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docx
-
资源ID:1025923
资源大小:24.1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docx
教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教材简解】本节教学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算的结果与计算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a+b(相当于先数a,再数b),还是b+a(相当于先数b,再数a),结果都一样。类似地,任何三个数相加,无论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仍然只是计算的顺序不一样,所以不影响计数的结果。【目标预设】1 .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3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加法运算律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能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叫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设计理念】从解决熟悉的生活问题着手,让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运算定律的现实意义。【设计思路】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这道题有不同的解法。通过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的特征,再通过模仿写等式,明晰特征,丰富感知材料,从而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使数学知识逐步抽象化,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利于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自主表示下面的加法结合律提供了思维导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跳绳和踢健子呢?看来我们班爱运动的同学可真不少!跳绳和踢穗子是一项有益于健康的运动,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犍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生回答:(1)(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3.导入新课。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设计意图:从解决熟悉的生活问题着手,让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运算定律的现实意义。】二、尝试探究,发现规律1.加法交换律。1)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教师板书:17+28=45(人)3)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师板书:28+17=17+284)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提问: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谈话:刚刚我们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了加法交换律,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试一试把它们写成一个这样的等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好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同桌可以轻声交流)展示交流:学生上台写一写,其余学生评价提出建议。(教师对各种表示方法均给予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分析a÷b=b÷a这种展示方法)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表达方式,这里的a和b都表示什么数呢?用字母表达和刚才的文字表示加法交换律哪个更简单?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谈话:同学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能根据新学的知识填一填吗?(指名并口答)200+500=()+()52÷36=()÷()()+53=35+()3.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这道题有不同的解法。通过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的特征,再通过模仿写等式,明晰特征,丰富感知材料,从而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使数学知识逐步抽象化,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利于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自主表示下面的加法结合律提供了思维导向。2、加法结合律。(1)(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3)、组织汇报交流。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45+23二68(人)解法二:28+(17+23)=28+40=68(人)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填等号。45+25)+16045+(25+16)39+18)+22039+(18+22)组织观察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师板书a+b)+c=a+(b+c)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定律的本质特征,学会用字母表示,使数学知识逐步抽象化,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利于深化理解加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1 .填一填,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的?(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56+44=44+;a+204=+a;(35+45)+55=35+(+);67+(33+44)=(67+)+;560+(40+c)=(560+)+。2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四、反思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统称为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五、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两个数相加,a+b=b+a加,和不变。(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