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题.docx
公共政策学复习一、单选题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2、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八)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C)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D)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5、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B)A、莱布尼茨B、笛卡尔C、罗素D、斯宾诺莎6、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八)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埃齐奥尔7、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D)A、阶级剥削B、对外扩张C、精简政府机构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8、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八)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反馈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10、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D)Ao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C)A、结果B、中间环节C、起点D、目标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C)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13、属于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是(八)A、政策诉求B、政策宣传C、政策替代D、政策实验14、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D)A、有效的分级控制B、严格的组合秩序C、完善的层次分布D、结构的有序化15、1977年我国决定废止免试入学而改行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属于(八)A、确定型政策B、不确定型政策C、风险型政策D、竞争型政策16、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属于(八)A、分配性政策B、调节性政策C、自我调节性政策D、再分配政策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指公共政策特征的(D)A、权威性B、稳定性C、变动性D、预见性18、有的国家践踏多边协议,受害国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八)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19、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代价关系中,严厉的环保政策属于(B)A、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B、利益范围广而代价范围窄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20、属于政策终结推动力量的是(C)A、政策制定者B、政策执行者C、政策评估者D、政策受益者21、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八)A、种族团结B、焚烧国旗C、虐待儿童D、授奖仪式22、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八)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23、我国物价改革的目标不能是“一步到位”,而只能是“稳步实现:这属于确定政策目标的(八)A、实事求是原则B、面向未来原则C、系统协调原则D、伦理考量原则24、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是预测性评估依据中的(八)A、理论假说B、价值体系C、分析方法D、实证结果25、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是(B)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D、博弈模型.、多选题1.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BCDE)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B.决策科学的形成C.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D.凯恩斯主义的出台E.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支持系统子系统的是(BCDE)A、政策制定系统B.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E,政策评估系统3,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CDE)A.立法机关B.利益集团C.行政机关D.执政党E.领袖人物4.按对象来划分,政策控制包括(ABDE)A.目标控制B.界限控制C.结果控制D.效力控制E.效应控制5、传统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是(ABCDE)A、匿名原则B.循环往更原则C.控制反馈原则D.团体回答统计原则E.专家共识原则6 .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的环节包括(ABCDE)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E.政策终结7 .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CDE)A.执政党8 .领袖人物C.在野党D.利益集团E.选民8.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ABOA.法制部门的审查B.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C.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D.通过议案E.公布政策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ABCDE)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E、综合模型1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BCE)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D、环境调整E、关系调整11、属于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有(ABCD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一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E、圆形结构12、多角度分析所运用的角度有(ABDA、个人角度B、组织角度C、理论角度D、技术角度E、实践角度13、属于公共政策对象特点的有(ABCE)A、政策规定性B、一定的能动性C、受动性D、客观相同性E、主观差异性14、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有(ABD)A、始一终对比分析B、“有一无政策”对比分析C、上层一下层对比分析D、始一中对比分析E、左一右对比分析15、属于政策终结对象的有(ABCDA、功能B、组织C、政策D、计划E、协调、简答题1、.简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答:“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1)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分配的功能。(2)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3)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倾向于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以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2、简述大众传媒如何通过对公共政策系统提出要求来影响政策输出。答:(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简述合格的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要求。答:合格的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要求:(1)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2)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3)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4)较高的管理水平。四、论述题1、试述公共政策的内涵。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其内涵包括:(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面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2、联系实际,谈谈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答: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面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具体到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并非仅仅采用一种模型来构建其政策议程,而是会并且需要一并采用多种模型,因而在多数国家政策议程构建模型均呈现高度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