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城市治理建设方案.docx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城市治理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31、建设背景32、建设内容43、项目建设清单5二、技术方案6(1)城市治理系统6(2)执法全过程记录和“智联网”模块68(3)建筑垃圾监管和服务80(4)智慧物业监管和服务87(5)建设要求104一、项目概况1、建设背景“城市大脑”的城市级应用是社会治理中的重点。传统的城市治理在道路上的乱停乱放、违章等方面都需要付出重大的人力。现在的城管模式基于两类,一类是电话呼叫,也就是听到一个信息,来产出数据。另外一类是巡逻巡查巡控,所有的这些都是事后,或者是在事情发生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城市大脑促进城市管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O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城市大脑推动城市管理,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O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知识社会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催生的创新2O正重塑着当代社会,为城市发展与社会管理带来崭新的机遇。创新2.O与新公共服务的浪潮汇聚不仅推动了政府2.0,创新2.0与信息化城市建设的浪潮汇聚也推动了智慧城市。政府2.0与智慧城市的潮流进一步汇聚,共同塑造了新的城市管理。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再创新,它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形成以市民为中心、城市社会为舞台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实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城市管理者、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实现城市管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城市大脑通过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建设,拓展深化城管工作和网格化管理的业务范围,到2021年,将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打造成城市管理的大脑和中枢,具备数据展示、流程监控、应急指挥、综合调度、事件处置等多种功能,形成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新模式,使政府决策管理城市更加高效、精准和科学。基于视频的监控体系,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事态发展预判和监管,包括道路上的异常情况、基于环境分析的违规、违章、违建以及城市监管中重点的问题等。一个城市几十万个、甚至是上百万监控摄像头,现在可以通过Al实现数据化、智能化,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把城市管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各地为了加快数字经济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对城市管理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及要求,即要求进一步发挥城市大脑平台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高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效率和人居环境质量的作用。2、建设内容本次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在现有模块基础上,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延伸业务监管范围、业务深度融合、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发展,重点完善核心应用,丰富应用场景,实现管理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3、项目建设清单序号名称参数数量单位1城市治理系统以勤务机制改革为核心,构建城市治理组织体系,创新设置街长、片长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快速流程,形成了全域网格和全员街长,建设包括信息采集、受理中心、协同工作、街面处置、综合评价、网格化监督和全移动办公等功能模块,另外完成市、县平台与省建设厅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与省司法厅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实现案源推送与反馈信息入库。1套2执法全过程记录系统和“智联网”系统执法全过程记录系统将日常执法过程中的执法记录仪、移动车载、视频监控等执法证据链音视频、图片等数据通过存储在云空间的形式,按照办案需要进行智能化存储和全流程管控,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的闭环监管和可视化监督管理。智联网模块需实现业务管理、实时检监测、数据展示、视频中心、应急指挥、数据对接等功1套能。3建筑垃圾监管和服务建筑垃圾监管和服务模块,借助智能感知设施,建立集行业管理、信息动态监测,提升建筑垃圾监管能力,为建筑垃圾管理和服务提速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位1套4智慧物业监管和服务遵循“立足服务融于管理,立足业主兼顾企业”原则,建立政府监管模块、企业服务模块、业主决策模块,提供傻瓜式录入、智能化查询、推送式服务,打造新型服务模式,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真正做到便民、为民、惠民。1套5静态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期系统、城市易涝点监测系统、人行道违停处理系统、阳光执法系统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线教育系统共5个老系统部分功能改造根据市政务服务2.0I作要求,对综合行政执法局原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包括用户体系和APP迁移到浙政钉2.0和浙里办,数据库迁移到市公共数据平台(RDS)o1套6系统免费运维服务自项口终验起一年。1套二、技术方案(1)城市治理系统1、打造一个城市治理平台创新设置街长、片长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快速流程,形成了全域网格和全员街长。有效融合数字城管业务和执法管理流程,形成城市治理网格化的“执法+管理”双线并行和双线下沉的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受理中心、协同工作、街面处置、综合评价、网格化监督和全移动办公等应用模块。完成市、县平台与省建设厅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建设时要综合利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通用平台功能,完成建设部、省建设厅的任务要求。包含三个专题,即街面治理专题、智慧城管专题、督查考核专题。分别针对不同业务场景设计,实现对应的信息化需求。2、三中心应用包括全模式一口受理中心、全联动事件处置中心、全要素大数据分析中心。城市治理平台建设意义重大,将促进本部门和跨部门数据融合、优化城管基层事件、案件发现机制和解决效率、有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3、移动端应用基于浙政钉平台进行移动端功能开发。浙政钉用户体系是一套面向多业务系统而设计,帮助本地及云应用、等实现统一账号管理、统一访问入口以及访问权限控制,帮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安全便捷访问业务系统,加速移动化转型。推进一线办公在线化。通过街面治理业务流程再造,对原本数字城管和街面治理系统中的重复业务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科学合理地根据基层业务实际情况设计规划业务流程,使得街面治理业务更加科学、规范,组织和管理也更为有序。同时进一步推广科技手段,在城管业务APP中嵌入文本扫描、语音云识别(转文本)等功能,最大限度提升一线人员移动办公效率。目前技术上不成熟4、指挥调度搭建指挥中心(市、县市区、中队(片)三级)和各级领导查看各项服务管理的平台。根据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基层管理“条块”有序衔接、提高城管“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专业职能下沉。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带来新的数据资源、分析能力和管理手段,促进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业务系统有效协同和治理水平提升,实现精细化管理。5、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根据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要求,基于住建部技术规范要求,汇聚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相关行业数据、公众诉求数据、舆情监测数据等,对各类数据进行清洗、校验、抽取、融合,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进城市管理信息融合,拉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链条,实现资源汇聚整合、信息开放共享。6、支撑平台共性能力支撑平台,包括:移动应用支撑、地理信息服务、协同工作支撑、即时通信服务、短信服务、报表工具、应用管理系统。业务支撑服务主要为城市网格化系统及本次项目提供统一的基础支撑服务和统一的接入规范,支撑平台日常业务运行。基础支撑服务基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提供的能力构建公共服务组件群,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统一接入规范实已有的业务系统及后期建设业务系统的统一组织用户建设,推动实现办公、管理的统一化。7、系统对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对接。综合执法局目前已建立多个以业务部门为主导,满足部门业务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和信息化的系统。由于这些系统互相独立,用户在使用每个应用系统之前都必须按照相应的系统身份进行登录,为此用户必须记住每一个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这给用户带来了不少麻烦。特别是随着系统的增多,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受到非法截获和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安全性就会相应降低。且每个应用系统都拥有独立的用户信息管理功能,用户信息的格式、命名与存储方式也多种多样。当用户需要使用多个应用系统时就会带来用户信息同步问题。用户信息同步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管理的成本。基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基础能力,建立智慧城管多业务系统统一接入规范,并发布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相关协同部门可直接使用城市治理系统的PC端、浙政钉端,也可通过接口对接,进行事件的协同。落实已有的业务系统及后期建设业务系统的统一组织用户建设,推动实现办公、管理的统一化。该统一接入规范分为浙政钉用户体系接入和WEB、APP统一设计规范接入,分别解决用户账户体系不统一及各个应用系统风格、交互不统一的问题。8、城市治理系统软件功能清单序号子系统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统一门户1套2全模式一口受理中心1套3全联动事件处置中心1套4全要素大数据分析中心1套5街面治理专题系统1套6智慧城管专题系统1套7督查考核专题系统1套8移动端应用1套9指挥调度1套10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处理系统1套11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应用系统1套12应用支撑平台1套13与相关系统对接1套14第三方软件功能模块采购1套9、产品功能、性能、配置要求9.1统一门户1.系统用户权限体系基于“浙政钉”实现单点登录。系统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能够将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各应用系统从表现层进行集成,门户中间件是构件化、服务化、框架化的门户开发平台,门户的基本功能如单点登录、权限管理、界面集成等均通过构件的方式提供;门户中间件支持业务模块以构件化的方式扩展,业务功能可方便扩展和复用。功能包括:(1)单点登录:当用户一次登录浙政钉系统后,便可以很方便的登录到其他系统,而无须重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2)权限管理:权限管理组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用户访问控制、权限的统一注册和授权管理等功能。(3)界面展示:界面展示组件提供门户界面开发的工具组件,以帮助快速开发具有Web2.O特性的门户界面。(4)界面集成:界面集成组件为系统用户提供统一的菜单导航、待办任务、内容管理、文档管理、消息提醒等功能;(5)内容管理:内容管理组件提供统一的内容(譬如页面模板、内容模板等)管理和服务。(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组件可实现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菜单管理、日志查询等。(7)在PC端浙政钉pc端和app端制作综合行政执法局专题页面,可自定义各个子系统入口的连接、图标等;各子系统按浙政钉2.O开发标准、用户体系统一开发并集成。后续各县市区局开发的应用,可在线申请,经市局批准后上架。9.2提供平台三大专题功能入口,包括:街面治理专题、智慧城管专题、督察考核专题。在系统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方法,要采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技术,要有前瞻性。另一方面,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把握技术的稳定性和成熟性,使得全市城管信息化系统既能够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又能满足城市管理长效管理的应用要求。10、全模式一口受理中心1 .事件登记:系统提供统一的事件登记功能,填写事件信息,包括填报人、填报时间、事件位置、事件类型、事件描述等信息;支持在地图上定位到问题发生位置,能够依据所标注的坐标位置,自动获取其所在网格。2 .事件受理:接受各来源事件,并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提醒受理人及时对受理的各来源事项进行信息核实和调整。3 .事件修改:可根据权限对从其他系统对接同步过来的事件信息进行修改完善。11、全联动事件处置中心以权责清单为核心引导联动,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的循环体系,支持智能派遣、人工派遣等模式,利用相似案件分析等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多层级联动,支持区街社区的逐级派遣和扁平化处置。1 .智能派遣:进行工单智能派遣,提高问题部门协同办理效率,支持区级职能部门进一步将工单下派,提高工作效率。包含逐级派遣、智能派遣、相关事件提示、重复事件识别、区级事件下派、督查事件下派功能。2 .协同处置:实现各类事件闭环处置的核心系统,系统将立案、任务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等多个业务环节关联起来,实现各级指挥中心、各专业部门与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协同督办和资源共享。包含事件列表、事件详情、核实、立案与废案、处置、延时、核查、结案、催办督办、事件标准助手、事件查询、强制派遣、附件列表功能。12、全要素大数据分析中心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合多来源产生的工单数据,构建面向具体业务场景和专题的深度分析功能,为各类业务决策场景提供比较全面、有效地辅助和支撑。1.数据分析:对系统内的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形成预警信息,并提供数据地图和数据分析报告以及报表工具,辅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领导决策。包括:督查分析、监管对象动态预警、事件分析、综合统计分析、考核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2 .综合查询:包含全文检索查询、多类型合并查询、事件状态查询、模糊查询。3 .市级智慧城管每月组织各县市区的智慧城管工作人员对系统案件质量开展交叉抽查,系统需满足抽查案件的合格性的标记和相关统计分析。13、街面治理专题系统4 3.1信息采集城市管理基础信息主要是城市治理所涉场所、组织和人员,城市管理行业监管和服务对象。主要采集的对象包括临街店铺,行政村基础信息,社区基础信息,物业小区基础信息,流动摊贩基础信息,涉案人员基础信息,志愿者队伍基础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各已建系统的数据对接,通过一线人员的补采来进行补充。信息采集范围1、综合行政执法数据(1)按照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2020)规定的行政执法实现问题。(2)临街店铺、物业小区、社区、村居、流动摊贩和志愿者队伍等基础信息。2、市政公用行业数据(1)道路、桥梁、隧道、供水、排水、供热、供气以及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和城市街面治理数据。(2)燃气公司、燃气供应点、污水处理厂、泵站和自来水公司等基础信息。3、环卫管理数据(1)市容市貌、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城市街面治理问题数据;(2)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基础信息。4、园林绿化数据(1)绿地、公园以及古树名木等基础数据和城市管理数据;(2)园林公司等基础信息。5、组织架构数据基于浙政钉查询执法机构、人员、编制类型、性别、职务和联系方式等。6、相关行业数据(1)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公安交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监管部门的规划数据、统计数据、行政许可数据、行政处罚数据和社会信用数据等。(2)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防洪防涝等城市运行数据。7、公众诉求数据(1)通过热线、微信和公众类APP等服务渠道收集投诉、咨询以及建议类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数据来源、服务分类、交办情况、处理情况和满意度等。(2)整合或共享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众服务数据资源。8、物联网数据物联网库存储各个业务系统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信息和采集数据信息,主要包括GPS轨迹信息以及其他物联网监测数据等。移动端采集移动端信息采集主要面向采集对象,采集对象通过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信息录入、查看和修改等操作。1、采集对象录入采集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信息录入界面,提交后即完成自身信息录入。录入信息根据不同的采集对象,制定对应的录入数据格式。同时,移动端录入信息支持语音识别、OCR识别等智能手段,充分提高工作效率。2、地址自动定位为减少采集对象地址的录入工作量,系统提供基于当前位置的地址自动定位功能,自动显示当前所在地的地址信息,采集对象可以直接基于此地址进行修改或补充。3、信息核对信息采集完毕后,显示预览界面,采集员可以再次核对信息采集情况,点击确定上传后,系统提示上传成功后自动返回新采集页面。4、信息查看采集对象录入资料后,可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资料。采集队员也能够实时看到自己已经采集过的对象信息。5、信息修改采集对象录入信息后,可对已录入的信息进行修改,可通过登记的手机号和验证码登录查看信息并修改。系统采集本项目支持由其他系统推送或导入数据,并自动生成城市治理模块可用的信息。其中包括物联网设施设备数据,浙里办推送行政审批信息,省执法办案系统行政处罚信息,移动端扫码链接市场监管局营业执照信息等。后台信息管理后台信息管理是对录入后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同时提供修改、注销等管理功能。1、后台审核采集对象信息提交后,管理员通过账号登录后台可对采集对象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数据进入系统。审核不通过则反馈至采集端,通知其重新修改。审核功能的开启可以通过后台系统管理的参数进行管控。2、信息修改管理员可通过商户管理后台编辑修改对象信息。3、信息注销对于已经停止经营或者已经不存在的采集对象,管理员可提交注销申请,申请提交至审核人员,由审核人员审核通过后,采集对象状态即变为注销。4、统计分析区域统计:统计各个区域内商户数量。类型统计:根据商户经营类型进行数量统计。13.2城市管理数据库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存储城管执法主题库所有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是指相对稳定,更新周期较长的数据。基础数据在各个业务系统被使用,需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主要包括人员信息、组织架构信息、车辆信息、城市部件信息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等。1、地理空间数据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规定,汇聚地理空间、管理部件、单元网格、实景影像和地理编码等数据。2、视频监控数据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的规定,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城市部件事件监管数据城市部件事件监管数据包括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监管问题数据和统计类数据。1、监管问题数据监管问题数据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事件信息、流转信息、处置信息、结案信息等,数据需要持续不断同步更新。2、统计数据统计类数据包括区域、部件、网格,部门、人员以及问题来源、问题类别和问题状态等统计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行业数据。1、市政公用数据市政公用行业数据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供水、排水、供热、供气以及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和运维数据。2、市容环卫数据市容环卫行业数据包括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渣土管理和户外广告等基础数据和运维数据。3、园林绿化数据园林绿化行业数据包括绿地、公园和古树名木等基础数据和运维数据。4、城管执法数据城市管理执法行业数据包括执法机构、执法人员、执法案件和执法案由等数据。相关行业数据相关行业数据包括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公安交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规划数据、统计数据、行政许可数据、行政处罚数据和社会信用数据等。强化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防涝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公众诉求数据公众诉求数据包括通过热线、微信、公众类APP等服务渠道收集的投诉、咨询和建议类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数据来源、服务分类、交办情况、处理情况、满意度等。同时,还应整合或共享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众服务数据资源。物联网数据物联网库存储各个业务系统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信息和采集数据信息,主要包括GPS轨迹信息以及其他物联网监测数据等。13.3城市管理模型库城市管理业务模型和分析模型的设计方法,一般采用维度建模+实体关系链接模型两种方式结合,针对领域内的各类业务,进行业务领域建模,按照业务领域细分业务过程,梳理业务维度,业务过程属性及指标信息。形成业务逻辑模型,再结合数据资源标准及平台特性,进行数据模型物理设计,形成业务数据资源表。在城市大数据建设中,面临的情况是覆盖领域众多,源头数据多而散,往往不存在统一的主数据信息,而城市数据的分析及应用通常又是围绕一些核心主体对象的属性及关系信息来进行的。需要从业务数据中抽取各类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核心对象,事实关系信息,并对同类数据合并融合,形成主题数据模型,从而从全局统一的角度建立对实体对象及其关系联系信息的认知。城管模型库1、自然人画像主题对自然人信息做归集分类,并进行标签化处理,为业务提供可运营、可分析的自然人数据。其中,信息包括:自然人基本信息、户籍信息、教育信息、医疗信息、就业信息、证照信息、办件信息、轨迹信息、婚姻信息、信用信息等;标签包括:年龄段标签、人才类别标签、收入水平标签、就业行业标签、资质类别标签、活动范围标签等。2、企业画像主题对企业信息做轨迹分类,并进行标签化处理,为业务提供可运行、可分析的企业数据。其中,信息包括:工商基础信息、变更信息、企业资质信息、经营信息、员工规模信息、法人信息、分支机构信息、信用信息等。标签包括:行业标签、规模标签、类型标签、经营范围标签等。3、法人组织模型库数据包括工商登记的法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体户以及具有行业属性的单位信息(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包括运营产生的税务、变更、资产和组织信用等。可为涉及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信息核查、企业信用等业务提供服务。4、城市资产模型库数据包括城市部件和市政设施13.4受理中心受理中心业务单元主要面向城市治理业务人工流转后台人员,其包括以下功能模块:问题登记、问题汇聚、核查结案、事件标记、小类助手、事件提醒和自定义分栏等功能。问题登记该功能模块提供了问题登记表单,由指挥中心操作员录入并生成事件记录。在问题登记时,提供词法分析、部件绑定、问题定位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化的登记工具,从而提高问题登记效率。登记表单该功能模块支持问题的登记上报功能,由指挥中心操作员录入并生成事件记录。登记信息的包括问题描述、问题来源、问题类型、立结案条件和地址描述等信息,同时支持图片附件的上传。 部件绑定在上报部件类问题时,可以将部件与事件进行绑定。 问题定位在问题登记的时候,可以进入地图窗口,用户可以基于地图选择上报问题的地理定位信息,也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实现事件位置定位。问题汇聚问题汇聚模块将人工发现、物联网发现、视频智能识别发现等不同数据来源上报的事件汇聚于平台中,实现不同问题来源城管问题的统一展现,支持对城管问题的作废、核实、智能判重和重复事件并案。 问题核实对于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向指挥中心上报的问题信息,监督中心可以将任务下发到信息采集员进行核实。受理员将填写的任务受理信息发送给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员根据任务信息对问题进行判断、采集核实信息,并向监督中心报送问题的核实信息。 问题作废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由用户录入销案信息进行销案处理。事件智能判重系统内置智能事件判重算法,根据系统配置的条件,和事件实时的重复事件概率判断是否要自动判重、手动判重或不判重。 重复事件并案根据系统内置的相似事件判定规则,为值班长提供“疑似重复事件”推荐列表,值班长可以设置疑似重复事件判断条件,勾选出重复的事件,进行并案处理,提高处理效率。核查结案 事件核查事件核查环节是当事件由专业部门处理完毕并反馈到监督中心后,监督中心向事件所在责任区的在岗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发送核查任务信息,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采集事件处理后的核查信息上报监督中心,监督中心进行审核。 事件结案案卷结案环节是监督中心根据协同工作子系统的反馈结果和城市管理城管监督员的核查结果,对处理合格的案卷进行结案和存档。为了事件可以更快的流转处置,对于专业部门上传的处置照片,受理员判断其上传照片无异议的,也可以直接结案,而不需要再派遣采集员去现场核查。 快速结案对满足立案条件且已处置完成的事件直接进行快速结案。 事件返工当事件不符合结案条件时,系统支持对该事件进行返工操作,事件将回退到对应的处置部门。事件标记 典型事件标记在日常事件办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值得其他受理员或派遣员学习的典型事件,包括经典案例或经常出错的案例。系统针对已经结案的事件,用户可以对典型事件进行标记,方便用户快速查询、学习典型事件相关情况。 差错事件标记在日常事件办理过程中,受理员、派遣员对于事件的操作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判,对于其中的某一个操作环节可以进行差错标记,方便用户对自身的操作失误点能够回溯查看。小类助手为提高受理员工作效率,系统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电子化,提供小类助手功能,即在受理员进行举报登记时可实时查询相关大小类划分、立结案标准等,方便更准确的登记信息。事件提醒当有新问题上报或任务反馈信息时,系统提示待办任务信息,从而方便用户第一时间能够获得提醒。13.5协同工作协同工作模块是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定制的工作处理平台,通过该系统派遣员或指挥长可对受理员或值班长立案交办过来的事件进行派遣、回退,还可对处置中所有事件进行督办;处置部门可对处置后的问题进行处置反馈。同时,系统提供事件回退、延期、挂账、授权等操作,满足指挥中心日常工作需要。协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事件派遣、自动派遣、批量派遣、协同派遣、多级派遣、派遣助手、处置反馈、事件回退、疑难事件、事件延期、作废及挂账、事件计时、事件查询、个人习惯设置、事件下载和导出、事件备注栏、事件列表导出、打印工单等功能。事件派遣事件派遣是指事件在立案后,由派遣员将事件移交给专业部门的经办人员。事件派遣模式支持手动派遣、自动派遣、批量派遣、协同派遣等多种模式。 手动派遣派遣员在派遣事件时,根据监督指挥手册划定的权责关系,明确各类问题的处置部门、处置时限、处置标准等,将事件派遣至相关处置部门。 自动派遣对于特定事部件类型,根据事件的大小类、位置等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自动派遣,使其支持用户自定义事件的流转方向(即事件下一步应该交办给谁),事件可以自动批转到下一个阶段,而不需要人为参与,从而减少了事件延期办理的可能,节省了用户的工作量。 批量派遣系统根据大小类、问题描述等信息自动提醒相似事件,为派遣员派遣事件时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同类型的事件,可以批量派遣到同一专业部门。 协同派遣针对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的事件,可以指定主办和协办部门,并将事件同时派遣给主协办部门。 多级派遣接收到问题的处置单位可以将问题继续派遣至对应的二级处置单位进行问题处置。 AI网格员派遣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属地原则,系统自动推荐对应派遣街长,从而提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处置反馈事件处置环节是专业部门收到指挥中心派遣过来的事件后,由处置人员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处理,在处置截止时间之前处理完成,上传处置照片和填写处置意见,将事件反馈至指挥中心。事件计时事件计时是对事件处理的每个阶段以及任务派遣响应及处理情况进行计时处理,详细记录事件办理每个阶段的处理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事件可以进行预警提示。计时支持节假日计时、紧急计时、普通计时、不计时等多种方案。事件督办督办是领导或相关人员用来督办经办人事件办理情况的工具,具有督办权限的督办人可以按照业务类型、办理人员、业务办理总时间超期情况和阶段办理时间超期情况来对业务进行督办。事件查询事件查询系统支持通过多维度的查询条件实现快速查询,包含但不仅限于问题类型、大小类、网格、紧急状态等筛选条件。地图联动查询结果可以与地图联动,可以在地图中看到查询到的这些事件分布情况,从而为用户对于城市管理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的指导。过程查阅系统可实现对事件办理全过程详细信息(办理阶段,办理人,办理时间,批转意见)的查阅、浏览等操作,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此功能查看该事件的受理流程和批转信息、。其他功能习惯语设置系统提供个人习惯用语设置功能,根据业务人员的不同工作习惯,业务人员可,方便业务人员的日常办公,尽量减少窗口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事件打印打印目标事件的相关信息。事件下载和导出支持对单条事件或当前列表中的所有事件进行下载或导出。下载或导出的文件可以用来满足疑难或有争议事件的快速会商。事件备注栏事件的详情内容主要是系统定义好的字段,对于一些特殊事件,无法进行标注。在每条事件详情页增加备注栏,方便操作员对事件特殊情况的记录。13.6街面处置街面处置面向街长、片长、一线执法队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是负责城市治理事件发现和案件流转主要业务单元。街面处置过程中,对属于执法事项且能及时整改的,由执法线条街长现场处置并上传整改照片;属于管理事项的,由管理线条街长处置;在管理事项处理过程中,发现需要立案查处的,由管理线条责任街长派给执法线条责任街长,流转到执法办案系统办理,同时上报管理片长进行立案。当执法事件办理完毕后,执法线条街长需通知管理线条街长,共同对管理对象进行结案处理,同时管理街长需要在系统中进行结案反馈,上传至管理片长;对于不属于街长、片长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街长上报到城市治理模块,由城市治理模块按照标准方式派发到其他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在城市治理模块中,街长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并结合群众工作渠道的信息进行工作。对于城市治理模块派遣的问题,系统基于城市治理属地原则和事件大小类,进行问题自动派遣到对应的管理街长和执法街长进行处置,同时实现自动派遣的全过程留痕。交接班管理(A/B岗管理)街长、片长、中队长及其他网格长在休假、出差、开会、离职等情况,无法在本电子网格内履行街面治理工作,可以申请将本电子网格区域授权给其他街长、片长、中队长及其他网格长,由受权网格长负责该时间段该区域的街面治理工作。比如,涉及晚上值班,可以将整个建成区范围授权给值班组长,也可以细分区块派发给具体值班人员。待办任务各街长、片长登录后,可以查看派遣到当前账户权限的事件信息列表,支持对事情信息进行详情查看,并进行作废、片长处置、街长处置等操作。作废片长对流转过来的事件进行判断后,认为无需继续下一步操作的话,可以进行事件作废处置。提交作废申请时,需填写作废意见。执法街长处理图事件处理流程执法街长收到任务后,需要判断能否自行整改、是否执法局权限内的问题、是否需要立案查处。主要包括口头规劝和上报片长、线下协调处置。1) 口头规劝,对于上报的违规事件,街长在受理后认为违法较轻的行为,可以直接进行口头规劝实现自行整改,并进行记录。2)上报片长,街长对事件进行合理判断后,认为需要进行立案操作的,需要把该事项上报给当前街区的片长。管理街长处理管理街长接收到转派过来的事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不同的事件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未发现、教育、误报、移交执法街长、结案核实和回退。1、未发现,街长到达实发现场,或者通过是视频查看发现违规现象已经消除,可以直接选择未发现。2、教育,对于一些处理态度较好,违规情节较轻的事情,街长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置,选择教育处置方式的时候,系统会知道自动发送定制的违规教育短信给执法对象。3、误报,对于提交的报警信息,经过受理员审核之后,认为是误报的事件,受理员可以将报警信息处理成为误报信息。4、移交执法街长,对于不属于管理线条的管理问题,街长需联系执法线条街长,由执法街长对事件进行流转和处理,同时,街长需要将此事件上报至主管片长形成立案信息,并可以同步该事件的流转信息。5、结案核实,对于移交到执法系统的事件,管理街长需配合执法线条街长和片长完成事件执法结案阶段的结案核实工作。6、回退,管理街长在处理案卷的时候,如果发现该案卷不属于当前管理事项的,可以选择回退操作,并需填写回退说明。执法片长处理对于执法街长上报的需要进行立案处理的事件,可以和现有的执法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把相关事件信息移交给相应的执法办案系统。管理片长处理完成日常对管理街长的管理和片区的管理,对于管理街长需要移交到执法街长的事件进行审核。片长指挥片长指挥利用城市治理模块的业务数据及服务、与终端设备的信息交互及反馈,以基础数据和动态的街长、片长信息相结合,提供场景切换、实时调度和过程追踪等功能1、场景切换城市管理突发实现发生后,系统将以突发事件为中心,关联街长、片长、视频、基础资源等数据,在一个场景页面中进行展现。同时对街长、片长、车辆等实时轨迹进行动态追踪,并以不同颜色或大小等突出形式展现。2、实时调度实时调度主要为片长在城市某处出现状况或发生应急事件时,能够通过系统快速调动就近人员(街长、片长)提供现场支援。3、过程追踪过程追踪以基础数据和动态的街长、片长、车、事、监控信息相结合,提供以城市管理事件从发生、调度、处置、审核过程的同步展示和相关的指令与反馈。13.7执法布控与浙江省统一综合执法平台对接,实现以下功能:查询执法对象基础信息,并与执法事件进行关联,查询该违法对象是否有历史违法行为,实现“以人查事,以事查人”,从而实现对执法对象的精细化管理。执法事件查询系统支持查看所有事件的列表及详细信息。可针对事件编号、事件类型、事件来源、上报时间、事件违规对象、阶段、所属区域等不同条件进行数据筛选。处罚信息查询在执法过程中,可以查询将违法信息、处罚信息与执法对象,在查看该执法对象时可以同步查询执法对象处罚情况。13.8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为了保证城市治理模块的长效运行,提升城市治理的运行效能而建设的系统。综合评价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及岗位评价体系,针对信息采集质量、责任主体的处置效能、区域的综合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其以表格化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系统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监督达到主动、精确、快速、直观和统一的目标,从而实现完善的城市管理考评体系,能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区域评价综合评价主要针对不同区县、街道、社区、责任网格等指标进行分析统计,方便领导掌控总体运行情况。 区县评价该模块用于考核不同区域的工作情况,针对各区域上报、受理、立案、处置的案卷以及处理的情况进行统计。 街道评价该模块用于考核不同街道的工作情况,针对各街道上报、立案、结案的案卷以及处理的情况进行统计。 社区评价该模块用于考核不同社区的工作情况,针对各社区上报、立案、结案的案卷以及处理的情况进行统计。 责任网格评价该模块用于考核不同网格的工作情况,针对各网格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