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发起在节假日的著名战争.docx

    • 资源ID:1023728       资源大小:307.3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发起在节假日的著名战争.docx

    发起在节假日的著名战争目录编者按11. 1053年元宵节,狄青大败“仁慈皇帝”12. 1398年中秋节,朱棣真定大破耿炳文33. 九一八事变就和中秋节有关44. 1945年除夕,聂凤智击溃“胶东一霸”!75. 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76. 1904年沙俄将军夫人“命名日”,日军夜袭俄国舰队137. 1973年10月62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赎罪日战争148. 1941年6月22日德国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莎行动149. 1941年12月7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1610. 1944年底希特勒的玩命赌博:阿登战役2111. 1968年春节前后的武元甲VS威斯特摩兰的“春节攻势”2212.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发动“巴比伦行动”2413.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格鲁吉亚战争27编者按节假日对现代人意味着放松、休闲、娱乐,释放缓解压力的日子。但是,节日并不代表和平。历史证明:战争没有节假日!节假日往往会成为发动战争的最佳契机,利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成果。回首历史,一个个鲜血淋漓的事实一次次证明:战争和枪炮从未远离过节o对于军人而言,根本没有“节口”一说。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个口子。但是,历史证明,很多时候这种“觉悟”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本文列举了中外著名的军事行动,先列举中国的,再列举国外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全部罗列。1. 1053年元宵节,狄青大败“仁慈皇帝”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北宋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同时也是军事力量最“薄弱”的王朝。当时的广西经常被交趾(今越南)欺负,当地农民自发组织力量反抗却最终被无情镇压。其中,侬智高的父亲也在镇压中丢掉了性命。侬智高接过了义旗,想要替父报仇。但侬智高并不是一个无勇无谋之辈,他自知光靠义军是无法对抗交趾的。因此,侬智高多次向北宋请求内附,想找个依靠对抗交趾,然而北宋“怂”了,并不理睬侬智高的请求。侬智高没有办法,靠人不如靠己,便自己建立“大南国”,称“仁慈皇帝”。随后,侬智高陆续攻占了广西、广东、贵州大片土地,把宋朝的南疆折腾得地动山摇。三省官军试图镇压,但均以失败告终。史载:“略地千里,弄兵安行,无一能拒。”侬智高的部队在北宋南疆势如破竹,打得北宋官军节节败退。接连的失利终于引发了宋仁宗的重视,也让这位仁宗皇帝寝食难安。无奈一下,宋仁宗启用了手里的唯一一张王牌,狄青。狄青第一次派出了“杨家将”后人杨文广作为先锋试探。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杨文广居然落败被俘。这让狄青知道,这个侬智高绝非草包,而且侬智高有着昆仑关这个天险,处于易守难攻的优势,狄青想要打败他并非易事。1053年元宵节前一天,狄青下了一道命令:”准备十天的粮食,全军休息十天,明天是元宵节,全军放假过节。”他遍张灯烛,连续三天大宴麾下各级军官,欢度节日。大敌当前,侬智高对于狄青的一举一动都严密监控中。侬智高根据情报分析,狄青军队所在地要抵达昆仑关,至少得有一天的行军,并且元宵节前后那几日天气很差,风雨交加,天寒地冻。他判定狄青暂时不会有什么动作,故“懈惰不为备”,打算过完节再说。正月十八上午,侬智高得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狄青突然出现在邕州20多里外。原来,元宵节那天,狄青在宾州是故意迷惑侬智高的情报人员,让侬智高出现错误的分析判断。正月十六入夜后,狄青率兵夜袭昆仑关,发现居然无人防守,大喜过望,直趋邕州。狄青对诸将笑言:“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彼谓夜半风雨,吾不敢来,吾来,所以出其不意也。”侬智高无奈之下与狄青展开了正面较量。但狄青是谁?那是常年征战西夏悍兵的大将,侬智高的南蛮草寇之流又怎么能是他的对手!最后,狄青大败侬智高,而侬智高的“大南国”也成为了历史尘埃。2. 1398年中秋节,朱棣真定大破耿炳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炊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炊登基后,便着手处理“藩王势大”问题,准备采取削藩。建文帝朱允炊采取了强硬的削藩政策,一年内连削废五王,下一个目标直指燕王朱棣。燕王朱棣先是装病,后又装疯,可朱允坟依然咄咄逼人,势要将其削废。眼看着逃不过这一劫,反而坚定了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信念。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煌任命年近古稀的老将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没办法,老朱把开国功臣杀得差不多了,留给朱允炊的可用之将十不存一。耿炳文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八月初,部队到达真定,在渡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莫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时值中秋,部队没有多少防备,将士都彻夜饮酒作乐欢度中秋佳节。而燕军则趁此良机,在渡沱河里事先藏匿了军队,在中秋之夜发动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遭到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而此时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报告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朱棣放张保回去,让他向耿炳文释放假情报。耿炳文因为得到假情报,错误的转移部队。待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朱棣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朱棣军将城紧紧围住,耿炳文尚有十万军队,坚守而不敢出来。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过了三天,就自动撤兵。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吃了败仗,采纳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通过这次中秋发动的战争,朱棣不仅打了个大胜仗,给“靖难之役”开了个好头,更是令朱允炊换掉了老将耿炳文。而继任的李景隆是个著名的大草包,又怎么打得赢身经百战的朱棣呢?3.九一八事变就和中秋节有关节日不爱战争,战争却爱节日:1931年9月18日,几天后就是中秋节,少帅张学良正躺在北平某戏院包厢里看梅兰芳演戏,日本人突然持枪闯进他的东北老家,史称“九一八事变”;918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沈阳事变、柳条湖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附近制造的一起爆炸事件,作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了沈阳和东北三省。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918事变的背景是什么?日本为什么要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又是如何抵抗和反击的?这场事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有多大?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悲壮而光荣的历史。一、918事变的背景918事变发生在1931年,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的深重影响下,各国都在寻求出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和市场都十分有限,所以它采取了扩张主义的政策,试图通过侵略其他国家来获取利益。日本的目标之一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有着长期的策划和准备。早在1894年,日本就发动了甲午战争,打败了清朝政府,夺取了台湾和辽东半岛等领土。1904年,日本又发动了日俄战争,击败了沙俄,在东北建立了租借地和铁路特权。1915年,日本提出了对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暗杀后,张学良继承了东北军的领导权,并与国民政府合作,实行抗日救国的政策。这些都触怒了日本,使其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计划。二、918事变的过程1931年9月18日晚9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附近铁路上安置了炸药,并引爆了一段轨道。这段轨道属于南满铁路公司,是日本在东北拥有特权的铁路之一。日本关东军声称这是中国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沈阳城内驻扎的中国东北军发动了猛烈的炮火和机枪攻击。中国东北军虽然没有预备和准备,但仍然奋起抵抗,并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东北军处于极大的劣势。首先,他们没有得到国民政府和张学良将军的明确指示和支持。当时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正忙于消灭国内的共产党和其他反对派,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张学良将军也受到了蒋介石的影响,没有及时调动东北军的主力部队,而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其次,中国东北军在装备和训练上都远不如日本关东军。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拥有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而中国东北军则缺乏足够的弹药和物资,士气也低落。最后,中国东北军还受到了一些叛徒和汉奸的背叛和破坏。例如,沈阳城内的警察局长王永江,就在事变发生后,立即向日本投降,并帮助日军打开了城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东北军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日军击溃和分割。9月19日上午,日军占领了沈阳城。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日军继续向东北其他地区推进,遇到的抵抗也都被迅速镇压。到1932年2月初,日本就控制了整个东北三省,并在2月18日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一一满洲国,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担任执政。三、918事变的影响918事变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918事变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中国失去了东北这块富饶而重要的土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二。中国也失去了大量的资源、工业和交通设施,给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东北实行了殖民统治,剥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人权。日本还在东北进行了各种罪恶的实验和活动,如建立了以细菌战为主要内容的“731部队”,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实验和毒气试验;实施了“皇民化运动”,强迫中国人民改名换姓、学习日语、信奉神道教;发动了“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在战争中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但是,在悲惨中也有希望,在黑暗中也有光明。918事变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抗争精神。在东北地区,许多爱国志士和革命者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力量,如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等。他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困难。在全国范围内,918事变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抗议。各地的学生、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等都纷纷举行了示威游行、罢课罢工、抵制日货等活动,要求国民政府抵抗日本的侵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爱国民主运动。对于世界来说,918事变也是一场重大的事件,它打破了国际秩序和平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918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日本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后,就开始了对中国华北和华中的进攻,直到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引发了中日全面战争。日本还在1932年发动了上海事变,试图占领上海和南京等重要城市。日本的侵略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但是由于各国的利益和立场不同,没有采取有效的制裁和干预措施。一些西方列强甚至还与日本勾结,如英法签订了英法海军协定,放弃了对日本海军的限制;美国签订了美日贸易条约,放宽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这些都给日本提供了侵略中国和扩张势力范围的机会和条件。最终,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将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与英法等盟国形成了反法西斯战线。四、918事变的意义918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被动抗争向主动抗争的转变。918事变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族危亡和国家命运的严峻性,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由、民主、平等、进步等价值观念的追求和实践。918事变也促进了中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协作,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18事变还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如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918事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揭示了法西斯主义和侵略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也展示了和平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力量和价值。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结构,也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和思潮。它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和世界反殖民化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也为后来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提供了契机和条件。918事变是一场悲剧,也是一场启示。它告诉我们,历史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屈服,正义不会消亡。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抗争,才能保卫祖国,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复兴。它告诉我们,只有维护和平,才能促进发展,只有尊重多样,才能实现共赢。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这份教训,继承这份精神,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和世界而努力!4. 1945年除夕,聂凤智击溃“胶东一霸”!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将领十分擅长在节日用兵,他就是开国中将聂凤智。抗日战争时期,盘踞胶东一带的汉奸赵保原与青岛日伪军秘密勾结,杀害抗日群众和进步人士,多次配合日伪军进攻抗日根据地。为除掉赵保原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为死难抗日同胞报仇,胶东八路军和民兵发起讨赵战役。时任胶东军区第5旅第13团团长的聂凤智选择于1945年2月11日夜间,也就是除夕这天,进攻赵保原的老巢莱阳。当夜,聂凤智带领部队悄悄潜伏进莱阳,本打算在接近午夜时发起进攻,却因夜暗不慎碰响鹿碧上的铃铛暴露位置,进攻被迫提前发起。虽然此时距午夜还有两个多小时,但依然达成进攻突然性,打了赵保原一个措手不及。当年的交通员徐世安在80岁高龄时回忆:“那天,赵保原的司令部里灯红酒绿,中心据点戏台上还有唱戏的,士兵们围坐了黑压压的一大片。”我军的突袭使赵保原部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眼看大势已去的赵保原丢下部队侥幸逃命。我军乘胜追击,连续作战8天,共歼敌1.2万余人,收复莱阳。战后,赵保原说:“没想到八路军这么缺德,大年三十搞决战!”嘴上不服气的赵保原虽然躲过这次进攻,但一年后还是被我抗日军民击毙。此次战斗,并不是聂凤智唯一一次在节日发起的战斗。1946年春节,也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春节,聂凤智就带领部队丢下刚刚下锅的饺子,打退了国民党军李弥部的进攻。聂凤智喜欢在节日打仗的“爱好”,引得其麾下的指战员说:“我们的敌人好多是在过年过节的日子丢城丢命的!”5. 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此时世界目光聚集在美苏之间的古巴导弹危机,恰在此时,中印之间发生了战争印度与中国的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接壤,在1947年之前,印度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殖民,原本的英殖印度分裂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在独立之后,并没有将主要精力进行国内生产,而是放在了对外扩张上,这就包括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和对中国西藏领土的侵占。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之前西藏基本处于自治状态,主要是藏族贵族与宗教领袖控制(由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统治),1949年底,西藏地方当局对外国势力及国际形势盲目乐观,藏军实力虽弱,但是背后有英、美、印等国支持下,不断扩充军队,策划“西藏独立”,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印度政府当时通过外交手段干涉中国解放西藏,支援藏军军火,帮助藏军调往昌都前线阻止人民解放军。印度反复强调,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是侵略性行为。中共中央决定对西藏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一面命令人民解放军着手进军准备;一面与西藏地方当局谈判,准备和平解放西藏。但西藏地方当局的反动势力拒绝和平解放,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1950年10月间发起昌都战役,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打通了进军西藏的门户。昌都战役后,西藏爱国力量得到发展,反动势力受到抑制。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谈判,12月20日,西藏和平解放。印度和平解放后,中国多次喊话印度和平解决边境争端,但印度屡屡蚕食我边界领土,侵占中国领土达到了数千平方公里,并频繁挑起边界纠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示意图 中印自卫反击战示意图1962年10月10日和11日,印军入侵中国扯冬地区,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打死打伤解放军33人,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最强烈、最严重抗议”。然而,印度尼赫鲁政府却错误地将我国的善意退让理解为“软弱”。于是,印度政府的气焰更加嚣张。尼赫鲁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公开表示,他已下令印军把中国人从东北边境特区“赶出去”。印军两万余人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向我边界发动大规模进攻,完全堵死了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道路。1962年10月18日,印军近400门火炮打出的数万发炮弹飞向中国的边防哨所,印度悍然挑起了大规模侵占我国领土的战争。1962年10月20日,我军决定实施全面反击,一场捍卫领土的自卫反击战打响了。林彪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刘伯承时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均参与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张国华为前线攻击的总指挥。张国华作战初期,我军以小部队出击,继而命令部队且战且退,诱使印军以为我军失败,以胜利者的姿态长驱直入,直至印军纵深我国境内达70余公里,进入我军的伏击圈,直接将印军“包饺子”。而这批印军中有在1840年随英军入侵北京、参加火烧圆明园的印军部队,第一任军长正是尼赫鲁的心腹考尔将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声称要再次打进北京。在得知这支部队先行入境后,我军下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支部队给我从地球上抹掉”。战前动员也以八国联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激励战士,使得我军将士对印军恨之入骨,总攻命令一下,我军犹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打的印军毫无还手能力,在不足三天的时间里就将这支印军干净的消灭了。我军在战斗克朗地区的东段,这里驻扎的是印军第七旅,这个旅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战中号称王牌旅队。印军第七旅在克朗河沿岸沿线一字长蛇摆阵,十分有利于我军突围包抄。原定四十分钟结束战斗,结果只打了二十分钟我军就已经把印度第七旅打得全线崩溃,印军前线部队的迅速溃逃,克朗战役原定三天时间完成,没想到在经过一天之后,印军第七旅就降的降,死的死,三天的任务,仅仅一天就完成To我军在战斗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中国本着和平的原则放低姿态,想要与印度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印度方面的表现再一次让中国失望,在绝对的失败面前,印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恶意侵占中国领土的想法,在国内掀起反华运动,摆出架势要与中国决一死战。我军在战斗印度方面集结了三万人的精锐,驻扎在邦迪拉公路沿线,但是印度还是一字长蛇阵,一点也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中国采取正确的应对战术,经过两天的战斗,印军全线溃逃,印军第64旅旅长辛格准将伪装成士兵逃跑的时候,被我军154团尖刀小组击毙。最传奇的是163团9连副班长庞国兴四人小组,这个四人小组,深入敌后15公里,作战5次,攻占了两处印军炮兵阵地,缴获17门火炮和两辆汽车,在战后总结大会上放出豪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中国连续发起反击,印军全线溃退,我军收复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邦迪拉等地,我军又在略马车地区围歼印军800余人,并乘胜南进,至11月21日逼近中印传统习惯线,至此,历时31天的反击作战全部结束。我军俘虏印军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主席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为了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边防部队不仅主动停火,主动后撤,而且还把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整理打包后主动交还给了印度方面。印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让印度全国都陷入了恐慌,就连中国宣布全线停战的消息,印度总理还是从报纸上得知的。中国突然撤军,世界各国都很好奇,但是这正表明了我国想要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决心。我国不仅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赞扬,还将大国的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肯定。这一战我军牺牲722人,负伤697人;我军歼灭印军4885人,俘虏印军3968人,我军无一人被俘。解放军对印军摧枯拉朽似的打击使整个印度民族陷入了恐慌和心理崩溃,彻底放弃了以武力占领中国边境地区的希望,两个国家开始和平交往,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开始支持和拥护中国,1962年一战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在近些年,印度因为自身国内矛盾问题,又在加勒万河谷地区与中国戍边军队产生冲突,一方面要警告印军不要重蹈1962年的覆辙;在另一方面,中国戍边的解放军要加强防御,不要被印度的军队的突然袭击再有损伤,愿边防军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6. 1904年沙俄将军夫人“命名日”,日军夜袭俄国舰队日军为什么挑2月8日夜偷袭?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一一俄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达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命名日”是个什么节?恐怕得解释几句。俄国人信教,小孩出生时翻日历,离哪个圣徒的生日近(同一天自然更好),就把圣徒的名字嵌进自己的名字,以示对宗教的虔敬。每逢这个圣徒的纪念日,本人就要过“命名日”,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在俄国人眼里,这个节日比生日还重要。俄国著名作家契科夫有一篇小说,名字就是命名日(1888年)。老大夫人过节,小弟自然得去捧场。入夜,俄舰挂满节日舷灯,灯火通明,军官们都上岸,到军官俱乐部参加宴会。1904年2月8日晚,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热闹非凡,舰上华灯璀璨,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大家都在庆祝俄国太平洋舰队怀念斯达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突然响起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和炮声,起初参加庆典的人们还以为是庆祝活动的礼炮声。但随后,密集的炮弹在俄国舰船周围爆炸,俄军瞬间报废了三艘舰艇。等俄军搞清楚状况要报复还礼,日本人早就在夜色的掩护下跑得无影无踪。此役俄军不仅损失舰艇、丧失士气;在国际上也十分丢面子,连清政府也来耻笑一番:"俄舰在旅顺口已有警钟。诅意开战之时,俄舰武官正在岸赴跳舞会,其大舰亦未设御鱼雷之网。7. 1973年10月6-2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赎罪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为了报六年前被以色列闪电击败的一箭之仇,选在犹太人的假日赎罪日这天发动战争,因为以色列在这天处于全国放假状态。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天犹太教徒几乎都会实行禁食,同时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一般也会停止。许多士兵会在这天离开岗位返家过节,全国军人的动员令更是难以进行,所以这天以色列处于一年中战备最脆弱的状态。战争的头两天,埃及和叙利亚占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到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原来的停火线苏伊士运河。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以军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尤其在初期的挫败,打破了以色列国防军保持二十五年的“不可战胜”的神话,造成以色列国内心理上的恐慌。不过,以色列仍然能迅速在一天内稳住局势,并进行反击,并在两周内直接威胁了两个敌国的首都。但是,伤亡方面,以色列也承受了比例极高的人员伤亡,以人口比例而言,以色列在三周内便承受了美国十年越战的伤亡比例。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尤其是埃及),从六日战争以来一直承受的耻辱感得以克服,并让他们能平等的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然而,战争中埃及只在西奈战线获得一小部分土地,以色列却在戈兰高地以及运河西岸获得更多的土地,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问的和平得以展开。8. 1941年6月22日德国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莎行动6月22日是白天最长的一天,是俄罗斯传统的夏至节。战争史上惊心动魄的经典战例国不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备。纵观世界战争史,作战一方为达成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往往会选择敌人毫无防备的节假日发起突然袭击。讲武堂栏目本期节目,将回顾一场发生在节假日期间的突袭一一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讲述其中惊心动魄的角逐与较量。IOl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军队很快席卷中欧、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0年7月,德国准备发起对苏联的战争,希特勒要求德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即“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计划主要是集中大量兵力,从数个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而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从而击败苏联。德军将入侵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其中北方集团军群攻入列宁格勒,这里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军事战略要地;中央集团军群直取苏联首都莫斯科,这里是苏联的政治中心;南方集团军群攻入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这里是苏联的粮仓和资源基地。I02德军如何实现突然袭击?为了使“巴巴罗萨”计划不暴露,纳粹德国采取多种方法掩盖其意图。1941年上半年,希特勒邀请斯大林于8月访问德国,而战争则计划在6月打响。同时德国大张旗鼓地假装推行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并且把向苏联防线的调兵解释为给英国看的伪装。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英国和中国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悉了德国将在6月份发动进攻的情报,而且都通报给苏联,但斯大林却始终不相信。就在苏联的传统节口夏至节,德国突然发起进攻。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15分,“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启动,这场进攻规模之大历史罕见。由于苏联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德军进攻势如破竹。I03“巴巴罗萨”计划破产然而,德军并没能实现在冬季前结束战争的企图。苏联人民的英勇反击、恶劣的地形和天气条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战争进行到8月初,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在莫斯科城下,苏德双方展开了莫斯科大会战,最终,苏军以伤亡50多万人的代价,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德军遭到自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德军“闪电战”从此破产,莫斯科保卫战为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战争没有预演,只有时刻枕戈待旦、坚守战位、紧绷战备弦,才能真正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9. 1941年12月7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这是一个和熙的星期天,一个美国人的假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英文:AttackonPearlHarbor,日文:真珠湾攻S)是指由二战时期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一一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教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时代背景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战争原因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时日本方面认为通过此次偷袭行动可以打击美国军民的士气。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日本于1932年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日本在中国、东南亚的战争,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国对口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日本无法消灭和占领美国,他需要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做出让步。事件经过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波攻击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波攻击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瓦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战机被摧毁,只有少数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根据当事人报导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白虹编著.二战全史:中国华侨出版社,第160页):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北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7:40:第一波到达瓦胡岛北岸。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的舰尾遭一条鱼雷命中。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舰体沉没。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哨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驶入珍珠港内的日本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飞机机炮的子弹击中)。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并对它开火。8:409:15:轰炸机的攻击。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导日本空袭。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夺取制空权。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9:45:进攻减弱。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13:30:南云下令返航。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历史争议两种说法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流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偷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相关评价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在该著作中他对此事件描述如下:早在11月26日(1941年)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亲自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致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战争结果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

    注意事项

    本文(发起在节假日的著名战争.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