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混凝土耐久性规范在江苏省水利工程上的应用.docx

    • 资源ID:1036056       资源大小:65.5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混凝土耐久性规范在江苏省水利工程上的应用.docx

    ICS27.140P55立案号:37611-2023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333-2023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urabilityonconcreteOfhydraulicengineering2013-05-03公布2013-07-30实行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江苏地处江淮,滨临黄海,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温正负交替频繁,水环境复杂,水利工程混凝土受碳化、冻融、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劣化作用影响日益显现。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工作,参照国内有关原则,编制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本规范安装GB/T1.1-2023原则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原则的构造和编写W规定进行编排。本规范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规范有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企业,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企业,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本规范重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王珍兰,梅国兴,肖志远,张福贵,章新苏,刘伟宝,翟高明,姚文泉,黄根民,蔡一平,陆明志,王小勇。本规范重要统稿人:朱炳喜,周金山。本规范重要审稿人:樊志远,黄海田,吴忠,周金山,王超俊,赵立华,张利昕。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1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3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4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1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2设计使用年限错误!未定义书签。4.3环境作用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5设计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5.1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5.2混凝土强度错误!未定义书签。5.3混凝土耐久性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5.4混凝土构造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5.5耐久性附加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6施工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1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2原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6.2.1胺凝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6.2.2营料错误!未定义书签。6.2.3外加剂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混凝土配合比错误!未定义书签。6.4 混凝土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6.4.1 模板制作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6.4.2 混凝土保护层错误!未定义书签。混凝土制备错误!未定义书签。6.4.4 混凝土浇筑错误!未定义书签。6.4.5 混凝土养护错误!未定义书签。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6.5 混凝土缺陷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7检查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7.1 检查错误!未定义书签。7.2 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8运行检测维修错误!未定义书签。8.1 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8.2 检测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维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定。本规范合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大型、中型和小(1)行水利工程。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混凝土耐久性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级行业有关原则B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对于本文献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献。但凡不注日期0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原则GB50367混凝土构造加固设计规范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0粉煤灰GB/T14902预拌混凝土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73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50733防止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SL27水闸施工规范SL75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191水工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SL214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34泵站施工规范SL255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316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207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JGJ/T259混凝土构造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B32/T2334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献3.1 环境条件直接与混凝土表面接触的周围环境3.2 环境作用温度、湿度及其变化以及二氧化碳、氧、盐、酸等环境原因对构造的作用3.3环境类别按不一样环境条件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机理所进行的环境分类。3.4 环境作用等级每一环境类别下,不一样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腐蚀作用B¾程度。3.5 耐久性混凝土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仍能满足预定功能规定的能力,3. 6设计使用年限作为混凝土耐久性设计0根据并具有足够安全裕度或保证率0目0使用年限。3.7胶凝材料混凝土中起胶凝作用0水泥和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0总称。3. 8掺合料掺量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的比例。3.9 大推掺合料混凝胶凝材料中具有较大比例的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需要采用较低的水胶比和特俗施工措施0¾混凝土。3.10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从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3.11 耐久性附加措施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增长保护层的厚度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为深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所采用0混凝土表面涂层、防腐蚀面层、表面浸渍、透水衬里模板和钢筋阻锈剂等补充措施。内侧设置专用织物,以引排出混凝土表面的多出水分和裹入的气泡并保湿,可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B¾专用模板。4总则4.1一般规定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抗碳化性能、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等。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论证、确定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工作所在地0气候、水质、土质等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所处B¾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耐久性设计,提出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和构造构造、施工措施、检查维护等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23年的混凝土,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试验和论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应验证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设计使用年限为123年、50年的混凝土,应在现场留置并保留专供耐久性能检测用0¾试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定期对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检测评估。4. 2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分为123年、50年、30年等3级。新建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按表1选用。表1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规模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级别大型工程123年1中型工程50年2小(1)型工程30年3扩建、改建、加固工程0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宜选择30年或50年。4. 3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分部为I(碳化环境)、II(冻融环境)、W(氯化物环境)、IV(化学侵蚀环境)等4类,环境类别划分见表2。表2环境类别划分环境类别名称腐蚀机理I碳化环境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腐蚀IT冻融环境反复冻融循环导致混凝土损伤III氯化物环境氯化物引起钢筋锈蚀IV化学侵蚀环境硫酸盐、镁盐和酸类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环境作用程度分为A(轻微)、B(轻度)、C(中度)、D(严重)、E(非常严重)等5级。环境作用等级分为I-A>I-B.I-C>II-C.II-D.I11-C>IVY、II用D、IV-D>11I-E>IV-E等11级。碳化、冻融、氯化物等环境作用等级按表3确定,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按表4确定。表3磔化、冻融、氯化物等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环境条件环境作用程度环境作用等级构件示例I长期位于水下或土中AI-A底板、消力池、护坦、铺盖、基桩等所有表面均处在水下或土中的构件室内潮湿环境,非干湿交替露天环境,长期湿润环境BI-B泵站电机层等中高湿度环境中的室内混凝土,常常露出水面的底板,不受雨淋或偶尔与雨水接触的露天构件干湿交替环境CI-C闸墩、胸墙、翼墙等处在水位变化的构件、排架、工作桥等频繁受淋雨的构件II淡水环境水位变化区、浪溅区、大气区、氯化物环境大气区CII-C内河工程中的闸墩、胸墙、翼墙等构件;内河和沿海工程中的排架、工作桥等构件氯化物环境浪溅区、水位变化区DII-D沿海工程中日勺闸墩、胸墙、翼墙等构件III长期在水下或土中(氯化物环境)CIII-C底板、基桩、沉井、地下持续墙等沿海工程中的水下或土中的构件海水环境水位变化区,轻度盐雾作用区DIII-D闸墩、翼墙、胸墙、排架、工作桥等构件海水环境溅浪区,重度盐雾作用区EIII-E闸墩、翼墙、胸墙、排架、工作桥等构件注:轻度盐雾作用区指距平均水位15m以上的海上大气区或离涨潮岸线50m500m时路上室外环境重度盐雾作用区指距平均水位15m如下H勺海上大气区或离涨潮岸线50m内於J陆上室外环境。4. 3.4当有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侵蚀时,应取其中较高的环境作用等级。长期浸没与地表水或地下水中0混凝土,环境作用等级可减少I级,但应不低于IV-C级;当构件处在弱透水土体中时,土中S。:、水中Mg2+、水的PH值、水中的JCo2的环境作用等级可减少I级,应不低于IV-C级。表4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程度环境作用等级水中SO;含量(mg/L)土中SO;(水溶值)(mgkg)水中Mg"含量(mg/L)水H勺PH值水中C0,含量(mg/L)IVCIV-C200,<10002300,<1500300,<100025.5,<6.5215,<30DIV-D21000,<400021500,<600021000,<300024.5,<5.5230,<60EIV-E24000>600023000<4.5<605设计规定5.1一般规定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a)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b)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C)混凝土强度等级;d)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化学侵蚀等耐久性能指标规定;e)构造构造规定;f)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施工规定;g)混凝土裂缝控制规定;h)混凝土防腐蚀附加措施;i)运行期检测维护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能指标、构造构造等,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作用等级进行设计。当混凝土受到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是,应满足多种环境作用等级下的耐久性规定。受高速水流冲磨、空蚀作用0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符合SLI91、DL/T52070规定。受机械磨耗、碰撞作用的构件,设计应采用对应的措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考虑发生碱骨料反应时也许性。5.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应同步满足承载能力和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23年50年30年I-AC30C25C20I-BC35C30C25I-CC40C35C30II-CCa35Ca30Ca25II-DCa40Ca35Ca30III-CC35C30C25IV-CC40C35C3011I-D.IV-DC45C40C35III-E.IV-EC50C45C40注:带脚标“注的表达引气混凝土。素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碳化环境宜按表5中的I-A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氯化物环境宜按表5中的!HI-C环境作用等级确定;冻融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宜按表5中0¾对应环境作用等级确定。5.3混凝土耐久性指标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应符合表6的规定。长期处在水下或土中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可不作规定。表6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碳化性能等级对应试验碳化深度123年T-IV0.lmm,<10mm50年T-Hl10mm,<20mm30年T-II22Omnb<30mm注:抗碳化性能等级参照GB50164划分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应不低于表7的规定。表7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江南地区江淮地区淮北地区123年50年123年50年123年50年II-C淡水河氯化物环境大气区F50F50F50F50FlOOF50淡水环境浪溅区、水位变化区F50F50FlOOF50F150FlOOII-D氯化物环境浪溅区、水位变化区FlOOF50F200FlOO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应不低于表8的规定。环境作用等级为IV-C0¾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宜不低于W8,环境作用等级为IDT)、IV-EB¾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宜不低于Wl0。表8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水力梯度(i)抗渗性能等级i<10W410i<30W630i<50W8i250WlO5.3.4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23年50年等级Dho1(×10i7s)等级Dhcm(X101m2s)III-DRCM-II23.5,<4.5RCM-I24.5,<5.0III-ERCM-III2.5,<3.5RCM-II£3.5,<4.5注1: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参照GB50164划分。注2:DHOl为混凝土84天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5.4混凝土构造构造混凝土构造构造应符合SL191的规定。对应环境作用等级下基桩、底板、墩、墙、梁、柱等构件钢筋0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板、墙的薄壁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减少5mm-IOmm0预制构件钢筋B¾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比现浇构件减少5mm。表10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单位:mm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23年50年30年I-A555045I-BI-CII-C504540II-D605550in-C、IV-C555045III-D.IV-D605550III-EIV-E656055混凝土中钢筋的布置应便于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构件体现形状和构造应有助于排水,防止水、汽和有害介质在混凝土表面积聚。采用合适的构造构造和温度控制技术措施,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混凝土构件的J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应符合SL191的规定。止水材料性能应与对应部位混凝土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条件匹配。应考虑运行阶段混凝土检测、维修、构件更换0构造设施。5. 5耐久性附加措施设计使用年限为123年、50年的混凝土,宜采用耐久性附加措施。不一样环境作用等级下混凝土耐久性附加措施可按表H选择。表11混凝土耐久性附加措施环境作用等级表面涂层防腐蚀涂层表面浸渍透水衬里模板钢筋阻锈剂I-CsII-C.III-CsIV-C-一-11-D.III-D一-IIl-EIVf、IV-E-6施工规定5.1 一般规定施工单位应编制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施工方案。应根据构造型式、施工条件、原材料状况和耐久性能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抗裂规定较高的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预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GB/T149020规定。混凝土施工应符合SL27、SL234、DL/T51440¾规定。5.2 原材料胶凝材料.1水泥应符合GB175时规定,且宜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水泥技术规定项目技术规定比表面积300m2kg350m2kg游离氧化钙含量1.5%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硫酸盐侵蚀的IV-D、IV-E环境作用等级;5.0%其他环境作用等级:8.0%碱含量(等效Na2O当量)0.8%原则稠度用水量28.0%.2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配制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使用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有温度控制规定时,不适宜使用早强水泥。.3处在氯化物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中0混凝土,水泥中0混合材宜为矿渣粉或粉煤灰。.4粉煤灰应符合GB1596F类I级灰、II级灰的规定。处在冻融环境0混凝土所掺粉煤灰B¾烧失量应不不小于3.0%o5.3 5磨细矿渣粉应符合GB/T18046的规定。混凝土有温度控制规定时,磨细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宜不不小于450m7kgo.6硅灰应符合GB/T18736欧I规定。.7散装水泥现场入罐时温度宜不高于65。骨料.1骨料应符合SL27、SL234、DL/T51440规定。.2应选用质地坚硬密实、颗粒级配持续、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骨科。.3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2.53.0的天然河砂或人工砂,不应使用海砂。.4粗骨料宜采用单粒级石子按二级配或三级配混合配制。.5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不不小于表13的规定。表13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单位:mm环境作用等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3035404550255I-AsI-B20252531.531.531.540IC、II-C.II-DIV-C.IVD、IV-E1620252531.531.531.5III-C,III-D.III-E16162020252531.5.6未经论证,不应使用碱活性骨料。外加剂.1外加剂应符合GB8076、GB50119的规定。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经试验确定。.2减水剂的减水率宜不不不小于20.0%o设计使用年限为123年及以上的混凝土宜优先使用减水率不不不小于25.O%0聚殁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0引气量应不不小于3.0%o.3钢筋混凝土不应使用具有氯化物的早强剂和防冻剂。预应力混凝土不应使用具有亚硝酸盐、碳酸盐B防冻剂。.4不一样品种外加剂之间、外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水.1混凝土拌和与养护宜使用符合国标时饮用水。.2使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类型水时,应对水质进行检查,检查成果应符合DL/T5144的J规定。6. 3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SL352进行设计与试验验证。坍落度不不小于16Omm的混凝土最大用水量宜不不小于表14的规定。坍落度不小于160mm0¾混凝土用水量可对应增长5kgm310kgm3o表14混凝土最大用水量单位:kg/n?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23年50年30年I-A170180190I-B165175185I-C、II-C,H-D、山-C、III-D、IV-CIV-D16017017511I-E.IV-E155160165注:骨料为饱和面干状态不一样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宜符合表15时规定。表15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凝胶材料用单位:kg?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最小用量最大用量C200.60260360C250.55280360C300.55300400C30、C350.50300400Ca35、C4O0.45320420Crt40>C450.40340450C500.363604802C550.343805006.3.4混凝土中粉煤灰、矿渣粉日勺最大掺量宜不不小于表16的规定。复掺时的总掺量宜不不小于矿渣粉0¾最大掺量。表16混凝土中矿物推合料最大推量单位:%环境作用等级水胶比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I-A、I-B>0.430551540W0.445653550I-C、II-C>0.4304015250.435502035II-D、In-C、In-D、In-E、IV-C.IV-D、IV-E>0.430502035>0.4355520406.3.5有抗冻规定的混凝土应掺加引气剂,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宜符合表17的规定。水胶比不不小于0.4时,含气量可对应减少1个百分点。表17混凝土拌和物含气单位:%粗骨料最大粒径(mm)抗冻等级F150F200165.07.06.08.0204.56.55.57.5254.06.05.07.031.53.55.54.56.5403.0-5.04.06.0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不不小于表18的规定。表18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单位:%环境作用等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123年50年I-A0.060.30.06I-B、I-C、II-C0.060.20.06II-D.III-C.III-D.IV-C、0.060.10.06III-E、IV-E0.060.060.06注:氯离子含量为混凝土中氯离子与胶凝材质的质量比。混凝土拌和物中最大碱含量应不不小于表19的规定。表19混凝土拌和物中最大碱含单位:kgm3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23年50年30年I-A>T-B>I-C>II-C,II-D>TII-CIV-C3.03.03.5III-DIV-DITI-EIV-E2.53.03.5注:碱含量按GB/T50733计算。混凝土中三氧化硫最大含量应不不小于胶凝材料总量0¾4.0%o6.4混凝土施工模板制作安装.1模板、支架及对销螺栓应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进行设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满足施工和规定。.2模板工作面应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3有温度控制规定0¾构件,应结合混凝土的养护措施采用模板保温等措施。.4外露面混凝土模板涂刷的脱模剂宜采用同一品种产品。不应使用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脱模剂。涂刷脱模剂是不应沾污钢筋何接槎部位B¾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1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不不小于设计值,且正偏差不不小于IOmm、不不小于1/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6.4.2.2梁、柱等条形构件侧面和底面0保护层垫块数量宜不少于4个11墩、墙等面形构件的保护层垫块数量宜不少于2个/芯。.3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应高于构造本体,垫块的尺寸和形状应满足保护层厚度和定位规定。宜采用定型生产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6.4.3混凝土制备.1混凝土应按照施工配合比配料,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2应按SL27、SL234、GB/T149020规定,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称量、拌和时间、坍落度、含气量等。3混凝土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搬货品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不应中途加水。.4预拌混凝土应按GB/T14902进行交货检查。6.4.4混凝土浇筑6.4.4.1 浇筑前应对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进行处理,对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6.4.4.2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宜不不小于1.5m。超过1.5m时,应采用导管、流管(槽)或其他缓降措施。6.4.4.3 3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一般为30CIn50cm。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应使用振捣器平仓。6.4.4.4 引气混凝土振捣宜使用中低频振捣器。6.4.4.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排除仓内积水。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B砂浆。6.4.4.6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宜采用静置、覆盖等措施。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养护应符合SL27、SL234的规定。.2混凝土浇筑完毕应进行覆盖,6小时18小时后应进行洒水养护。.3混凝土拆模时间宜不早于7天。带模养护期间宜松开模板补充养护水。.4混凝土拆模后应采用熟料薄膜包裹、喷涂养护剂、喷淋泗水等保湿养护措施,人工洒水养护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度潮湿。.5未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1天,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8天。 6气温低于5C时,应按冬季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保温养护,不应洒水养护。 7混凝土浇筑14天且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与海水、盐土等接触。混凝土温度控制.1有温度控制规定H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参照GB50496、DL/T51440规定制定温度控制技术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温度监测。.2有温度控制规定0混凝土,可采用控制入仓温度、设置冷却水管、埋入块石等措施。.3混凝土入仓前,模板、钢筋温度已经附近日勺局部气温宜不高于35C;新浇混凝土与接触的模板、邻接时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之间的温度宜不不小于15o.4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的,入仓温度宜不高于28,冬季应不低于5。.5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宜不高于65,且温度值宜不不小于50。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宜不不小于25,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宜不不小于20C,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度之差宜不不小于15o混凝土内部温度降温速率宜不不小于2C/天。.6遇忽然降温、急剧干燥天气,宜采用暖棚保温、包裹保湿等措施。6.5混凝土缺陷处理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项目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应进行论证,并按规定处理。缝宽未超过SL191规定0非荷载裂缝,经论证后采用灌浆、填充密封、表面封闭等措施处理。构造荷载裂缝及缝宽超过SL191规定的非荷载裂缝,应制定专题处理方案。有渗水、客潮现象0混凝土,应采用灌浆、嵌填砂浆等措施处理。混凝土缺陷按设计规定或GB50367、SL27、JGJ/T259等规定执行。质量缺陷应按DB32/T2334进行立案。7检查评价7.1 检查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范和DB32/T2334对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混凝土耐久性能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制作。同一单位工程,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能检查项目,具有相似设计强度等级的构件,每3000?混凝土为1批次,局限性3000|1?时以1批次计,每批次抽检不少于1组。实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抽检数量为构件的20%30%且不少于3个,每构件不少于10个测点。每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点合格率应不低于70%o7.2 评价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项目进行分项评价。各分项评价成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单位工程竣工后,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评价。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评价见附录A0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时,应具有如下资料:a)混凝土耐久性治疗控制施工方案;b)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汇报;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汇报;d)混凝土强度检测汇报;e)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等检测汇报;f)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g)混凝土施工记录;h)混凝土缺陷处理记录及质量缺陷立案资料。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成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是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估的基本条件。8运行检测维修8.1运行水利工程应按SL75、SL255等规定进行运行管理,应对混凝土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应防止混凝土上部构造长期遭受积水浸润或常常处在干湿交替状态。及时清理附着物、污渍、垃圾、改善水质。8.2检测5年23年按进行1次耐久性能检测。新建、扩建工程,应按SL241、SL316规定,23年23年对混凝土进行1次耐久性能检测和鉴定。加固、改建工程,5年23年进行1次耐久性能检测。混凝土靠近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及时进行安全鉴定。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后,应及时评估混凝土耐久性能。8.3维修混凝土出现耐久性损伤后,应及时维修。应更换经耐久性评估需要更换的构件。混凝土维修所用的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查应符合GB50367、SL191和JGJ/T259等规定。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评价表A.1规定了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评价0内容、规定和措施。表A.1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查评价单位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施工期自年月日至仝月月日监理单位项次检查项目构造部位设计值质量规定质量评价1抗碳化性能符合设计规定2抗冻性能符合设计规定3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规定4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符合设计规定5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6耐久性附加措施符合设计规定7混凝土缺陷处理符合规定施工单位自评意见检查项目设计和规范规定,耐久性资料,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设计和规范规定。技术负责人(签字):项目经理(签字):年月日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经复核,检查项目设计和规范规定,耐久性资料,单位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设计规范规定。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日项目法人认定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参考文献1 GB/T50476混凝土构造耐久性设计规范2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评估规程3 DL/T5241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4 CCESOl混凝土构造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耐久性规范在江苏省水利工程上的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