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民委XX年至XX年工作总结.docx
曜彖柳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柳州市民委2003年至2007年工作 总结年工作总结自治区柳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壮、苗、瑶、侗、彳么佬、回等48个民族成份,2006年全市总人口360.5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4.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53.99%o市区少数民族人口23.69万人,占市区总人口23.54%。全市六县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30%),其中有两个民族自治县六个民族乡。2003年以来,市民委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展”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在自治区民委正确指导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全市呈现出政治稳固、经济进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喜人局面。一、五年来的要紧工作(一)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与进展平等、团结、互助、与谐的民族关系近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全市民族知识电视竞赛“,举办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培训班,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要紧内容的普法考试,制作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挂图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资料,与购买民族理论、民族知识书籍下发、利用民族节庆开展“三下乡”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如每年的9月民族法制宣传月,市民委与各县区民族工作部门与各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通过当地报刊、广播、电视,结合民族节庆活动、文体活动、歌会、乡镇土于日等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宣传活动深入到乡镇,确保了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局利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开展宣传,以山歌对唱、讲款的形式宣讲民族区域自治法,活动期间共印发宣传资料IOoOO份;鹿寨县民族局在鹿寨报上全文刊登民族区域自治法并组织人员深入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广为宣传;柳城县民族局通过电视台在每晚的黄金时间宣传自治法的要紧内容;融安县民族局抓住举办融安百艘龙舟大赛与“12.4”法制宣传日的契机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5000份。各城区民族工作部门根据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宣传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重点突出。鱼峰区举办的自治法有奖知识竞赛让自治法走进社区;城中区充分利用最新的通讯手段,通过手机短信向全市移动用户发送自治法宣传信息;柳南区在新时代商业港繁华地段举办的宣传自治法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的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中央、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民委关于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市民族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市委、市政府表彰103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与200名先进个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设立了民族工作经费、少数民族进展资金与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通过举办民族自治县与民族乡逢十周年庆祝活动帮助民族自治县与民族乡办实事,增强少数民族的自豪感与凝聚力。通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进展。1984年以来,我市已经开展了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共表彰了268个先进集体与642名先进个人。自治区先后五次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我市先后有54个先进集体与109名先进个人荣获自治区表彰。国务院先后四次开展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我市先后有10个模范集体与9名模范个人荣获国务院表彰。通过举办民族知识电视竞赛、民族理论政策培训班、民族区域自治法普法考试、制作宣传挂图与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二)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进展1、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进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摆在重要位置,2002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柳州市接收原柳州地区管辖的三江、融水、融安、鹿寨4县时,市财政免收了4县原上缴地区的4%的财政收入,使县财政增加了100O多万元的自有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城乡互动、协调进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06年柳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比2003年提高了831元;农村贫困人口24.46万人,比2003年减少了10.23万人。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6月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农村开展农村公路、沼气能源、重点村镇建设三项会战,累计总投资5.57亿元,建设通乡油路14条292公里,通乡等级路7条158公里,通村四级路165条932公里“十一五”期间,我市将要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等级公路、50%的建制村通油路的建设目标;完成重点村镇与旅游景点区建设项目49个;建成沼气池13.12万座,改厕14万座,受惠群众超过50万人。柳州市还加大了水利设施投入,完成水库除险加固63座,解决了农村18.84万人饮水难问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近几年来,柳州市利用中央、自治区与市级科技扶贫资金221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280万元,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产业开发项目86个,包含茶叶、黄桅子、罗汉果、八角、种桑养蚕等,覆盖210个贫困村,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科技农业开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如三江县通过实施茶叶优良品种引进、无公害茶园建设,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6万亩,2005年茶叶种植使农民人均增收235元,成为三江农民增收的一条新的致富路。三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2005年,柳州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首批确定了127个贫困村,现累计投入资金8195万元,实施78个项目。2006年用于“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7669万元,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柳州市按照“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初,柳州市确定三江自治县林溪乡的程阳八寨与柳北区沙塘镇的江湾村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同时,各县区也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一批试点村屯。市级试点项目建设计划二年总投资9614万元,其中市财政3789万元,2006年已下达市财政投资计划1760.85万元,各项建设正在顺利推进中。五是对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活动。2003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市直、驻柳单位定点扶贫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帮扶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及柳州市143个单位对70个乡镇297个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共筹集物资4850万元,帮助当地修桥建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建水利设施、加快产业进展。六是倡导全社会扶贫济困。通过广泛宣传与开展多形式的捐助活动,全社会已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如农村基础设施“三项会战”得到企业捐款221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捐款435.3万元。三江、融水两县“普九”攻坚得到广西工学院、工贸大厦等企业的资助,广西花红药业、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等还捐资在山区办民族希望小学,广大市民也通过“春蕾计划”、“认助贫困学子大行动”、“金秋助学”等活动资助贫困学生。2、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多方位进展民族经济一是促进县域工业进展。充分发挥城市工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抓住汽车、机械等产业整合提高的机遇,引导与支持各县重点进展配套工业。其中柳江县最为典型,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档次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到柳江,汽配业逐步进展成为柳江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柳江汽配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2.6虬上交税金近1个亿。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在融水自治县投资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创办竹木加工厂,两个项目投产后将带动数十万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增收,增强县域经济进展活力。二是大力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004年以来,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培养、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已有市级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5家、市级25家,带动农户约3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70%以上。同时,通过产业化进展,形成了糖蔗、桑蚕、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等一批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甘蔗种植与蔗糖加工、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桑蚕种养与制丝等产业群,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三是开发民族旅游产业。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加快开发程阳八寨、融水元宝山-贝江、融安古楼等旅游项目,三江侗族自治县成为广西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三江丹洲|、融安大洲成为第二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鹿寨香桥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四是进展劳务经济。把进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非农收入作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给予了大力支持。从2003年至今,共培训农民工11.35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63万人。3、推进文教体卫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进展促进民族教育事业进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议案,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进展的议案实施方案。2003年,制定了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进展实施方案,成立了扶持贫困地区教育进展领导小组与“普九”攻坚领导小组,市财政拨款1104万元支持融水、三江等县“普九”攻坚,。“十五”期市财政投入5673.57万元支持农村教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34万平方米,2004年2006年,每年在新增教育事业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近2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两基”攻坚。20042006年,用于“普九”攻坚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达5800多万元。2007年6月,融水苗族自治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教育督导评估,标志着我市全面完成了“两基”达标,民族教育的进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广西第一个高中民族班在市第一中学成立;2004年,广西第一个高中少数民族贫困女童班在市女子高中成立;柳州高中开设“宏志班”、市九中开设“希望班”,各县也开设了民族班、女童班等,使更多成绩优异的少数民族贫困生受到良好教育。柳州市贯彻落实“两免一补”与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免收杂费政策,2006年共有31万学生受惠。柳州市还在全区率先推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同意义务教育,近6000名学生免交借读费就读于25所定点学校。从2005年起,市政府开展“教育扶贫行动”,每年资助三江、融水、融安各1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同意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增加到每县200名,2007年进一步将资助范围扩大到六县共IoOo名。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民族地区进展。我市通过加强民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与科技培训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进展与进步。一是投入185万元,用于支持两县的星火培训基地及“三农”科技服务网中心建设。二是在民族地区进行科技扶贫,至2007年7月,三江、融水两县已建立科技示范村37个、示范户4375户。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举办科技培训班1115期,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农民6.79万人,其中融水、三江两县培训农民L63万人。开展扶贫培训,开办各类农民有用技术培训班420期,培训人员2.1万人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06年1月至今年7月,全市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2991人,实现转移就业94847人。四是开展“科技活动周”、“十月科普大行动”、“科技大篷车”等科技宣传活动,开展“农村科技引领先锋行”、“八桂先锋行”科技进村入户大行动,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进展工作。为弘扬民族文化,我市着力打造精品剧目。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入选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并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二大型新编桂剧柳宗元获“桂花金奖二筹集资金4374.65万元支持三江富禄苗族乡、同乐苗族乡、高基瑶族乡与融水滚贝侗族乡改善基础设施与教育条件,并成功举办了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支持融水县举办芦笙斗马节、三江县举办三月三花炮节与侗乡歌会等民族节庆活动,市政府还举办首届农村文艺汇演与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制定了柳州市民族文化项目库组织实施方案,并组织人员对全市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调研,成立了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2006年5月,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与彩调等四个项目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落实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实施的“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组织开展“民族艺术之乡”命名活动与“十佳民间艺人”评选活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如三江县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活动,培养了一批侗族大歌接班人。扶持民族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落实2007-2008年乡镇综合文化建设项目16个,如三江县梅林乡、融水县香粉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等。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近年来市政府投资172万元建立了柳州市广播电视数字微波链路与光纤通道,将市电台、电视台的节目送到三江、融水等民族地区。2004-2005年,投入950万元建设三江、融水村村通工程。今年,市政府计划投入约280万元建设融水茶花岭与三江卖柴坡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估计覆盖近9个乡镇,15万人口,年底完工投入使用。根据柳州市广播电视“十一五”进展规划,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已通电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扎实抓好民族地区卫生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防保网络。目前,全市建有乡镇卫生院83所;2006年完成新建村卫生所120所,2007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新建200所,现已建成78所。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及农村水质监测工作,2006年全市完成改厕17100座,2007年计划改厕1.2万座,现已完成978座。三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我市新农合已覆盖六县81个乡镇、869个行政村、223.11万农业人口,参合农民177.55万人,平均参合率79.58%o其中融水县参合农民34.36万人,参合率80.35%;三江县参合农民25.36万人,参合率76.59%。今年上半年,新农合基金补偿全市参合农民费用2484.57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四是开展降消项目成效显著,全市降消项目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2006年柳城、三江、融安、融水四个项目县住院分娩率较上年同期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四个降消项目县孕产妇死亡数总数5例,有较大幅度减少。民族体育事业蓬勃进展。一是扶持民族地区体育场馆建设。2004年至2007年,投资985万元,扶持民族地区建设标准水泥篮球场75个、体育馆2个;建设体育雪炭工程1个(三江体育练习馆在建,年内完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个。二是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民族地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73名,使我市每个乡镇都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是指导、协助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0042007年,市体育局投入33万元资助民族地区开展各类群体赛事活动,如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百条龙舟大赛、万村农民篮球赛等。四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基地。如在三江、融水、融安建立龙舟运动基地;在柳江建立抢花炮运动基地;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射弩运动基地;在一职校建立高脚马基地,使我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水平得到提高,在2006年广西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10枚,奖牌总数名列第一的好成绩。我市抢花炮项目多次荣获全国、全区民运会冠军。(三)重视民族地区人才与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促进了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的脱颖而出。截止2006年底,全市少数民族干部38019人,占干部总人数92685人的41%。其中党政少数民族干部6337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47.14%,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261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4.1%;科级少数民族干部3842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0.62%;要紧做法有:一是增强责任感,营造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积极与市民委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共同专题研究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问题,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分析全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情况,积极向市委汇报,使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成为市委的中心工作之一,做到工作有思路、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加大培养锻炼力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综合能力。2000年以来,共举办了6期全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培训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360名。在今年举办的20期培训班中,共有825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了培训,占已培训干部数的53.4%o2000年至今,我市每年都拨出近百万元专款,共选送40名少数民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深圳与境外进行经理职业化培训。2004年以来,我市选派15名县处级干部参加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20名领导干部参加国家民委等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先后安排122名少数民族干部到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2000年以来,每年均按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安排,选派二至三名以上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到中直机关与发达地区与区直机关进行挂职锻炼与学习,其中2007年少数民族干部占选派数的60%o2003年以来,我市实施“百名干部挂职”工作,其中2004年,选派到市直机关与县区乡镇挂职的少数民族干部41名,占挂职干部的41%,2005年35名,占36.08%,2006年42名,占40%o三是不断拓宽渠道,大力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在招收国家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录用干部时,认真落实少数民族考生笔试成绩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的优惠政策,通过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条件,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少数民族应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党政机关干部队伍。2002年至2005年,我市招收国家公务员中的少数民族干部有564人,占录用总数的44.03%;事业单位干部公开招考,共录用干部9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有27人,占比例为28.72%。从2000年至今,共选派少数民族选调生92人,占选派总数的36.36%,从而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拓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选拔渠道,2001年选择110名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县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占后备干部总数的23.71%;2002年84名,占25.23%,2003年147名,占3L60%,2004年148名,占28.03%,2005年211名,占32.56%。目前,我市共有处级正职后备干部有102人,少数民族干部有51人,占50%;处级副职后备干部有406人,少数民族干部有139人,占比例为34.24%。同时,结合各级班子建设,大力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各县区共有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165人,占县区处级干部总数的47.4%。2006年,我市共新提拔县处级干部107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2人,占39.3%o通过努力,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坚决保护民族团结的高素养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四)认真贯彻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市城市少数民族要紧有下列几个特点:一是民族成份多;二是少数民族在市区分布以杂、散居为主;三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在市区,全市有回族6000余人,有5000人居住在市区,占全市回族人口总数的83%,这些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得到尊重与保护;四是流淌少数民族人口日渐增多,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市登记在册少数民族流淌人口120498人。少数民族流淌人口区外来自新疆、四川、贵州等地,有维、藏、苗等民族为主,要紧经营葡萄干、烤牛肉、切糕、药材,贩卖藏刀、皮货与饰品等,集中在飞鹅一带以流淌经营为主,由于他们构成复杂,流淌性大,居住分散,没有组织约束,加之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进展良好。一是切实加强清真“三食”管理。目前全市从事清真“三食”的经营户约11家,其中清真牛肉供应点4个,清真餐饮店5家;二是认真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淌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通过部门间协调配合,较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流淌人口合法权益。如市民委为公安与司法部门推荐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配合开展对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使公安部门审理案件顺利进行。公安部门在工作做到既保护来柳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又对极少数少数民族流淌人口涉及盗窃、抢夺、抢劫、有意伤害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保护社会稳固。城管部门在对城市少数民族流淌人口管理中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柳南区市容局2005年11月以来处理少数民族流淌人口乱摆卖且不服教育行为30多起,批判教育600多人次。市民政部门为城市生活无着的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的救助,2006年市救助站救助6238人,其中少数民族1826人,2007年17月,救助3780人,其中少数民族1080人。在救助中注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对维吾尔、回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流浪乞讨人员专门采购牛羊肉、面食单独开餐。2007年采取保护措施,组织精干力量,把对被新疆籍犯罪团伙所操纵到柳州行窃的5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儿童安全护送到乌鲁木齐救助管理站。保护了少数民族流淌人口的合法权益。二、工作体会通过这几年的民族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党委政府民族工作的参谋与助手,就务必从下面几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一)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领导重视与支持。在做好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市民委积极发挥参谋与助手的作用,赢得各级领导对民族工作重视与支持。从2004年以来,市民委每年都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全市的民族工作,市委领导在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后都作重要指示,市领导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调研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民族工作等领导经常到市民委熟悉民族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民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安排听取民族工作专题汇报。市政协领导多次深入我市民品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二)积极主动搞好调研,为领导决策做好服务,为做好工作提供根据。近年来,市民委组织开展了多个专题的调研。一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状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状况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开展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专题调研,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汇报。三是多次开展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及时为企业的进展提供指导与帮助。四是开展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周边地区民族关系调研,为进一步做好周边相邻地区民族关系工作打下了基础。(三)积极主动争取上级与有关部门帮助支持。一是联合市经委与人民银行柳州中心支行等,多次深入民品企业调研,积极为民品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十五”期以来,全市31家民品企业获得流淌资金优惠利率贷款6.56亿元,享受银行贴息1524.6万元,获技改贴息贷款350万元,享受技改贴息9万元。2006年,民品企业获得流淌资金优惠利率贷款L953亿元,享受银行贴息397.48万元。,今年以来,民品企业获得流淌资金优惠利率贷款2.06亿元,享受银行贴息234.62万元。目前,“十一五”民品企业申报审批工作正在进行中,我市已向国家民委等部门申报35家企业。二是积极向上级与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与资金。2003以来,争取到上级与有关部门支持资金100O多万元,帮助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修建饮水工程、桥梁、道路与维修学校70余处。三是积极牵线搭桥,协调民品企业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进展教育。如促成民品企业花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捐资50万元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芝了村小学兴建教学楼一栋与“两基”迎国检工作,民品企业立宇集团为融水香粉乡中学“两基”迎国检捐资8万元。四是积极促进与周边地区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在市民委积极倡导下,从2003年起,连续四年分别在湘黔桂召开了三省区周边地区民族关系协调工作会。(四)积极主动地练好内功,不断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与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二是加强对干部职工培训教育,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加大督查力度,继续聘请基层民族工作部门的干部及服务对象为监督员,把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中。全委上下统一思想,严于律已,对服务对象热情接待、高效优质服务,获得监督员与群众的充分确信。近年来,柳州市民委先后获得“全国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全国民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区民委系统先进集体”“全区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柳州市推行行政效能工作先进单位”“柳州市文明机关”等三十多项荣誉。(五)积极主动地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方向,形成工作合力2006年12月我市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济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群都参加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出台了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柳发200635号),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彭晓春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文与群任副组长的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全市性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关注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工作与支持民族工作的热情,柳州市的民族工作迎来了绚丽多彩的春天。全市各县区部门都十分重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对三江、融水、融安等县的交通、水利、通迅等方面的投入,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加快加强对民族工作领导。各县区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的措施,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按规定设立了“三项经费”(民族工作经费、民族进展资金与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总额达230多万元,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机构与民族语言工作机构。几年来,全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积极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方向,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与支持民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族工作的完成。民族教育,民族政策的宣传等工作开展与落实,都离不开社会各界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实践证明,民族工作坚持社会化方向,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充满生机与合力。自治区党委督查组于2007年8月31日至9月2日对我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桂发200626号文件的情况进行督查反馈时对我市贯彻落实26号文精神给予较高的评价。督查组认为,总的感受是柳州市各级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桂发200626号文件,认识到位,态度认真,工作积极,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柳州市政治稳固,社会安宁,民族团结,经济进展,社会进步,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柳州市贯彻落实桂发200626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是好的,对柳州市取得的成绩,制造的经验,我们将如实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告,并建议在全区推广柳州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三、当前民族工作存在的要紧问题与建议五年来,市民委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迅速,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参照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我市民族地区的各项指标还有很大差距,民族工作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存在的要紧问题有:(一)民族地区贫困面仍然很大,扶贫任务艰巨。目前,柳州市仍有27.8万农村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其中95%以上是少数民族,已解决温饱的部分群众生活也不稳固,一遇自然灾害与生病就有可能返贫。融水县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10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山里7个乡镇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有IlOO元。三江县仍有贫困人口6.8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0%o(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在首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127个贫困村中,尚有92个自然村未通屯级路、有397处的人畜饮水工程还需要建设;有167个自然屯未通电。融水县20个乡镇中,有7个未通柏油路;205个行政村中,有104个未通等级公路,有116个无卫生室;1745个自然屯中,有846个未通车,有316个饮水困难涉及6万多人,有143个未通电涉及3万多人。三江县15个乡镇文化站中,有11个没有房子;166个行政村中,有99个没有卫生室;全县仍有43所小校校舍是危房。321国道贵州从江一三江一龙胜段改扩建为二级公路工程,全长172公里,大部分在三江县境内。该工程2003年动工,开开停停,目前大部分路段未开工建设,已开工的64公里路段也只完成工程量的60%的左右,成了“胡子工程”。该路段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十分难走,当地干部群众怨声载道。融水、三江两县均反映,乡村教师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半数以上教师住的是危房或者无房。(三)进展民族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农村小学教师与学生编比小,代课教师清退难度大,中小学校贫困生面广量大,寄宿生的生活条件较差。融水县共有贫困生13586人,占学生总数的23.4%。由于筹集到的资金不足,目前只有48.K的贫困生得到资助。融水、三江两县一些乡村小学寄宿生宿舍紧缺,有的学校甚至存在二人共挤一铺的现象。寄宿生的伙食也普遍较差,难以保证学生的营养需要。融水、三江两县学校领导均反映,寄宿制民族班中、小学生自治区每人每月分别补助60元与50元,普通寄宿制学生融水、三江县财政每人每月分别补10元与16元,标准都太低,一些特困生连每周吃一次肉都很困难。(四)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仍需加强。融水县38名县处级干部中,苗族干部只有6人,仅占15.8%;466名科级干部中,苗族干部也只有145人,占31%,均远低于苗族人口占总人口40.8%的比例。全县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有500多人,可毕业后很少回本县工作,2006年回融水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只有5人。融水、三江两县均反映,民族乡素养高的后备干部缺乏。(五)生态公益林禁伐政策影响当地财政收入与林农生活。融水、三江县反映,国家从2001年实行生态公益林禁伐政策后,每年县级财政分别减收1472万元与700万元。林农因禁伐失去了生活来源,而国家给予的补偿费又太低(每亩每年仅补助4.5元),导致很多人返贫。(六)县区在设立民族事务局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机构时,机构隶属关系、级别、人员编制难以落实,办公场所与经费比较紧张。针对我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存在的困难,我们建议:一是加快县域工业进展。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进展县域工业、乡镇工业、乡村工业,增加农民增收渠道。目前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进展遇到的要紧困难是因企业规模小、资产抵押不足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建议政府能设立进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制定更灵活、宽松的金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扶助县域工业与民品企业加速进展。二是大力进展第三产业。三江、融水两自治县原是传统的林业大县,但国家实行森林禁伐政策使林农失去了收入的要紧来源。又因两县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不利于进展工业;位于山区,土地少,也不利于进展农业。较好的增收渠道就是利用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业。但目前进展旅游业最缺的是资金,希望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或者贷款支持,在招商引资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三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民族地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在建设公路、桥梁、学校与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时,成本要高于平原地区约三分之二,建议有关部门分配扶助资金时不搞“一刀切四是提高对民族自治县的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增值税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造成县级财政收入减少,自治县财政运行更加困难。据统计,柳州市两个自治县的财政都是收不抵支。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造成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减收部分,在测算转移支付时作为因素给予照顾”,建议在制定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时,切实考虑这一减收因素,适当提高转移支付标准。四、今后的工作打算(一)加强民族法制宣传工作,保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固。深入宣传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法规,举办民族政策法规培训班;加强周边地区民族关系协调,定期举办湘黔桂三省区三市州民族工作研讨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继续支持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做好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开展民族乡开展逢十周年庆典活动;认真贯彻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二)加强民族资金使用与管理,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群众多办实事,促进民族地区进展。管好用好民族工作经费与民族进展资金;内引外联,积极引进资金与技术,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加强工作指导与资金扶持,加强市县区两级民族工作示范点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三)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与民族贸易有关优惠政策。对全市民品企业开展调研,做好“十一五”期民品企业审定申报工作,加强对民品企业的扶持与指导;举办全市民族工作系统干部及民品企业有关人员政策培训班;开展民族贸易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四)进展民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各项事业。加强对民族教育的调查研究,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进展;举办第二届全区山歌比赛;做好民族体育工作;继续开展民语电影下乡活动;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班。(五)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推荐工作。举办全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举办少数民族干部科技培训班;组织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与组织部、统战部一起积极推荐少数民族干部。(六)进一步加强调研与信息工作,为党委与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举办全市民委系统委、民族乡信息、调研、公文写作培训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撰写信息与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根据。(七)积极做好扶贫联系点工作,为扶贫联系点办好事、办实事。(八)加强民委机关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九)指导、帮助各县区民族工作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增强工作手段,提高民族工作水平。二O。七年九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