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柳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二O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序言柳州市工业与信息化进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工业与信息化进展纲要、广西工业与信息化进展“十二五”规划、柳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编制。本规划在总结柳州市工业与信息化进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前瞻性、指导性、宏观性与战略性的原则,围绕建设“工业名城”战略目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优布局,大力进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带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走有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本规划旨在阐述柳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的进展战略,明确进展目标,规范与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方向,是未来五年柳州市工业与信息化进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进展回顾与进展环境一、“十一五”进展回顾“十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进展环境,柳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工业进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工业园区加快进展,工业可持续进展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进展,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一)要紧成就1、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柳州工业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IOoO亿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再上2000亿元台阶,实现三年工业经济总量翻一番。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53.8亿元,比2005年增长2.14倍,年均增长25.7%(见图1),工业总量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2.8%,一直位居广西各城市之首。2010年工业增加值完成776.8亿元,比2005年增长2.21倍,年均增长26.3%。“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快于GDP与财政收入5.6个百分点与5.3个百分点(见表1)。图1“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表1“十一五”期要紧工业经济指标情况表单位:亿元2010年2005年比增()年均增速(%)业总产值2653.8846.5213.525.7产值占全区比例(%)22.8211.8工业增加值776.8241.8221.226.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59.147.211.92、产业格局不断优化通过“十一五”进展,柳州工业基本形成“354”产业格局,即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四个新兴产业(见图2)。一一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的72.4%o汽车产业,2009年柳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年产突破100万辆的城市,2010年各类汽车产量达到145.2万辆,比2005年增长2.7倍。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27亿元,是我市首个、全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冶金产业,2010年钢与钢材产量双双突破IOoO万吨,柳州跻身中国千万吨钢铁城市,其中钢材产量达到1028万吨,比2005年增长L5倍。机械产业,2010年工程机械产量达到5.4万台,比2005年增长2倍。轮式装载机与预应力锚具系列产品销量保持国际第一。优势产业持续提升。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市的7.2虬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柳化完成六大生产基地布局,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粉与国内最大的双氧水生产企业。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等新兴产业处于成长阶段,四个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的2.1虬图2“十一五”末柳州市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3、企业不断进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柳州大力实施“强优工业企业成长计划”与“中小工业企业成长计划”,企业进展取得新突破。2010年,柳州市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比2005年新增3家企业,其中:超400亿元企业2家(见表2)。超亿元中小企业260家,比2005年增加199家。按2010年往常500万元统计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984家(其中:超2000万以上企业678家),比2005年增加462家。表2“十一五”期重点企业销售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企业名称2010年销售收入2005年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长(%)平均增速(%)上汽通用五菱420100.6317.533柳钢集团472.3150.921326柳工集团169.947.825529东风柳汽138.536.727730五菱集团11938.5209254、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十五”期间,柳州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61.3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90.5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是“十五”期(145.8亿元)与“九五”期(46.3亿元)总与的4.1倍。工业投资规模2007年跨越百亿元台阶后,2009年、2010年工业投资连续跨越300亿元与400亿元台阶。5、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柳州市有78家企业获得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柳工、欧维姆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两面针成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柳州市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柳州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市工业企业获专利授权2M7项。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自治区认定技术中心27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汽车成功下线、柳汽轿车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五菱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6、园区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73.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2005年的7%上升到32.4%,提高了25.4个百分点(见图3)。企业搬迁入园推动产业集聚进展,截至2010年,已批复实施搬迁改造企业25户,新征建设用地2897亩,固定资产投资43.23亿元。W州市现有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个,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5个,比2005年增加了1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与5个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图3“十一五”期柳州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图7、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柳州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2.6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27.5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99%,完成“H一五”期目标的155.9%(见图4)。37家重点能耗企业(占全市能耗80%)累计完成节能量416.54万吨标准煤,完成“十一五”期节能目标的347%(见图5)。着力抓好钢铁行业烧结机头烟气二氧化硫减排与造纸、制糖行业化学需氧量减排,柳钢建立钢铁资源循环、能源循环、水资源循环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生产体系,节能、节水、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操纵在8.26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操纵在9.4万吨以内,完成各项减排目标任务。柳州跻身“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图4“十一五”期间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图图5“十一五”期间37家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图8、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柳州市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无线网络为辅,覆盖全市城乡的通信传输网络,其中:光纤改造已覆或70%以上的城市住宅区域;城区无线上网覆盖率达到98%以上;投入商用的3G网络已覆盖城区、部分富裕乡镇及要紧交通路网;全市电话用户数达41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77万户,移动电话33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86.4%:全市互联网用户33万户,计算机普及率70.03%;广播覆盖达91.38%:电视覆盖达96.52%,数字电视网络实现市区范围的全面覆盖(见图6)。图6“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效对比表9、信息技术广泛应用2010年,电子政务系统用户数9365户,“中国柳州”门户网站在全国地级城市绩效评比中位列第10名(见图7)。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与企业上网工程,4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8家“两甩”示范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占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3%;在大企业带动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80$以上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通过网站进行信息的公布,40%实现管理生产的信息化应用。单位:人专栏一“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结果评价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亿元16002653.8超额完成目标的6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3.825.7超出目标11.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亿元420776.8超额完成目标的8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26.3超出目标15.3个百分点工业投入工业投资亿元500961.3超额完成目标的92.3%技术进步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25%左右25%完成工业结构优化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产值亿元达到IOoo亿元以上1728完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超100亿元3-5户;超50亿元3-5户;超10亿元15-20户;超亿元100户。超1超亿元5户;超50亿元6户;超10亿元17户;超亿元260户。完成(二)基本经验“十一五”以来,柳州市工业与信息化进展成就显著,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进展积存了宝贵的经验。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谋划制定工业进展新战略坚持把科学进展观的要求与柳州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谋划与实施新的进展战略。制造性地提出了“三个同步”进展新理念,“三个同步”表达了科学进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是科学进展观在柳州的生动实践。柳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确定了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新的中长期进展战略,并及时对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广西科学进展三年计划”,制定了工业升级方案与建设工业名城方案,在全市掀起了全面实施工业“二次创业”、建设工业名城的高潮。在认真总结柳州工业进展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为加快柳州工业经济进展确立了比较系统与完整的进展战略与思路,关于新形势下继续推动柳州工业科学进展、转型进展、与谐进展、跨更加展,巩固柳州工业在全区的领头羊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2、主动迎击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工业经济全面突围2008年秋国际金融危机突然来临,柳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部署,化危机为转机,化挑战为机遇,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八项要求、九条意见与十项措施,在资金、信贷、担保、市场及培训等方面帮助企业努力摆脱生产经营上的逆境,成功应对危机,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09年,市委、市政府以大力开展“经济进展突围年”活动为契机,从营造环境促进展、支持企业强进展、抓住机遇快进展入手,在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扶持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继续出台有效措施,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成功突围,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的目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市没有一家企业关门倒闭,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裁员。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工业做大做强做优紧紧围绕“354”产业格局(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传统产业,新材料、生物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突出抓好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与非公经济工业“三大板块”,强力推进重点工业产业成长计划、强优企业成长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品牌成长计划等四大成长计划。着力进展以重点骨干企业、大企业为龙头,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形成规模效益与带动效应。做大做强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提升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产业,大力进展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总量、结构、层级升级。4、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制造”转变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围绕转变进展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积极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民间资本为辅助的“四位一体”创新投入体制,有效整合现有国家、自治区级技术中心、技术实验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技术研发机构、科研院校等研发资源与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创业服务中心与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支持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消化汲取与创新,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步伐。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进展,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制造”转变,促进工业竞争力的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5、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工业进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进展工业经济的支撑点,加强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力量,柳州市先后成立了“299亿技改投资办公室”、“410亿技改投资办公室”,编制投资项目库与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对每个重点项目设立一个联合跟踪协调小组,形成从企业到市四套班子领导均有专人跟踪协调、职责到位的重点项目联合推进机制。对投资额大,涉及面广的重点项目,制订并联审批办法,缩短审批时间,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抢抓中央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柳州的支柱产业、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项目,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柳州。6、大力进展园区工业,培养工业经济增长新高地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滚动进展、整体提高”的原则,加强全市各类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与产业布局,合理确立各类园区的产业定位与科学的空间布局。建设园区投融资平台,实行企业化开发,积极探索采取BOT.TOT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加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建设有鲜明个体企业特色的重点企业园区,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产业聚集进展。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举全市之力推进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出台关于鼓励企业搬迁改造的暂行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退城进园搬迁改造步伐,为企业进展壮大拓展空间。7、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工业可持续进展能力坚持工业进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在狠抓经济进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清洁生产,进展循环经济。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组织与37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期考核。对柳化等6家列入国家千家重点节能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与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工作,树立了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与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了增产不增污,可持续进展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工业快速进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完美融合。8、抓好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工业人才支撑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围绕推进工业“二次创业”,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柳州工业经济的快速进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将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德才兼备、对企业的经营进展有实践经验与良好业绩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到企业的经营班子中来,加快培养与造就一批习惯现代工业进展要求的高素养企业家队伍。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企业与学校联办的形式,设立培训中心,定期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养,同时为企业储备技术工人。9、坚持信息化带动战略,促进“两化融合”抓住国家重点进展“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进展。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典型示范项目实施,开展“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百企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活动”、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促进企业交流。10、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柳州市从2007年起在全区率先举办“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20多个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设计活动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进展环境,促进企业快速进展。坚持开展市长“企业接待日”等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健康进展。二、“十二五”进展环境“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工业与信息化推进的关键时期,进展条件进一步改善,进展环境不断优化,工业与信息化进展面临重大机遇,但由于生产要素瓶颈制约,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推进“两化”进程仍面临严峻挑战。(一)国内外环境1.进展机遇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与平、进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进展,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将进入空前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振兴时代,为柳州市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与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进展提供契机。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进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进展增速曾一度回落,但党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推动全国经济企稳回升至良好进展势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市场为基础的增长机制作用进一步显现,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固增长,为柳州市工业经济进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一广西工业经济进展政策环境全面改善。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进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为全区及柳州市“十二五”工业快速健康进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区域经济协调进展深入推进。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及广西“江海联动”战略的实施,将促使柳州有更多机会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自治区党委、政府从促进广西区域协调进展出发,正式确定建设西江经济带,提出要把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进展协调起来,形成“两区一带”的区域协调进展新格局。这有利于柳州借助于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与进展,形成区域经济进展新一极。2.面临挑战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虽有缓解趋势,但尚未根本结束,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与经济进展的不稳固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科技创新与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趋猛烈,这将使柳州市“十二五”工业进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局面。工业进展面临新任务。国家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十二五”期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柳州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工业总量不大,产业进展层次不高,“十二五”期间的工业进展,既要做大工业总量,又要提高工业的进展质量,面临解决进展速度与进展效率的双重任务。一区域竞争日趋猛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极大的优化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大城市的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状况,为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积聚生产要素资源提供了机遇。这对柳州如何发挥自身工业优势,主动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平台与通道,充分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宽国外市场,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制约工业进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土地供应紧张,工业用地指标不足,征地拆迁制约因素增多,工业用地供求结构性、区域性矛盾突出;资金、重要原材料等资源约束趋紧,煤电油运较为紧张,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主导产业面临对国家紧缺资源过度依靠与环境约束的双向压力,这对柳州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进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优劣势分析1 .比较优势工业产业基础雄厚。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重镇,通过50多年的进展,形成门类较齐全、加工制造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与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与名牌产品,具备形成产业集聚的产业经济基础,具备吸纳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条件。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是柳州市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工业加速进展的重要保障。工业人力资源丰富。柳州工业的进展,造就了一批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企业家。培养了一大批在企业产品开发、质量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业科技人才。同时,还拥有四十多万与柳州市工业经济进展相习惯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工业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广西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柳州工业进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工业文化。柳州工业文化蕴含着与生俱来的挚爱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心灵手巧的实干精神、开放包容的协作精神、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文化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柳州人的生命中,成为柳州人所熟知的城市符号。一一“两化融合”全区先行。2009年,柳州成为广西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11年4月,国家工信部批准柳州市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目前,柳州市已初步形成“数字柳州”框架,其中电子政务及企业信息化领域,处于全区领先地位,基本形成“决策-管理-建维”的三级管理工作格局,为柳州市的“两化融合”奠定了基础。2 .制约因素一一工业结构不尽合理。柳州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进展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缓慢,进展后劲不足;大型企业(集团)的升级任务艰巨,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总量偏小;生产性服务业不能习惯工业加速进展的需要;经济外向度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较弱。一一工业布局有待改善。工业集中度不高,工业园区规模较小,产业定位不清晰,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与园区间的产业互补与联动不足。园区外企业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技术创新体系与投入机制还不健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改造力度还有待加强,产品升级与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仍非常紧缺,难以为工业化、信息化快速进展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信息化自身支撑条件不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工业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相对弱小,“信息化投融资渠道与项目运营理念亟待创新与改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第二章总体思路与进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以科学进展、转型进展、与谐进展、全面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坚持“三个同步”进展理念,按照“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与“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部署,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优布局,大力实施“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全力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由“354”向“543”转变。加快构建“一轴两区两带”工业布局,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西柳州汽车城。加快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制造”继而向“柳州智造”转变,深度促进“两化融合”,走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柳州打造成面向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现代工业名城。专栏二特色提法解释“三个同步”】坚持工业进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进展,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调整创新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通过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在200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基础上再翻番。【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汽车整车升级工程,汽车零部件提升工程,装备制造业基础元器件优化工程,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程,化工产业延伸工程,有色金属与新材料产业壮大工程,新兴产业培养工程,“三个千亿”打造工程,中小企业“千百十”进展工程,工业“智造”工程。“354”产业】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四大新兴产业。“543”产业】汽车、钢铁、机械、化工、有色金属与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食品、建材、造纸、日化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一轴两区两带】一条工业进展主轴线(阳与-官塘-雒容-鹿寨工业进展主轴线),两个工业集中区(河西工业集中区与柳北工业集中区),两条工业带(洛维-新兴-穿山工业带与沙埔-大埔-融水-融安-三江工业带)。二、基本原则科学进展原则。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扩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经济质量与效益,实现速度、效益、质量与结构的协调统一。一一可持续进展原则。通过工业进展与环境保护的友好共进,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与谐进展,形成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模式,打造“生态工业柳州”。一一优势与特色原则。做大做强做优优势产业、企业、产品与品牌,进一步提升柳州工业地位与影响力,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广西柳州汽车城。自主创新原则。加快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制造”继而向“柳州智造”转变,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内在支撑,保持柳州区域竞争领先地位。-“两化”融合原则。加快信息产业进展,强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使柳州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典范。一一开放合作原则。主动融入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主动纳入区域合作分工体系,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共谋进展,不断巩固柳州工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柳州工业的知名度与产业辐射带动力。三、要紧目标(一)工业总量目标2012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1130亿元。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十二五”产值年均增速18%。工业增加值1750亿元,“十二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5%o(二)工业化目标2012年,力争工业化率达到7.5以上,2015年达到8以上。(三)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通过推进实施卜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产业结构由“354”向“543”转变,2012年形成“543”产业结构雏型,2015年“543”产业结构基本成型,形成产业进展新格局。(四)工业投资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20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900亿元。(五)自主创新目标2015年,力争新产品产值率保持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六)企业进展目标2012年,力争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企业2家,300-500亿元1家、200-300亿元企业1家。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中小企业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015年,力争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3家、300-1000亿元企业2家、200-300亿元企业1家,IOo-200亿元企业4家,10-100亿元企业20家。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中小企业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IoOO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七)工业园区进展目标2012年,力争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占全市比重35%以上。2015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力争3000亿元,占全市比重40%以上,力争达到50%。(八)“两化”融合目标2015年,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0%实现管理信息化,60%实现产品设计研发与流程操纵信息化。(九)信息化进展目标2015年,市区电视、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村100%的自然村通电话,100%的行政村通宽带,电话普及率达90虬政府职能部门100%使用办公自动化或者业务协同系统,90%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十)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专栏三“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进展要紧目标指标名称单位2012年2015年年均增速工业总量工业总产值亿元4000600018%工业增加值亿元1130175018.5%工业化率超过7.5超过8产业结构调整形成“543"产业结构雏形形成“543”产业进展新格局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亿元“十二五”期完成220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亿元“十二五”期完成1900亿元自主创新新产品产值率%26%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企业进展销售收入亿元超500亿元企业2家;300-500亿元企业1家;20030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中小企业300家。超100O亿元企业3家;3001000亿元企业2家;200300亿元企业1家;100200亿元企业4家;10-100亿元企业20家;超亿元中小企业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家800超过1000工业园区工业产值亿元1400实现2500亿元,力争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达到40%以上,力争50%“两化”融合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覆盖率%90续专栏三“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进展要紧目标产品设计研发与流程操纵信息化普及率%60信息化进展市区广播、电视、无线网络覆盖率%100农村自然村通电话率%100行政村通宽带率%100电话普及率%90政府职能部门办公自动化与业务协同系统普及率%100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审批%90节能降耗“十二五”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第三章推动产业升级按照“有利于三大支柱产业完善,有利于传统产业提升,有利于新兴产业进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与品牌创建能力,完善产业配套,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由“354”向“543”转变,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一、巩固提升三大支柱产业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巩固提升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优势。(一)汽车产业以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为重点,在巩固微型车、载货车市场地位的同时,重点进展高附加值的轿车、特种专用车等产品,实施汽车整车升级工程,汽车零部件提升工程,推动汽车产品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多元化整车产品结构升级。2015年,力争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2100亿元,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超过20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台。轿车。大力进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中型轿车业务,支持上汽通用五菱以GP50平台为基础,先期开发三厢车,之后向其他车型扩展。支持东风柳汽在现有景逸两厢车基础上改型两厢轿车,同时在景逸两厢车底盘平台上同步开发新型两厢、三厢轿车。一一微型车。充分利用现有车型平台,进一步做大“五菱”自主品牌,开拓新的细分市场。低端微客以成本最低原则延长现有6360平台生命周期。中端微客以Nl平台为主导,推出全新N109车型,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年度改进或者中期改进,保持产品持续市场竞争力。高端微客以N200与N300为主导,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载货车。重点进展适于高速公路运输的重型载货车、牵引车与挂车等产品占领国内高档商用车市场。重型卡车系列产品通过嫁接国内外先进发动机增强其动力性,充分利用国内外成熟、可靠的零部件资源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系列产品。中卡系列产品在保持与完善现有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质量与技术水平保持产品竞争力。支持一汽柳特实施搬迁改造,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提高制造水平,扩大生产能力。专用车。重点进展自卸汽车、罐式汽车、厢式汽车、粉料运输车、半挂车等产品,并逐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及环保型产品转变,建立微型、轻型、中型、重型专用汽车宽系列多品种的研发与生产能力。车用发动机。加快进展轿车、微型车用汽油发动机,重点进展与新型轿车配套的L5-1.8升汽油机,引进载货车、专用车用柴油发动机,引进凸轮轴、发电机总成、齿轮、电喷系统、三元催化器等发动机配套产品。一汽车零部件。大力引进与培养产业链缺项产品与高技术含量零部件,完善汽车配套产业链。重点进展自动变速器、手动/自动一体式变速器产品,提升车身冲压件、车身内外饰件、车桥、车架、悬架系统生产能力,扶持培养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转向器、转向节等零部件的加工与专业化配套。引进汽车电子操纵系统,进展自动化变速操纵系统、制动防抱死与牵引力操纵系统、电子操纵动力转向系统、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进展齿轮、轴承、齿轴、高强度螺栓等专业化标准件配套;着力提升骨干零部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产品质量,建立起可为中高档乘用车配套的零部件体系。专栏四汽车整车升级工程要紧项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40万辆乘用车基地项目”、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10万辆商用车、20万辆乘用车基地项目”、一汽解放柳州特种汽车厂“搬迁改造项目”、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汽车零部件提升工程要紧项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技改项目”、“乘用车发动机项目”、柳州五菱汽车联合进展有限公司“零部件新产品及轿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改造项目”、“汽车零部件搬迁改造项目”、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汽车变速器产业园项目”、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阳与车桥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等。(一)钢铁产业支持柳钢加快提升生产技术、工艺结构,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着力优化产品结构。鼓励进展钢铁深加工,纵向延伸钢铁产业。实施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程,推动钢铁产品向深加工高端产品升级。2015年,力争钢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铁产品。重点进展汽车用合金钢板材、铸锻钢、大梁钢、模具钢,积极进展造船板、桥梁板、家电板等板材品种,将高强螺纹钢、棒线、中小型材产品做精做强。支持柳钢在现有中板、棒材与线材三大产品格局基础上,建设精品板材与建筑长材生产基地。实施中板厂热处理生产线技术改造,使用热处理炉对中厚板产品进行热处理,生产高强高韧专用钢板。实施冷轧一期配套改造,建设一条冷轧精整生产线。进行冷轧二期技术改造,利用现有热轧基板,进行产品深加工,拓宽冷轧板的规格型号,完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合金棒材生产线技术改造,建设以三条棒材、二条高速线材与一条中型材为主的精品长材基地。钢铁深加工产品。大力进展下游钢铁加工业,通过深加工实现产品增值,提高产品盈利能力。重点进展以涂镀、焊管、线材制品等为主的材料型深加工,以剪切加工配送(包含激光拼焊)、减振板等市场示范类产品为主的营销型深加工,以金属包装(二片罐、捆带)、钢结构为主的产业型深加工。支持柳钢建设钢材配送中心,新建三条钢板横切线,剪切规格为2-25X2032mm规格的冷、热轧钢卷,年处理钢卷120万吨以上。专栏五钢铁产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