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302第3课第二框《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docx
-
资源ID:1024864
资源大小:30.9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推荐新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302第3课第二框《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docx
第3课第二框教案课题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分析本课题所在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围绕物质和运动的内在关联,指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明确了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并阐述了要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客观要求;要求学生把握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为实现社会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课落脚到学生的人生理想问题,升华本单元主题:立足客观实际,追求人生理想。学情分析知识基础1 .学生经过唯物论的学习,对哲学有了初步认知和感受。2 .学生在学校很多教学活动中接受过关于人生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对于理想问题有一定认识和体验。认知能力能通过自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信息,但对所学知识的分类归纳和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学习特点L多数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更倾向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小组讨论,理解和把握有关内容。专业特性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已有初步的认知和规划,但有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具体路径等还很模糊,容易忽略社会发展需要和客观现实条件。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把握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认同和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职业精神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领会正确的职业理想对社会及人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明确在职业活动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自觉遵循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科学的职业观念,努力掌握过硬本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法治意识明确事物发展都具有客观规律性,要遵循法治建设的客观规律,理解法治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保驾护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健全人格把握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人生理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掘自我潜力,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展现新时代青年良好精神风貌。公共参与理解社会理想是社会全体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个人理想应当与社会理想同向同行,把远大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公共精神、提高参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学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习近平的知青岁月”“高铁医生”罗昭强的事迹,青年毛泽东的理想选择等资源。2 .视频资源:致敬新时代的每一位劳动者。3 .生本资源:本专业实践活动。4 .网络资源:线上教学平台、央视网等。教学实施过程课前准备1 .学生准备:(1)登录浏览央视网“时代楷模发布厅”,并选取一位最打动你的人物,了解他(她)的人生理想和实现理想的经历,准备课堂交流分享。(2)查阅了解青年习近平在陕西延川梁家河大队的知青生活经历。(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罗昭强从维修电工到高铁调试工,并成为“工人院士”的经历。2 .教师准备:选取授课资源,准备好教学课件。课中研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现场调查导哲理引入“理想”的主题。【诗歌导入】教师深情朗诵(配音乐):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提问:这是诗人流沙河对理想的描述,同学们,在你心中,什么是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引入课题】学生可能会回答:赚钱、找到好工作、通过毕业考试、升学、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等。【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理想都很美好,那如何才能实现理想?从哲学上看,“理想”是什么,怎样把理想变成现实?让我们进入第二框的学习。以诗歌朗诵开篇,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引入课题。【总议题】怎样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子议题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案例分析明哲理1.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1)理想的含义、作用。【情境创设】阅读教材第21页“阅读与思考”: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学生思考回答:1 .青年习近平的人生理想是什么?2 .人生理想的树立、践行对青年习近平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教师解析】青年习近平的人生理想是“要为人民做实事”,这让他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中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从“迷惘、彷徨”到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人生理想激励着青年习近平奋发向上、不断进取。【深挖素材】学生分享课前搜集资料或教师展示,说明青年习近平是如何树立、践行人生理想的?在梁家河,习近平经历艰难生活的磨炼,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他说,劳动关是关键的一步。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就这样,他一步步地在劳动实践中找到通过感受青年习近平的人生理想和成长道路,体会、把握理想的含义和作用。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他带领村民建沼气池、办劳动社等,做了很多实事好事。青年习近平的理想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同时他又脚踏实地地践行了理想。习近平一直坚守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成为国家主席后,又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一路走来,习近平的一言一行对自己青年时树立的理想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归纳小结】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理想的作用: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一经确立就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提供前进动力,指引人生方向。(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讨论反思】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相关链接”,并展开讨论:你怎么看待“躺平”现象?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教师解析】有的人看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巨大差距,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和动摇,甚至“看破红尘''、自暴自弃;有的人一旦遇到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就会迷茫彷徨,对理想的实现丧失信心,以致悲观失望。“躺平”多指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面对各种压力选择“一躺了之”。“躺平”现象实际上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遇到艰难险阻时缺乏奋斗的动力,轻易放弃了理想。“躺平”的人没有看到理想是高于现实的,可以超越现实。面对生活的压力,适当的“躺平”有助于身心健康,但“躺平”不是目的,更不能“消极躺平”,我们要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理想与现实关系上的两种误区。【归纳小结】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首先,理想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认识,不可能脱离客观条件;理想离开了现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理想不等于现实,它可以超越现实。理想是现实发展的方向,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2.在理想与现实关系上要避免的两种误区:一种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用不切实际的幻想来看待现实,从而导致悲观失望;另一种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容易放弃理想,缺乏奋斗的动力。通过讨论网络热词“躺平”现象,引导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注意避免走入理想与现实关系上的两种误区。(3)怎样实现理想。【模范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相关链接”,了解“高铁医生”罗昭强的事迹并思考:罗昭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教师解析】罗昭强树立目标后,便把理想寓于行动之中,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努力,从维修电工到高铁调试工,并成为“工人院士”,成为“高铁医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归纳小结】1 .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只有把远大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理想。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好的学习阶段,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过硬本领,为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举一反三】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说起:可结合学生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或学校相关活动中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如何实现职业理想的规划设计,思考并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从哪些方面做起。罗昭强的职业成长道路贴近中职学生学业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特别是青少年时期要打好基础。从青年习近平到“高铁医生”罗昭强,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举一反三,内化新知【子议题2】人生理想只是个人的事吗?榜样示范悟哲理2.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1)含义:【情境导入】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青春宣言: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豕,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周恩来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袁隆平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黄文秀我是个山里孩子,将来想回家乡工作,把家乡建设好。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并提问:这些理想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解析】这些理想指向国家、社会,指向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个人理想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这些践行自己青春宣言的共产党人,做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同向同行,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有无数这样的人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用著名人物的青春宣言触动学生,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2)个人理想以社会【情境创设】请阅读教材第23页“阅读与思考”,结合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回答:通过对青年毛泽东的案例分析,帮助理想为指L“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学生深入理解引。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7岁的毛泽东在和把握社会理社会诗中透露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想与个人理想理想是个人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的人生理想的含义及其关理想的凝练与升华。后来发生了转变,想一想转变的原因,说说青年毛泽东是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教师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国家内忧外患,百姓流离失所,毛泽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早就有了救国救民的意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时刻关心时局,曾投笔从戎,也曾进行社会调查,从事的工作和活动都与救国救民紧密联系。毛泽东不断学习思考,根据社会需要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国家和民族寻找出路,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归纳小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1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归根结底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个人理想应当在目标方向上与社会理想相一致,与社会理想同向同行。2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系。我们【反思探讨】通过观看今天的社会观看视频致敬新时代的每一位劳动者,思视频,帮助学理想。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谁?要靠谁?【教师解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需要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归纳小结】我们今天的社会理想:1 .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2 .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生理解和把握我们今天的社会理想,包括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3)怎【任务发布】承上启么做:把个请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课前浏览央视网“时下,学生以小人理想融入代楷模发布厅”的成果,选取一个代表,谈一谈:组为单位学习社会理想之他(她)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代楷模事中,在实现他(她)为什么要确立该人生理想?他迹,学以致个人理想的(她)承担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用,书写自己过程中为实(也(她)是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的青春宣言,现社会理想【归纳总结】与悟哲理环节贡献力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相呼应,自觉畅想未来用哲理理想融入社会理想,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追求与社会进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广大青年应当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奋发有为,勇于追求个人理想,更要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为实现社会理想贡献力量。【见贤思齐】书写我的青春宣言我原来的理想:我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我现在的理想:我将这样做:将小我融入大我,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板书设计第2课追求人生理想二、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1.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1)理想的含义、作用(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3)怎样实现理想2.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1)含义:(2)关系: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我们今天的社会理想(3)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课后拓学布置作业1 .完成配套学生学习用书练习;2 .修订职业生涯规划,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学反思亮点:1 .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落实“三教”改革,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形成贯穿全课的议题链,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等哲学道理的认识。2 .遵循学生“知一情一信一意一行”的认知规律,采用现场调查导哲理一案例分析学哲理一榜样示范悟哲理一畅想未来用哲理”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最终以“书写我的青春宣言”活动为抓手,解决学生知难信、信难行的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不足及改进措施:从学生的思维、意识、行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还需进一步努力:比如“职业精神”“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教室,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以及红色纪念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并借助德育平台,观测学生的平时表现。(本教学设计作者: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