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研究.docx
共同富裕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研究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过大、收入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京津冀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域之一,促进京津冀农民可持续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长农业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促进京津冀地区农民增收重要性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在可持续增收路径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共同富裕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形成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差距;京津冀;可持续增收共同富裕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后迈向更高质量小康水平的重要目标,寻求有效路径以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作为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发挥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2023年第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快速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但从共同富裕视角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复杂,如京津冀区域内的农业农村发展地区差距较大、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供给质量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深入探究京津冀地区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民的可持续增收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共同富裕背景下促进京津冀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研发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走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方向,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标准化、集约化与智能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此外,在京津冀地区的农业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可以显著增强京津冀三地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推动三地一体化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近些年的努力与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地区粮食生产量稳定上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促进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要求,京津冀地区各地政府在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加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走进农村地区,支持农民创业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民收入得到稳定增长的同时,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使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有效增加,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缓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二、京津冀地区农民在可持续增收路径中的问题(一)基础条件不够完善,难以激发增收动力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在可持续增收道路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基础条件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激发农民可持续增收动力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改善成果,然而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实际基础设施始终比较落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和增收渠道;惠农富农政策的完善度和落实程度,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产业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作用。在保障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实际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获得贷款难度居高不下,制约了农民投资和生产经营能力的发展,使京津冀地区农民在农业生产存在收益受限的问题,影响了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能力和动力。(二)产业融合程度较低,难以提高增收带动作用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具有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现阶段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始终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问题不外乎如下几点:首先是京津冀地区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缺少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开发能力,使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与增值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影响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能力;其次在京津冀地区中,农业产品品质并不低,然而在国内市场竞争大环境下,由于需要面临其他地区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显著不足,难以实现持续增收目标;此外由于京津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使农业收入来源体现出较强的单一性,限制了农民增收潜力空间的发展。(三)人力资本水平不足,缺少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无论是京津冀地区还是其他地区,我国始终具有极其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在这种人口结构失调、低水平人力资本较大的情况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由于京津冀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始终比较低、缺少专业技能培训等诸多原因,使京津冀地区农民普遍缺少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劣势地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近些年来逐渐向城市地区转移,导致农村同时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使农民在实际生产增收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对实现持续增收目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京津冀地区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依然不够完善,这也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中缺少相应的保障条件,对增收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共同富裕背景下京津冀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探究(一)完善基础保障条件,提高增收动力1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在京津冀地区,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城乡地区的统筹发展,按照区域一体化思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质量趋同。在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城乡互动等一系列措施中,使城市资源流向农村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减城乡差距,优先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领域,注重公平的同时,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资源承载力为基本依据,更好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共建共享,从适配性和针对性方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改变以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象。2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京津冀农村地区中应当尽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路网系统、水利系统、电力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工作。比如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投入、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行质量,便于农村出行和农产品流通;尽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当地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大电力建设投入,提高农村电网覆盖率和供电能力,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状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经途径;3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第一,要积极完善惠农政策、优化金融保障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农民增收动力,从农业补贴、农业贷款、金融服务体系、农业保险、税收政策等方面强化保障体系。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补贴标准,使农业贷款投放额得到进一步增长,减少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中所产生的融资成本支出;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共同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比如针对京津冀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加大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推出针对农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需求方面的金融产品服务,以及针对农村企业的贷款融资服务等;积极推广农业保险,为之提供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的保障条件。(二)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增收潜力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激发农民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的目的。1 .补全产业链条,优化流通体系第一,搭建全产业链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搭建不同层次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条件。如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农情监测系统,建设双向视频站点,为农户提供病虫害咨询诊断、农技远程培训等服务;建立网络云盘、微信公众号等共享平台,实现京津冀蔬菜产业科研成果共享。第二,持续加强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力度以提高农业科研水平,推进三地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促进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和服务等关键环节连点成线成片,推进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第三,要坚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环节进行完善与补充,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品质保障能力。2 .开展产品宣传,构建特色品牌为了改变京津冀地区农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宣传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建议加强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广大消费者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和需求,加大对优质农产品扶持力度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要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工作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使企业和农户品牌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在品牌化经营中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3 .拓展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模式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拓展多元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农业模式与新经营主体尤为关键。第一,要有力推进智能化种田。智慧农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产能,势必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如今,河北省已开始打造全程机械化“无人农场”项目,通过推广“农机装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小麦生产无人农场;通过耕整地、种植、植保、灌溉、收获等环节,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第二,要有力推进农旅融合。要结合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开发扶持力度,使农业和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第三,还要通过对新的农业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推广工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多元化发展,比如可以积极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从而实现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目标,对持续拓展农民增收潜力空间具有重要作用。(三)深化农村职业教育,赋能增收活力教育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对推动农村发展,赋能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1 .创新教学培养模式教育部门需要与企业、乡村社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进行深入合作,确保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同时,鼓励教育机构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如现场实习、项目合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KL如,借助京津冀农广校系统在培训模式、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深化融合,确保京津冀高素质农民能够共享到更多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从而提升自身技能,赋能增收的活力。2 .确保乡村人才职业教育供需对接要真正发挥职业教育潜力,推动农民可持续增收,必须确保其培训内容能够高度匹配乡村真实需求。这需要教育机构放下身段,与企业、乡村社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教育培训的内容与乡村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以及具体的人才需求之间能够实现紧密的对接。3 .提供长期反馈渠道,丰富终身教育资源要推动农民可持续增收,就必须确保他们获得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满足当地产业的实际需求。产教融合合作模式不仅确保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为乡村人才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反馈渠道。每当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问题或面临技能短板时,都可以重新再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这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终身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与产业发展同步的步伐,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四、结语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目标,需要政府和当地农户、农业企业以及各方主管部门进行通力配合,使农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强化对地区政策支持和引导工作,使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激发农民创新与进取精神,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愿景。参考文献:1李月,刘义兵.优势视角下教育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112-124.2史燕群.共同富裕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分析J.沈阳干部学刊,2022,24(3):3.3马明涛,雍宇婷,周佩.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江苏省两个村庄的比较J.区域治理,2020(27):3.许梦瑶,尹健齐,冯宇轩等.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几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21-23.刘玉,潘瑜春,唐林楠.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特征J.经济地理,2017,37(02):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