素如湿度、压力和截止电压等也应在化成工艺中加以考虑,以确保电池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安全要求。持续研究和探索化成工艺对SEI膜形成的影响,将为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改进化成过程,我们有望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化成对SEI膜的影响电流形成SEI膜的反应类型可以分为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当通过小电流进行预充时,更容易发生单电子反应。以EC为例,反应如下图所示。EC+e->EC-(阴离子基)2EC->CH2=CH2+CH2(OCO2)-CH2(OCO2)-CH2(OCO2)-CH2(OCO2)一+2Li÷>CH2(OCO2Li)CH2()C½)单电子反应是指只需要一个电子参与即可发生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生成有机锂盐组分,从而形成更致密的SEl膜。由于反应不可逆性较小,所生成的SEl膜厚度较薄,但相应的电阻较大。而当采用大电流进行预充时,更容易发生双电子反应,即需要两个电子同时参与才能发生反应。EC+2e一一>CH2=CH2+C()/,C()+2Li+>Li23(s)EC+2e+2Li+>(CH2CH20C02)Li2这种情况下易生成无机锂盐组分的SEl膜。由于形核速度较快,无机盐组分会杂乱堆积,导致生成的SEl膜结构更为疏松,不牢固地附着在颗粒表面,因此厚度更大。由于SEl膜结构较疏松,可以允许更多电解液的浸润,因此大电流下形成的SEl膜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在实际的锂电生产中,考虑到成膜质量、能耗和产能等因素,多采用先小电流后大电流的阶梯化成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平衡SEI膜的质量和成膜效率,以达到既能形成良好SEI膜结构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温度SEl膜的形成伴随着两个过程,即SEl膜的生长和溶解。以下是对于温度对SEI膜形成的影响的进一步解释:1)高温下,已形成的SEl膜的溶解速度加快,而生成速度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SEl膜的溶解速率相对较高,而生成速率相对较低。因此,高温下形成的SEl膜结构往往比较疏松,不牢固地附着在电极表面。由于结构疏松,电解液更容易渗透到SEI膜内部,导致电解液中的电解质和溶剂渗透到电极内部,从而减弱了膜的保护作用。2)相反地,温度过低会导致极化过大的问题。在低温环境下,电极的活性物质反应速率变慢,电离程度下降,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这时,在电极表面容易出现析锂的现象,即锂金属在负极表面生成。析锂现象不仅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温度方面进行精确控制和优化。适当的温度条件既要保证SEI膜能够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保护作用,又要防止过高或过低温度引发问题。具体的温度控制参数会根据不同的电池体系和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实验和验证来确定最佳的温度条件。综上所述,温度是SEl膜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当的温度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SEI膜的形成和稳定性,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