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docx
-
资源ID:1010705
资源大小:19.9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docx
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叶立军1'2,李燕2(1.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2.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活动,对两节初中统计课的课堂录像进行实录和量化分析,结合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学生答复之间的联系,得出:在统计课堂教学中(1)教师提问的数量相比照拟少,提示类和理解类的提问类型所占比例较高;(2)学生无答的情况较少,但在问题答复中,学生机械性答复占了较大的比例,教师创新性问题较少;(3)教师提问难度与学生答复水平有直接的关系;(4)教师应围绕统计的特点进行提问,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录像分析;统计课堂教学1研究背景数学教与学中最重要活动之一是提问题,提问有助于实现多种学习目的,实际上,数学的多数活动与教学评价的许多程序,都是以提问为中心的11.实践证明,好的课堂提问是教学有效传递的关键,它能激发学生的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考,同时它能为学生提供操练和演示的时机,让教师更好地知道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2.更重要的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高认知水平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统计与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要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学习时主要依靠辨证思维和归纳的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更直接、更有效,统计、概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2研究目的采用录像分析法,对两堂统计课堂教学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统计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了分类、分析,试图找出教师在统计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频率以及学生答复的类型、频度,并探讨教师提问与学生答复以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间的联系.3研究方法采用录像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录像拍摄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下两堂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反复观看录像,对统计课堂提问进行了编码分析,并对统计课堂教学提问进行分类,由此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4研究过程4.1研究对象选择杭州某中学的教师A和教师B,授课内容“可性的大小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这两位教师都有14年的教学经验,均具有中级职称,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努力,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均处于较好的水平.在授课内容相同的两堂课下,两者的上课方式不同,提问的类型、频率不同,应选择A、B教师的这两堂课作为研究对象.4.2研究数据搜集在课堂拍摄过程中,研究者用两台摄像机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整堂课进行拍摄,对拍摄的内容反复观看,将整个教学过程用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除了记录下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外,对课堂环境和教学环节进行辅助描述;同时,记录下教师讲授和学生反响的起止时间,停顿时间.4.3数据编码和分析4.3.1教师提问类型编码对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每个提问类型进行统计比拟,其中包括对教师各类提问的次数所占总提问的百分比,以及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从而区别不同教师的提问方式的差异.根据提问作用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层次,研究者在BIoOnI(1956)认知领域分类的6个层次,即知识(knowledge,S?(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Snth)和评价(evaluation)的根底上,结合课堂实录中数学教师提问的作用和目的,将提问分为管理,识记,重复,提示,理解,评价等6种类型2.4. 3.2学生答复类型的统计在处理学生根据教师提问所涉及的答复内容时,研究者将学生的答复情况归为5类:“无答,"机械性答复,“识记性答复,“理解性答复和“创造性答复.5结论4.1 从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上看课堂教学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纵观两堂课,数学教师都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但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数量以及提问的类型等差异.对两堂课的提问进行了统计,如图1所示,教师A在整堂课中提问总数为77个,教师B提问次数为95次,且两位教师在各类提问类型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根据6种提问类型与提问难度的不同,教师提问可以分为“简单性提问和“复杂性提问,简单性提问包括管理性提问、识记性提问、重复性提问和提示性提问;复杂性提问包括理解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由图1可知,教师A的复杂性提问共占总提问的27.27%,而教师B的复杂性提问共占总提问的21.06%,两者相差不大.同时,教师A更多的使用了“提示性提问和“识记性提问,这两类提问分别占据了总提问的28.57%和25.97%,共54.54%.而教师B更多的使用了“提示性性提问该类问题自身占了总提问的41.05%使用“提示性提问时,教师适当地降低要求、增加条件、,提醒和帮助学生思考地更加完善和全面,而统计课的特点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教师适时的提示提问,可以在追问的过程中探索事件更多可能的情况和结果,紧扣教学内容.说明教师B在整堂课的提问中,紧紧地围绕统计课的特点进行提问,目的性明确,在两堂课中重复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所占比例较少,“重复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分别是简单提问和复杂提问的最高层次,说明教师在高层次提问上比拟保守.5. 2从学生答复情况看结合课堂实录以及图2,可以发现在统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机械性答复平均占了54.5%,两位教师的学生的机械性答复百分比差不多,说明两位老师的学生在答复下列问题上比拟被动,同时,统计课的特点是随机的和不确定的,势必会影响学生机械性答复的几率.对于教师提问,教师B的学生没有反响的情况相对较少,从图2可以看出,教师B的学生在高层次的答复中,理解性的答复所占比例较教师A的学生高,说明教师B在统计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教师A的学生的创新性应答比教师B的学生的创新性应答比例大,说明教师A更加注重学生高层次的思考.5.3教师提问难度与其学生答复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两位教师的简单性提问与复杂性提问之比都大于2,尤其是教师B的比例高达3.75:1,同时,根据5种学生答复的认知要求不同,可以把学生答复分为“低认知答复与“高认知答复,低认知答复包括:无答、机械性答复和识记性答复;高认知答复包括:理解性答复和创造性答复.两节课中学生的答复情况如图4.图4两位教师所属学生答复情况的次数比拟下面利用SPSS中的CorreIate对提问难度与答复水平进行相关性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和表2.当p0.05和p0.01时表示两者关系是显著相关.如表1、表2分别所示,A、B教师的提问难度与其学生答复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和0.968,即显著性相关,即有直接关系.换言之,教师提问的难度大,学生答复时认知度就高,教师提问的难度低,相应地学生的答复时认知水平就低,教师的提问难度决定了学生的答复水平,二者直接相关.A教师的相关是在0.01水平上的显著相关,B教师的相关性是在0.05水平上的显著相关,说明教师A的提问与其学生的答复之间的相关性比教师B的更加显著.教师B与教师A相比拟而言,在简单提问上教师B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其学生的低认知答复也相应的占有较大的比例,可见教师的提问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答复.教师提问的水平高,学生才会有时机去发挥自己高水平的答复.如果教师仅仅给出的问题是管理性的、提示性或重复性的提问,那学生可能仅仅需要答复是或否,那样就不会表达学生的答复水平,不过统计课堂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对提问的类型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答复水平有影响.6启不统计的特点是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在讲解新课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关键,要给学生讲解清楚怎么计算事件的可能性、怎样去分析事件、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求得.教师A首先提问学生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B首先问可能性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怎样比拟可能性大小、怎样理解可能性的条件.教师B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可能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先去体会可能性大小的统计过程.在后面的练习中可以看出,教师A的学生做题情况没有教师B的学生做题情况好.因此,在统计课中,围绕着统计的特点进行提问,可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深入思考,使课堂效果更加显著,提高课堂的有效性.7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1)在统计课堂教学中,如何明确地区分什么是适合的问题,以及怎样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益.(2)如何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能力;(3)如何评价教师提问能力的好坏?(4)统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多少个问题是适宜的?问题的多少与课堂教学质量有什么关系?(5)统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难度比例怎样是适宜的?复杂的提问占多大比例利于学生的思维?(6)进一步进行后续跟随,用学生评价来说明数学提问与学生数学学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