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能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 资源ID:1029621       资源大小:41.5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能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新能源学院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目录I引言2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1.1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31.2 师资队伍状况31.3 教学机构设置41.4 教学基本条件51.5 学生培养情况62本科教学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72.1 教学基本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72.1.1 学科建设72.1.2 专业建设82.1.3 课程建设92.1.4 教材建设IO2.2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102.3 教改成果应用及科研促进教学情况112.3.1 教改成果应用Il2.3.2 科研促进教学Il2.4 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和成效122.5 学风建设情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毕业生成就12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13总结14引言新能源学院是2013年1月学校基于优化发展结构、营造发展环境和培育发展人才的考虑成立的新学院。自成立以来,新能源学院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注重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本科专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学校下发的沈阳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办法,新能源学院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在对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配备、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学习状况、学术科研创新、教学过程与管理、教学效果与评价、学生毕业去向等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新能源学院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新能源学院拥有4个本科专业(工科),分别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目前,新能源学院拥有41名专业教师(其中校内兼职教师1名),799名在校本科学生,师生比为1:19。2015年招生人数为220人,具体详情见下表。表1.12015年新能源学院本科专业基本情况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获批时间首次招生时间在校生数教师人数生师比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080503T2011年2011年395人19人20:1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080414T2013年2014年116人12人10:13应用化学专业0703022009年2011年146人5人29:14能源化学工程专业08I304T2011年2014年142人5人28:1合计4个79941表1.22015年新能源学院本科专业招生情况序号专业名称招生数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94人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57人3应用化学专业35人4能源化学工程专业34人合计220人1.2 师资队伍状况新能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分布合理。截至2015年底,拥有专业教师41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校内兼职教师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34%,具有高级职称15人,占37%,中青年教师27人,占66%o具体详情见下表。表L32015年新能源学院教师基本情况学院师资情况合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年龄结构职工总数专任教师数正高副高中级其他博士硕士本科50岁以上40-50岁30-40岁30岁以下41人40人3人12人20人6人14人24人3人5人9人21人6人比例7.3%29.3%48.8%14.6%34.1%58.5%7.3%12.2%21.9%51.2%14.6%1.3 教学机构设置新能源学院设有三个系部,分别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负责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全面工作。同时还设有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新能源研究所和实验中心。序号机构名称对应本科专业名称承担课程门次人数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5门17人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16n10人3能源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28门6人4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3门1人5新能源研究所4门1人6实验中心19n6人表1.4新能源学院教学机构设置基本情况在学校基础实验室设备齐全的基础上,新能源学院的专业实验室也不断建设完善中。截至2015年底,学院已投资1030万余元建设专业实验室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新能源学院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建成沈阳地区第一个零耗能太阳能房。同时与H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共同实施了校企联合培养,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在原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基础上,于2015年又投资100余万(中地共建一能源化学科研平台)建设新型煤化工实验室(煤制气、制油等实验设备)、热解与催化实验室、生物质化工实验室、测试与分析实验室,能够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具体详情见下表。表1.5新能源学院专业实验室基本情况序号名称对应本科专业名称实验室面积(m2)资产(万元)1风电机组运行实验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0045.62零耗能太阳能房(太阳能社区)实验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101403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00204太阳能电池组件测量实验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508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0044296纳米科技薄膜制备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1004007太阳能电池片制备与分析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1002008新能源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I(X)1109基础化学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808010能源化工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805011能源化工污染控制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402012能源化工废水处理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40613化工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402014化工油质分析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801215煤质分析实验室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8010表1.6新能源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情况序号名称对应本科专业名称年度接纳人次校内、校外1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51校外2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铁岭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97校外3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80校外4沈阳华岩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校外5北京泰豪新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6校外6中泰集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6校外7中国英利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6校外8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200校外9抚顺矿业集团煤砰石热电厂实践基地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100校外1.5学生培养情况截至2015年,新能源学院拥有在校本科学生799名。近三年的时间内,共有29名学生次获得省级大赛的奖励,68名学生参与了2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19名学生公开发表了科技论文。由此可见新能源学院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成果比较显著。表1.7新能源学院学生培养情况年度参与科创项目参加竞赛获奖数发表论文数国家级省部级一般期刊201313人。人8人6人201421人2人12人5201534人2人14人8合计68人4人34人19人2本科教学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2.1 教学基本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2.1.1 学科建设(1)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团队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开展了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以多组份单相高纯粉体、异相催化粉体、溶胶凝胶薄膜和特种晶体物质的合成制备方法研究为基础、以现代光电转换、化学能-电能转化、现代催化、煤炭清洁转化等应用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培养了专业研究人才,研发了专用研究设施。其中,金红石单晶体等特种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原料粉体、晶体生长设备的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实现了成果转化;液流电池储能、电致变色薄膜、异相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本学科团队结合特种光学晶体和储能材料对单相高纯粉体的要求,开发了特种原料物质的无氧、低温等特种操作环境下的提纯、配制与合成工艺,并正在开发专用设备,保证了多组份单相高纯粉体的制备要求;针对高品质溶胶凝胶薄膜的制备,国内还没有专用设备,本团队在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稳定工艺条件基础上,正在开发专用试验制备设备;在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储能方面,开发了铅酸液流储能电池,在国内开辟了独特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异相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煤炭清洁转化,如煤制合成气、煤制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研究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研究空白,相关成果和应用对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团队结合专业和人才培养,独立开发、或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积极开发纵向和横向课题,本考核期间,联合获得国家自认科学基金1项,省级项目6项,校内课题数项,全部成员均参与了课题研究。3年来共计发表论文46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2)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始建于2013年,所在学科拥有“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分析实验室”校级实验室以及筹建中的“辽宁省新能源光电材料制备与分析工程研究中心”。本学科与校内的“应用化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形成了紧密相连、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学科群。在学科群的强势带动下,本学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三个学科研究方向:新能源薄膜材料制备与分析、储能材料制备与分析和太阳能光伏应用。2013年以来,建成了薄膜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检测、微观结构表征、储能材料制备、LED封装4个实验室。本学科点现有500M2的工作与实验用房,固定资产1200万元,100万元以上设备有理学X射线衍射仪、PL谱、PLD.ALD.和射频磁控溅射等。这些实验室为本学科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构建了学科建设平台。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及实验研究人员9人。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局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项目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12项。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2.1.2 专业建设(1)构建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行业特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精细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及确定教学内容。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纳入考核标准中。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2)秉承学校“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化学专业团队在明确专业定位和建设指导思想基础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努力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强调应用技术型,立足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服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在课程体系上,重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环节的配置。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2014年设立的,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学院投资300余万建成了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分析技术实验室、纳米科技薄膜制备实验室、太阳能电池片制备与分析技术实验室。与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分析技术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新能源材料制备应用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项目)的建成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试办,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围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本科专业评估结论为合格。以评促建过程中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1.3 课程建设四个专业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大纲编写与修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专业完整实施一轮迎来首批毕业生。两个专业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风力发电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课程经过几轮授课,课程资源建设比较充分,申报了院级优秀建设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入选学校优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实践项目,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整体优化。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体现实验项目开设的层次性,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85%以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素质要求,提倡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要。2.1.4 教材建设教材选用一直按照学校有关要求优先选用规划教材与获奖教材。目前新能源学院有三本校级规划教材处于编写阶段。化学仪表与自动化入选学校校企共同开发教材,与企业有关人员密切合作,结合现场实际,对火电厂化学仪表内容进行更新,用少量篇幅进行原理性解释,大量内容着重于仪表使用和维护方面。主要从电、光、色和热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内容包括电厂化验仪表和在线仪表。涵盖PH计、PNa计、电导率仪表、浊度仪、溶解氧仪、硅表以及可见紫外光谱仪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能源化学也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一本为风力发电原理课程教材,教材从风力发电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风能利用、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历程、风的特性及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全面讲述了风电设备及其发电机理、控制方式,同时利用部分篇幅介绍风电设备的维修维护方法和风电场相关电气设施等。还有一本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课程教材,本教材先简单介绍太阳能发电利用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的特性及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然后从太阳能发电基本单元出发,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知识及其制备技术,全面讲述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太阳能电站设备的维修维护方法和相关电气设施。最后汇总前面各章节核心内容详细阐述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工程施工维护等工程技术知识。两本专业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回避高深的数学推理和繁杂的设计理论,集中讨论结构原理,注重介绍如何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力求使学生全面掌握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2.2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加大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团队建设,以学科带头人为队伍建设核心,打造后备骨干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共同提升、协调发展,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5年引入硕±2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外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建设会议、专业培训等逾20人次。选派青年教师海外研修1人次。2015年新能源教师团队共获批各级科研教研项目34项,发表论文52篇,成绩突出。2.3 教改成果应用及科研促进教学情况2.3.1 教改成果应用新能源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围绕专业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推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教改项目有201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改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辽宁省教育厅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试点项目面向新能源产业的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校级教研项目2项校企合作模式下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沈阳工程学院项目基于战略性新兴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与行业需求相衔接的风电专业教学内容调整机制研究。取得的成果反映在专业的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修订与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项目研究成果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修订,同时课题研究小组2015年公开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1篇为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篇为分类核心。化学专业相关的教改项目有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改项目面向能源电力领域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沈阳工程学院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有机化学课程取得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果反映在专业的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修订与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项目研究成果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修订,同时课题研究小组2015年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0篇。2.3.2 科研促进教学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安排学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从事科研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同时,系统的科研研究,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挖掘深层次的兴趣,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015年12月,毕业设计备选题目表显示,80%以上的学生毕设课题来源于工程实际内容,远远大于一般工科专业的比例。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促进教学的效果也由此可见。2.4 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和成效新能源学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贯重视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目前己经建立了学校、学院、系三级教学质量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覆盖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了全过程管理式教学检查制度。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常规性检查教学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教师教学准备情况,教师和学生到课堂的情况、教师教学过程检查,组织师生座谈会、考试出题情况、考场安排、考务工作的测评、学生成绩分析、考核方式改革的评析等。新能源学院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2.5 学风建设情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毕业生成就学风建设中,新能源学院坚持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全院共建学风的良好氛围。学院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学籍管理、学生考勤制度、诚信考试管理制度、优良学风寝室、优良学风带头人等各种评优制度,加强学风建设的引导作用。同时,学院号召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学习科研小组20余个,分别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2015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省、国家级以上荣誉16项。新能源学院2015届毕业生共有64人,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5.31%,总体就业质量要好。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通过班会、年级会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新形势、新政策,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全方位对学生提供就业资料准备阶段的指导,签约面试阶段的指导以及签约后阶段的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鼓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成绩中等的学生积极就业。在大三下学期即建立2015届毕业生联络群,充分保障通讯畅通,信息畅通,保证招聘信息能传达到每个毕业生;帮助学生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加强企业、学校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多家单位。2014年底就提前我院联系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优利康达公司,北京泰豪太阳能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华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爱康集团等多家风电和太阳能应用企业,并召开多场招聘会。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新能源学院2015年扎实开展本科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1、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依托能动学院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光伏方向的实验室建设一直空白,学院自有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给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便。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还有待成长,中坚力量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窕成果,难以带动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3、科研、教改和教学成果有待开创和发展各专业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还亟待体现,教学改革研究及其成果相对缺乏,教学信息化资源整合度较低。总结2015年度,新能源学院优化了专业布局,架构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化学、应用化学四个专业的合理布局。教学基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初现,学风较浓且发展态势良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果突出。新能源学院作为新的发展中的学院,正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扎实开展、稳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新能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