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信息化三年规划实施方案.docx
应急管理信息化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3二、发展目标3三、重点任务4(一) 建设功能完备的应急指挥基础环境4(二) 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体系6(三)建设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7(四) 建成高效灵活的数据治理体系8(五) 建成统一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9(六) 建立高效的运行保障体系14(七) 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15(八)建成协同配合信息化工作机制16(九)推进内外科技力量汇集机制16四、实施路径17(一) 初步建设阶段17(二) 基本建成阶段17(三)深化完善阶段18五、保障措施19(一)加强组织领导19(二)强化方案衔接19(三)加大资金投入19(四)加强人才保障2020(五)加强技术支撑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落实应急管理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科技化、信息化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贯彻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和FJ省应急管理厅实现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要求,建设“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具有QZ特色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体系,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QZ提供支撑和保障。二、发展目标落实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和FJ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构建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一个统一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体系,遵循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实现应急管理的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应急处置、事后评估优化全流程闭环管理,全面打造纵横联动、集约高效、调度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三、重点任务(一)建设功能完备的应急指挥基础环境1.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满足QZ市应急管理与指挥救援的需要。建成集值班值守、信息接报、综合信息汇总、辅助决策、协同会商、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用应急指挥场所,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建设应急指挥大厅,部署大屏显示系统、可视化一体化管控平台系统、音频扩声系统,实现综合信息汇聚、现场图像接入、音视频会商和融合通信等支撑能力。建设会商室,部署图像接入显示、音视频会商、会议扩声等系统,供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专家进行专题会商和情况分析。建设值班室,部署图像接入显示、音视频会商、通信等系统,作为应急值守、政务值班主要场所,支撑应急指挥中心人员日常7*24小时值班值守、突发事件接报、信息分发、指挥调度等需要。建设运行保障室,部署显示系统、LED会标、分布式管控系统、音响与数字会议系统等,实现对指挥中心内各类设备设施运转情况的实时监控,保障指挥大厅、会商室、各会议室的正常运行,确保指挥中心运转高效可靠。建设新闻发布厅,部署显示系统、LED会标、分布式管控系统、音响与数字会议系统等,实现新闻发布、视频会议、培训学习等功能。建设网络机房和保密机房,按照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B级及以上等级数据中心要求进行建设,满足网络对外接入、设备运转的需要,保障应急指挥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建设高可靠性一体化融合通信系统,实现音视频通信的融合和业务系统的融合,满足指挥中心、前线指挥部和救援人员之间各种通信手段“无缝通信”的需要。建设上下左右贯通的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纵向联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横向联通各职能部门,实现突发事件线上视频联动会商。2 .部署多样化的应急通信与保障装备,提升应急指挥救援的通信与保障能力。配备全地形能力的卫星通信车,具备快速深入事故第一线并通过动中通卫星天线将现场画面回传至指挥中心的能力,可兼做现场指挥部的临时通信枢纽。配备卫星指挥车,通过卫星通信车实现现场指挥部与后方的实时联系与实时指挥。配备现场音视频采集装备,包括微波图传、高清摄像机、专业无人机等装备,实现事故现场音视频信息的实时采集,并配合卫星便携站、4G/5G传输系统等信息传输设备完成音视频信息的实时回传。配备多种卫星保障终端,包括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等,通过卫星系统将事故现场的情况通过语音、短信、数据、音视频等形式进行传输,并为现场指挥的领导提供随行任务的保障。配备LTE一体化基站和LTE专网手持机,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大范围覆盖,为LTE专网手持设备、图传设备提供通信传输接入与保障。(二)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体系1.实现安全生产感知数据的全面接入和汇聚。完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的安全生产感知网络建设或升级,实现企业感知数据、风险隐患数据的接入和汇聚,支撑安全生产预警预测系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3 .实现自然灾害感知数据的全面接入和汇聚。完成森林火险火情、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海洋等自然灾害数据的采集汇聚,实现自然灾害隐患区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源。4 .实现城市安全感知数据的接入和汇聚。完成全市大型建筑感知数据、大型公用设施感知数据、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感知数据、公共空间感知数据、城市轨道交通感知数据、重大活动保障感知数据的接入和汇聚,为深入发掘城市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全程处置监控和灾后全面评估提供精确、及时和有效数据支撑。(三)建设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1 .完善市、县两级指挥信息网。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信息网络,在QZ市应急管理局和QZ市消防支队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信息网节点。实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市级地震台站、驻地应急救援队和其他市级单位接入市应急管理局节点,市应急管理局节点采用双设备、双链路上联至省应急管理厅节点。消防大队、消防支队直属部门、森林消防支队等单位接入市消防支队节点,市消防支队节点上联至省消防总队节点。建设县级应急指挥信息网络,在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和消防大队建设县级应急指挥信息网节点,并分别上联至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消防支队节点。实现驻地应急救援队、乡镇节点(预留)和其他县级单位接入县级应急管理局节点,县级应急管理局节点采用双设备、双链路上联至市应急管理局节点。消防大队直属部门接入县级消防大队节点。2 .建设卫星通信网络,为应急指挥和应急通信提供保障。部署卫星通信远端站,为应急指挥中心与灾害事故现场之间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等信息的远程传输。部署基于天通卫星移动网络的终端设备,包括天通移动手持终端、天通宽带便携终端、天通固定壁挂终端等,实现基于天通网络提供语音、短信、数据传输功能。3 .完善优化无线通信网络,支撑应急指挥语音、图像、视频、数据的无线传输和通信。建设窄带数字集群通信市级调度系统,接入上级调度系统,并通过安全边界与市公安交换控制中心进行互联。建设MeSh自组网系统,通过无线MeSh自组网设备,构建专网宽带网络环境,与"动中通''平台和无线视音频通信平台相结合,实现特殊环境下的宽带应急无线通信。(四)打造高效灵活的数据治理体系健全应急管理大数据支撑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设大数据治理系统,实现应急管理相关数据的全面接入、汇聚、清洗、融合、处理,对外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与数据应用服务,为应急管理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全面治理的良好局面。基于国家和省级信息资源目录,梳理补充市本级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编目,为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政务服务提供数据资源清单,并定期与省级数据治理系统的资源目录实现同步。建立数据接入系统,提升数据汇集接入能力。依托QZ市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将QZ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等信息逐步接入,为数据资源的汇聚集中、标准化处理和数据资源池构建提供支撑。建立大数据资源池,为业务应用提供信息支撑。从应急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数据使用目的和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通过预处理、标准化、关联整合后形成包含原始库、资源库、主题库和专题库的大数据资源池。建立数据处理系统,提升信息资源处理效能。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清洗、关联、比对、标识等标准化处理,实现数据转换、数据去重、数据补全、数据融合,提升数据价值密度,满足业务应用需要。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跨应用、跨业务、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传输通道。建立数据应用服务系统,提升应急信息资源应用能力。利用数据服务总线,提供服务的注册、发布、订阅、审核以及调用监控等。基于数据资源池为上层的业务应用提供统一、高效的数据服务支撑。建立数据管控系统,提升应急信息资源质量与安全,对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建立数据安全系统,提供覆盖数据接入、传输、共享、存储、应用和销毁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能力。(五)建成统一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1 .建设应急管理应用支撑体系,构建“平台化、组件化、标准化”业务应用的基础支撑服务。建成QZ市应急管理基础支撑框架,充分利用全省统建的统一用户认证、工作流服务、地理信息服务、移动应用服务、电子签章服务、统一消息服务、即时通信服务、前端构建服务、报表服务、微服务支撑、电子证照服务、日志审计服务、检索服务、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和物联网支撑服务、融合通信服务等基础应用支撑服务,以及算法模型管理、业务模型开发、算法开发等算法模型服务,并进行基础支撑功能的扩展和算法模型的补充开发,满足QZ市应急管理业务应用的需要。打造QZ市应急管理一张图,实现基于EGIS的应急管理地理信息应用。建设全市应急管理空间数据库以及专题图层,为应急管理业务应用及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权威、详实、精准的应急管理地理信息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服务总线,实现对基础支撑服务和业务应用的全面接入和统一管理。通过服务总线与省应急管理厅的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跨层级的服务共享和业务协同,将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的注册、路由、适配等内容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应用开发、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统一服务。通过服务总线,将各业务系统建设需要的通用组件功能和共性组件功能,统一由服务总线提供服务支撑,同时各业务系统可开放的服务也由服务总线统一管理和共享。利用服务总线提供所有服务的注册、编排、路由、适配、监控等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保证所有服务能够安全可控、高效有序的调度。完成已有系统的全面整合与集成,实现统一管理与应用。针对外部单位提供访问使用的业务系统,或内部开发的无法完全整合的老旧系统(如长期无维保服务的系统),在统一集成门户中挂载业务系统的访问链接继续使用。针对内部开发的、系统功能已不适用当前业务需要的老旧系统,通过废止、重新开发功能模块等方式进行改造升级。针对内部开发的能够整合的、待建的业务系统,基于服务总线进行业务系统应用层面整合,完成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和统一授权,实现业务系统统一门户访问。数据集成通过数据治理的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外部单位、内部部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数据集成。2 .建设五大业务应用系统,支撑应急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业务的开展。紧密围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求,采用统一建设或分级建设模式,整合已有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或新建部分业务系统,形成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5大业务域应用,全部集成在综合应用平台,为全市各级应急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应用服务。建设监督业务应用,实现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对企业进行远程巡查监控与监管,以及专项治理与挂牌督查督办等业务需求。主要建设日常监督、诚信管理、考核巡查、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等系统。监督管理业务域应用系统部署在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供应急管理全体系、安委会成员单位、企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使用。建设监测预警业务应用,依托感知网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针对高危企业、自然灾害、城市安全、次生衍生灾害等的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高危领域、行业安全、城市安全、重点目标、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评估和趋势研判,为防灾减灾策略制定及指挥调度业务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撑。主要建设减灾能力调查评估、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城市安全监测预警、重大风险隐患排查等系统。监测预警业务域应用系统部署在政务外网、互联网,供应急管理全体系、外部单位、社会公众使用。建设指挥救援业务应用,综合利用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实现应急信息全面汇聚、快速展现和上传下达,全面强化应急值班值守、灾害快速响应和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突出应对不同灾情的应急指挥能力,实现对防灾减灾工程、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的统一调度管理以及与其他部门机构的统一协调联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建设实现值班值守、指挥调度、协同会商、信息发布、资源装备保障、应急评估、综合桌面推演、移动应用APP等功能,形成以市级应指挥系统为节点、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系统。指挥救援业务域应用系统部署在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供应急管理全体系、外部单位、救援队伍、社会公众使用。建设决策支持业务应用,通过风险监测预警和态势感知,结合大数据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进行辅助分析,开展灾害事故综合研判和决策优化,全面提升多灾种、全流程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智能分析研判水平,为其他各业务域提供科学、客观、高效的分析研判服务支撑。主要建设完善态势感知、辅助分析、综合研判、决策优化等决策支持子系统。决策支持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在指挥信息网,需限定用户,仅供应急管理体系内部分人员授权使用。建设政务管理业务应用,与QZ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QZ网上办事大厅)全面对接,完成数据归集,实现相关业务工作数字化、流程化管理。重点建设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行政审批、信息发布、投诉处理功能,以及互联网+监督服务。政务管理业务域应用系统部署在政务外网、互联网,供应急管理全体系、外部单位、企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使用。办公自动化等部署在政务内网的政务管理系统暂不作迁移。3 .打造应急管理统一门户,为应急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撑。针对指挥信息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等不同网络接入,考虑PC、移动终端和大屏等展示手段,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三大门户,包括电子政务外网门户、电子政务内网门户、互联网政府门户,为各级应急管理用户提供统一业务系统入口,并通过服务总线提供的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消息、报表、前端构建等各类服务。(六)建立高效的运行保障体系1 ,建立全面的立体安全保障体系,实现“身份要认证、访问有授权、数据可管控、攻击可阻断、行为可溯源、态势能感知”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按照三级等保要求部署安全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包括边界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病毒防御系统、运维安全管控系统等,为应急管理系统提供网络、计算环境、数据、应用的全方位安全保障。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规范,实现各部门身份认证系统之间的互信和规范化安全管理,为应急管理业务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2 .建设科学智能的运维管理保障体系,实现智能化、可视化、标准化的运维保障。制定应急管理的运维管理机制,遵循“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部署在政务云的业务系统做好运维管理工作。建立故障应急处理流程机制、备份恢复保障机制、安全保障管理机制和软件版本管理机制等,以控制和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集中性风险,降低损失,实现运维服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运维管理系统,实现网络通讯设备、感知设备、安全设备、通用系统和各个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实现监控管理、运维管理、综合态势管理等功能。采用分级分布式部署运维管理系统,将管理功能靠近被管资源,减少管理服务器通过广域网对整个网络进行轮询检测,减少网络负荷,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预留与应急管理部运维管理系统对接的接口。组建运维团队,为应急管理系统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通过自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分别组建运维团队,根据系统运维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运维流程的要求,确定运维工作中各个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并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配置专业的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实现对数据资源、业务系统、感知、网络等资源的优化和监控分析。制定并完善运维标准规范与保障机制,重点完善组织结构和流程标准,提升应急运维保障能力。(七)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FJ省、QZ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满足部标准规范和省应急管理厅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实际情况与需求,延伸和拓展基础设施、感知网络、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运行保障、信息化管理等标准规范内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符合QZ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八)建成协同配合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统一完备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推进信息化“一把手”负责制,推动成立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全市各级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严格执行国家、FJ省和QZ市相关法律规章,强化应急管理信息化有关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管理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合理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确保全过程受控,严把工程质量。强化第三方测评、检验和评估在项目检查、验收中的作用。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指导和检查。将考评结果作为信息化工作改进完善的重要依据,形成闭环。(九)推进内外科技力量汇集机制整合全市应急技术支撑与保障力量,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提升应急管理业务效能。提高全员应用能力水平和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全员信息化素质培训教育,建设复合型、创新型核心人才队伍。四、实施路径(一)初步建设阶段初步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数据接入和数据治理,完成与省应急管理系统对接,为全市应急指挥提供保障。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场地装修与信息化基础配套建设;实现感知网络建设与接入,数据逐级汇聚到应急管理部门;建设数据治理系统,按照FJ省应急管理信息资源目录清单补充市级信息资源目录,完成本地的业务数据与管理数据接入;建设服务总线系统,实现统一的数据服务与业务服务管理。项目阶段分期建设时间建设内容初步建设阶段一期现在至2020年12月应急指挥场所装修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配套工程感知数据接入数据治理系统建设服务总线系统建设(二)基本建成阶段基本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应急通信网络基本建成,感知网络基本覆盖,业务应用基本实现。建设感知网络,实现感知网络覆盖重点风险领域;建设指挥信息网,完成应急管理整合部门以及上下级部门的互连互通;建设卫星通信网,完善天通、窄带和高通量业务;加强无线通信网建设应用;完成应急信息数据资源汇聚与治理;基本实现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监督管理、决策支持等业务域系统,满足更多应用需求。项目阶段分期建设时间建设内容基本建成阶段二期2021年1月至12月应急处置现场领域感知网络建设指挥信息网建设无线通信网建设卫星通信网建设监督管理业务域应用系统建设监测预警业务域应用系统建设指挥救援业务域应用系统建设决策支持业务域应用系统建设政务管理业务域系统建设数据治理系统建设应用支撑系统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维保障体系建设(三)深化完善阶段全面实现具有QZ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支撑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感知网络全域覆盖,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网实现广域无缝覆盖、随遇接入,数据统一接入到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应急管理业务全面信息化。项目阶段分期建设时间建设内容深化完善阶段三期2022年1月至12月统一集成门户建设监督管理业务域应用系统完善监测预警业务域应用系统完善指挥救援业务域应用系统完善决策支持业务域应用系统完善政务管理业务域系统完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建设数据治理系统完善应用支撑系统完善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信息化“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一盘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全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保障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政策,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定位,扎实有序推动信息化发展。(二)强化方案衔接纳入实施方案的各项重点任务,要加强与FJ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相衔接,任务推进落实过程中,要加强与省应急管理厅的沟通,做好跟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确保系统建设标准的一致、流程的贯通以及接口的互通,满足全省应急管理“一盘棋”的工作要求。(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省应急管理厅、QZ市发展改革委、QZ市财政局、QZ市数字办等部门的沟通联络,积极争取各部门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加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系统运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县(市)区政府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积极争取“数字QZ”等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计划、工程付款和资金使用情况审核等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四)加强人才保障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专业的、专职的信息化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坚持培引结合,切实用好现有人才,加强全员信息化素质培训教育,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全方位整合应急管理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高校及研究机构等相关人才资源,建立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机制,建设复合型、创新型核心人才队伍。(五)加强技术支撑加强与省应急管理厅技术力量、相关领域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弥补自身技术力量不足。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集成,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充分与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相结合,组织人工智能、大数据前沿技术研究,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