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泾县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docx

    • 资源ID:1033893       资源大小:77.67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泾县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docx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2021-2035)文本泾县泾川镇人民政府2022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1条规划目的1第2条规划性质1第3条规划原则1第4条规划依据2第5条规划期限4第6条规划范围5第7条强制性内容5第二章规划目标及策略6第8条村庄分类6第9条村庄发展定位6第10条村庄发展目标6第11条发展策略7第三章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8第12条国土空间总体格局8第13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8第四章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15第14条耕地保护措施15第五章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16第15条总体思路16第16条生态保育与修复16第17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9第六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0第18条提升策略20第19条道路交通规划20第20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1第21条公用设施规划22第22条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24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26第23条产业发展内容26第24条产业发展引导26第25条产业空间布局27第26条重点产业项目28第八章村庄风貌引导及建设管控26第27条风貌引导及建设管控内容32第28条特色风貌引导32第29条农民建房引导34第30条人居环境整治35第九章近期建设与实施保障38第31条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38第32条创新品牌开发运营模式38第33条建立多元治理实施机制39第34条加强多部门协作和安排40第35条健全要素保障体制机制40第36条建立实施监督管理机制41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以下简称“泾川二村”)村庄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为了对村庄内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实施性安排,作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第2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细规划,是高村村、太美社区实施村庄管理和村庄建设的法定依据。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第3条规划原则1、多规合一、统筹安排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整合村庄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合理确定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发展定位,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2、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加强对各类生态保护地、水域、优质耕地等的保护,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3、优化布局、节约集约优化村域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盘活利用村庄闲散用地,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4、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传承乡土文化,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特有的村庄肌理、建筑风貌、农业景观,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营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人居环境。5、尊重民意、简明实用规划编制应体现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划成果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接受和执行。第4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17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修订);(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修订);(7)土地复垦条例(2011);(8)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2019);(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修订);(11)其他国家有关土地、水、矿产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2、技术标准(1)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2022年版)(2)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讨论稿);(3)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4)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6)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7)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9)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10)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1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1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T993);(14)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15)安徽省镇乡规划导则(试行);(16)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指南(试行)(17)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13)130#);(18)其他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政策文件(1)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3)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4)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方案论证审查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7)1333号);(5)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资函(2020)55号);(6)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村庄规划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皖自然资规划发(2020)1号);(7)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皖自然资规划(2021)1号;(8)泾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行工作方案;(9)泾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试行)。(10)其他相关政策文件。4、相关规划(1)安徽水西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2021-2030年)(2)宣城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21年)(3)泾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4)泾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5)泾县空间规划(2017-2030年)(6)泾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7)泾县泾川镇总体规划(2015-2030年)(8)泾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年)(9)镇、村及村民有关村庄整治的材料和地方政府有关本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第5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21-2035年。近期:2021-2025年;远期:2026-2035年。第6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高村村和太美社区村域范围,其中包括高村村人口1607人;太美社区2972人。国土总面积为2424.09公顷。第7条强制性内容规划文本中,字体加粗并带下划线的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第二章规划目标及策略第8条村庄分类高村村、太美社区为城郊融合类村庄。第9条村庄发展定位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村庄关键性要素提取与整合,将高村村与太美社区整体定位为:泾县生态宜居、智慧发展北门户。一产打造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标杆基地;二产打造生态修复矿山整治样板基地;三产打造景村融合休闲旅游特色基地。第10条村庄发展目标表2-1村庄规划控制指标表类别指标基期值目标值变化量指标性质村庄发展户籍人口规模(人)44635434971预期性户均宅基地面积(m7户)195.48160-35.48预期性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m7人)152.4516411.55预期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土空间保护耕地保有量(公顷)309.66312.9456.53约束性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公顷)230.09230.090.00约束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公顷)637.73637.730.00约束性林地保有量(公顷)1586.451604.0017.55预期性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用地总规模(公顷)288.38246.23-42.15预期性村庄建设用地(公顷)83.2989.105.81约束性其中农村宅基地(公顷)71.6252.67-18.95预期性商业服务业用地(公顷)2.0024.6522.65预期性留白用地(公顷)0.001.281.28预期性人居环境整治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公顷)233623.370.01预期性其他建设用地(公顷)49.462.73-46.73预期性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预朗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100%预朗性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100%预期性第U条发展策略1、突出城乡特色,城乡融合共发展三产协调,突出城乡特色,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区和村庄功能区的不同特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土地利用供给侧矛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保障发展需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创优;完善综合设施配套,关注公共安全,完善村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2、生态优先保障,山水村林共和谐保山理水养林修田,构建村庄生命共同体。落实全域山水林田湖资源的保护,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梳理生态脆弱区域,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与措施。3、乡村持续振兴,规整建设焕新颜提质优村,谱写乡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创优;完善综合设施配套,关注公共安全,完善村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第三章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第12条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形成“一轴多点护三区”的国土空间格局。“一轴”即城乡融合发展轴;“多点”即规划期内重点保留和发展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轴串联起来。“三区”即在开发边界外需要保护的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青弋江水系生态保护区、矿山修复整治生态保护区。表3-1高村村、太美社区国土空间规划一览表规划地类规划基期年(2021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国土总面积2424.09100.002424.09100.00耕地(OI)309.6612.77312.9412.91园地(02)17.450.7216.390.68林地(03)1586.4565.451604.0066.17草地(04)11.290.4732.271.33湿地(05)73.973.0575.873.13农业设施建设用地(06)27.681.1426.431.09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104.604.32104.604.32村庄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83.293.4489.103.68其中居住用地(07)71.622.9552.672.1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0.870.040.560.02商业服务业用地(09)2.000.0824.651.02工业用地(1001)3.610.153.770.16仓储用地(11)0.000.000.000.00乡村道路用地(0601)(村庄范围内的村庄内部道路用地)4.240.174.240.17交通运输用地(12)0.000.001.000.04公用设施用地(13)(包括供水用地等11个二级类,不包括水渠和水工建设用地)0.930.040.930.04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14)0.000.000.000.00留白用地(16)0.000.001.280.05空闲用地(2301)0.000.000.000.00村庄范围内(203)的其他用地0.000.000.000.00留白指标4.510.194.510.19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总面积23.360.9623.360.96其中交通运输用地(12)20.670.8520.690.85公用设施用地(13)2.680.112.680.11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总面积49.462.042.730.11其中特殊用地(15)0.210.010.210.01采矿用地(1002)49.252.032.530.10盐田(IOo3)0.000.000.000.00陆地水域(17)136.905.65136.395.63其他土地(除2301外的23)0.000.000.000.00备注:建设用地二村庄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地。第13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1、用途管制分区高村村、太美社区用途管制分为“五区四线”。“五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乡村发展区、农田保护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四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村庄建设边界控制线、矿产资源控制线。表3-2高村村、太美社区国土空间规划控制线一览表(四线)规划用途分区用地规模(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生态保护红线637.7326.31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259.4610.70矿产资源控制线2.530.1村庄建设边界控制线219.509.05其中城镇开发边界104.314.30村庄建设用地89.103.68区域基础设施用地23.360.96其他建设用地2.730.11表3-3高村村、太美社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一览表(五区)规划用途分区用地英(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备注生态保护区637.7326311、生态保护红线均纳入生态保护区;2、生态保护区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3、生态保护区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升;4、生态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保持相对固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5、生态保护区性质不改变,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禁随意改变用地性质。生态控制区11553247.661、主要包括非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以及青弋江沿岸需要管控的区域;2、生态控制区原则上限制各类新增加的开发建设行为及种植、养殖活动;3、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生态环境原有状态;4、经评价在对生态环境不产生破坏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展观光旅游、科研教育等活动。乡村发展区269.8411.131、包括村庄居民点、旅游服务用地、以及与村庄紧密联系的周边自然区域;2、确定村庄建设机动指标,引导建筑层数、高度和风貌;划定机动指标形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和规模;3、有序推进空心村整治和村庄整合,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优先满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适度允许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配套、生态旅游开发及特殊用地建设,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三漆活动影响范围。农田保护区230.099.491、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须严格保护的区域;2、严格用途管制,禁止建设占用,相关要求按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矿产能源发展区2.530.11、主要为稀有和分散元素矿产,在开采过程中,通过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力度,实现开发强度的E制氐,缓解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2、严格控制采矿边界,禁止越界开采2、规划管制规则(1)耕地保护严格保护耕地,规划至2035年,耕地数量由309.66增加到31294公顷,其中永久本农田面积230.09公顷。不得随意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应提出申请,按程序办理相关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在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活动,不得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采矿、取土等活动。(2)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支持对城镇提供点对点服务的精品农业发展,对零星、低效园地实施开发。规划期内,园地由17.45公顷调整为16.39公顷。严格保护林地,水西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保护。维护林地面积与布局总体稳定。规划期内,林地面积由1586.45公顷调整为1604.OO公顷。严格保护以青弋江为首的重要水域湿地,确保水域面积稳定。重新梳理农田水系,确保灌排沟渠水系畅通。规划期内,湿地和水域面积由210.87公顷调整为21226公顷。两村内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637.73公顷,以开发区外的水西森林公园等森林山地及青弋江水系保护区为主,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从事不符合国家规定活动。(3)建设空间管制本次规划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1为5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89.10公顷;区域基础设施用地面积为23.3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73公顷。在村庄建设用地中,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为2465公顷;农村宅基地用地面积为5267公顷;工业用地面积377公顷;留白用地L28公顷。1、农村住宅1)建筑层数层高要求:农村村民建房住房层数不超过3层;单层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4米,两层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7米,三层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米。2)建筑总面积控制:每户住房控制在300平方米以内。其中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民建房人均建筑面积控制在55平方米以内,户建筑面积按人口数累计不足150平方米的可按150平方米建设,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30平方米内。3)联户建房要求:联户建房户均住房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用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层数控制在三层以下,檐口高度不超过10米。宜采取不超过两户联排形式,总用地面积不得大于3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600平方米,统一做好道路、给排水、绿化等相关附属设施。4)确需建筑用地面积达到160平方米的,需以设计方案经乡镇政府同意后实施。2、产业发展本规划范围内,划入城镇开发边界的,主要由未来县城产业开发为发展核心动力。未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主要依托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狮子山公园等自然景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及城镇产业开发,合理布局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由村委会提出,并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审议和公示通过,按规定程序调整完善村庄规划。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期内拟通过对闲置废弃的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增设养老、文娱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得占用交通用地建房,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建房应退后6米。村内供水由城区提供,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三格化粪池+生态塘处理,房屋排水接口需经村委会确认后再进行建设。垃圾收集点、公厕、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用地及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村民不得随意占用。(4)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1、村民的宅基地选址和农房建设须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区。2、村庄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村庄消防安全的要求,车道净空高度不宜小于4米,道路转弯半径不得少于8米;道路为消防通道,不准长期堆放阻碍交通的杂物。3、学校、广场等为防灾避险场所,紧急情况下可躲避灾害。(5)其他管制规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定制其他管制规则。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第四章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第14条耕地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2、严格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落实。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对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项目,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实行耕地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3类指标核销制落实占补平衡。3、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外,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标准,结合下步项目建设占用情况,划定部分耕地纳入储备区管理,并结合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安排,设置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作为后续永久基本农田补充划入的来源。4、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及田长制。加强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建立自上而下校核和自下而上反馈的传输体系,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建设区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决策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第五章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第15条总体思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对田、水、林、路、村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第16条生态保育与修复1、优化生态网络格局构建“一轴三区串林网”的生态网络格局。一轴:即沿城乡融合发展轴,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串联起区域内的各个版块。三区:即在开发边界外需要保护的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青弋江水系生态保护区、矿山修复整治生态保护区。林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化农田林网设计,对主干道及田间生产道路两侧实施绿化造林,提高农田林网化率。2、山林生态保护修复发展林相改造、打造林下经济。规划期间,对以经济价值为主的、面积过大的竹林进行林相更新,通过有计划砍伐、补种香樟、乌柏、银杏等其他林木的方式,增强林相的丰富性,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竹林下套种竹药、食用菌等作物。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现状坑塘、沟渠水系等小微湿地进行梳理、生态修复,塘岸修建生态护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进行恢复水生植被,适当引入水生动物,同时连通扩增水系,使坑塘形成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并长期维持水体的自净能力。4、森林保护与碳保护(1)政策背景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安徽省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造林140万亩,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实施一批重点河湖、湿地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安徽省安徽省林业局2021年工作要点: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探索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退化林修复70万亩,森林抚育500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城镇40个、省级森林村庄400个。(2)林地、园地现状区域内林地资源良好,但植被的碳固定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森林现状受到一定的病虫害等威胁,部分林地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生态防护和碳汇功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目标优化区域用地,促进林地、园地提质增效。生态用地管理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对缓解局部气候,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也可增加碳汇收入,为未来碳指标复用做准备(3)用地管理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培育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通过造林和再造林逐步恢复高碳生态系统、农林业和改良退化的土壤。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绿化:继续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天然林,努力提升森林蓄积量。适度退耕还林,加强森林经营和森林抚育,发展固碳林,增加森林碳储量,防止多余的碳向大气排放。土壤有机碳管理:保护现存高碳生态系统,如泥炭地、湿地、牧场、红树林和森林,实现土壤或植被碳固定的基于土地的方案。(4)用地提质可持续经济作物生产:将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深入发掘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促进作物规模化种植,实现用地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构建:创立多样功能与生态循环产业,进行农科教紧密结合,开展系统创新攻关,加快选育优质农业新品种并实施集成推广应用;通过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并培育地力,提高园地质量;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提质增效。(5)生态提升目标林地提质目标:林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固碳能力显著优化。土壤肥力得到良好恢复,经济林的效益和质量大大提升。树立森林经营先进示范区,示范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年生长量实现翻番。森林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组成更为多元化、科技化、可持续化。树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样板。5.矿区生态修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露采场生态修复、边坡植物修复、边坡喷播修复、光伏结合施工的举措,多措并举推进矿区生态修复。(1)露采场生态修复通过土壤重构工程、植被重建工程、配套工程、监测与管护工程促进矿区露采场生态修复。(2)边坡植被修复植物种选择应以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当地乡土物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适应驯化已野生化的外来物种(尽量少用并慎用),结合乔灌草进行多样植物配置。(3)边坡喷播修复按照施工前准备、种子喷播、喷播后养护三大步骤对矿区边坡进行喷播修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种子和挂网选择,并在后续持续对其进行养护。(4)光伏结合施工从光伏板集雨、水窖储水、旱季滴灌、分区绿植(养殖)、绿色发电五大系统工程组成出发。实现生态环境、清洁能源指标、电力销售三大效益。第17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建设用地整理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规划期间主要针对高村村及太美社区部分沿山居民点进行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对村庄建设边界内的建设用地进行盘活改造,充分利用富余建设指标,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现代化的美丽宜居乡村。对地处偏远、布局零散、闲置废弃等的村庄建设用地实施整理复垦,引导村民建房集中集聚。泾县泾川镇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第六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18条提升策略1、提质创优、高点定位立足高村村、太美社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机遇,集中优势资源、汇集项目资金,打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2、对标优秀案例、找不足差距对标省内优秀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配套标准,打造全省排名领先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第19条道路交通规划1、完善与区域交通的连接加强村域与205国道、206省道等区域交通的连接;在现有交通联系的基础上,加强与县城的交通联系。2、优化内部交通组织结合地形完善内部环形交通,形成对外交通+主干路+田园观光路的道路系统。现状两个村的主要对外联系道路,规划断面约为12米,结合旅游公路的建设,增加慢行道、慢行服务点等设施。规划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为4-6米,村庄次要道路2.5-4米,同时对现状道路进行硬化与美化,沿道路一侧30-50米间距设置太阳路灯。3、构建快慢结合的交通体系结合旅游公路建设,提高田园空间的可达性与连通性,布置车行道-混合道路-慢行道路结合的网络系统。混合道路强化机非分离的道路横断面设计。以300米左右距离布置慢行服务点。第20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参考自然资源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2021年2月)报批稿要求,打造村/组级生活圈,保障保障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生产生活设施的便利化;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结合土地整治及旅游项目发展需求,配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内容。表6-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类别设施名称规划配置表高村村太美社区公共管理村民委员会综合费服务站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文体科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含图书室)文化活动场所(含农村电影放映室)健身场地运动场地医疗村卫生所社会福利农村幸福院物流设施村邮站旅游旅游服务设施注:表示应设置,表示可以设置第21条公用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给水水源:规划供水水源以城区统一供水为主。水量预测:全天供水,供水保证率100%,日变化系数1.1,人均用水指标取100L/capd,管网漏损取10%,预测总用水量57h113d°管网规划:规划沿主道路铺设DNlOO给水干管、同时沿村庄其他道路敷设DN32-DN65给水支管,管材选用PE管等新兴塑料管。水压: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宜满足建筑室内末端公水龙头不低于1.5米的水压。2、污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水量预测:综合排污系数取0.8,总污水量约为457r113d;处理设施:结合各村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及发展需求,布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生态污水处理工艺”,尾水达到标准后排放至周边水系。管网规划:规划在村庄道路上布置污水管,管径DN300,污水经化粪池简易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部分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需根据用地及产业发展类型,决定是否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可适当增设污水处理池,减少管线铺设长度以减少基础设施成本;管道管材:污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排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管道起点覆土为07米。3、雨水工程规划排水方式:规划雨水通过雨水盖板渠就近排放至周边水体及旱沟。规划标准:规划管渠设计重现期P=2-3年,地面汇水时间廿5分钟。排水管渠规划:规划结合道路绿化及沟渠修建旱沟,旱季作为景观绿地及排水渠使用,涝季自然形成沟渠,流速缓慢,形成自然下渗。规划沿道路修建BH=O.5X0.6米排水盖板沟,断面采用矩形,排水纵坡不应小于0.3%o海绵村庄规划:规划村庄活动场地及停车场使用透水铺装。4、电力工程规划电源规划:泾县城区统一供电;用电负荷:居民用电标准取6kw户,高村村、太美社区到规划期末约1180户,取同时系数0.7,规划用电负荷为4956kw,考虑到旅游发展用电需求,规划设置高村村、太美社区2个IokV配电箱(杆上变),保障用电需求;电力线路规划:规划安置点新建380v220v电力线路采用埋地敷设。管位位于路东、路南。电力电缆埋地穿管可用PVC管,其优点为质轻、投资少、施工方便。5、通信工程规划指标:村庄居民点1门/户;公建用地1门/百平方米;电话放线比1:1.3,则线路容量为1180门,有线电视端口908个;局所设置:规划设置邮政代办点各村各2个,结合空地各村各设置2处通信交换间,作为全村电话、有线电视、网络数据等通讯服务中心。线路规划:规划村庄通信线路采用共建共享原则,所有通信线路采用埋地敷设,引入村庄主干通信线路孔数6孔,其余道路2-4孔;地埋通信电缆统一穿CPvC埋地式通信电缆保护管敷设,覆土不低于0.7米;通信线路采用埋地敷设时,原则布置在道路西侧和北侧,保证管位与其他管线不冲突。6、照明工程规划主路路灯:规划村庄主路设置路灯,服务半径25米左右,光源采用85W节能灯具。景观灯:规划村庄在广场、景观节点及特色产业建筑周边设置景观灯,服务半径20米左右,路灯形式应与村庄环境风貌相协调。能源工程能源结构:村庄近期维持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电能、太阳能为辅的能源结构、远期采用管道天然气供气;太阳能:村庄继续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村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公建顶部可设置光伏发电板。7、环卫工程规划垃圾量:垃圾产生量按LOkg/人/天,垃圾产生量约为4718kg日。垃圾处理及收运方式:规划村庄组建专业保洁队伍,负责村庄内部垃圾的清运;做到村庄垃圾日产日清,经垃圾搜集点统一收集后,由专业人运至镇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中转。垃圾搜集点规划:按照规划服务半径70米在村内设置垃圾箱。公共厕所:按照规范及旅游发展需要,在中心村及主要景点设置公厕,公厕标准不低于二类水冲厕标准,规划无害化公厕覆盖率100%o第22条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1、防灾减灾规划(1)消防规划a、村庄消防主要依托城区消防站,同时鼓励自建义务消防队;b、消防给水管道与生活管道公用,消防栓结合道路上给水管道同步建设,消防栓服务范围不超过120m;c、村庄内建设消防室,配备手抬泵、灭火器、消防服等简易消防设备;(2)抗震规划规划所有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严格按照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要求设计、建设。地震烈度按照6度标准设防。规划村庄绿地、停车场、广场设置防灾避难所,并以主要道路作为避难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与对外交通相接。(3)防洪规划确定规划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建设沿河防洪标准堤,旅游发展各项建设应符合防洪标准。构建村庄雨洪系统,增强村庄防洪能力;村庄主要道路修建排水盖板沟,提高村庄排水能力。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第23条产业发展内容1、城乡统筹,融合互补谋发展规划区域同时具有城镇与乡村特质。高村村依托山水田园打造精品农业,供给城镇;太美社区紧邻城区完善公共服务,满足乡村需求。城镇与乡村共享城市服务与山水田园资源,促进城乡统筹,致力于打造“生态城乡一体化”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书写城乡建设新篇章。2、生态优先,因地布局求均衡

    注意事项

    本文(泾县高村村太美社区村庄规划-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