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DOC76页).docx
-
资源ID:1025975
资源大小:112.09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某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DOC76页).docx
某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DOC76页)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审计计划第三章审计实施第一节审计组与审计通知书第二节调查熟悉与审计实施方案第三节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四节审计现场第四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的形式与内容第二节审计报告的编审第三节审计移送处理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告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第五章审计项目过程操纵第一节审计组审核第二节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第三节审理部门审理第四节审计项目会议第六章审计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审计业务管理,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与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审计准则,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业务管理,是指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项目过程操纵、审计结果公告、审计整改检查等有关审计业务管理活动。本办法所称审计包含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第三条本办法是我省审计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审计准则的补充规定,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审计准则、有关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进行管理。第二章审计计划第四条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省审计厅负责管理全省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与厅本级审计项目计划,指导全省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审计机关分别负责本地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第五条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年度审计项目,应当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未经规定程序审定、批准的审计项目计划,下级审计机关与本级审计机关业务部门能够拒绝执行。第六条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要紧包含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检查、考核与评估等。综合计划部门负责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调整、下达与跟踪督查,项目实施部门(下列简称“业务部门”)负责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法规(审理)、监察部门负责审计项目计划的检查、考核与评估。第七条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按照省厅规定的程序与要求编制。审计机关编制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后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报送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应当按照同级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者者联席会议的规定与要求编制。第八条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计划执行单位(部门)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审计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授权审计项目计划,由下级审计机关提出申请,报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协调后依法审批。省厅对省属审计项目的授权,根据工作需要,能够直接授权市级审计机关实施。第九条审计机关综合计划部门应当定期跟踪业务部门计划执行情况。业务部门应当于每月底前向综合计划部门报送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与审计项目成果统计情况资料;综合计划部门汇总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与统计成果,于次月10日前编发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通报与审计统计简报。第十条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或者者下级审计机关共同实施审计项目的,牵头业务部门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应当根据审计项目计划形成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开展调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重点、组织方式与估计审计工作量及分配等。第十一条编制的审计工作方案,牵头业务部门应当组织讨论。审计工作方案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签发。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应当提请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议。第十二条审计工作方案应当在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实施审计起始时间之前,下达到审计项目计划执行单位(部门)。第十三条审计机关综合计划部门应当定期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组织执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及时向审计机关负责人提交评估报告。第三章审计实施第一节审计组与审计通知书第十四条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前构成审计组,审计组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提出人选,报请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经济责任审计组组长应当由审计机关负责人担任,承担审计项目的业务部门要紧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或者主审。审计组组长可根据需要在审计构成员中确定主审。主审应当履行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八十条所规定的职责与审计组组长委托履行的其他职责。审计组组长与主审应当由审计机关在编人员担任。审计构成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十五条审计机关人员力量不足时,根据需要能够借调下级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聘请或者者委托社会审计机构与其他机构专业人员参与审计。审计机关聘请、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审计事项,应当执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借调、聘请、委托人员应当具备国家审计准则第十四条规定的资格条件与职业要求,通常不得担任审计组组长或者者主审。第十六条审计组应当在实施审计3日前(不含送达日、进点日与法定节假日),向被审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送达对象应当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被审计单位或者者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原任职单位)。遇有审计法与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况,需要持审计通知书直接实施审计的,应当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核、要紧负责人审定后,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组制发审计通知书时,应当充分考虑调查熟悉、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所务必的时间需求。第十七条审计通知书的内容要紧包含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根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与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通知书中审计起始日期无法确定到日的,能够采取明确到某月上、中、下旬的方式。审计构成员较多或者者调查熟悉后可能需要调整审计构成员的,审计通知书能够只列明审计组组长、主审及要紧成员及廉政监督员,并以“等”字结尾。审计通知书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审计承诺与审计纪律要求,并以附件形式一并送达被审计对象。第十八条审计通知书应当明确审计实施的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包含就地审计、送达审计、跟踪审计等方式。实行送达审计的,应当在审计通知书中告知送达时间、地点,同时在附件中列明需要送达的审计资料清单。经济责任审计、跟踪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对审计通知书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办理。第十九条对同一被审计对象,年度内安排两项以上审计项目计划的,应当合并执行审计项目计划,作为一个审计项目进行管理,制发一个审计通知书,并由同一审计组组织实施。审计组执行合并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当分别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分别出具审计报告与下达审计决定,并按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归档。第二十条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或者者专项审计,需要对本级多个部门、单位,下级政府多个部门、单位进行审计调查或者者专项审计的,制发审计通知书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办理:(一)对本级多个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或者者专项审计,有明确主送对象的,审计通知书原则上发送主送部门(单位),抄送需要延伸的部门(单位);没有明确主送对象的,应当逐一列明需要审计(调查)的对象并发送;(二)对下级政府多个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或者者专项审计的,制发一个审计通知书,主送对象为下级人民政府。第二十一条业务部门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起草审计通知书,经法规(审理)部门、办公室审核后,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定签发。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共同实施的审计项目且由本级审计机关统一发送审计通知的,经牵头业务部门核稿后按上述流程签发;不需要本级审计机关统一发送审计通知的,由参与实施单位按照规定审计程序发送审计通知书。第二十二条审计通知书发出后,审计过程中因审计条件发生变化等,需要停止审计行为的,应当按照审计项目计划调整程序审批后,向被审计对象发送终止审计行为的函。第二十三条业务部门应当在审计通知书发出后的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分别向审计机关有关部门申报项目工作量计划、人员调配申请与经费预算。第二节调查熟悉与审计实施方案第二十四条审计组制发审计通知书后,应当根据审计项目计划或者者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进行调查熟悉。审计组应当调查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情况,包含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操纵及其执行情况、信息系统操纵情况及其它有关情况。第二十五条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审计人员应当对调查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情况作出记录,编制调查熟悉记录,并将收集取得的有关资料附在调查熟悉记录之后。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评估调查熟悉的充分性,以保证调查熟悉能够充分支持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第二十六条审计组组长应当审核审计人员的调查熟悉记录,汇总、分析调查熟悉情况,形成包含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发现的疑点与确定的审计重点、以往同意审计及整改等情况的审计调查汇总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思路与审计应对措施,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参加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审计工作目标、审计重点、审计工作要求等,结合调查熟悉情况,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第二十七条审计实施方案原则上应当在审计组进点(见面)会召开前编制完成。特殊情况下,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能够在审计组进点后10日内编制完成。第二十八条审计组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按下列程序审核、复核与审定。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方案,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牵头部门复核后,报请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复核后,报请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者者要紧负责人审定。其他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定。重要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机关要紧负责人审定,必要时能够提交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第二十九条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持续关注与评估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组组长、现场工作日与现场审计结束时间的调整,应当报请审计机关要紧负责人批准。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范围、内容与审计过程中的其他重要事项的调整,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应对措施、审计构成员的调整,报业务部门负责人批准。第三节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三十条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取得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书面承诺。书面承诺应当在制发审计通知书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需要,能够继续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的具体要求。对审计涉及的被审计单位的下属单位,应当对所涉及的有关单位使用分层次、分单位承诺,承诺日期不得迟于现场审计结束之日。第三十一条审计证据要紧有下列几种形式:(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资料;(五)口头证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八)其他证据。第三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审计取证方法,并满足下列要求:(一)通过检查文件、资料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的原件或者者复制件;(二)通过检查视听资料或者者电子数据资料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将视听资料或者者电子数据转换为书面资料,并注明制作方式、制作时间与电子数据资料的运行环境、系统与存放地点、存放方式等情况;(三)通过检查有形资产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检查记录(文字或者者表格),注明有形资产的所有权人、数量、存放地点、存放方式与有形资产提供者情况;(四)通过观察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观察记录,注明观察的事项、内容与结果等情况;(五)通过询问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询问的单位或者者个人的书面答复材料或者者口头答复记录;(六)通过外部调查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外部调查记录,取得第三方关于被调查事项的书面说明、有关文件与资料的原件或者者复制件等证据;(七)通过委托鉴定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委托鉴定记录,注明委托鉴定的部门、鉴定的内容、鉴定的结论,并取得委托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书;(八)通过重新计算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计算表或者者计算工作记录,注明计算的事项,所根据的有关数据,计算方法与结果等;(九)通过重新操作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重新操作过程记录,并注明与原业务程序或者者操纵存在的差异;(十)通过分析方式获取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对比分析表或者者关联分析表,注明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应当存在的合理关系,与特殊波动与差异。第三十三条审计组在审计取证或者调查重要审计事项时,应当有两人以上(含两人)共同进行。审计取证单或者者调查笔录需有参加取证或者调查的人员共同签字。参加取证、调查人员对取证内容共同负责。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符合适当性与充分性的要求。审计组能够通过下列方式,提高审计取证的质量:(一)参与具体审计事项取证的人员共同研究;(二)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对经验较少的审计人员进行指导;(三)审计组会议集体讨论;(四)与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充分沟通;(五)向有关部门、专业机构或者者专家咨询;(六)提请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开展现场审理。第三十四条审计人员取得证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与审计评价所涉及的重要事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重要数据、群众举报事项等其他重要审计事项的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证据的有关人员、单位签名或者者盖章。对不能取得签名或者者盖章而不影响事实存在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当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中注明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原因等。涉及需要移送事项的重要审计证据,复制件盖章时应加注“与原件一致”说明。对涉及案件线索及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重大违纪问题的审计证据,可不需取得证据提供者的签名或者者盖章,由审计人员注明原因,审计组组长审核确定,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第三十五条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后,应当编制审计取证单,对审计事项进行简要说明,或者者对比较复杂的审计事项、数量较多的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说明。审计取证单是自制证据,要紧起到证明审计过程与汇总审计证据的作用。审计人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应当附在相应的审计取证单之后。第三十六条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与重要性,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取证:对属于各类违法违规、缺失浪费问题与其他重要事项,应当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单,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者盖章。取得的审计证据,应当附在相应的审计取证单之后。对属于管理不规范问题或者比较简单明确的事项,能够简化取证流程,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编制审计取证单,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者盖章。第三十七条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关注与评估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有关程度,对审计证据进行甄别与推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与鉴别,确定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第三十八条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真实、完整记录实施审计的要紧步躲与方法、获取的有关证据,与得出的审计结论等。一个审计事项能够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审计证据。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的审计取证单及所附的审计证据,应当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之后。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应当清晰、明确。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将审计证据附在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予以注明。第三十九条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或者审计报告所列审计事项对应的顺序,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统一编号,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按索引号编入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注明审计结果类文书所列事项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对应关系。第四十条审计组组长应当及时审核审计工作底稿,确认具体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审计措施的有效执行情况。对经审核需补充审计证据或者者修改审计结论的底稿,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补充修改。经审核后修改审计结论的,原工作底稿应当附于审定的底稿之后一并留存归档。审计组组长的审核应当有具体的书面意见,不能仅有签名而无实质性审核内容。第四十一条对审计组组长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与责成纠正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审核意见,审计人员应当予以落实,并将落实过程与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审计组组长再次审核。落实过程与落实结果的资料,应当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之后。第四节审计现场第四十二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所在部门要紧负责人应当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现场指挥与督导。第四十三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事项,审计组组长应当及时报告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者要紧负责人。第四十四条审计组组长应当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跟踪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督促落实审计事项,熟悉掌握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查证过程,提出工作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解决审计现场出现的问题。对不能胜任的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调整分工。审计组组长应当按照审计机关的有关规定,严格操纵现场审计时间,把握工作进度,确保审计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实施。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批。第四十五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取得的、符合取证要求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应当及时移交被审计对象签字、盖章。审计组撤离现场工作地点前,应当对审计调阅的资料与借用的设备进行检查与确认,严格履行资料交接手续,并做到审结场清。借调、聘请、委托机构与人员应当及时向审计组移交审计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纸质与电子资料,并在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对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删除。第四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的形式与内容第四十六条审计报告包含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与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下列统称审计报告)。第四十七条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后,应当出具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遇有特殊情况,能够不向被调查单位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第四十八条审计报告内容除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通常要求外,还应包含下列内容:(一)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与移送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二)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应当包含有关整改情况;(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包含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者者领导人员(下列简称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被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问题承担的责任,与被审计人员的救济途径;(四)核查社会审计机构有关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第四十九条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组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后,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报送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报告。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报告的内容要紧包含:(一)调查根据,即实施调查所根据的法律法规等具体规定;(二)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即基本情况要紧说明与调查目标有关的被调查事项背景信息,总体评价要紧是针对调查结果发表评价意见;(三)调查发现的要紧问题及原因分析,即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事实、规模、性质、程度、影响、后果及原因分析,其中:每类问题的表述原则是先总体(包含该类问题总量、占总体比率、进展规模、程度与趋势、影响面及其后果)、后列举,列举的具体问题要有典型性,起到佐证总体结论的作用;对调查中发现的不具有普遍性、倾向性与重要性,或者业务(工作)操作失误等与调查目标联系不紧密且未造成影响的问题,在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报告中,原则上不作具体描述或者反映;(四)审计调查建议,即在正确把握审计事项进展的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从根治与操纵具体问题的角度,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法规等标本兼治的建议,提出加强管理、预防与堵塞漏洞、促进整改与规范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第五十条在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需要处理处罚与进行审计整改的,审计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分别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下达处理处罚决定或者移送处理决定。第五十一条向被审计对象出具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紧包含:(一)审计调查的根据,即实施专项审计调查所根据的法律法规规定;(二)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即被调查事项的管理体制、有关业务活动及其目标、有关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适用的绩效评价标准等;(三)审计调查评价意见,即围绕审计调查目标对被调查事项作出评价,要紧评价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政策与制度执行效果,也可评价有关财政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四)审计调查发现的要紧问题,即重点反映审计调查发现的政策、体制、制度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事实、标准、原因及其影响;通常情况下,还应当提出整改建议,有明确法规根据的应当引用具体的定性法规内容,其中关于被调查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问题,需要出具审计决定书进行处理处罚的,还应表述处理处罚意见与法律法规根据;(五)审计调查建议,即围绕审计调查发现的要紧问题,从政策、体制、制度与管理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只针对审计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提出审计调查建议,审计调查建议与反映问题的顺序基本一致;审计调查建议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被调查单位与其他有关单位采纳;审计调查建议的对象通常为被调查单位。第二节审计报告的编审第五十二条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与其他有关资料,经综合分析、归类整理与讨论研究,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通常情况下,审计组应当在现场审计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请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第五十三条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复核后,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定签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除按上述规定要求执行外,还应当经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复核。第五十四条需要出具汇总审计报告的审计项目,由牵头业务部门在审核有关参与实施单位提交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基础上,形成汇总审计报告。汇总审计报告通常应当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第五十五条审计组应当将经审定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与审计机关统一编号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一并送达被审计对象征求意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的落款为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落款为审计组,并需经审计组长签名。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的审计报告原稿应当予保留,存入审计档案,不得遗弃或者者修改。第五十六条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对象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在对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作出说明的基础上,修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组及业务部门通常应当在收到被审计对象反馈意见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复核审计报告工作,并提交审理部门审理。第五十七条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者被调查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进行处理处罚的,审计组应当代拟审计决定书。对需要办理审计移送的,审计组应当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第五十八条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结果类文书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分别引用定性与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在引用法律与法规时,应列明法律、法规名称与具体条款号、条款内容;在引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时,应列明发文单位、文件名称、发文号、具体条款号及条款内容。同一文书中重复引用同一法律法规时,后面的能够只引用法规名称与具体条款。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所引用的定性与处理处罚根据与标准,能够不在报告正文中具体表述,但应当通过附件表格形式具体列示。第五十九条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组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结果类文书进行复核后,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核。第六十条审计组应当及时将经业务部门负责人与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复核、审核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连同其他需要审理的资料提交审理部门审理。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出具审理意见书。审计组应当根据审理意见书修改审计报告等结果类文书。第六十一条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结果类文书,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特殊情况下,经审计机关要紧负责人授权,能够由审计机关其他负责人审定。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对审计报告等结果类文书进行修改,按审计机关规定程序审签、印发。第三节审计移送第六十二条审计发现的超越审计机关职权范围需要移送的事项,应当区分不一致情况办理移送:(一)对有关单位或者者个人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或者者检察机关查处;(二)对没有涉嫌经济犯罪,但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规定需要追究责任的,应当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者者有关干部管理部门查处;(三)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外的其他行为,与应当由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者者有关政府进行处理的其他问题,应当移送有关部门或者者政府处理。审计发现的有关移送处理事项,应当通过审计移送处理书向有管辖权的机关、部门或者者政府进行移送。同一事项不得同时向两个或者者两个以上机关、部门与政府移送。第六十三条审计发现的涉嫌经济犯罪案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移送有关司法机关查处:(一)对违反刑事法律,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同意理立案侦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要求,涉嫌构成贪污贿赂罪、挪用公款罪、渎职罪等职务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检察机关处理;(二)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刑事法律,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要求,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一案件既涉嫌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犯罪,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分别具有管辖权的,向案件所涉嫌主罪的管辖机关移送。第六十四条下列事项不得办理审计移送:(一)要紧事实尚未查清或者者未获取充分审计证据的;(二)属于审计监督职权范围内,应当由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三)已经通过审计要情、信息、专报等方式上报本级政府,本级政府已经批转有关主管部门查处的;(四)在审计过程中,有关部门已经立案查处的;(五)其他不宜办理审计移送的事项。第六十五条审计机关办理审计移送事项,按下列规定确定受理部门:(一)审计发现同级单位及所属单位的案件,移送同级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处理;(二)审计发现下级政府的案件,移送同级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处理;发现下级政府所属单位的案件,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移送下级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处理;(三)审计发现需要由有关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者下级政府进行处理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或者问题的性质直接移送具有管辖权的同级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者有关政府处理。第六十六条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的案件通常应当查明下列事实与根据:(一)涉嫌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主体、责任人;(二)涉嫌违反党纪、政纪行为与违纪后果,与有关证据;(三)涉嫌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发生地、实施地与结果地;(四)涉嫌违反党纪、政纪行为发生的时间;(五)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具体条文。第六十七条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查明下列事实与根据:(一)涉嫌犯罪的主体、犯罪嫌疑人;(二)涉嫌犯罪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与有关证据;(三)涉嫌犯罪的发生地、实施地与结果地;(四)涉嫌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五)涉嫌违反刑法的具体条文。第六十八条审计移送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审计组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复核、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核后,将审计移送处理书、有关审计证据等资料一并送法规(审理)部门审理;(二)需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的审计移送事项,应当在法规(审理)部门审理后,提请审计业务会议审定;(三)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的审计移送事项,与经法规(审理)部门审理后需要由有关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者下级政府进行处理的事项,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按照审计机关业务公文流程处理,及时提请审计机关要紧负责人审核、签发。第六十九条审计移送应当向受理机关提交审计移送处理书与涉及移送的全部资料,其中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的,应当同时将审计移送处理书及有关材料目录抄送检察机关。第七十条审计机关对已移送事项的立案、查处或者者处理情况,应当适时予以跟踪,并及时取得书面反馈材料。在受理机关处理结束后,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取得有关处理结果的材料,及时报告审计机关负责人,并将处理结果材料的复印件送法规(审理)部门登记备案。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告第七十一条审计结果公告是指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的行为。第七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与政务公开的要求,依法公开下列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一)本级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I(二)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与决算与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三)本级政府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或者者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四)有关行业或者者专项资金、基金的审计结果;(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结果;(六)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审计结果;(七)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八)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核查结果;(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者上级审计机关认为需要公开的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审计机关应当积极探索与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根据审计情况与工作需要,能够在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一定范围内通报审计情况;经批准,能够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审计机关公开社会审计机构有关审计报告的核查结果时,需要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第七十三条审计结果公告应当履行下列审批程序:(一)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需要公开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二)向本级人民政府呈报的重要审计事项,与其他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三)授权审计或者者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通过授权审计或者者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批准;(四)党政领导机关交办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报经交办单位同意;(五)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由审计机关决定,并提早7日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七十四条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应当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将其送被审计对象与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注明审计机关将以适当方式公告审计结果。公告时通常不再征求意见,但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有重大分歧意见的,应当再次征求意见。需要公告涉嫌违法违纪或者者犯罪案件移送事项情况的,应当与受理移送部门协商一致。第七十五条审计机关能够选择下列适当形式公告审计结果:(一)通过印发书面的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告;(二)通过本级政府公报、政府门户网站与审计机关网站公布;(三)通过新闻公布会公布;(四)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当地主流媒体进行公布;(五)其他适当的形式。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内容、范围、影响程度来选取审计结果公告方式,能够使用一种形式,也能够同时使用多种形式。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及选用的载体,应当经审计机关要紧负责人审定。第七十六条审计机关统一组织不一致级次审计机关参加的审计项目,其审计结果原则上由负责该项目组织工作的审计机关统一对外公告。上级审计机关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的审计项目,由授权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第七十七条审计结果公告原则上由审计机关业务部门代拟公告文稿,按照业务公文流程,经部门负责人复核后,分送法规审理机构审理、办公室审核,报请审计机关分管领导会签后,由审计机关要紧负责人签发。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提请审计业务会议审议。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对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审计结果公告涉及下级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项目,有关事实内容应当经该审计机关确认。第七十八条审计机关公开审计结果,应当严格履行审核、审查、批准程序。审计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与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擅自公布审计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第七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与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在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或者者熟悉被审计单位与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没有整改或者者没有完全整改的事项,应当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第八十条审计机关要紧检查或者者熟悉下列审计整改事项:(一)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处理处罚决定情况;(二)对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三)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建议采取措施的情况;(四)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第八十一条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与其他有关单位进行审计整改,及时检查或者者熟悉审计整改情况,分别于每年10月底与次年3月底前形成审计整改情况检查报告各1份,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分别报送财政审计牵头部门与承担审计整改监督职责的部门(下列简称“审计整改监督部门每年10月底报送的审计整改情况检查报告,要紧反映的是当年财政同级审项目的整改情况。财政审计牵头部门汇总后,提交审计机关行政办公会议审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次年3月底前报送的审计整改情况检查报告,要紧反映的是上年已审结项目的整改情况。审计整改监督部门汇总后,向审计机关行政办公会议报告。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共同实施审计项目,由参与实施的业务部门或者下级审计机关负责检查审计整改情况,并向牵头业务部门报送审计整改情况检查报告,牵头业务部门汇总后,报送审计整改监督部门。第八十二条审计整改检查报告的要紧内容包含:(一)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包含检查时间、项目、范围、对象与方式等;(二)被审计单位与其他有关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移送处理落实情况等,包含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与进一步查实、清理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等事项落实情况,采纳审计建议后完善、出台有关制度与采取相应措施等情况,有关部门、单位与司法机关对移送处理、要求协助配合、申请强制执行等事项处理与落实情况;(三)没有整改或者者没有完全整改事项的原因,与下一步整改措施或者建议。第八十三条审计机关应当将跟踪检查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对本机关内设部门与所属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业务部门应当加强跟踪检查,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整改信息,提高整改效果。业务部门的要紧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法规(审理)部门或者者审计整改监督部门应当将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与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的重要内容。人事教育部门应当将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情况,作为业务部门年度评先评优的考核内容。纪检监察部门应当结合审计回访与审计组廉政责任制考核,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第五章审计项目过程操纵第一节审计组审核第八十四条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组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取得的审计证据等进行审核,对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审计实施方案要求的审计事项,与审计取证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责成审计人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