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讲解.docx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讲解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间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媪英雄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建康赏心亭,建康,即今南京市。赏心亭,当时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传北宋丁谓所建,今废。季鹰:这里指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西晋文学家,张良的后裔。求田问舍: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比喻没有远大志向。文U郎:这里指刘备。绍兴十七年(1147年),辛弃疾任江东安抚使,兼建康留守叶衡的参议官,这首词就是作于这期间,当时辛弃疾三十五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属于登临游览之作,但作者在词中感叹身世,抒发了渴望报国而又志不得酬的苦闷;同时也批判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一个秋天,作者登上城头的亭子,抬眼远眺,一目千里,秋高气爽的辽阔旷野,滔滔的长江向天边流去,水天相接,一望无际。楚天,古代长江中、下游流域属于楚国,此之“楚天”,泛指南国天空。作者用了两句话把个辽阔江天和无边秋色,尽显眼前。接着三个四字句,又是写景又是抒情。遥岑,即远山。玉簪螺髻,喻指山的形状,有像首饰碧玉簪,有如女子发式青螺髻。这是说,作者极目北望所得到的印象:远山看去像美人头上的青螺髻很是美观。可是它偏偏引出我们的愁恨。为什么,这当然不是山真能“献愁供恨”,而是人们之“心眼”,透过苍山见到了(或想到了)北方沦陷区在金兵的铁蹄下产生的愁与恨。在同胞遭难之时,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只顾自己享乐,怎不使爱国志士们又愁又恨呢?这样,作者把描写外部之景同抒发内心之情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出来。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之后,一直不受朝廷重视,提出抗金策略也不被采纳。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慨叹自己满怀壮志难酬,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全词通过登高所见,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由写景进而抒情,将内心的郁闷淋漓尽致地抒发,揭示了自身空有一腔报国壮志却被无情压抑,难以施展,但失望中仍存有一线希望能被重用,表达了作者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