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4篇.docx
-
资源ID:1025941
资源大小:37.0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4篇.docx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4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4-8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具准备:三角尺、活动角制作材料。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例1主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的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初步感知角的特征,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一说,给每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学习和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试一试”先要求学生利用材料做出活动角,再引导学生改变所做出的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要改变角的大小,只要改变它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整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通过演示和交流,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先学,导入新课:1、猜图游戏,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一个角猜测。(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追问:“咦!为什么不是圆形?生:这里的图形有一个角。师:原来同学们师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2、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角(2)我知道角的特征(3)我会用尺画角(4)我能让角变大变小二、新授学习:活动一:认角、找角互学:1、观察教材第84页例1图,角在哪里?描一描。2、小组讨论,说一说,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3、找找生活中的角,小组内介绍。述学:1、角的各部分名称介绍。2、介绍生活中的角。导学:1、认角。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2、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练学:“想想做做”第1、2题。活动二:画角、做角、比角互学:1、怎样画一个角?自己画一个角。比一比谁画得更美观。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做角,你能把角变大变小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述学:1、画角的方法。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何让角变大变小?导学:1、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2、比角。角有大有小,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练学:1、“想想做做”第3、4、5题。2、判断对错。(1)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2)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4)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5)把一个角放在放大镜下面,这个角变大了。(课件演示)(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三、课堂总结教学反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角的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角的画法。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取决定因素的是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在课的一开始,设计猜谜游戏,从学生的熟悉的图形中抽象出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1、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2、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叉开程度有关这一难点时,我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能活动的角,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互动游戏,师生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探究新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在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有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得出结论的,如:比较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也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角,必须通过重叠法才能得出结论的。三、亲身体验,培养能力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二)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4-85页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2 .在观察、比较和操作等具体活动中,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一副、小棒、两根硬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品?追问:这些物品中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过渡:这些物品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想知道角的样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自主先学,探究发现(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谈话: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品的角藏在哪里?请小朋友们在图中的物品上找一找上面的角。交流反馈,指一指你找到的角。(相机强调并出示三角尺、纸工袋、闹钟上面的角)1、认识角谈话:其实生活中角随处可见,数学书上有角,钟面上有角,张开剪刀也能形成一个角。(边说边演示,教师按着正确的指法指角)找一找教室里哪里有角。指名2、3人回答。师:对,还有呢?(还有许多角,小朋友下课后说给同桌听听)师:三角板上有角吗?谁能指出三角板上的所有角?请学生上台指教具三角板上的角。师:小朋友们摸一摸角,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什么感觉?(直直的)师: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边。(齐读)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齐读)2、画一画谈话: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呢?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使用了什么工具?(直尺)知道为什么要用到直尺吗?请小朋友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画一个角。学生画角(找:T4个作品投影)3、辨认角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数学王国又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来判断一下这里面哪几个是角?指名回答(适当说说原因)旋转最后一个角,问问旋转后是不是角。4、找一找。你们真厉害,能又快又准确地辩认出角来。这时候调皮的角一下子钻进了下面几个图形里面去了,你们有信心把他们都找出来吗?数一数有几个角藏在里面。要求: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85页先找出图形中的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反馈。说出角的个数后,再指一指每个角分别在哪里,指出相关的顶点和两条边。5、 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谈话: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亲手做个角?我们一起用这个角来做个魔术,把角变大,变小,我们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6、 比较角的大小提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1)这里有三个钟面,时针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2) 老师的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板师:小朋友们三角板上的这个角和老师三角板上的这个角,谁大?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7、用圆纸片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8.欣赏角过渡:是呀,我们角的世界就是这么的变化多端而又充满乐趣,生活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多姿多彩,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组生活中奇妙的角。建筑上的角,使我们的房屋变得既坚固又美观就连古老而又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上也有角的身影篮球架上的角就像忠实的粉丝,默默关注每一场比赛感恩自然,低碳环保,风车上的角转出绿色新能源一架架高桥,一座座美丽的公园,这正是我们的南通它正在蓬勃发展。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什么新的朋友?它有什么特征?怎样比较它的大小?以后我们继续进一步学习角的关知识,回家时,把今天认识的角介绍给爸爸、妈妈听。在家里也找一找哪里有角,好吗?(三)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第“想想做做"第1一4题。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3 .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四、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五、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吸管。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是什么?师:猜一猜,它们为什么叫三角形和五角星呢?师:对的,因为这些图形中有角,角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师(手上拿一个卡纸剪的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吗?它们的角都在哪里?学生指角,老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用手势跟着老师学指角的方法。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尺、课本、小闹钟)师(拿出一张三角尺):三角尺上的角你也能找到吗?请每位同学都拿出三角尺,把三角尺上的角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指给同桌看。一生汇报。师(拿出课本):数学书封面上也有角,谁来指一指?请一生指着汇报。师:三角尺,书本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请一位学生到前面课件上试着指。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Q课件出示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角。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师:这三个角一样吗,那为什么都叫角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织交流得出: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线。1、活动:摸角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看,感受一下我们刚才得出的角的特点。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师指导摸:如果用手掌摸角这里(顶点)会有什么感受?尖尖的师指两条边,这样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另一边呢?直直的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板书: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角)(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1、找角。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生找,指名说,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还有很多学生举手)师:凭着我们班同学的聪明.如果你们能继续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来,由于时间关系,你们课后可以继续找2、辨角(“想想做做”第1题)。师:同学们都知道什么是角,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都嚷着说自己是角,你们能帮它们辨一辨,看哪些是角,不是的又为什么?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第1题。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师:刚才我们在指角的时候都要指出它的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太麻烦了,老师教大家一种简单的方法,只要用一个小小的弧线(示范画)就可以表示这个角了。3、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1)出示题目。(2)师: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上的第2题,先找出图形中的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4、画角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判断角、数角,下面老师教大家画角,请同学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老师画角的步骤。师示范,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角儿歌”。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第3题的方框中按画角的步骤画一个角。展台上组织交流画的角的不足的地方。(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呢?1、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一个吸管,你能拿这个吸管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这个角和这位同学的这个角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就我们知道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大小师:如果老师的角也想变大?怎么办?(指名说,学生说老师演示)师:那你们还能把老师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师:老师这里的剪刀、扇子上有角吗?角能变大、变小吗?师: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角和老师一起来把角慢慢变大,我们只要“张开张开”,我们再一起把手中的角变小,我们只要“合拢、合拢”。板书:张开合拢师小结:通过做这个活动角我们知道角是有大小的,我们通过张开两条边,可以使角变,合拢硬两条边可以使角变O2、比较(想想做做第3题)。师:我们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老师这里有两个角都嚷着说自己大,(两个角贴在黑板上),请你们说说谁大,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比较时还要做到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这样“角在外边的那个角就大"O3、观察师:这个小角很不服气,把外面这个大角的一条边剪短了,心里很高兴,这样它要变小了吧,这个角的想法有道理吗?组织交流得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三、总结延伸1、欣赏角除了我们教室里藏着角外,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藏着我们学习的角呢?请同学们自己指一指这些图片中的角?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3、课后同学们思考一下,五角星真的只有五个角吗?如果不是那有多少个角呢?4、一张长方形纸,任意剪去一个角,图形还剩下几个角,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四)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直观地认识角。教材首先展示了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角、了解角,教材又设计了“摆一摆”、“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等几个小活动。其中,“摆一摆”这个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角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形象;“指一指”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比一比”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记法和读法,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2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经历发现角、认识角、辨析角、比较角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直观区分或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自然引出角师:一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种图形?谁来说说看。(预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师:老师在这个信封里藏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硬纸片,你能从中把圆纸片给摸出来吗?(请两生上台依次操作,摸出圆)师:他们摸出的都是圆吗?他们摸出的为什么不是这些图形?师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预计生答:因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直直的,还有尖尖的地方或尖尖的角,而圆没有)师:看来,有角和没角,摸起来感觉还真就不一样。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举例说说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角?你能把所看到的角的样子比划一下吗?师:刚才同学们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上都摸到了角,又举例说了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看看它身上有些什么秘密。(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通过在熟悉的平面图形中摸圆的游戏,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势利用摸的不同感觉自然引出角;再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并比画角的样子,进一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角的感性素材,为后面认识角奠定基础】二、感知抽象,初步认识角1 .抽象角的图形。师:(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纸工袋等图片)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生上前用手比划,课件配合闪烁其中的角)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课件动态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师:请同学们模仿这三个角的样子用两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一个角,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2 .认识角的边和顶点。师:仔细观察屏幕上三个角和你自己所摆的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预设生答:我发现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在数学里,这两条直直的线(师用手示意)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地方(师用手示意)叫做角的顶点。可以看出:一个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3 .学习角的记法。为了把角表示出来,在数学中规定了角的记法。我们可以在这个角上标一条小弧线表示这里有一个角。4 .反馈练习。(1)辨角。1课件出示:师:它们是角吗?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是角的请指出角的边和顶点。针对图1追问:“你能想办法使它变成一个角吗?"生答,课件配合演示;图4用课件出示不同摆放方式,追问:“这样摆放,它还是角吗?”)(2)标角。“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标出角。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指出所找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课件配合演示。【设计意图:教学中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充分直观感知几种日常生活物品上的角,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从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清晰表象;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数学上的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然后从表示并区别角的需要入手,引出角的记法和读法;最后安排“标角”和“辨角”的反馈练习,及时巩固和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三、比较归纳,再度认识角1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1)用活动角摆角并比大小。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活动角,用这个活动角可摆出很多不同的角(师示范)。请你们也拿出活动角,自己摆一个角。(生各自摆)师:(找两个所摆的角大小相差明显的)这两个角,谁的角大?为什么大?(预计生答:因为这个角的两边张得开些或者说两边张口大些)(2)将活动角变大或变小。课件演示:角的张口慢慢变大,并相应出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再演示:角的两边张口慢慢变小,并相应出示: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3)引导学生归纳。师:从刚才的操作和比较中,你发现角的大小有什么秘密?生答后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2 .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1)比较大、小三角尺上两个对应角的大小。师:现在请大家看老师大三角尺上的这个角(指着30。的角),你们与大三角尺形状相同的小三角尺上也有一个这样的角,请找出来。想一想:是我的这个角大,还是你的那个角大?生1:老师的那把三角尺上的角大。师:为什么?生:因为老师的三角尺大。师:是这样吗?师:为了有更明显的比较,老师先把自己这把三角尺上的这个角用红粉笔描在黑板上,然后请一位同学把你们三角尺上的一个角用其它颜色的粉笔也描出来,重叠在一起比较。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给重叠后的两个角标上弧线)生:两个角一样大。师:师:(故作惊讶)咦!我的三角尺这么大,两边这么长,你们的三角尺那么小,两边那么短,而这两个角却一样大。这是为什么?生:因为它们的张口一样大,角就一样大。(2)比较边长张口小的红角和边短张口大的绿角的大小。师:(课件出示两个角)请看这两个角,你们认为谁大谁小啊?师:到底谁的意见对呢?让我们来实际比较一下。(课件动态演示两角重叠)现在我们可以发现:红角虽然边很长,角却一一小,绿角虽然边短,角却一一大。(3)引导学生归纳。师:从刚才的两次比较中,你发现角的大小又有一个什么秘密?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师:总而言之,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一一有关,而与边的长短一一无关。3 .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我们在上面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秘密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现在请看这四个角(课件出示四种颜色的角)哪个角最大?为什么?哪个角最小?为什么?(生讨论)小结:当角的两边张口大小十分明显时,可直接判断角的大小。师:剩下红角和蓝角比,谁大?(预计生答:这两个角两边张口大小差不多,凭眼睛看不出角的大小)那怎么办呢?(预计生答:把两个角放在一起比)这个主意好,(课件演示)瞧!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边在外面的,角就大,边在里面的,角就小。小结:当角的两边张口大小非常接近时,可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设计意图:鉴于认识和比较角的大小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难点,故采取分步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首先利用活动角比大小,从而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的对应角,这里选择把两个角重叠描在黑板上,解决了直接把两块三角尺重叠在一起比较时扰乱学生观察和思维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角张口一样大,所以角就一样大。再以比较边长张口小的红角和边短张口大的绿角的大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四、总结延伸,深化认识角1 .总结学习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图形王国里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有关角的知识描述一下角的样子吗?2 .欣赏和感受角。(1)欣赏角的图形美。师:角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角所带来的奇妙和美丽吧。(课件展示:古今中外有关建筑物图片,重点选取由各种角组成的美丽图案)(2)感受活动角的作用。师:活动角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比如:(课件展示)剪刀(张一一合)、门(开一一关)、人字梯(撑开一收拢)、订书机(压下一一弹起)等等。【设计意图:采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角的图形美,充分感受角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