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心得体会交流研讨发言.docx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谱写了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历史,一部领导人民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彰显其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一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好传统。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 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了我们党的早期组织,探究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问题,为建党做了思想理论的准备。百年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 创新。第一,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 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自觉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 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 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求真理的艰辛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思 想资源与科学的行动指南,是引领我们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深入研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方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要 义与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世界、指导实践,这是完 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作为一 项重要任务,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从中寻 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先导。在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出版发行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调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延安时期,毛泽 东同志研读了反杜林论谈谈辩证法问题等经典著作,并定期 组织哲学座谈会。自马列学院编译部成立之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著作逐渐进入规范化、系统化阶段。可以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一直推进马 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强调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并形成了一套健全有效的学习制度。第二,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实际学习和掌握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 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关键的是形成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 法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这就要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坚持用全面的、系统的、发 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 的根本动力,提高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唯物 辩证法的要求。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发展的,我们党的历史观源 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百年来,我们党准确识别中国所处的历史方 位,不断增强历史自觉与辩证思维能力,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 法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增强处 理实际工作所需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力,开创了举世瞩目的 历史伟业,这与我们党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根本方 法是分不开的。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我们 党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回答时代之间与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伟大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密相连,其科 学性与真理性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得到充分检验。正是 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自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彰显了发展的活力与进步的力量。党的*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 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汇聚人民群众的 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党在时代制高点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展现了思想的力量。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 学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 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认识和掌握历史规 律和历史经验,揭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与光辉成就,阐述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 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解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 异的现在,展望中华民族光明宏大的未来的过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 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并非无视历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而是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辩证分析其 社会历史根源,研究避免重蹈覆辙的办法。以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认识 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在时代条件下理解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