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docx
连云港市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文化馆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 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建立的综合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文化馆服务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使广大群众基本 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 务标准。1总则1.1 政策依据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实现公共服务效能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条例和中力、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意见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 设标准文化馆服务规范文化馆评估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制 定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1.2 制定原则1.2.1 统筹安排,保障底线。文化书馆是向所有公众提供服务的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基本服务应当免费。公益性体现文化馆建设 所具有的同一性,在加强标准化建设内容引导、协调推进方面,坚持 兜住底线、机会均等,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最基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差距。1.2.2 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文化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根据市民公共文化需求,结合本地公共文化发展现状、公共文化部门 的服务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文化馆提供就 近、便捷、可选择、温馨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建立长效发展 机制,使广大市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经费坚持地 方财政主导的原则,从文化事业经费中拨给,并逐年增加。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开展以文补文和多种经营 活动。改善经营管理,创新文化市场服务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自我 发展的科学管理机制。1.2.3 公开透明,简单易行。文化馆应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 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服务内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 化权益。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 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 求。在标准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标准发布后,要 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标准内容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实施和公众参与。1.2.4 提升效能,完善监督。本标准是检验文化馆服务效能与管 理的尺度,是评估文化馆服务水平的依据。统筹兼顾文化馆服务资源、 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便于工作实施时效能的提升, 提高资金、设施、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建立对标准执行的考核评 估体系,确保标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2服务保障标准2.1 设施设备保障2.1.1 馆舍。单独建馆,馆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以上,室外 活动场地使用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到 总使用面积的75%。设有文化活动厅室(平均每个不少于30平方米) 8个以上,用于辅导、排练、展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设有多功能 厅(含剧场、非遗展示厅)400平方米以上。设有宣传橱窗、栏25 米以上,宣传栏内容要充分体现文化馆职能,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内 外部环境氛围:文化氛围浓厚、无商业气息、馆牌醒目、群众能从正 门进出;设有固定公示栏、提示牌、各类厅室有统一标识;内外环境 和谐统一、整洁优美、厕所无异味。2.1.2 设备。馆内必备的流动演出、展览设备和教育培训、数字 化加工和服务等专用设备总值70万元以上。馆内设备总值增长比例 20%o信息网络传输和数字化服务设备:应用服务器、视屏点播服务 器、存储(磁盘列阵)、交换机和配套器件、软件;数字化服务设备 包括:终端计算机、投影仪、投影幕和音箱等。艺术教育、培训和资 源加工设备:多媒体投影演示设备(含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电视机),视听播放及电教设备(dvd机),资源加工设备(数码照相 机、数码摄像机、录像机、录音机、刻录机、扫描仪等)。艺术展览 和演出设备:下基层等广场文艺演出必备的灯光、音响设备;艺术展 览设备;服装、道具、乐器。2.2 经费投入保障2.2.1 公共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证,标准达到 地域人均0.35元以上,并逐年增加。2.2.2 地方财政配套上级免费开放经费50%以上。2.2.3 馆内人员基本工资、补贴和福利费用有保障。2.2.4 馆内各项公务支出经费达到地域人均0.15元/年以上。2.3 队伍建设保障2.3.1 文化水平。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35%以上。 职工教育及岗位培训人均达到48学时/年以上。业务人员岗位培训、 继续教育人均达到72学时/年以上。2.3.2 职称。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业务人员总数70%以上。中 级(含中级)以上职称占业务人员总数40%以上。2.3.3 业务人员。业务人员不低于全馆人员总数的75%,且本科 以上学历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60%以上。业务人员或组织作品获省级 以上表演奖、创作奖、辅导奖、科研成果奖、组织奖10件(次、篇) 以上。举办文化馆人员培训班(期),业务干部培训每四年轮训一遍, 考核年度的培训率不低于25%。3服务技术标准3.1 基本服务项目3.1.1 免费开放。实现免费开馆,馆内常设演出、电影、视听、 展览、阅览、培训、讲座、游艺、体育等免费服务项目6项以上。馆 内常设免费服务项目活动时间6小时/天以上,含馆辖室外活动场地 举办的免费活动。每周对公众提供服务的开馆时间不低于56小时。 公示服务内容,并定期更换。3.1.2 辅导和培训。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含各级文化馆站、 农村、社区)培训、辅导、调研人均时间60天/年以上,免费提供文 艺辅导培训。指导乡镇建立文化活动基地、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点等。举办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12期以上, 举办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12期以上,专为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及子女举办的培训班4期以上。馆办老年学校(老年培训中心),全 年办班10期以上。3.1.3 馆办活动。组织大型文化活动6次以上,组织大型展览5 次以上,包括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家庭、乡镇等各类文化活动, 参与人数不低于200人每场。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 4次以上。课题研究并取得成果2项以上,立项课题应是对文化馆理 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 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3次。开展送书画“五走进”(进乡村、进机关、 进学校、进社区、进军队)8次/年以上,提高农村群众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组织示范性展演等形式,为民间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3.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立专设机构从事保护工作。建立 数据库或将非遗资料数字化,做到资料基本齐全,储存于主服务器, 能够提供查询。建立保护传承机制,引导名录项目完成确定传承人、 建立传承基地(传习所或传承人工作室)、并有计划地开展传习活动。 开展宣传展示活动4次/年以上,建立主题博物馆(或展示馆、展室)。3.1.5 数字化服务。建立文化馆网站(非网页)。网站原创信息 更新量5条/月均以上。宽带接入5兆以上。将群众文化的各种文献 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资源的数字化5G以上。能为公众提供的网上 文献资源查询、信息发布、师资介绍、展览、报名、辅导、授课等相 关服务内容。3.1.6 农村电影放映。开展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与管理,每村每 月放映1次以上,满足农村群众看电影需求。3.2 产品供给服务3.2.1 文化引导。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鼓励群众自办文化, 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引导群众自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促进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推 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旅文化、 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3.2.2 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结合 非遗保护,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加强同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群众文化 走出去,形成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3.2.3 刊物、资料。馆办刊物、群众文艺辅导资料。编辑群众文 化简报、信息、通讯,年均发行信息资料12期以上。3.2.4 开展有偿服务。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以行业联盟等 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每年不少于4次,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 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3.3 创新管理体制3.3.1 以依法独立运作、自我管理和承担职责,实现事业单位宗 旨和职责为目标,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治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等相关制度安排。3.3.2 组建理事会等决策层,明确其决策地位,减少政府主管部 门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有利于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 位,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3.3 通过吸收事业单位外部人员参加决策层,扩大参与事业单 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 公益目标的实现。3.3.4 通过明确决策层与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有利于 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制度建设3.3.5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聘任合同制、岗 位管理制、收入分配、人员管理、财务财产管理以及其它各类规章制 度齐全。3.3.6 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各种制度执行情况良好。3.3.7 安全保卫制度完善,设有安全通道、安全标识、防火器材, 并备有应急方案、健全值班制度。3.3.8 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切实可行,理事会制度符合法律规定。3.4 社会化运作3.4.1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馆管理体制、 政策优惠体系和经营管理机制,为社会化创造社会氛围和必要的社会 条件。3.4.2 挖掘文化馆自身的社会化优势,拓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渠 道,实现文化服务方式的变革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文化馆群众文 化事业新的发展。3.4.3 调动社会团体、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团体等一切社会力量 参与为社会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3.4.4 建立起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规 范有效的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激 发社会的投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社会文化需求。4服务评价标准4.1 评价内容4.1.1 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如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 看演出等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效果如何。4.1.2 基础设施,如建设情况、有效利用情况,是否满足人民群 众的需要。4.1.3 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的文化活动,如文化活动、艺术 培训、文艺创作等的开展情况和效果如何。4.1.4 需要予以保护和发展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如民俗艺 术、民间工艺等的情况。4.1.5 各项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的评估。4.2 评价指标4.2.1 投入指标:指设备费用、人事费用及补助费等。4.2.2 产出指标:办展次数、入馆人数、高龄者、残障者、低收 入者等社会弱势者利用比例、居民利用率、馆内停留时间及网站累积 人次等。4.2.3 成效指标:入馆满意度、未利用美术馆者满意度、义工满 意度及关心美术馆的居民比例。4.2.4 影响指标:指以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为标准,对文化馆业 务效果及影响进行评估。4.3 评价的原则4.3.1 一致性原则。服务评价标准与文化馆工作目标及评价目的 三者之间是一致的。4.3.2 可测性原则。服务评价本身应该具有可测性和在评价过程 中的现实可行性。4.3.3 整体性原则。服务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公共 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4.3.4 可比性原则。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具有相互独立性,能反映 评价的绩效属性,以及服务评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4 评价的主体4.4.1 政府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掌握大量行政资 源,了解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机制,是公共文化多元评价反馈的 主体。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重点负责绩效考核,而审计部门则重点对资 金使用效率、服务效益进行审计。4.4.2 人民群众。包括文化服务的消费者和社会公众。4.4.3 社会组织。作为外部评估主体,包括各种行业性、部门性 评估机构,更具有专业性、公平性与中立性。4.4.4 专家学者。有助于进行更为科学、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估, 也能提出准确、长远的建设性意见。4.4.5 大众媒体。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有责任对文化机构进行监 督,彰显民意。4.5 评价的方式4.5.1 开展专项调查和测评考核。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讨论 等形式,收集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也可以针对某项 特定工作,开展测评和考核,收集意见建议。4.5.2 运用新媒体手段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发布公益广告、搭建 短信平台、群、设立官方微博微信等,让人民群众知晓并熟悉文化服 务内容,收集掌握群众意见。设立服务电话,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4.5.3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吸纳各界代表、专业人 士参与管理,把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4.6 评价的时间节点安排4.6.1 定期调查。按季度或按月开展调查活动。4.6.2 不定期调查。结合单项活动开展调查。4.7 反馈方式4.7.1 信息收集机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多维反馈机制,使 意见征询对象更全面,反馈信息更客观准确。通过一定形式和载体, 了解掌握服务对象需求。服务对象也可以通过一定渠道向文化馆提出 需求反馈意见。4.7.2 分析处理机制。对各渠道收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信 息,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并形成制度,使反馈信息 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需求 反馈信息回复制度,可以直接处理的事项、处理结果可通过网站、媒 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或直接回复当事人。4.7.3 反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文化投入、设施建 设、精品创作、文遗保护、人才培养等软硬件指标进行细化、量化, 形成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建立第三方介入的公共文化服务 绩效评估机制,发展中介性社会评估组织,体现服务评估工作的公正 性、专业性与权威性。4.7.4 结果运用机制。根据已收集的需求信息,制定加强和改进 措施,向服务对象提供更贴近实际、更符合需求的文化服务,不断提 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满意度。同时推出订单式服务, 为各个群体定制提供文艺演出、数字电影、艺术培训、公益讲座、图 书借阅等。4.8 评价管理4.8.1 管理对象。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临时人员。4.8.2 管理原则。一是客观原则。评价管理三方都应明确评价标 准,以事实为依据,避免因个人和其他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管理的结果。 二是自主原则。根据各岗位工作特点和项目特征形成管理细则。三是 公开原则。管理指标的制定与调整要对外公开。四是反馈原则。管理 结论要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者本人,并提出改进方向。五是改进原则。 评价管理目的在于监督责任者的职能履行与实施,因此要注重对责任 者的自我纠正和改进情况的评价。4.8.3 管理办法。一是要在“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 的思想指导下,多种方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合理。二是评价结 果要与人事任免、评先评优、绩效工资挂钩,使考核考评客观,不流 于形式。三是兼顾结果和过程,设定主项指标和辅项指标,如果主项 指标不理想,管理人员就会从针对过程控制的辅项指标上找原因或采 取纠偏措施。四是注重沟通和激励。连云港市市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量化细则序号项目量化细则与说明2服务保障标准2.1设施设备保障2.1.1馆舍单独建馆,馆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使用 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到总使用 面积的75%。设有文化活动厅室(平均每个不少于30平方米) 8个以上,用于辅导、排练、展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设有 多功能厅(含剧场、非遗展示厅)400平方米以上。设有宣传 橱窗、栏25米以上。2.1.2设备馆内必备的流动演出、展览设备和教育培训、数字化加工和服 务等专用设备总值70万元以上。馆内设备总值增长比例20%o2.2经费投入保障2.2.1公共文化活动 经费公共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证,标准达到地域 人均0.35元以上,并逐年增加。2.2.4公务支出经费馆内各项公务支出经费达到地域人均0.15元/年以上。2.3人才队伍建设2.3.1文化水平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50%以上。职工教育及岗位 培训人均达到48学时/年以上。业务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 人均达到72学时/年以上。2.3.2职称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业务人员总数70%以上。中级(含中级) 以上职称占业务人员总数40%以上。2.3.3业务人员业务人员不低于全馆人员总数的75%,且本科以上学历人数 占业务人员总数60%以上。3服务技术标准3.1基本服务项目3.1.1免费开放实现免费开馆,馆内常设演出、电影、视听、展览、阅览、培 训、讲座、游艺、体育等免费服务项目6项以上。馆内常设免 费服务项目活动时间8小时/天以上,含馆辖室外活动场地举办 的免费活动。每周对公众提供服务的开馆时间不低于56小时。3.1.2辅导和培训深入基层(含各级文化馆站、农村、社区)培训、辅导、调研 人均时间60天/年以上,免费提供文艺辅导培训。3.1.3馆办活动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12次以上,组织大型展览6次以上,包括 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家庭、乡镇等各类文化活动,参与 人数不低于200人每场。3.1.5数字化服务建立文化馆网站(非网页)。网站原创信息更新量5条/月均以 上。连云港市市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博物馆是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 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 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市级博物馆在博物馆体系中处 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具有指导县级博物馆的职能,为充分发挥市级博 物馆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 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物保护事 业全面发展,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博物馆服务效能和管理效 益,结合实际,制订以下市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1总则1.1 政策依据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实现公共服务效能最大化为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全国博物馆评估办 法及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县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1.2 制定原则1.2.1 统筹安排,保障底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当地各项 文博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建设, 制定统筹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建立政府主导、博物馆有效 运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1.2.2 需求导向,因地制宜。以馆藏文物资源为基础,民间文化 艺术品资源为补充,坚持举办高质量陈列展览,不断引进高档次临时 展览,满足广大市民和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以馆藏文物和 地方史研究为基础,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物考古、历 史研究、民俗文化、文物保护、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 建立一支精力充沛,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加大业务 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教育推广工作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力争 将县级博物馆打造成为功能齐、设备全、研究能力高、服务能力强的 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1.2.3 公开透明,简单易行。服务标准突出群众的参与性,各项 标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知 晓率和公众满意度。在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标准 发布后,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标准内容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实施和 公众参与。1.2.4 提升效能,完善监督Q本标准是检验市级博物馆服务效能 与管理的尺度,是评估市级博物馆服务水平的依据。统筹兼顾市级图 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便于工作实 施时效能的提升,提高资金、设施、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建立对 标准执行的考核评估体系,确保标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2服务保障标准2.1 设施覆盖保障2.1.1 有条件的县应设立博物馆,在博物馆建设标准未批准 发布前按部颁标准执行。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 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 平。2.1.2 县级博物馆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选址考虑服务 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服务半径小于15000米,流动服务点服务半 径小于3000米。2.1.3 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 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 服务设施。2.2 服务供给保障2.2.1 市级博物馆应按国家规定实行免费开放,常年设有基本陈 列,每年举办专题展览,须有醒目的馆名标牌,入口处应标识分区功 能,公共区域标识安全警示、注意事项等。2.2.2 博物馆开放时间应当与公众的工作、学习及休闲时间相协 调,每年开放时间应在300天以上,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 正常开放。2.2.3 若因故需暂时闭馆,提前一周向公众公告。遇公共安全等 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2.3 安全生产保障2.3.1 应以二级风险单位标准建立安全防范系统,一、二级风险 部位按要求建立防范措施。2.3.2 有专职保卫人员,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 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工作程序规范,有交接班制度。 消防责任明确,有针对一般火灾的消防应急预案,配备一定数量消防 设施,保卫人员能够准确操作消防设备。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公共安 全应急预案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应急照明设备完好。2.4 经费投入保障2.4.1 落实中宣部等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免费开放文件精神,加 大对博物馆的扶持力度,将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切实予以保障。2.4.2 财政部门要承担相应职责,要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 金,落实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经费,落实增强接待能力、增设服 务项目、改进服务所需资金,落实文物养护、文物征集所需经费,落 实人员培训经费及增加业务时间和业务强度的必要补助,每人每年不 少于2000元。(五)人才队伍保障1 .人员配备。建筑规模达到大型馆面积,编制讲解人员应配备6 人以上,编制从业人员应配备30人以上;建筑规模达到中型馆面积, 编制讲解人员应配备4人以上,编制从业人员应配备20人以上。人 才结构、梯次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85%以上,高、中 级管理人员具备本科(含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建有一支热心公益事 业、具有文博专长的志愿者队伍。2 .人员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业务和研究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有 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邀请文物专家来馆,对从业人员进行有 关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研究、修复、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与技能的培训。加强与省内大馆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有计划、有步骤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对方博物馆进行中 长期交流学习。发挥退休老学者、老专家的余热,采取“师承制”的办 法做好传帮带,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六)社会化运作保障市级博物馆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博物馆事业,可以依法开展 符合本馆特点的经营活动,接受损赠、资助。经营活动的收入或者接 受的捐赠、资助应当全部用于发展博物馆事业。(七)特殊权益保障博物馆应设立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进出,通道保持畅通。三、服务技术标准(一)设施建设标准L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要 用于公益性文化服务,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场地和设 施用途,对外服务群众用房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的比例不低于 60%o博物馆应有常规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应有游客服务中心、停 车场、卫生间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应当有醒目的馆名牌,门厅内设 有楼层设施分布图(导览图),通道有明确的指引牌,免费项目、开 放时间、便民措施等各类服务信息应当在馆内醒目位置上公告,文字 和标识符合规范。博物馆应设有宣传橱窗或专栏,内容定期更新。博 物馆内各服务区域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消毒,保持公共卫生间清 洁、无异味,博物馆为无烟区,禁烟标识明显。2.基本公共文化活动与人员配置。博物馆应根据办馆宗旨,结合 本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 社区文化建设。根据本馆性质和藏品特色,举办6个以上主题鲜明、 具有特色的基本陈列,同时根据公众需求,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每年 举办临时展览不少于3次。根据馆藏特色和研究成果,举办相关文物 知识讲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咨询。根据观众要求提供相应讲解服务, 因人施讲。上岗讲解要规范着装,佩戴标志牌,讲解内容准确,口齿 清楚、语言流畅、举止大方。工作人员应维持好公共活动场所秩序, 主动引导观众有序参观,因故离岗时,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 员替岗。应编印博物馆介绍和相关陈展介绍等信息资料,并积极创办 馆办刊物,加强群众对文物鉴赏等活动的指导交流。应于醒目位置设 置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各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设立咨询 服务窗口,解答群众提问,提供免费存包等便民服务。(二)管理服务标准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服从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做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2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 传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业务技能,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优异的工作成果奉献社会。3 .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关心集体、尊重同志、团结协 作、诚实守信、弘扬正气、抵制一切不正之风。4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廉洁奉公、不吃请、 不受(送)礼。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5 .在文物调查、考古发掘、陈列展示和宣传出版工作中,任何人 不得有私自垄断文物资料并谋取私利的行为。6 .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征集和收购文物时,所征集和收购的文物及 其有关资料必须全部上交单位,严禁隐瞒私存Q遇有出土文物,应按 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置。7 .文物工作者个人不得收藏、买卖文物。严禁利用职权在文物征 集、收购工作中为自己或他人留存文物。8 .维护国家对国有文物的所有权,严禁将属于国家所有的馆藏文 物出售或变相出售。严禁将国家所有的文物作为礼品赠送给任何部门 或个人。9 .树立文物主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和文物安全保护意识。严守 国家文物机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未经发 表的重要文物信息和资料。发现文物被盗窃、盗掘或遭受其它损坏, 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严禁隐匿不报。10 .在对外合作或涉外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权益,合 作和交流项目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批准的协议规定进行,个人不得 向外方作出任何承诺。禁止利用文物涉外工作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 利。四、服务评价标准(一)上级考核建立政府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化建设考核机制,将博物馆设 施建设、服务供给、资金投入等情况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建立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服务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 作为对博物馆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人员职务、职称晋升的考评标准。(二)内部考核强化博物馆内部自身考核,建立部门考评制度,形成馆长抓副馆 长、副馆长抓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抓工作人员,层层抓落实的考 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绩效工资核发的依据。(三)群众考核1 .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每年定期开展群众 满意率测评活动。对群众的意见或投诉要认真研究、及时回复,不断 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2 .应利用观众留言本、观众调查表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观 众意见调查,征求观众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反馈。3 .每年定期开展一次以上观众满意率测评活动,可自行或委托相 关机构向馆内观众随机发放观众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观众意见。调 查表发放数量不少于300份,回收率不得低于80%。对回收的观众满 意度调查表应及时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连云港市市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量化细则序号项目量化细则与说明1设施覆盖保障1.1设有市级博物馆博物馆服务半径小于15000米,流动服务点服 务半径小于3000米。1.2服务供给保障1.2.1标识须有醒目的馆名标牌,入口处应标识分区功能, 公共区域标识安全警示、注意事项等1.2.2年开放天数300天1.2.3因故闭馆提前一周向公众公告1.3安全生产保障1.3.1以三级风险单位标准建立安全防范系统1.3.2设有安全保护机构、制度与人员1.3.3设有消防设备、制度与人员1.4经费投入保障1.4.1培训费及工作补助每人每年2000以上1.5人才队伍保障1.5.1中型馆编制讲解人员应配备4人以上,编制从业人员 应配备20人以上1.5.2小型馆建筑规模达到小型馆面积,编制讲解人员应配备2人以上,编制从业人员应配备10人以上1.5.3人才结构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高、中 级管理人员具备本科(含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5.4建有一支自愿者队伍1.6特殊权益保隙设有无障碍设施2服务技术标准2.1设施建设标准2.1.1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对外服务群众用房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的比 例不低于50%2.1.2应有常规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应有游客服务 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2.1.3门厅内设有楼层设施分布图(导览图),通道有 明确的指引牌,免费项目、开放时间、便民措 施等各类服务信息2.1.3基本公共文化活动每年举办4个以上基本陈列2.1.4每年举办2次以上临时展览2.1.5人员配置根据观众要求提供相应讲解服务,因故离岗时, 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员替岗。3服务评价标准3.1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3.2每年定期开展一次以上观众满意率测评活动, 调查表发放数量不少于300份,回收率不得低 于 80%<,连云港市县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博物馆是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 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 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县级博物馆在博物馆体系中处 于最基础的位置,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构 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 提高博物馆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结合实际,制订以下县级博物馆公 共文化服务标准。一、总则(一)政策依据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实现公共服务效能最大化为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全国博物馆评估办 法及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县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二)制定原则1 .统筹安排,保障底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当地各项文博 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建设,制定 统筹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建立政府主导、博物馆有效运行,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2 .需求导向,因地制宜。以馆藏文物资源为基础,民间文化艺术 品资源为补充,坚持举办高质量陈列展览,不断引进高档次临时展览, 满足广大市民和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以馆藏文物和地方史 研究为基础,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物考古、历史研究、 民俗文化、文物保护、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建立一 支精力充沛,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加大业务经费投 入,进一步提高教育推广工作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力争将县级 博物馆打造成为功能齐、设备全、研究能力高、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 现代化博物馆。3 .公开透明,简单易行。服务标准突出群众的参与性,各项标准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知晓率 和公众满意度。在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标准发布 后,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标准内容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实施和公众 参与。4 .提升效能,完善监督。本标准是检验县级博物馆服务效能与管 理的尺度,是评估县级博物馆服务水平的依据。统筹兼顾县级图书馆 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便于工作实施时 效能的提升,提高资金、设施、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建立对标准 执行的考核评估体系,确保标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二、服务保障标准(一)设施覆盖保障有条件的县应设立博物馆,在博物馆建设标准未批准发布前 按部颁标准执行。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 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县级博物馆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选址考虑服务半径、服务 人口等因素,服务半径小于6.5千米,流动服务点服务半径小于1.5 千米。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 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 设施。(二)服务供给保障县级博物馆应按国家规定实行免费开放,常年设有基本陈列,每 年举办专题展览,须有醒目的馆名标牌,入口处应标识分区功能,公 共区域标识安全警示、注意事项等。博物馆开放时间应当与公众的工 作、学习及休闲时间相协调,每年开放时间应在300天以上,节假日 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若因故需暂时闭馆,提前一周向 公众公告。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三)安全生产保障应以三级风险单位标准建立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 位按要求建立防范措施。有专职保卫人员,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 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工作程序规范,有 交接班制度。消防责任明确,有针对一般火灾的消防应急预案,配备 一定数量消防设施,保卫人员能够准确操作消防设备。公共安全制度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应急照明 设备完好。(四)经费投入保障县财政应该落实中宣部等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免费开放文件精 神,加大对博物馆的扶持力度,将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 预算,切实予以保障。财政部门要承担相应职责,要统筹使用中央和 地方财政资金,落实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经费,落实增强接待能 力、增设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所需资金,落实文物养护、文物征集所 需经费,落实人员培训经费及增加业务时间和业务强度的必要补助, 每人每年不少于2000元。(五)人才队伍保障L人员配备。建筑规模达到中型馆面积,编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