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391.1 编制目的391.2 编制依据391.3 适用范围391.4 应急预案体系401.5 应急工作原则40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412.1 事故风险描述412.1.1 企业基本情况412.1.2 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412.1.3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422.1.4 生产工艺422.1.5 周边环境43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32.2.1 危险目标分析432.2.2 危险因素分析432.2.3 危险因素分析表442.3 重大危险源辨识453组织机构及职责453.1 应急组织体系463.2 指挥机构及职责463.2.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463.2.2 主要职责463.3 指挥权替代顺序484、预警及信息报告484.1 危险源监控494.1.1 危险源监测监控方式、方法494.1.2 预防措施494.2 预警504.2.1 预警的条件504.2.2 预警信息发布514.3 信息报告515、应急响应525.1 响应分级525.2 响应程序545.3 应急结束566信息发布586.1 新闻发言人586.2 信息公开的程序586.3 信息通报的原则587后期处置597.1 污染物处理597.2 生产秩序恢免597.3 医疗救治597.4 人员安置597.5 善后赔偿597.6 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与应急预案的修订598保障措施608.1 通信与信息保障608.2 应急队伍保障60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608.4 经费保障608.5 医疗卫生保障618.6 社会动员保障619应急预案管理629.1 应急预案培训629.2 应急预案演练6210奖惩6410.1 奖励6410.2 责任追究6411附则65术语和定义65处置方案67一、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7二、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9三、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1四、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3五、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5六、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77七、中毒与窒息现场处置方案80八、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附件84附件一、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84附件二、外部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86附件三、重要物资装备的清单87附件四、规范化格式文本88附件五、主要危险物料特性92附件六、厂区综合示意图93附件七、风险评估调查94附件八、应急资源调查表95xxxxxxxxx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综合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财产的损失,按照”预防为主,准备充分,反应迅速,有效救援”的原则,制定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自2002年11月I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88号令,2016年7月1日起施行);(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2009年4月29日起施行);(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o(6)关于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新安监调查字(2009)241号)(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2011年09月01日实施)(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XXXXXXXXX(以下简称“公司”)火灾、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事故、物体打击、触电事故、车辆伤害等的应急救援。依据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类别(分为三级)、危害程度级别和对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适用以下生产安全事故。(1) 一级事故类型:超过公司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或者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事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或者建议启动增城市政府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二级事故类型:必须利用公司的全部有关单位(部门或组)及一切企业可利用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3)三级事故类型:能被公司某个部门(组)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某个部门(组)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资等。1.4 应急预案体系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结构简单、危险性不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88号令)第十四条的规定,我公司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合并编写的应急预案),并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了现场处置方案。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图1.5 应急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立足企业:应急救援的现场处置应立足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应急抢险资源的优势,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为应急预案与应急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人身安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案启动后,以应急指挥部作为应急的最高统一指挥机构,各部门设立的应急组织要服从总指挥的统一领导,按已定的职责分工,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实施应急救援。并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以及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要将日常管理工作与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专多能。壮大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依靠科学、依法依规: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 事故风险描述2.1.1 企业基本情况XXXXXXXXX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位于XXXXXo公司主要经营XXXX,XXXX,总注册资金XXXX万元,企业性质属于有XXXX公司。目前公司有员工XX人,其中,本科学历XX人,各类技术人员XX人,公司目前主要经营:XXX等。公司设有XXX,XXX、XXX、XXX、XXX等部门组织机构完善,设置有专兼职安全员,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安全工作及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公司主要产品是XXXX。2.1.2 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表2-1主要原、辅料序号原料名称储存场所1水泥水泥罐2粉煤灰粉煤灰罐3砂砂仓4石石仓5外加剂外加剂罐6乙块维修车间表2-2主要产品序产品名称最大储存量(吨)1混凝土配送2.1.3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表2-3主要设备明细表名称型号数量用途地点混凝土生产线(搅拌站及附属设备)180、120i生产混凝土生产处搅拌车陕汽牌27运输混凝土生产处气泵车SY55024混凝土输送运输生产处自卸车陕汽德隆X300010场内运输砂石生产处铲车ZL50E-3型3场内运输砂石生产处挖掘机240-3603场内运输砂石生产处2.1.4生产工艺公司目前主要生产C20-C5系列混凝土,年产规模30万立方米,公司目前我司混凝土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所有工序均为物理过程,生产时首先将各种原料进行计量配送,然后进行重量配料,之后进行强制配料,强制配料过程采用电脑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品质,之后自卸送入混凝土车,最后凝土配合比(水泥、粉煤灰、砂、石、外加剂)2.1.5周边环境XXXXXXXXX位于XXXX,公司大门向西,南面是办公区、职工宿舍、磅房、职工食堂、警卫室等,北面是厂区生产区,具体地理位置详见XXXXX公司综合示意图。500米范围内没有主要政府机关、化工厂及其它重大危险源。该区域内交通便利,应急救援时,消防车辆和医院救护车辆能够方便地进出赶赴应急现场。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危险目标分析本公司内有机械设备、配电装置及经营区电源线路较多,有运输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装卸和运输货物,宿舍楼内有员工居住,且在食堂区域内使用液化气和主食加工机械进行现场食品加工。如果出现人为疏忽或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发生火灾、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事故。2.2.2 危险因素分析结合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辨识,综合考虑因物质引起事故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致害方式等,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物体打击、中毒与窒息、车辆伤害、灼烫、容器爆炸、噪音危害、高处坠落、火灾等:1)火灾、爆炸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柴油罐的管道出现泄漏,泄漏的柴油遇到点火源,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机械伤害本公司的生产装配线,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和保养,易机械失灵失效导致伤害的发生。操作人员若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误操作或粗心大意等,均易引起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工具直接接触到人体,造成夹击、碰撞、卷入、切等机械伤害。机械伤害可导致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受伤,甚至造成人体多处受伤,后果一般比较严重,轻则损伤皮肉,重则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3)触电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用电力作能源的设备,如各种机械、起重设备等,低压配电室的配电柜及配送电电器元件,照明、手持电动工具等,电源几乎延伸至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在用电设备、电器元件安装、运行、操作、或维护检修工作中,由于设备缺陷,或电气安全技术措施不当,或电气安全防护失效,或操作违规或操作失误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人体意外碰触带电体、相间短路起弧引发电弧烧伤等触电事故及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等。触电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电击是人员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电伤是电流通过体表时,会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即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如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等。人员触电后,若抢救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触电者死亡事故。盲目施救,如用手拉未脱离电源的伤者,会造成施救人员触电事故。4)车辆伤害公司的原材料、半成品、加工件、产品等需通过机动车等进行装卸和运输,车辆进出厂区较频,且仓库和部分车间的物料也通过叉车进行运输。若由于运输车辆状况不良、有缺陷,或驾驶员失误、或行人违规、或作业环境存在能见度差等等因素,均可能造成撞人、翻车、扎辗和突然刹车货物倒塌跌落等后果,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车辆伤害事故发生。5)物体打击在生产车间、仓库,在搬运、堆垛原料、工件、产品等物料过程中,若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相互间配合不当,或其它意外因素均会引起物体坠落、倾倒,都能引起砸伤、压伤人员的物体打击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轻则造成人员肢体受损、骨折,重则会造成休克甚至死亡。6)高处坠落在生产、维修、加工、装配活动中,使用工业梯台,或登高作业等,若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自己不小心或防护不当或梯台护栏隐患、工作环境不良等因素,均能引起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轻则造成人员肢体受损、骨折,重则会造成休克甚至死亡。2.2.3 危险因素分析表表2-4主要危险因素表序号潜在事故引发事故因素事故存在场所后果1车辆伤害驾驶员违章驾驶;运输车辆进入厂区没有相关引导员车辆未定期检定;驾驶员精神不集中、违章驾驶;车辆性能不符合要求。厂区个体伤亡。表25其他危险因素序号潜在事故引发事故因素事故存在场所后果1火灾事故易燃物质泄漏挥发,达到爆炸极限并遇到火源;压力容器超压发生火灾爆炸;电气火灾。柴油储罐、空压机房溶剂泄漏,通风不良,现场存在火源。2物体打击设备失灵、飞车,防护措施不够、员工不按规范作业,危险作业现场没有监护人员双机搅拌楼、传输带个体伤亡。3触电电器设备或电气线路漏电;静电;雷击;接触漏电电气;防雷设施不合格配电房、带电设备个体伤亡。4机械伤害机械运动部件失控或防护装置缺失。无安全防护装置;人员违章操作。双机搅拌楼个体伤亡。5高处坠落人员违章操作;无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足;危险作业现场没有监护人员。双机搅拌楼、传输带个体伤亡2.3 重大危险源辨识本公司生产储存场所的危险化学品主要乙快为易燃、易爆物质。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规定,对本公司的整个生产区域、储存区域进行辩识,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如表2-6。表2-6重大危险源辩识过程览表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Q,吨)实际量(q,吨)q/Q1乙焕10.0150.015qQ0.015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当其计算结果大于1时,评价单元将构成重大危险源。公司2qQ为0.1小于1,因此本公司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3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公司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公司会议室),当公司发生事故时,现场指挥部设在事故现场,集结点设在公司出入口大门前空地,由应急指挥部的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本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如下:图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架图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公司应急指挥部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通讯联络组、灭火组、疏散组、抢救组等构成。应急指挥中心成员: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厂长成员:副经理及副厂长应急办公室成员:负责人:行政主管成员:警卫、电工通讯联络组:负责人:总经办主任成员:总经办科员灭火组:组长:生产处主任组员:生产处科员疏散组:组长:供销处负责组员:供销处科员抢救组:组长:专职安全员组员:财务处、实验室科员3.2.2 主要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职责:(1) 接受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应急救援中心的领导并落实指令。(2) 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3)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4) 负责本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先期处置和善后工作。(5) 配合专业部门进行事故现场的应急抢救工作。(6) 及时准确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7) 组织对应急预案处置方案的演练,补充完善本单位应急预案。二)应急办公室职责:(1) 设专人24小时值班。(2) 接到事故报警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3) 事故发生时,负责判断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三)总指挥、副总指挥1)总指挥职责组织制订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授权在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协调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总指挥不在时代替总指挥负责指挥救援;及时落实总指挥关于应急处理的指示。组织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及演练。四)灭火救护组(1) 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消防抢险等,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发生火灾的物料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灭火器材进行抢险救援。(2) 负责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设备设施现场抢修、应急调度处置。(3) 负责事故现场、事故影响区的人员疏散工作及受伤人员的救护;将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现场救护工作和送医院治疗。(4) 检查是否有人员被困(或滞留)在各自分管的区域并实施解困救援。(5) 负责指定人员协助行走不便/缓慢的特殊人员撤离至预定集合地点。五)通讯联络组(1) 迅速联系应急组织机构各相关负责人,并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拉响报警器、通知全厂员工紧急应急疏散。必要时通知公司周边单位、人员应急疏散。(2) 根据应急指挥部的决定负责向“119”、“Il0”、“120”等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知会情况,请求支援。(3) 事故状态时负责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指挥部之间的通讯畅通,负责灾后检查修复通讯设备工作。(4) 负责事故后全面修复有线通讯设备,确保通讯设备正常工作,以便尽快恢复生产。(5) 组长负责全组责任分工,统筹全组应急任务的开展。当组长外出无法及时赶赴现场时,由副组长履行组长职责。(6) 配合上级政府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六)疏散引导组a)组织员工选择就近安全通道、出口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到预定集合地点集合。b)维持应急疏散集合点的秩序,清点人数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c)负责安全通道、出口的日常检查,确保安全通道、出口畅通。3.3指挥权替代顺序总指挥不在公司时,由副总指挥代替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当总指挥、副总指挥均不在公司时,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授权生产处负责人行使总指挥职权,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因各种原因缺位时,按领导职务顺序排列予以替补。4、预警及信息报告4.1.1 危险源监测监控方式、方法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对危险源落实操作人员巡回检查、专业人员检查、领导定期检查的方式实施监控。(1)根据公司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储存情况以及可能引起生产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一个场所为应急救援危险点为双机搅拌楼针对以上危险点,本预案特制订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现场处置方案。4.1.2 预防措施事故类别主要防范措施车辆伤害1、设置交通限速和警示标志。2、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违章行驶,严禁酒后驶车和超载、超速行驶。3、定期保养、维护好作业车辆,保持完好状态。4、提示进入厂区人员要按路线行驶小心作业车辆。高处坠落1、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使员工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品。2、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在管理上加强监控,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3、对检修平台等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因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和缺陷发生事故。4、凡身体不适应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行从事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体检。5、实施作业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按分级由班组、生产处、公司进行作业审批制。6、作业人员在工作作业中严禁互相打闹追逐,以免发生失足坠落危险事故。7、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正确系挂安全带,并有牢固的立足点。8、在生产作业中,严禁穿着无花纹或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进行生产作业.机械伤害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2、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等部位必须有挡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事故类别主要防范措施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5、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6、在可能发生机械伤人的区域或机械设备上张贴醒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物体打击1、严禁违章操作。2、员工间加强沟通和及时的联系,遇突然情况出现时沉着冷静,减少错误操作、盲目蛮干,下面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触电事故1、合理配备和使用电气设备,按照负荷配备电气设备,电器设备及线路要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系统。2、对电器设备及线路要定期检查、检测、维护、保持完好状态。3、电器设备及线路的安装、维修,必须严格遵守作业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工作。4、电气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5、临时用电应实施作业审批制度,由责任部门批准后实施。公司在7K综合应急预案基础上,针对性制定车辆伤害、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8个现场处置方案。有效控制重大事故的触发因素及扩大因素。4.2预警4.2.1 预警的条件各单位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并确定预警和响应的条件、程序,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后,根据其严重程度逐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安全生产事故时,即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方案,按照三级预警级别行动。(一)一级预警条件超过公司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或者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事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或者建议启动XXX市相关应急预案,值班电话。如发生以下情况可考虑启动一级预警条件:如发生车辆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发生车辆伤害事故、搅拌罐事故造成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工作。(二)二级预警条件必须利用公司的全部有关单位(部门或组)及一切企业可利用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如发生以下情况可考虑启动二级预警条件:个别员工发生触电事故;火灾事故、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伤害造成人员受伤。(三)三级预警条件能被公司某个部门(组)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某个部门(组)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资等。如发生以下情况可考虑启动三级预警条件:机械设备伤害、物体打击等等。4.2.2 预警信息发布1)预警发布的方式、方法:采用警铃、喇叭及内部电话(包括对讲机、手机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广播向公司内部及周边企业发布事故消息,发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2)预警发布流程及内容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值班班长报告,组长向副总指挥、总指挥报告,必要时立即拨打UO报警电话,总指挥接到报警后,通知副总指挥、组员,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的类别、位置、发生事故的物质、可能影响范围;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4.3信息报告1)24小时有效的报警电话:XXXXXo2)事故信息通报程序生产处收到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事故的信息时,立即用电话、广播等通讯工具通知总指挥、副总指挥,各应急救援组按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现场应急反应。事故信息通报流程如下:3)事故信息上报信息上报流程如下:信息上报的内容:a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设备名称;b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发生伤亡等的物质名称、数量、可能的最大影响范围和现场伤亡情况等;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的设备名称及需要多少救援力量。c事故现场应急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事故的可控情况及消除或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等;d其他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情况:事故可能的影响后果、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e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联系电话。信息上报的时限当公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当班人员应立即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立即向生产处报告。4)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指挥部人员直接或电话向事故相关单位发送警报、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方向和距离,并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5、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5.1.1 响应分级的原则a、应急响应原则。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通报或相关信息后,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及时确定事故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组织、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对突发事件,随时掌握事态变化的情况,及时报告新疆地矿局或当地县级人民政府。b、分工负责原则。处置突发事件,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按应急职责进行分工布置和协调指挥,并配合上级的统一部署,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C、积极配合原则。各小组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及时处理紧急。5.1.2 响应分级按照发生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依据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将本预案分为三级应急响应。(1) 一级响应超过公司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或者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事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或者由政府部门启动城市政府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值班电话。下列情形可考虑启动一级响应:如发生车辆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发生车辆伤害事故造成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工作。(2)二级响应必须利用公司的全部有关单位(部门或组)及一切企业可利用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下列情形可考虑启动二级响应:个别员工发生触电事故;火灾事故、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伤害造成人员受伤。(3)三级响应能被公司某个部门(组)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某个部门(组)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资等。除一、二级响应以外的轻微事故如人员轻伤等事故按三级响应处置。5.1.3 应急响应级别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的级别启动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公司发生I-Ii级事故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发生m级事故,不需启动本预案。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启动预案。5.2 响应程序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同时还应制订,一旦发生伤亡等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我公司确定的一个危险目标,其主要应急救援措施应重点放在双搅拌楼上。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救援进展情况,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一旦发生,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总指挥报告,同时视事故的实际情况,拨打火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向外求助。2、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马上通知各应急小组赶赴现场,了解事故的发展情况,积极地投入抢险,并根据险情的不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与外单位支援人员的协调,岗位人员的留守和安全撤离等)。3、负责警戒的人员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同时疏散与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无关的人员,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4、总指挥安排各应急小组按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相应的灭火、抢险救援、物资供应等工作。5、当难以控制紧急事态,事故危急周边单位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当地政府以及周边单位,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6、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响应流程见下图:5.2.1应急指挥应急指挥部全体成员接到副总指挥通知或事故单位报告后,须在10分钟或最快的时间内赶到应急指挥中心或事故现场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地点集合,指挥开展应急救援行动。5.2.2应急行动及现场紧急处置各专业应急救援组根据指挥部指令和本组专项行动预案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一般处置方案:1、启动专业应急救援组和事故所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2、迅速组织撤离、疏散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非应急救援人员,封锁事故区域,按规定实施警戒和警示;3、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相邻装置、设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4、参加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隔热、防毒、防爆等),并设有专人监护;5、根据人员伤亡的情况展开救治和转移;6、及时掌握事故的发展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完善现场救援预案和资源配置。5.2.3应急响应对应表表5-1预警、响应、指挥机构、预案对应表号预警分级响应分级指挥机构分级预案体系分级1三级预警三级响应现场应急小组现场处置方案2二级预警二级响应应急指挥部现场处置方案3一级预警一级响应应急指挥部启动综合应急预案5. 2.4应急避险各专业应急救援组采取应急行动前必须作好次生、衍生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措施。5.3应急结束5. 3.1应急终止条件公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若满足下列条件时,则可以停止应急救援工作: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当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核实情况并向应急指挥中心请求应急终止,应急响应工作即结束。1、应急结束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统计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结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事故的简要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波及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2、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彻底调查,最终查明事故起因。3、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行政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总结,提出总结报告。总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初步原因;应急处置过程;处置中动用的应急资源;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对预案的修改意见。5.3.2事故终止程序(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现场监测,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1)将事故情况按规定如实上报镇应急办,由生产处负责总结评审整改,编制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并上报区应急办。(2)保护事故现场。(3)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一切记录,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取得相关证据。6信息发布6.1 新闻发言人事故的信息通报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可委托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专人负责信息通报。其他部门及人员不得对外宣传、发布消息或接受新闻媒体采访。6.2 信息公开的程序除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事故的信息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收集后,由总指挥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安生监督管理局报告,经市政府安生监督管理局决定同意后,通过媒体及安全生产信息网向社会公布。6.3 信息通报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2)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对于事故的信息,公司应在1小时内将详细情况(如时间、地点、事件概况、正采取的措施等)上报是政府和事故应急办公室。7后期处置7.1 污染物处理公司消防组要积极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系,负责做好事故现场消毒和疫情监控工作。7.2 生产秩序恢复指挥中心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事故部门负责人在生产处的领导下,进行事故后果的处理,将事故后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尽快组织、恢复生产。7.3 医疗救治事故现场人员有可能会出现人员脚被扎伤、摔伤、碰伤等。现场处理时,应检查所有现场人员,对不能处理的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7.4 人员安置确认事故现场无隐患后,各组负责人负责本组人员的清点清查,在生活区集合,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安排工作,恢复生产。7.5 善后赔偿公司按规定为从业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事故发生后,善后组要妥善安排好伤亡人员及其家属,并支付合理赔偿金,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7.6 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与应急预案的修订1、预案评估总指挥和各专业组在应急抢险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对应急救援能力做出评估,就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制定改进的措施。评估的内容有:通过应急抢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应急抢险物质准备情况的评估;对各专业救援组在抢险过程中的救援能力、协调的评估;对应急指挥部的指挥效果的评估;应急抢险过程中通信保障的评估;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在防护器具、抢救设置等方面的改进意见。2、预案修正1)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a、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b、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c、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d、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e、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f、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g、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3)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窠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8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负有救援保证任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随时保证信息畅通,各种联络方式必须建立备用方案,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通讯录。通讯方式如有变更要及时通知行政部。8.2 应急队伍保障按照本预案规定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队伍,各组长负责本专业组的日常管理、建设。各专业组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资。行政部进行监督检查,促使其保持战斗力,常备不懈。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应配备事故应急救援装备设施,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准备有关装备(详见附件三)。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应急物资装备主要包括基本装备、专用装备、图表等。8.4 经费保障为确保应急救援的需要,公司在预算中拨出一定数额的应急救援专项资金,该项资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配备、更新救援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应急救援队伍补贴、保险,征用物资的补偿等。经费由副总经理会同财务部进行核算。8.5 医疗卫生保障救伤医疗人员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关键。医疗救治要贯彻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救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