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日本的FTA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DOC55页).docx

    • 资源ID:1031216       资源大小:135.6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日本的FTA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DOC55页).docx

    日本的FTA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DoC55页)宋阳摘要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实施加工贸易立国战略以来,就一直是世界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国。因此,日本一直全力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进展,极力回避包含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双边及少数国家间的经济合作。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性FTA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迅速进展。面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出于推进国内经济结构改革的需要,日本对双边自由贸易的态度越来越积极。2002年10月,日本外务省制定了口本的FTA战略,全面分析与阐述了签订FTA/EPA的意义与谈判过程中务必遵循的标准与战略措施,决定以韩国与东盟为中心,在东亚与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并以此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进展。由此,日本的通商政策由WTO一边倒转向了以WTo为中心、同时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地区自由贸易与多边自由贸易。由于日本政府对双边自由贸易态度积极、手段灵活,日本对外谈判与签署的FTA/EPA迅速增加,其双边自由贸易也出现了迅速进展的新局面。尽管如此,由于日本政府对农产品保护过度,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时刻顾忌美国的态度,刻意回避中口FTA,口本FTA战略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日本的FTA战略对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的进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管从研究中口FTA的实际需要看,还是从应对日本FTA战略对中国影响的必要性看,日本积极推动FTA/EPA的动向与经验都是值得关注的。为此,本文以日本的FTA战略为要紧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分析其背景、动向、特点与局限性,研究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计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现有文献对日本FTA战略及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为展开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阐述FTA的含义、理论基础、法律根据,介绍FTA在全球的进展状况。第三部分,介绍日本政府出台FTA战略的背景与原因,根据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官方网站的信息,分析事实上施情况及动向。第四部分,分析日本FTA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优势,重点分析日本FTA战略的局限性。第五部分,论述口本FTA战略对中国经济进展、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中国制定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影响,并据此提出计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口本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之路充满坎坷是由其FTA战略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首先,口本政府特别是农林水产省对待农业自由化的顽固态度一直是阻碍谈判的绊脚石,使FTA战略难以达到促进国内经济结构改革的预期目的;其次,日本在“日美基轴”的框架下,以日美利益协调为先,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瞻前顾后、摇摆不定,违背了FTA战略以东亚为中心,充分汲取东亚活力、重振日本经济的初衷;最后,日本为了争夺东亚经济合作的主导权、孤立中国,刻意将中日FTA排除于优先考虑的范围之外,导致中日双边与中日韩之间迟迟未能开展自由贸易谈判,不仅不利于日本自身的经济进展,也阻碍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总之,口本政府在制定FTA战略时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实施战略时又缺乏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造成了日本双边、区域内自由贸易谈判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也是本文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最后,本文针对日本FTA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提出了计策建议,供有关当局参考。面对日本政府对中口FTA的消极态度,中国应以东亚经济联合的大局为重,努力改善中日关系,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内寻求突破中口FTA僵局的途径。面对日本FTA的战略包围与东亚要紧国家竞相开展双边自由贸易的挑战,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政府制定实施FTA战略的经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贸易自由化战略。在奋起直追的同时,中国还应协调自身利益与东亚整体利益,履行大国责任,与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共同推进东亚经济合作,并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与东亚地区以外的国家(或者地区)开展双边或者区域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关键词:日本,FTA战略,中国,影响,计策目录1绪论41.1 选题目的与意义41.2 文献综述51.2.1 FTA的经济效应理论研究51.2.2 日本的FTA战略研究51.2.3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有关问题的研究61.2.4 中国开展贸易自由化战略的研究61.3 本文主旨与结构71.4 创新与不足71.4.1 创新之处71.4.2 不足之处82FTA的理论基础与全球FTA进展现状82.1 FTA的理论基础82.1.1 FTA的概念与内涵82.1.2 FTA的经济效应理论92.1.3 FTA的法律根据102.2 全球FTA的进展状况113日本FTA战略的制定与实施123.1 日本制定FTA战略的背景123.1.1 FTA战略的形成123.1.2 FTA战略出台的背景与原因133.2 日本FTA战略的实施现状及动向173.2.1 已经生效或者签署协定的FTA/EPA173.2.2 正在谈判的FTA/EPA203.2.3 正在研究或者意向中的FTA/EPA234日本FTA战略的基本特征及局限性254.1 日本FTA战略的基本特征254.1.1 对待FTA战略的态度:不遗余力、积极推进254.1.2 FTA战略的内容:趋利避害、灵活务实284.2 日本FTA战略的局限性314.2.1 对农林水产品的保护过度314.2.2 自身定位模糊,对美外交被动334.2.3 争夺东亚经济合作的主导权,缺少战略远见345日本FTA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与计策365.1 日本FTA战略对中国的影响375.1.1 不利于中国经济进展375.1.2 使中国参与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趋于被动395.1.3 为中国制定与实施贸易自由化战略提供了经验、带来了挑战.405.2 中国应采取的计策415.2.1 努力改进中日关系415.2.2 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内寻求突破415.2.3 构筑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战略425.2.4 明确自身的定位445.2.5 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45参考文献46后记481绪论1.1 选题目的与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以缔结FTA为标志,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进展成为全球双边自由贸易新高潮的一大亮点,日本、韩国及东盟对双边自由贸易的态度都非常积极。其中,日本以日韩FTA与日新FTA的提出为契机,适时调整了通商政策,由WTO一边倒转向了以WTo为中心、同时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地区自由贸易与多边自由贸易。日本政府制定了FTA战略,并积极推进战略的实施,对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的进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与海外投资对象国,中国本应在日本的FTA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日FTA早日缔结无疑将对东亚自由贸易区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尽管中国政府积极提倡缔结中日FTA,日本政府制定FTA战略时,并未将中国作为优先考虑的缔结对象,而是放在中长期的视野进行考虑。探明中日FTA难以启动的症结在哪里,分析日本政府不惜承担中日双边自由贸易进展滞后造成的巨大的机会成本而刻意回避与中国的FTA谈判的真正原因,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敦促日本政府正视中日FTA早日缔结的意义,从而尽早将双方谈判提上日程,对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进展与东亚经济联合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尽管中国政府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东亚经济联合中抢得了先机,但与日本相比,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没有提出明确的战略与措施,近年来中国双边自由贸易的进展尚处于落后的状态。在东亚国家积极研究、缔结双边FTA的局面下,特别是面临着日本半月形的FTA包围,中国政府对当前的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与把握,首次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从战略高度研究、推进双边及区域内自由贸易。面临当前确定战略的立场、原则与制定FTA谈判的方针与规划这些更紧迫的任务,在借鉴日本政府制定、实施FTA战略的经验的同时,冷静地分析其对中国开展贸易自由化战略、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挑战就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以日本的FTA战略为研窕对象,通过介绍其提出的背景与原因、当前的进展、分析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不利因素,来研究该战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计策,以期为中国的双边自由贸易研究的理论建设略尽绵薄之力。1.2 文献综述1.2.1 FTA的经济效应理论研究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其理论基础即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一体化理论(学说)要紧是:关税同盟理论(JaCObViner,1950)、大市场理论(TScitovsky,1958)、协议性分工理论(小岛清,1987)>次优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伊纳(JaCObViner)在关税同盟问题中对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分析一直被认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理论,学术界基本上是以关税同盟理论为蓝本分析研究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问题。英国学者罗布森(Robson,2001)将关税同盟理论应用于自由贸易区,提出了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理论。WOnnaCott对欧洲、美洲的FTA网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轮轴与辐条"(HUbandSPoke,H&S)理论。1.2.2 日本的FTA战略研究关于日本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有关问题,在不一致的著作中,作者的研究重点依其视角不一致而各异。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研究(刘昌黎,2007)以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阶段为背景,分析日本与韩国、东盟与东盟各国开展双边自由贸易的新动向,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中国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张季风,2006)立足口本对外贸易与海外投资的进展,分析了日本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推动双边或者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为日本经济进展带来的广阔前景。迈向制度性经济合作一一日本FTA战略若干评价及多方案比较选择(赵晋平,2003)对日本FTA战略从不一致角度进行了评价,并将不一致经济体之间的组合得到的12种FTA方案按照中国与日本是否参加分类,分析了每一种方案对两国可能造成的影响;东亚共同体的构筑与日本的战略(日西口清胜,2(X)6,刘晓民译)从中日两国对“东亚共同体”的不一致主张入手,从政治、外交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口本国内对东亚合作的不一致的见解,全面阐述了东亚经济联合的状况,对FTA战略关于日本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理性的批判。1.2.3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有关问题的研究作为日本FTA战略、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背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有关国家间的关系问题引发学者们从不一致的角度进行研窕。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一一论东亚地区主义(庞中英,2003)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在阐述题中三个不一致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东亚地区结构的内涵,提出了东亚地区整合的任务是整合多样的地区化、多样的地区主义,从而实现东亚分享性的地区化与地区主义;10+3W3+10,不一致理论视域中的东亚区域合作(王子昌,2007)分别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构建主义与现实主义出发,描述并比较了东亚合作“其乐融融的规则建构”与“暗中较劲的权力争夺”两种情形,为懂得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提供了特殊的视角;关于东亚合作的进展前景(张蕴岭,2001)在回顾东亚合作进程的基础上,预见了其进展的前景,提出了东亚合作的长远目标及存在的障碍;东亚地区一体化中的中-日东盟三角关系之互动(张锡镇,2003)分析了东亚一体化难以取得进展的局面及中国、日本、东盟各自发挥的作用,并论述了三者关系的互动与演进过程。1.2.4 中国开展贸易自由化战略的研究在2007年之前的著述中,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应制定并实施贸易自由化战略,以习惯全球双边自由贸易迅速进展的新形势,并从开展自由贸易对国内产业冲击等角度提出了贸易自由化战略的一些设想。自中国政府于2007年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来,学者们又多以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性及我国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况为研究对象,其中较为全面、详实的,如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战略(李钢,2008)一文不仅涉及上述内容,还对中国今后开展双边、区域内自由贸易谈判的立场与原则、对象选择标准、谈判模式、组织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1.3 本文主旨与结构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均不乏真知灼见之力作,然而,以日本FTA战略为要紧研究对象,全面阐述其进展、对其进展的优势及障碍进行客观评价、并从中分析其对中国开展贸易自由化战略及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造成的双重影响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计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现有文献对日本FTA战略及有关问题的研窕状况,为展开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阐述FTA的含义、理论基础、法律根据,介绍FTA在全球的进展状况。第三部分,介绍日本政府出台FTA战略的背景与原因,根据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全面介绍日本FTA战略,分析事实上施情况及动向。第四部分,论述日本FTA战略的特点及局限性,重点分析中日FTA难以开展的原因。第五部分,论述口本FTA战略对中国经济进展、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中国制定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影响,并据此提出计策建议。1.4 创新与不足1.4.1 创新之处1)观点新、角度新如前所述,多数学者对日本FTA战略的介绍集中在战略的制定与谈判的进展,对其分析与评价也集中在农产品过度保护对谈判的影响等方面,而鲜有著述对FTA战略的特点特别是局限性进行全面的探讨。本文作者正是立足于日本FTA战略本身,以日本政府制定FTA战略的动机为出发点,通过介绍战略实施的现状与动向,提出了日本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之路充满坎坷是由其FTA战略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日本政府在制定FTA战略时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实施战略时又缺乏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造成了日本双边、区域内自由贸易谈判难以取得预期效果。2)资料新作者在广泛学习、深入研究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参考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外务省、贸易振兴会等政府机构与世界贸易组织、东盟秘书处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了近至2008年10月的数据,使得文章资料翔实、论述充分,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观点。1.4.2不足之处写作过程需要查阅大量的日文资料,而作者受日语水平的限制,只能参考有关英文文献或者者中文译本,这无疑影响了原始资料的充分性,对写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2FTA的理论基础与全球FTA进展现状2.1 FTA的理论基础2.1.1 FTA的概念与内涵FTA即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指两个或者更多国家(地区)之间就互相给与优惠的市场准入所做的契约安排。由缔结协定的国家(地区)形成的区域被称之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或者FreeTradeZone),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态。以往的FTA通常是指缔约国家(地区)之间相互取消货物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实现自由贸易,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进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进展,FTA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FTA不仅包含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员流淌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就对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种广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可称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EPA),o其次,除了国家(地区)以外,许多经济合作组织也积极地参与到FTA的谈判中,比如欧盟与海湾合作组织(GCC)2谈判的FTA等。换言2海湾合作组织(GulfcooperationCounciLGCC)包含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六国,是世界要紧能源生产与出口基地之一。之,FTA的主体己不仅局限于国家(地区),包含众多国家(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也能够作为平等谈判的一方,以统一的立场、整体的名义行事,与其它各方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再次,以往的FTA大多缔结于地域相邻的国家(地区)间,WTo的官方文件常用来概括表述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CustomsUnion,CU)的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ITradeAgreemen3RTA)更凸显了区域性特征。然而实际情况说明,FTA正不断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如美国与以色列、约旦的FTA,新加坡与澳大利亚、口本的FTA等,都是地域不相邻甚至相距遥远的国家之间的协定。可见,FTA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上述传统意义,特别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名称各异、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情况下,处于相同或者不一致区域的国家、地区或者经济合作组织3为制造更多的贸易机会、促进货物、服务、资本、技术与人员的自由流淌,继而实现经济一体化所进行的契约安排,都能够算作广义上的FTA。2.1.2 FTA的经济效应理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理论,关税同盟理论4为分析自由贸易区的成本与收益提供了框架,在此基础上,自由贸易区不一致于关税同盟的基本特征也被纳入FTA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与关税同盟相似,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产生静态与动态的经济效应,而两者的要紧区别,一是“对从世界其余地区的进口,成员国各自有权决定关税税率”,二是“贸易区使用原产地原则,只有原产于区域内或者要紧在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能进行自由贸易”3为表述方便,在下文中统称“国家”或者“国4樊莹,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35-43页。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27页。o静态效应要紧指贸易制造与贸易转移。贸易制造是指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成员国取消了相互之间的各类贸易壁垒,原本由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可能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的商品所替代,导致贸易规模扩大,消费者福利水平也因此而提高。具体而言,贸易制造包含生产效应与消费效应,前者指区内实现贸易自由化后,各成员国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资源配置合理化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后者指低成本的商品进口所导致的本国市场同类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支出减少与消费者剩余相应增大。贸易转移是指当一国的进口从原先某个低成本的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被现在的某个高成本的成员国所取代时,区内各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均有所下降,同时,这种背离了比较优势原则的生产也不利于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动态效应要紧表现为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与投资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扩大了市场规模,生产者能够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竞争效应包含市场结构效应与技术创新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连接了两个或者多个单一市场,改变了某些成员国内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促进了竞争,推动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整个区内福利水平有所提高。投资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促使投资的增加。一方面,市场扩大将促使区内企业为了生存与进展而不断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区外企业为了绕开贸易壁垒,纷纷到区内进行直接投资,在当地设厂直接生产与销售。与关税同盟不一致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有权自行决定关税税率,区外生产者也能够利用各成员国之间关税水平的高低差异,先向关税税率最低的成员国出口,再通过该国向其他成员国出售,这种现象被称之“贸易偏转”(TradeDeflection)o为了限制贸易偏转现象的产生,FTA务必制定与实施原产地规则,保证只有原产于区内或者要紧产于区内的产品才能享受免征关税的优惠待遇。从实际情况看,在原产地规则的限制下,贸易偏转往往以“间接贸易偏转”(IndireCtTradeDeflection)的形式出现,低关税国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口到高关税国,转而从区外进口等量产品以弥补自己的市场缺口,这就是所谓的区外产品替代区内产品。这种贸易偏转不仅难以因原产地规则而被消除,反而有可能加大从区外国家的进口量。反之,关税同盟通过设定统一关税尽管消除了贸易偏转发生的可能性,却在客观上给区外国家造成了新的贸易壁垒。由此可见,自由贸易区比关税同盟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增加全球福利6。2.1.3 FTA的法律根据作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FTA是多边贸易体制最惠国待遇的重要例外。早在GATT创建时各方就已认识到,这类协议在对区外国家经济贸易利益并不构成必定威胁的情况下,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并成为多边贸易体制职能作用的有益补充。因此,GATT缔约方(后来称WTo成员)缔结FTA时,在满足GATT/WTO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免除最惠国待遇义务。FTA的法律根据要紧是被纳入WTO框架之内的GATT1947/1994第24条、乌拉圭回合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5条与所谓的“授权条款”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27页。o根据GATT第24条,在不能从总体上(onthewhole)提高对非成员的限制、消除区内实质上所有贸易(SUbStantialIyaIlthetrade)的关税与其它限制性商业管理措施、及时通知缔约方全体的条件下,FTA能够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成立。GATS第5条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进行了规范,要紧涉及服务行业范围、实质上取消所有歧视、不提高服务贸易壁垒的总体水平、通知义务与定期报告与无意中获得好处的第三国无义务提供补偿等方面8。“授权条款”针对发达国家在免除最惠国待遇义务的情况下,向进展中国家提供更优惠的差别待遇与普惠制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并给予了进展中国家同样的权利,同意进展中国家建立区域或者者全球性的消除关税、非关税壁垒的优惠安排,可免除最惠国待遇义务。据此,在由进展中国家构成的FTA中,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水平低于对非成员国进口所征收的关税,就是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的合法行为。2.2 全球FTA的进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建立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诞生,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掀起了新的高潮并一直连续至今,其要紧标志就是RTA(特别是FTA)的大量涌现。根据WTO的统计,截止2(X)8年5月,已向WTo通报的RTA共394个,其中根据GATT1947/1994第24条成立的为307个,根据GATS第5条成立的为62个,根据“授权条款”成立的为25个;同时,运行中的RTA共205个。WTO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至少缔结了一个以上的FTA或者其他形式的RTAo8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 版,54页现有RTA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缔结的。根据表2-1的统计,1989年往常,全球新生效的RTA共86个,1990年至2008年5月共308个。在1990年后新生效的RTA中,90年代前期生效的为56个,占18.2%;90年代后期生效的为93个,占30.2%;2000年以后生效的为159个,占51.6%。表2-1全球RTA数量的变化情况年度新生效失效净增数运作数年度新生效失效净增数运作数1990000462000162141691991321472001200201891992171166320021911820719932341982200318315222199413499120043067-371851995231491002005181172021996157810820062002022219972141712520071235-23199199823122147200860620519991138155合计308149159注:合计为1985年至2008年5月的统计。在已向WTO通报的运行中的RTA中,FTA占84%,关税同盟占9%,局部的自由贸易协定(PartialScopeAgreemems,PS)占7%。除此以外,若考虑到已经运行而尚未通报的、己签署协定而尚未生效的与处于谈判或者提案阶段的各类协定,到2010年,全球就将有近400个RTA,其中FTA与局部的自由贸易协定仍将占90%以上Q上述事实说明,在可选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中,FTA更受青睐。与关税同盟相比,不管从协议涉及的领域还是谈判对象的选择来看,FTA都显示了更多的灵活性。更为重要的是,FTA同意成员国在实施优惠安排的同时保留制定关税政策的自主权。相形之下,由于需要制定共同的关税政策,关税同盟的建立就意味着各成员还须进行更为完全的政策协调。至于局部的自由贸易协定,由于其贸易自由化涵盖的商品范围有限,运行情况不甚理想,谈判对象的选择也大大受制于WTO规则,因而对致力于推进广泛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就缺少吸引力。当前,缔结局部的自由贸易协定往往成为一些进展中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起步阶段,而其进展方向则是进一步缔结更高层次的FTA。3日本FTA战略的制定与实施3.1 日本制定FTA战略的背景3.1.1 FTA战略的形成战后,日本一直将多边主义作为其对外经济政策的基础,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以促进经济迅速进展。因此,日本一直极力回避包含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双边及少数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对区域集团化采取了反对与批判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经济出现区域化、一体化趋势的情况下,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洲统一大市场相继形成,日本却一直没有采取经济集团化的战略。到2001年年末为止,日本仍未参加任何经合组织与自由贸易区。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世界区域经济合作迅速进展,在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下,日本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其重要标志,是日本自1998年与1999年先后同意韩国与新加坡关于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后,在新世纪之初又主动提出了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还正式提出了“共同行动、共同前进”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即“小泉构想”。1999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通商白皮书,首次提出了要在坚持多边主义立场的同时,通过与邻近国家之间的地区或者双边FTA,加强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此后,经济产业省在每年公布的通商白皮书中,都对建立自由贸易区与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反复强调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2002年5月,以小泉首相为议长的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审议通过了日本经济活性化六大战略,明确指出要以缔结FTA来习惯全球化迅速进展的新形势;同年6月的通商白皮书也提出了加强东亚经济联合的自由贸易方案。在此基础上,2002年10月,日本外务省制定了日本的FTA战略,全面分析与阐述了签订FTA/EPA的意义与谈判过程中务必遵循的标准与战略措施,决定以韩国与东盟为中心,在东亚与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并以此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进展。U3.1.2 FTA战略出台的背景与原因1) FTA战略的背景1) )WTo多边谈判困难重重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最大受益国,日本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就一直期盼新回合谈判早日开始,继续沿着乌拉圭回合的方向,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进展。然而随着WTo成员的不断增加,世界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过程越来越表达出“混合舰队”的特点,自由化的步伐务必按时速最慢的船来确定。关贸总协定八个回合的谈判一次比一次困难,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GATT创立之初仅有23个成员国,前几轮谈判大都很顺利。而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谈判涉及的议题日渐宽泛,难以达成广泛共识,多边谈判的周期便不断延长,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耗时近8年。多哈回合早在进入实质性谈判之前就诞生了45个提案,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的利益协调显然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意味着WTe)多边谈判更为困难,进程更加曲折。然而,在当前新技术革命与科技进步迅速进展的形势下,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己大为缩短,其中制造业新技术的有效保护期间通常也只有1824个月。这样一来,在全球性谈判尚未达成协议之前,许多技术就往往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了。由此,日本开始认识到在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WTo已未必是最好的舞台。(2)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边贸易体制进展缓慢,而双边FTA不但能够促进自由贸易与全面的经济合作,还能促进政治上的友好关系与相互联合,实现政治外交的目的,确保外交政策的战略灵活性。因此,众多国家另辟蹊径,大力推动双边自由贸易。自1989年年底至2002年6月末,全球FTA从26个增至143个12,其中94个是1995年以后缔结的,占新增数量的80%。除少数区域内FTA外(如引人注目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大多数FTA是由两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与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缔结的。在双边自由贸易最为活跃的欧洲,以欧盟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为轴心,形成了波及亚洲、非洲、拉美、中东欧等地区众多国家的双边FTA网络。随着欧盟东扩的推进,该地区的双边FrA也在向外伸展。在美洲,随着WTo西雅图会议的破裂,美国开始格外关注双边自由贸易,继2000年10月与约旦签署FrA后,又启动了与新加坡、智利、中美五国共同体、摩洛哥等国的FTA谈判。从后来的进展情况看,美国对待双边FTA的姿态可谓丝毫不廿示弱。东亚地区则一改90年代中期之前的落后面貌,以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家的积极行动为先声,新加坡-新西兰、新加坡-墨西哥等FTA的缔结及随后更多双边FTA的涌现,标志着东亚迎来了双边自由贸易迅速进展的新局面。(3)中国积极姿态的冲击与挑战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10+1”领导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受到了东盟各国的欢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双方批准了专家组的研究报告,同意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中国与东盟经济部长及官员就此制定谈判细节,尽快建立自由贸易区,获得自由贸易的好处。中国的积极行动大大出乎日本的意料。尽管小泉首相故作镇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表示了欢迎的态度,但事实上,日本高官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迅速进展十分介意,特别对中国取得与东南亚开展自由贸易的先机感到在外交上很难堪,认为这是“中国向自己有大量投资的后院伸手”以谋求扩大影响力,13日每日新闻2002年1月10日,转引自陆国忠,东亚合作与日本亚洲外交走向,与平与进展,2003年第1期同日本“争夺对东亚经济的主权”U可见,以亚洲领导者自居的日本对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出乎意料的进展确实感到了威胁。日本担心一旦中国主导下的亚洲经济联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会更加被动。因此,在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11月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第二天,日本即同东盟签署10年内缔结FTA的“联合宣言”,显示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姿态。(4)美国态度的转变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美国对双边自由贸易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1990年前后,正是由于美国强烈反对马哈蒂尔“东亚经济圈”的建议并警告日本不要单独行动,日本才没有采取以东亚经济联合来对抗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集团化战略。然而,自2000年11月“10+3”领导人会议就东亚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以来,美国却并未表示过异议。美国态度的明显转变尽管与“911”事件后美国需要东亚各国在反恐方面的配合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对双边自由贸易也采取了积极姿态。进入90年代后,美国一方面积极推动南北美统一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同时也十分关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下的亚太自由贸易。只是,在美国看来,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宣言只是一种承诺,没有约束力,各成员自发的努力能否按期实现预定目标就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与之相比,东亚自由贸易区能提出确切的更早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有助于美国既定目标的实现。美国态度的这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决策与态度。(5)东亚经济合作的时机开始成熟通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了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危机期间,美国与IMF的援助很不充分,条件也很苛刻。相比之下,由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使泰国、印尼与马来西亚避免了繁重打击,日本也通过“新宫泽构想”提供了3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这些举措加强了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同时,10+3与中日韩领导人的定期会面不仅为各国首脑提供了相互见面与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机会,而且还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制造了有利条件,开发了新的道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自由贸易区都在10+3领导人会议期间讨论或者达成共识,说明东亚经济合作的时机确实已开始成熟了。2) FTA战略的内在动因(1)应对东亚经济进展格局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局势的缓与与日本经济的高速进展,使日本再14日朝日新闻2002年11月6日,转引出处同上次萌发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构想,即在东亚推行所谓的“雁行模式二“雁行模式”理论原本阐述的是日本自身的经济进展进程,后来逐步被用于描述20世纪下半叶东亚经济依次腾飞的景象: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日本依次把成熟了的产业转移到“四小龙”,后者又将其成熟产业依次转移到“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80年代初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开始参与东亚国际分工与序列进展体系。在这一宏大的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纺织、钢铁、化工、机械、造船、电子、信息等产业在东亚各国依次传递,勾勒出一幅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雁行”图景。匕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不仅把“雁行模式”视为东亚经济进展的一种现实,而且日益把这一模式作为一种刻意追求与精心保护的地区秩序,欲以经济优势为依托在东亚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1988年5月,日本总理大臣咨询机构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代表日本官方立场提议建立一个包含日本、亚洲“四小龙”与东盟在内的“开放性经济圈”,目的就是使日本的经济体制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特别是以此把东亚各国、各地区纳入到几个经济进展的不一致层次上,形成以日本为“雁首”的所谓“雁行进展模式: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东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作为东亚经济的领头雁,日本在基本实现“追赶”欧美的目标之后便染上了一场严重的“日本病”,在其“追赶”期曾发挥巨大效能的宏观体制与微观结构深陷于“制度疲劳”之中。这一时期,东亚各国凭借劳动力资源与低工资的优势,大力引进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资金特别是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继亚洲“四小龙”之后,东盟各国与中国都迅速扩大了对日本的出口,先后在纺织、造船、钢铁、家用电器等方面挑战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日本与其它东亚国家经济进展态势的逆转,使东亚“雁行模式”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01年发的表通商白皮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雁行形态进展”时代业已结束,代之而起的是“以东亚为舞台的大竞争时代”巴东亚国家迫切希望日本能够开放市场,建立彼此间更平等的经济关系。因此,日本需要找到一个与东亚国家进展密切关系的新切入点,重构区域内经济关系。因此,通过缔结FTA的方

    注意事项

    本文(日本的FTA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DOC55页).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