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连云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连云区经济发展局引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2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2第二节存在的问题3第三节“十四五”宏观环境和发展趋势4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5第一节指导思想5第二节基本原则6第三节发展目标8第三章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9第一节大力发展主导产业10第二节巩固提升重点产业19第三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2第四节统筹发展公共服务业26第四章规划实施保障27第一节加强机制体制创新27第二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8第三节合理调整布局规划29第四节加强目标考核引领30第五节 扩大对内对外合作30第六节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31“十四五”时期从连云区自身来看,全区既面临着生态环境优 势向经济发展优势快速转移、连云港港口航运权重不断增加的重 大机遇,也面临外部风险因素急剧增多、配套功能有待完善等重 大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明确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目标、 规划主线和重大工作,是当前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加 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强综 合竞争力的现实要求,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 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具有重大意义。为科学指导全区服务业产业快速、持续、健康 发展,特编制连云区“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规 划期限为2021年到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近年来全区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服务业总量不断提升,内部 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对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1 .总量持续扩大。201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4.97亿 元,较“十二五”末增长70.7%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 据支撑不作参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8%o全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较2015年总额高出41.5%。总 体看,我区经济开始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时期。2 .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国际商务中心加 快推进,“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成“点点通”跨境 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顺利开通网购保税进口、跨境直购、出口海外 仓等业务,全省首单海运跨境B2C出口业务顺利通关,全省首家 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开业。着力培育大数据产业,加快推进移动大数 据中心、电信天翼云中心等项目。上合物流园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 系初步形成,物流量、物流收入五年翻了两番,创成国家级示范物 流园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3 .贡献明显提高。2020年连云区服务业企业共2335户,税 款合计8.07亿元,占全区税收的40.72%,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 来源。2019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25239人,占全社会从业人 员的67.9%,增长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之一。第二节存在的问题全区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服务业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新冠肺炎 疫情全球性影响,对于服务业的冲击日趋严重;区域及条线对于 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业管理网络不健全、管理机 制落后;各类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的支持不到位,引导力度不强; 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匮乏、智力支撑作用不明显。从服务业内部发展上看:服务业总量偏小、占比偏低;发展重 点不突出,集聚能力不强;新兴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业态偏弱。从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看:企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较弱, 创新意识薄弱。服务功能、服务效率偏低,缺乏品牌企业。第三节“十四五”宏观环境和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特 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内外环境都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 化,未来一段时间,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挑战具有复 杂性、全局性,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机遇大于挑战,危 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L重大机遇。连云区作为全市推进“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的 核心区和先导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特色功能区,在 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双向开放、特色产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比 较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连云港产业分工 合作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随着“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深入实 施,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的加快建设,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效应不断释放;港口服务功能日 益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内需进一步 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制造业转 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创新步伐加快,新技 术新模式催生新型服务业态。这些都为连云区服务业较快发展, 提供了坚实基础及机遇。2.面临的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空 前复杂,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加速重构,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 回流意向强烈。同时新冠疫情全球迅速蔓延,欧美亚多国纷纷采 取封国封城举措,对世界供应链和中国贸易无论在短期还是对中 长期都将带来深远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十四五'时期将是国 内新旧动能转换、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国内城市化减 缓、老龄化加速以及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杠 杆率快速提升,外部需求萎缩和新技术产业加速向发达国家回 流、劳动密集产业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分流。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贯彻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紧贴“跑 出加速度、勇当急先锋''目标追求,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战略机遇、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坚持市场化、产业化、 集聚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按照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提高比 重、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 主攻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阵地,以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 为主抓手,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 业的有机融合配套,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升级,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实现服务 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形成特色鲜明、 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第二节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发展服务产业与强化公共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大力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 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积极向上争取,引入优质资源,加大投 资力度,促进教育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 给能力和水平,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的海滨新城。二是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主导 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突出发展现代物流、全域旅游、商贸流 通支柱性服务业产业,提升发展国际商务中心、研发科技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大数据、养老服 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 化结构,大力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三是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协调统 筹、分类指导,把发展服务业与提升制造业、扩大开放、改善民 生紧密结合,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 生活服务业、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城市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发 展,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先导先 行、梯次发展、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 务业发展格局。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原则。遵循 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 着力推动服务业理念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依靠 创新驱动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吸 纳外来投资和消费,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 引进,依托“一带一路”等平台努力开展区域间合作,优化资源组 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实力,实现跨越发展。五是坚持双轮驱动与互动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坚持先 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以优化 生产制造业为服务核心,顺应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需求,加快产 业链重组与外包合作,引领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制造 业内部服务功能外部化,达到服务促进生产,生产带动服务,实 现互动共赢、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发挥好自贸试验区连 云区块、连云新城、上合物流园(连云开发区)、各街道比较优 势,突出特色、明确定位、错位发展,增强区域服务功能,促进 特色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形成服务业发展高地。第三节发展目标1 .服务业增速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 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接近180亿。2 .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 高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达到6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 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 年突破70%。3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务等生 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5G信号全 覆盖。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推进 数字产业化,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加 快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 应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推动数据存储、技术 研发和应用交易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成“一带一 路”互联网数据开放交换共享试验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o4 .集聚功能明显增强。围绕港航服务、跨境电商、健康疗养、 商务会展等新兴业态,以“一带一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 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 化品质化发展。重点发展港航物流业,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及物 流服务体系,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航运贸易集聚区。 积极引进银行、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培育科技保险、投资基 金、消费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 快发展育幼、养老、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 服务业供给,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5 .竞争力明显提升。结合省、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以 现代服务业“331”工程为突破口,培育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 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一批在苏北有较强辐 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批水平高、业态新、品牌优的服务 业领军企业。到2025年,营业规模超10亿元的16家左右。力 争5家企业进入省服务业百强行列。第三章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立足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资源条件,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 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发展趋势,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发展 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树立全域旅游新标杆、拓 展商贸流通新阵地三大主导产业,创新提升国际商务服务、研发 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三大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大数 据产业、养老服务业、服务外包四大新兴产业,统筹发展教育、 健康、体育、家庭服务等公共服务业。第一节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一、现代物流1 .发展方向依托优势区位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云港港是江苏唯一大型海港和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 口。作为港口所在城区,连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 优势,“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现代物流业集聚效应 明显,形成了一批以大陆桥商务中心、金海国际商务中心、阳光 国际商务中心和电子口岸为依托的物流企业。依托港口优势,大 力发展全区物流业,发展形成以国字号企业集团为主体,民营货 代、仓储企业为补充的物流配套服务体系。着力拓展港航服务业增值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并依托港口 物流市场资源,延长物流产业链。拓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 运信息、航运服务链整合、航运配货配时等为主的高端服务,加 快航运要素市场集聚,进一步提高连云区物流企业在港口物流供 应链的价值。支持和引导物流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资产重组以及各种形 式的企业联合与合作,加快传统运输型、仓储型物流企业转型形 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同时,鼓励 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仓储管理、运 输管理、货物分拨、电子订货等信息系统软件,提高物流管理信 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加入全国供应 链与物流管理协会,获得协会在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一体 化高效供应链管理上的帮助,实现资源共享;引导物流业与我区 商贸流通业、跨境电子商务、连云开发区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联动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为全面带动全市物 流量、航线开通及通关效率等方面贡献连云力量,为连云港市打 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作出贡献。创新服务发展途径,打造多样化服务新模式全力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 农渔牧林业之间联动发展,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制造企业分离外 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顺应产业梯度转移 的发展趋势,发挥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精益化、个性化服务的优 势,积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优化提升城市配送物流体系。适应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 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推进共 同配送、统一配送。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 适应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以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标识化为 手段,促进快速、便捷的城市配送发展。整合优化城市配送网络 节点,打造规范统一开放的城市末端配送网点,优化中心城区物 流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发展壮大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大力拓展物流金融服务。以物流业发展趋势和金融服务需求 为导向,强化金融创新,搭建物流业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物流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为物 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聚集要素合理布局,打造全方位物流发展体系按照“区域合理定位,功能科学统筹,土地规范集约,企业 空间集聚''的原则,优化物流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港 口物流、外轮代理、同益物流、中远船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物流业态集聚发展,进一步增强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功能,推 动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构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 国际物流业务体系。吸引一批综合型高端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 企业、物流采购和配送中心等落户园区。统筹推进运输、储存、 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业务有机结合, 开展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多功能服务,打造便捷、高效、安全 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化智慧物流推进我区物流领域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构建、移动互联衔接、 北斗导航定位等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优化现代运输组织与业务模式,提升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 全自动物流配送和智能配货等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积极 构建完善的物流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标 准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推进物流资源整合集聚。强化项目招引落 地力度,加快推进与普洛斯等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协商共建智能云 仓,支持搭建全流程多式联运平台,全面建立标准化、专业化、 精益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提升物 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 .发展重点培育做强港航服务业。支持和引导物流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 资产重组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联合与合作,加快传统运输型、仓 储型物流企业转型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 流企业;同时,鼓励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业务。以基础物 流功能为核心、增值物流功能为拓展、智慧物流功能为引领、公 共物流服务为配套,发展多式联运、国际商贸、保税物流、加工 增值等高端港航服务,构建集聚港航物流、专业服务、航运金融 和信息交易于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强化区港联动、港产联动, 完成连云港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建设,推动国际邮件处理、 国际商业快件处理和跨境电商处理“三关合一强化物流组织管 理能力和跨区域中转集散能力,吸引一批综合型高端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采购和配送中心等落户,打造现代物流商 务服务发展集聚区。全力提升物流服务平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上合物流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加快推进沿海新型临港产业高地和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不断提升公路货运枢纽、铁路场站枢纽、 海河联运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服务功能,增强园区多式联运、 保税仓储加工、智慧物流等现代化物流服务功能,建成布局合理、 技术先进、信息互通、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综合型 现代化国际物流园区。加快对外连接通道、重要公共道路等基础 设施建设,构建内外一体、顺畅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依托疏港 航道“三改二”等级提升工程、徐宿连航道建成通航,推进江海联 动,持续提高内河运输协调能力和通航水平,提升上合物流园区 海河联运功能。支持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 统,运用先进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物分拨、电子订货等信 息系统软件,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 和支持物流企业加入全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获得协会在采 购、生产、销售、物流等一体化高效供应链管理上的帮助,实现 资源共享;引导物流业与我区商贸流通业、跨境电子商务、工业 园区制造业等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水平及市 场竞争力。带动在港口吞吐量、航线开通及通关效率等方面取得 新突破,为港口物流在线组货和地方商业繁荣提供平台,为连云 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港作出贡献。3 .发展目标物流的增加值2021年可达230亿元,2023年突破250亿元, 2025年近290亿元。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发展20家规模以 上物流企业,5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业务量占物流 业务总量30%以上;物流信息化程度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物流 电子商务、城市配送体系完善。二、全域旅游1 .发展方向强化旅游总体定位围绕唱响“江苏山海大公园“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发展“旅游 +”“+旅游: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国家级海滨旅游度假区、连岛国家5A级景区四区联创,以独具 特色的山、海、岛、港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海洋旅游、文化休闲 体验和国际商务旅游为主要功能,带动都市休闲旅游、海岛风情 民宿体验、山水生态旅游发展,成为具有东方神话特色的国际知 名、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以连云区118.4公里海岸线为依托、连岛5A级景区和国家 级海滨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启动海上云台山5A级景区创建,统 筹规划建设海上云台山新入口,构建多元化的旅游线路,建立完 整的消费项目体系,拓展后云台山的游览纵深,打造旅游新亮点、 新热点,带动岛屿、海湾、港口等优势资源的旅游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坚持富民强区战略,着力开发滨海度假、乡村休闲、健康颐 养、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等旅游业态,重点打造跨海索道、海上 云台山二期、连岛鲸鲨湾海洋公园、“海州湾之星”水上酒店、西 连岛民宿集群等重点旅游项目。完善旅游营销体系借助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的机遇,深化开发旅游资源,提升 旅游产品吸引力和旅游市场知名度,重塑连云区旅游目的地形 象,把连云区打造成为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国际滨海旅游名 城。加强景区间、区域性客源互送,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 全区旅游发展机制。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提供金融、物流 等便利服务,发展购物旅游。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依法严厉 打击"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依法严肃查 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的行为,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 消费环境,引导旅游者文明消费。提升车站、码头等交通站点与 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水平,城市动车与景区的交通衔接。美化、 亮化在海一方公园等沿线港湾,提升观赏性,尽快推出夜游港湾 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实施精品化原则,每一个旅游重点发展带 和旅游区都要重视打造旅游的拳头产品,形成核心吸引力,从而 形成市场的引爆和其他旅游产品的集聚,最终带动旅游产品体系 的完善和区域的整体发展。打造观光产品、修闲度假、商务会展、 专项产品等,其中,休闲度假产品是连云区未来旅游发展的重点, 整体提升产品档次和结构,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休闲度假产品体 系。引导旅游购物消费。整治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实施旅游商 品品牌建设工程,培育体现连云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 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全力打造前三岛党性教育 新基地,深度挖掘“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宿城抗日石 刻、连云老街、陇海铁路博物馆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 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推出连云港旅 游商品推荐名单。2 .重点项目:高质量打造连岛海滨风情小镇、宿城山海云雾小镇、跨海索 道、海上云台山二期、连岛鲸鲨湾海洋公园、“海州湾之星”水上 酒店、西连岛民宿集群。3 .发展目标:到2025年,连云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850万人次,年均 增幅5%;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年均增幅12%。实现城市 旅游形象和国际国内知名度显著提升。三、商贸流通1 .发展方向集中优势,优化商贸流通业发展格局完善现代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调整优化商业布局,推进商业 区和片区商业中心建设。加强商业网点建设的引导和调控,完善 商业中心和商业街的功能,完善市场规范监督机制,加强优化贸 易环境。引导餐饮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构建适应大 众消费者需求的便民餐饮服务网络。城乡呼应,带动商贸流通业整体提升对接新型城镇化,在中心镇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培育以商贸 中心、集配分拨中心为主体的乡镇商贸圈。加快发展以供应链为 基础的采购配送网络,鼓励会员制销售与“现购自运式“连锁超市 的发展,逐步替代传统摊位制市场产品交易方式。促进有形与无 形市场结合。创新业态,注入商贸产业发展新活力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现代商贸发展业态,鼓励城市综合体建 设。鼓励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发展,引导企业运用电子商 务、代理配送、平台采购等现代化商贸手段开展经营活动。培育 壮大流通企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组建战略联盟 等方式做大做强,整合资源产业链,结合区位优势融合生产企业 共同"走出去''开拓域外市场;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 设,引导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联合采购,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 理、营销和服务水平;鼓励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流通企业开发自 有商品品牌,保护中华老字号,推进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提前 谋划和引导商贸实体经济转型发展。2 .重点项目:连云区嘉瑞宝商场、家得福农贸市场、墟沟、连岛海鲜美食 一条街、“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3 .发展目标到2021年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2亿元,2023年115亿元, 2025年达到128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第二节巩固提升重点产业一、国际商务服务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作为省级生产 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功能,强化商务中心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 集群化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港航服 务、大数据、休闲旅游、健康疗养等产业;加快省级海滨旅游度 假区、蓝色海湾等工程项目建设,打造具有海滨特色、功能完善 的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推进发展楼宇经济,依托“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 心资源,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导企业向主题楼宇集中,加快一 楼一主题的品牌楼宇建设,吸引各类企业总部及法律咨询、会计 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 企业的入驻。借力市级层面拓展连云港工业会展中心、大陆桥国 际会展中心及海州湾会议中心功能,全面提升连云区城市商务会 展业发展能级。业态创新,形成特色服务,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 新型业态,努力将“一带一路”(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打造成为 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具有鲜明滨海特色的城市新 中心和“一带一路”外滩,为连云港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94家,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75 亿元,到2023年达到100家,到2025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 到120家,营业收入达到350亿。二、研发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以服务科技 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以变革性技术为支撑,完 善科技服务体系,聚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培育和壮大科技服 务市场主体,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网络 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业成为经济重要支撑力 量。根据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加快以研发设计服务、信息资源 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化 融合和检验检测服务等为重点,推进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建立具备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 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 资设立新型转化实体,发展包括创业投资、创业辅导、市场开拓 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升、拓展全区科技文 献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科技统计网络,提高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建设各级重点实验室,鼓 励和推动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应 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原创,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实现与产业互动。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围 绕区域经济特征和主导产业发展,搭建和完善相配套的科技服务 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到2023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到2025年科 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o三、电子商务服务以高质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以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保障,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 度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战略性作用。推动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建设网络交易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 网络联合购销服务。支持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创新 生产经营模式,开展在线购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活动,拓展国内外 市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引导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电子商 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支持社区商业、物业和家 政服务等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服务社区,便利居民生活。提高电子口岸发展水平,促进相关机构间的信息交换、业务 协同,提高电子商务的通关效率。进一步拓宽电子商务投融资渠 道,加强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资本支持。不断加强跨境电子商 务贸易,鼓励区域内企业加强区域间电子商务合作,推动区域经 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鼓励商贸服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进 出口代理业务,创新服务功能。重点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流通、企业管理、安全生 产、环保监控、物流和旅游服务等方面的试点应用。提高物流企 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服务和电子商务集成创新。预计2021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02亿元,2023年达到112亿 元,2025年超过124亿元,年均增长突破5%。第三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立足于连云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脉络,积极传承、保护 原有的历史文化基因,科学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生态 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传承保护和挖掘,结合现代化文化创意手 段,推出连云区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极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采取改造硬件设施、收集岛史资料、复 原历史原貌、营造文化氛围、开发实景微党课、培养讲解队伍等 措施,采用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 多种教学形式,全力打造前三岛党性教育新基地。深度挖掘“邓 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宿城抗日石刻、连云老街、陇海 铁路博物馆等特色资源,形成联动机制,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切 入点及落脚点,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海 上云台山的山岳条件和生态本底以及海洋运动特色,打造海陆空 一体的“体育+旅游”品牌。结合自贸区连云片区发展及温泉康养 等资源特色,推动“康养+旅游”、邮轮游艇游、自驾房车游等发 展。借助紫菜深度加工、淮盐文化传承及核电科普展示,丰富“工 业+旅游”内涵。到2021年占全区GDP为8%, 2023年达到10%, 2025年 达到13%。到2025年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超过40亿元,其中 带动第三产业增长超过35亿元。二、大数据产业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核心区建设,依托核电等电力资源 丰富的优势,协调推进移动大数据中心、电信天翼云中心、联通 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构建“3+4+X”核心业态,打造数据 存储、技术研发、应用交易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加快完成商业化运行的管理机构、苏北大数据交易中心、公共技 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建成以数据分析服务为核心、双创孵化、设 备制造和智慧安防为支撑、数据储存加工为基础的“一带一路” 重要大数据中心。开展与已签署“丝路电商''合作机制的国家(地 区)的对接和合作,探索安全、便利化贸易供应链的发展模式。2025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突破30亿元。三、养老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与市立东 方医院共建连云区人民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成连 云区公共卫生中心,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整合区内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一家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医院。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 性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承担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 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突出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基本药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开 展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的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根据省级中医馆建设 标准,加大全区中医诊疗区建设,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弘扬传 统中医药文化。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核酸检测和理化检验实验室, 提升连云区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管 理体制,切实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财政承受能力,稳步增加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项目,适时调整和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完善 服务内容。重点做好65岁以上老人、06岁儿童、育龄妇女等重 点人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精神疾病等重点 对象的健康档案建档和后续管理工作。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 为重点对象,做精做优做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深入实施公 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不断提升质量。进一步 扩大妇科病普查普治、乳腺癌和宫颈癌“两癌”筛查范围。到2021年城市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成率 达80%以上,2023年达到90%, 2025年达到100%。2025年, 农村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成率达60%以上;到 2025年,全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应达50张以上。优先发展 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扶持和鼓励建设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 机构和床位,到2025年,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 加快“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区、街道、村 居三级信息联通,信息化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第四节统筹发展公共服务业统筹发展教育、健康、体育、家庭服务等公共服务业。扩大 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产品,推进公共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 会化发展,提高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提升家庭服 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产品,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发展, 扩大服务消费。大力推进自由组合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 老规模化、联网化、连动式发展。构建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 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 局。探索实施区、街道、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深化医 疗集团运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专科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 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城乡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进 程,高起点布局交通、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垃圾和 污水处理,以及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优化延伸 公交线路,保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 需要,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第四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区、街道两级服务业工作机构,形成职责明确、分 工协作、行业汇总、统筹协调的工作协调机制,高效推进全区服 务业发展。完善服务业项目申报及评审制度,全面提升服务业项 目质量。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没有明令禁 止的领域、凡是允许外国资本经营的领域、凡是国有资本应该退 出的领域,都应允许股份公司、个体和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经 济进入和经营。加快推进中介机构和其它经营性事业机构或有偿 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推进其社会化进程。第二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等政策措施,举全区之力发展 现代服务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最新推出的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政策,督促相关部门主动执行政策,加强政 策宣传,让企业跟深刻了解政策,利用政策。在审批、规划、 土地、税收、贷款、引导资金等方面向服务业倾斜,增强企业和 个人投资服务业、扩大服务业经营规模的信心和决心,鼓励企业 和个人全面进入服务业,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都要进行 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在用地政策上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在不违 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产业布局规划对不同的产业规划区块实 行不同的用地政策和土地价格。加大财政对发展服务业的直接 投入力度,积极发挥区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强资 金整合,提高引导资金使用效率,针对重点发展行业、关键领 域及薄弱环节的项目建设给予一定倾斜。第三节合理调整布局规划强化规划的指引作用,进一步提升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 权威性。根据区域特色和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各街道、 各功能板块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墟沟街道作为东部城区的 核心地带,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发展商业贸易、休闲娱乐、中 介咨询、信息网络等行业;连云街道应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文化 旅游、创意设计等行业;连云开发区、云山街道、板桥街道应重 点发展与现代工业相配套的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 件设计、人才培训、平台建设等行业;连岛街道、宿城街道应充 分挖掘山海旅游的内涵,以整合山水资源为主,大力发展休闲度 假旅游业,做足做响旅游这篇大文章;高公岛街道应着重发展商 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自贸试验区连云区块、连云新城、海 州湾街道应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专业市场、休闲体验、 会务会展、特色餐饮、高端医疗、特色养老等产业。全区要根据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逐步压缩和改造旧业态,不断发 展新业态,通过相互取长补短、错位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 明显的区域服务业板块。第四节强化目标考核引领一方面要发挥目标考核引领作用。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完 善服务业核算体系,建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