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磁辐射的认识.docx
对电磁辐射的认识打开文本图片集在现今信息社会中,随着无线电技术应用的普及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填充,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电磁辐射能量不断增加。电磁波在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增进了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的程度。如果人类较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会诱发人类身体健康病变问题。对此,人类对电磁辐射越来越关注,在电磁辐射监测以及电磁辐射防护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明环境电磁辐射已上升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类型一一电磁辐射污染,这是在以前难以置信的。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这之前大多数提到环境污染就只会想到水、大气、噪声污染,然而现在人们提及环境污染的时候,更多的是水、大气、噪声以及电磁辐射影响了。电磁辐射及电磁辐射源电磁辐射是电磁能量以波形式辐射到空间形成的现象,各种频段的电磁波发射到空间混合形成了电磁辐射环境,这样的电磁波辐射源既有人为因素产生,比如移动基站发射器、广播电视塔和各种家用电器等,也有自然现象形成,比如雷雨天气云层碰撞产生、地震爆发产生以及太阳表面活跃的能量辐射等。这些电磁辐射能量对人们生活或多或少都产生影响。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对人体伤害性人们赖以生存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类,在居民区的手机基站、变电站以及电视广播发射塔等电磁波的发射终端;第二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比如:电吹风、冰箱、电视、电脑、微波炉等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辐射。这些设备发射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填充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再加上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还能够穿透人在内的很多物质,将会对人们健康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和破坏。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将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表现形式为辐射热效应、辐射非热效应以及辐射累积效应。1)辐射热效应表现为:人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体内水分子受到激发,引起机体热效应,进一步对人体器官的正常运行产生负效应。据实验得出当产生电磁波功率密度在ImWcm210mWcm2左右,就开始对人体产生热效应,热效应对人体组织或器官可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如:人们长时间在强电磁波环境下生活工作,将有可能引发生殖系统健康疾病以及造成儿童智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当1OOOW的微波直接照射到人体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2)辐射非热效应表现为:让原本处于弱磁场平衡稳定按部就班的为人体正常运转服务的人体身体组织器官,受到电磁辐射干扰,原本稳定的电磁场环境就会发生波动,特别是对人体比较敏感的内分泌、免疫以、神经以及生殖繁育影响表现异常明显,可能诱发人的遗传细胞病变,加大后代畸形概率。3)辐射累积效应是指,人体即受到辐射热效应和辐射非热效应的伤害后,又没有完成自我健康恢复前,再次受到电磁辐射时候产生伤害的现象。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儿童、孕妇等人群的伤害程度对比一般人群更为严重。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这些电磁辐射情况:(1)手机在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比手机充电时候大,所以最好在电话接通之后再放到耳朵边,同时需要长时间通话的时候,建议用耳机;(2)电热毯不要长时间通电使用,最好在加热完成后关闭电源,利用它的余温;(3)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靠在它旁边,或者通过观察窗观看,待加热完成后再走近取出食物。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电磁辐射环境D电磁辐射污染作为一种新型污染,其主要特点有隐蔽性极强;伤害结果长期性和潜伏性;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还存在科学上不确定性。2)对人们日常生活影警较大电磁辐射环境主要包括: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人的活动产生的电磁能量辐射现象,主要包括移动通信传播过程中辐射的电磁波、广播电台转播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大功率电力传输过程电流变化产生电磁辐射现象以及涉及特殊工业企业特殊设备工作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现象。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主要措施电磁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能量,电磁波的特点主要是直线传播,并且随着距离增加能量衰减。因此,我们对于电磁辐射污染防护应该做到以下三原则:距离防护、时间防护以及最优化,尽量把辐射量降到最低,把伤害降到最小。降低辐射源的辐射,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最优化合理使用电磁波。对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护措施:1)距离防护:政府要合理规划生活生产区域,强调商业区居民区界限,同时切合实际的建设电磁辐射污染源,在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们的伤害;2)时间防护:尽可能地减少在强电磁辐射环境下生产时间,合理安排强电磁辐射条件下的生产量,减轻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辐射累积效应;3)防护的最优化:(1)对源头的控制:电磁波生产应用企业因严格规范生产,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效的电磁辐射控制管理办法,运用相应电磁辐射安全生产标准指导设备生产运营,尽可能减少电磁能量的泄露,为防护电磁辐射的泄露提供良好的前提;(2)采用合理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将电磁波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对电磁波进行屏蔽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再吸收一部分的科学处理方式,让能透过屏蔽体的电磁辐射能量强度大幅衰减,达到综合防护的目标;(3)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工业企业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认识;(4)采取最优的个人防护措施:结合电磁波传播的特点,人们可以采取远离辐射源生活、减少在高强度电磁波环境停留时间、养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个人习惯以及适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以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伤害。电磁辐射污染现状电磁辐射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和建筑的密度也随之增大,致使人们生活环境中电磁波强度不断加强,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不和谐因子。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电磁辐射相关文件来指导人们的工作和生产: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电磁辐射环境污染;2)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3)经贸委下发安全第189号文件:电磁辐射需加以防护。电磁辐射污染纠纷D纠纷原因。由于生活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里,网络无限发达,人们在没有更好的针对性、专业性前提下,就对看到的或者听到的给予评论。对于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也是这样的态度。另一个引起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电磁辐射设施都建立在居民区,人们“感受得到”它们的存在,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类以及输变电工程设施,都是直接服务于居民,因此,需要建设在居民区周围,时时刻刻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人们由于内心恐慌以及自我心理作用感受到了电磁辐射污染并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从而提起投诉或者诉讼。然而,对于人们关心的电磁辐射污染,做了如下调查:(1)人们对家里安装的WiFi辐射问题很感兴趣,根据调查显示WiFi信号对人的头部辐射量为O.0057Wkg,依据我国现行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这个辐射量远远低于限定的安全值。(2)在对某大学周围一个GSM(2G)发射功率IOdBmW天线增益15.5dBi的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在WL6X10-4至6.6X10-2Wm2范围内远低于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30MHz-3000MHz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控制值0.4Wm20(3)对某IIOkV变电站周围进行电磁辐射监测时,监测得到工频电场强度12.816.9V/ni,综合磁场应强度在0.0560.093UT之间,站区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6.5Vm,综合磁场强度值为0.042T,参考国内外相应标准限值都在合理承受范围内O2)纠纷解决遇到的问题。由于电磁波能量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及对人类产生影响是不特定性的,在处理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即调而不服的结果。主要原因有:(1)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心理;(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宣传不够,人们没有从思想上达成合理利用电磁能量的意识,人们在遇到移动基站建在自己小区里就会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意识,在主观上已经认定这个电磁辐射对他具有了危害,从而导致纠纷调而不服;(3)遇到纠纷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公权力得不到保证,矛盾容易激化。然而我国目前电磁辐射情况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不同频段电磁波需求加大,各种能量的电磁波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相互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努力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电磁辐射宣传、提高科学技术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们的伤害以及合理妥善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目前"电磁辐射污染的情况已经同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一起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灌输,人们环保意识肯定会不断提高,将来人们会更加注意生活周围环境电磁辐射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由于人们环保意识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也起步比较早,在这方面投入的也比较完善,不管是教育还是技术革命,都花大力气,以至于现在他们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无论是在分析测试仪器,还是监测技术创新,都比我们前卫一些。我们在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面起步比较晚,人们认识比较滞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以至于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电磁辐射环境分析、预测软件,在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各方面都还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不管是在辐射环境测试分析仪器研发还是辐射监测技术革新方面还有待提高。结论电磁辐射环境对人类影响在经历这么多年的研究总结,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确定。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电磁辐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体现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有关电磁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同时,通过宣传、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正确认识。参考文献1赵玉峰.环境电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2徐鹏,张建春.电磁辐射污染对人的危害与防护JL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1(5):17-20.3李坚,梁文俊,陈莎.人体健康与环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122.4金秋生.电磁污染及其防护J.大众用电,2002(2):32.5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法律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W,2006(1):2-7,11.(作者简介:游亮,助理工程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水工环、环境监测、环境辐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