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王昌龄官场失意的诗意人生〔183〕.docx

    • 资源ID:1039483       资源大小:425.7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王昌龄官场失意的诗意人生〔183〕.docx

    王昌龄官场失意的诗意人生(183)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1、七绝圣手;2、一片冰心(或玉壶冰心);3、秦时明月汉时关(或省为秦月汉关)。出处:1、王昌龄集;2、新、旧唐书文苑下;3、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昌龄。参资:古诗文网出塞二首赏析。王昌龄古画像二、早年耕读学道,又从戎赋出塞王昌龄(698757年),字太伯,山西太原人,著名边塞诗人,世誉“七绝圣手”。王昌龄出身农家,从小便放牛种地,过着耕读生活。他年轻时,在农耕之余,勤于读写,立志报国,但无意科考。开元8年(720年),他离开家乡,赴嵩山学道。开元12年,他又投笔从戎,西出长安,踏上出塞路,赴玉门关戍边,追求建功立业。王昌龄投笔从戎图在边关三年,荒漠的艰苦日子,边塞的军旅生涯,磨励了他的意志,充实了他的生活,他白天纵马巡边,晚上奋笔赋诗,那边塞的风沙冷月、大漠的烽火硝烟,便纷至沓来、统统涌入笔底,他又注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创作了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等组诗,这些诗脍炙人口,振奋人心,便又一首首冲出边关军帐,带着风沙硝烟,悲怆苍凉,雄浑豪壮,回响在大唐的万里长空。他身在边关,就名满天下了,被誉为“边塞诗”的创始人和先驱者,登上盛唐诗坛。三、科场连连得意而仕途失意终生王昌龄奋斗一程,赢得诗名后,又终于明白,只有走科考路,才能跻身上层社会。遂收心读书,准备科考,开元15年,他30岁,果然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他做七年郎官,也不见升迁,便再试科考,开元22年,又考中博学鸿词科,正式授实职,任河南汜水县尉。开元26年,做县尉的第5年,他因抵悟李林甫,被奸相远贬岭南。第二年,他42岁,刚到岭南,又遇赦北归,调为江宁县丞。这时,他诗名大振,誉满文坛,往来诗友很多,与孟浩然、张九龄、王之涣、李白、王维、高适、常建、岑参等人,多有交往唱和,还留下“交李失孟”、“旗亭画壁”文坛典故。他两榜及第,出类状萃,又有诗名,却仕途失意,基层小官做了13年,中途还被贬受挫,到头来仍是芝麻绿豆官,他虽然心胸宽广,对时代的公正没有失去信心,但也不免心生失意之情。于是,他从长安赴江宁途中,路经洛阳时,与亲朋好友,饮酒赋诗,放任疏狂,滞留竟达半年。到江宁任所后,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旅游太湖,就是观潮浙江,消极怠工,赋诗自娱,意气用事,得过且过。他这般行事,难免不遭谤议,遂创作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他在烟雨满江、平明送客之时,请好友带口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J他以“玉壶冰心”比喻心迹,说他在人生困境中,仍坚守道德规范,保持清廉正直,请洛阳亲友放心,不要听信风言风语,他“一片冰心”,纯洁透明,人品如玉,依然如故。这是一个仕途失意的诗人,寻找失意中的诗意,描绘苦辣人生的浪漫诗章。形象生动,含蓄蕴藉,脍炙人口,韵味无穷,写离情又兼捎信,为构思别致的送别名诗。天宝七载(748年),王昌龄51岁,做了9年江宁丞,又因“不护细行,谤议沸腾”,二度遭贬,谪为龙标尉。芙蓉楼送辛渐诗画这次,他从江宁出发,溯江赴龙标(湖南黔阳)任所。此时,李白在扬州,他闻讯后,写诗抒怀,遥寄友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首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笔法浪漫,情思真挚,通达流利,传扬千古。至德元年(756年),王昌龄59岁,他离开龙标,北上归乡。第二年,途经亳州时,归路为安史叛军所断,他便滞留下来。其时,亳州刺吏闾丘晓心怀叵测,对抗丞相张镐军令,拒绝出兵援救雎阳,可能是王昌龄劝说被拒后,他嘴直,说了难听的话,大名鼎鼎的诗人,竟然冤死闾贼之手!不久,睢阳失守,张镐以贻误战机罪处斩了闾贼,明言替王昌龄报仇。王昌龄才华出众,科场连连得意,名诗连连出台,名列“四大边塞诗人。在古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但他不会做官,在官场底层委屈终生,最后还被贼人所害,实在令人遗憾!四、出塞为七绝之冠(上)王昌龄存诗181首,七绝最多,有74首,占盛唐七绝的六分之一,其中又以出塞最著名。出塞诗千古绝唱,为唐诗“七绝之冠。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为,这里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边关,仍然和秦汉时代一样,而万里征战的守边将士,也是一样的,不战死疆场,也仍然要守关御敌而不能回归。但是,如果大破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仍然健在,也绝不会让胡人南下牧马而踏过阴山。秦月汉关首句写景,为千古名句,历来受到激赏。前人解说:“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者,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J意为,此句采用互文互义修辞法,在时空的大背景下,诗人挥洒巨笔,将“秦月”与“汉关”交叉使用,互文互义,把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和当时明月笼照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茫凄美景象,意境极其深远,含义非常丰富。从历史上看,秦汉时代就筑关备胡,在一代代慢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与胡人的征战从未间断,如今“秦月汉关”、或“秦关汉月。仍一直与大唐戍边将士日夜相伴,自然都见证了这样的征战历史,这就明白地表明,从秦汉以来,边塞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诗人描写“秦月汉关”四个意象,意在表明边塞战争的持久性,写出边塞长期战争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守边久战将士的同情,以及对边塞久战的憎恨,悲怆苍凉,雄浑豪壮,语调沉重,忧思绵绵。次句写情。用“但使不教”的假设复句,列为流水对,引出“龙城飞将”与“胡马阴山”的对立关系,以史为据,发表认论,抒发感情,将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雄健,气势豪迈,呼喊出“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钢铁誓言,表达边塞将士戍边卫国的伟大意义,抒发浓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但是,这仅仅是假设句的表层内容,其深层之意,则是句意反面的内容,那就是当前的现实,却是不见“龙城飞将”,而将非其人了,因此,边烽不熄、戍人难归、冷月照关、春风不度、羌笛长怨,从而,诗人也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希望朝廷以大局为重,任人唯贤,早日平息边战,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委婉含蓄,语意蕴藉,格调高昂,耐人寻味。出塞图五、出塞为七绝之冠(下)这首七绝出塞,内容深邃,笔法也雄健圆熟。首先,诗人善于抓住边塞特征,捕捉典型意象,描绘边塞环境和大漠战争的图景,譬如,运用“秦月汉关”四大边关意象,描写出边塞雄奇苍茫的环境特点;又用“龙城飞将”与“胡马阴山”两组对立意象,描写出边塞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笔触粗犷,色彩凝重,苍凉悲壮,凄美动人。诗人又善于把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起,借景抒情,景情结合,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冷月边关、雄浑凄美,金戈铁马、慷慨豪壮,意象鲜明,格调高昂,语言凝炼深沉。再者,在这首七绝中,诗人更善于从侧面着手,以含蓄蕴藉的笔法,表达剑拔弩张的主旨。譬如,不正面写万里征战之苦,而是蕴涵于“秦月汉关”的景物描写之中,借景抒情,意在言外了。又如,不正面说当今将帅无能,导致边关久战、成人难归,而用缅怀“龙城飞将”的议论来抒情,从而表述出“有能力才能见其功”的正面意思,借古讽今,让人一想就能明白,而又不显突兀。诗意蕴藉,含蓄深刻。王昌龄塑像出塞为组诗,此为其一,其二为:“骆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此诗描写一场胜利的战争,笔下的骑士,英姿飒爽,神采飞扬,表现出杀敌立功的威风,语言流丽,形象鲜明,也是边塞名诗。六、王昌龄善赋七绝,被誉“七绝圣手”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他善写七绝,写得又早又多,又非常出色,因此,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七绝诗,多用乐府旧题,旧瓶装新酒,顺应时势,内容翻新,意象鲜明,风雅流丽,语意舒缓,音韵婉转,合于音律,易于入乐,通过华堂里巷演唱,在盛唐就流传开,影响非常深远。其七绝内容,多为边塞诗。他善于抓住边塞特征,大漠雪山,烽火长云,通过丰富想像,勾勒出边塞画图,制造苍茫凄美的环境氛围;又善于将战士心理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冷月雄关,孤城羌笛,情景妙合,意境浑成,把他们风沙里的豪情、冷月下的离愁,写得苍凉悲壮,刻骨铭心,使人物感情与环境氛围,达到高度的统一,笔法圆熟,形象鲜明,从而描绘出边关将士的昂扬风貌和英武雄姿。王昌龄的诗,体裁以七绝、五古为主,题材以边塞、送别、宫怨为多。世人公认,他把七绝推向高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工陈存选2023、03、26

    注意事项

    本文(王昌龄官场失意的诗意人生〔183〕.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