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
梳理归纳2课时考点一夯实必备知识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元素种类和存在形式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组成元素在含含址上、量上相差很大一含量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化合物无机物厂水:鲜重R量最多-L无机盐:占细胞鲜重的%.5%J-、。糖类有机物C'H、。、N(三)重且度:干重含量最多一UHoN.P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H、0(有的含N、P)产中分类依据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最基本元素C(参与构成生物大分作用子的基本骨架)期本元素C、H、O、N(干重、鲜重均最多)、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3.细胞中的无机物(I)细胞中的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4幺-细胞内单糖合成多糖I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结合水存在形式和一功能可转I化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逍拄生-有氧呼吸里三阶段I消化道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2)细胞中的无机盐【特别提醒】矿质元素吸收和水分吸收的关系(水与细胞间谢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人体汗腺分泌汗液,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稳态叱的水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水消化道内吸水动物1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_白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关系衰老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少匚结合水含出越高,抗逆性越强水分吸收矿质元素吸收4.有关细胞中无机盐的归纳与整合(1)常考无机盐的功能2)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a.对照组:植物+完全培养液一正常生长。b.实验组正常生长一X不是必需元素一生长不正常如5 生长正常IX是必需元素实验成功关键植物+只缺X的完全培养液蛋白质、ATP、 NADP、叶绿 素、核甘酸等<N><><L>无 -机- 盐血红蛋白(人体缺 Fea*时,贫血,无氧 呼吸加强,可引发 乳酸中毒)ATP, NADP. 核甘酸、磷脂等<f?X甲硫氨酸等组成成分:叶绿素(与光反 应有关)<nP>-<>维持细胞外液渗透 压.动作电位的形 成离不开“Na内流”甲状腺激素(幼 年时缺乏引发 “呆小症”)维持细胞内液渗透 乐,静息电位的维持 与恢复离不开“IC外流” _与Na+共同维持细胞外液渗<C3>j选乐焰可调节肌肉收缩区别水分吸收为渗透作用,不需要ATP矿质元素吸收主要为主动运输,需要ATP(1)都发生在根毛区;联系(2)矿质元素需要溶于水中才能进行;(3)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加细胞液浓度,从而促进水的吸收;(4)水分能及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矿质元素的吸收a.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应一致等。b.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考向突破强化关键能力考向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辨析1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I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碑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以上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GFAJ-I细菌体内部元素含量可能比铜、铁元素多B.神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神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GFAJ-I细菌可利用神元素合成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物质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2.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元素OHNKCaPMgS玉米44.436.241.460.920.230.200.180.17人14.627.469.331.094.673.110.160.78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B.表中玉米细胞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较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D.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考向二水和无机盐功能的分析3. (2021河南高三模拟)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均可参与化学反应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HzO中的氧来自氨基和骏基C.减少对越冬农作物的灌溉,可提高农作物对低温的抗性D.种子晒干储存可减少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4. (2022沈阳高三期末)无机盐是动物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机盐是构成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参与血浆蛋白的组成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离不开Na二Cl、HCO3和HPOr等无机盐高子的参与C.食物中缺碘可能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应适量食用加碘食物D.神经细胞内、外的Na+和K+浓度的稳定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兴奋性考向三无机盐生理功能的验证方法5 .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含X的完北全营养液-1;苗正常生长正常生长生长异常(实验前)(实验后)自身对照I只缺X的篇完全营养'液+幼苗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B.控制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需选一些相同的植物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6 .(2019全国I11,29)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O(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镀态氮(NH;)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筱为唯一氮源)中NHI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考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梳理归纳夯实必备知识1.细胞中的糖类(按种类)据是否水解 及水解产物不能水解可水解为2分子单糖可水解为多个单糖单糖二糖多糖W、H、。一颦二糖/多糖I-植物T 按:分 布,一共有TI果糖(主要)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一动物T他萄糖、 核糖、脱 氧核糖半乳糖 (主要)乳糖(主要)糖原(按功能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储能物质淀粉(植物)、三(动物)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1P30“知识链接”:葡荀糖在细胞内的“燃烧”过程区别于体外燃烧的特点是细胞内“燃烧”过程是“无火焰”过程,能量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释放出来的。(2)源于必修1P3i”图212”: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前置整分子,但是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2.细胞中的脂质-元素组成:C、H、O包幽L作用: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细胞中的脂质元素组成:C、H、O、N、P作用:构成生物膜的币要成分L元素组成:C、H、OHi-I-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近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I-作用-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功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1.-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P33“练习基础题”:磷脂是所有细胞(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2)源于必修1P33”与生活的联系”:胆固醇在许多型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过量摄入。考向突破强化关键能力考向一辨析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7 .(2022北京海淀人大附中高三模拟)糖类和脂质是两类重要的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正确的是()A.含有C、H、O、N8 .是重要的储能物质C.是生物大分子D.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8 .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使没有向培养液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培养液中转化为脂肪后进入脂肪细胞9 .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后,其元素的种类会发生改变C.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氢较多D.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合成特别提醒糖类和脂肪均由C、H、。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C、H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产水多、释放CO2多。考向二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化合物的变化分析10 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脂肪/sg溶性糖10172229A.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B.种子形成过程中,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C.等质量的可溶性糖和脂肪中,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5(4(3(2(H %/芟W 口呈开花后天数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10.如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储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I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颗粒。(3)图2中在7天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710天干重下降的原因是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归纳总结】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子类型变化、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种子形成时可溶性糖(还原糖)f淀粉糖类f脂肪种子萌发时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脂肪一甘油、脂肪酸一糖类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考点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基础提炼通读实验内容1 .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还原糖+斐林试剂二竺竺£躯奥则v砖红色沉淀淀粉+碘液一蓝色(2)脂肪的检测:脂肪十:苏丹In染液f橘黄色苏丹IV染液f红色(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麻试剂一紫色2.实验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制浆I纱布过滤I取滤液I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III染液一橘黄色。方法二(3)蛋白质的检测花生种子(浸泡)去种皮,将子叶切成薄片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选最理想的薄片'取材I23滴苏丹In(或苏丹IV)染液染色制灯.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I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标;(花生种子中有脂肪存河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双缩胭试剂颜色反应:待测到 织样液-A液 1 mL,摇匀2 mL ©双缩腺试 U剂B液4滴, 队摇匀后变成紫色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核心诠释剖析实验要点1.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服试剂的“一同三不同”(1)检测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的原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2)在还原糖检测实验中,若待测组织样液中不含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即CU(OH)2的颜色。(3)检测蛋白质时,加入过量的双缩胭试剂B液后,如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双缩服试剂B液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CU(OH)2蓝色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效果。(4)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胭试剂A液完全相同,将斐林试剂乙液用蒸储水稀释5倍后便成为双缩版试剂B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2 .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选材(1)上述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2)蛋白质检测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作对比设置对照物质检测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实验脂肪检测的过程中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试剂原理是苏丹In或苏丹IV染液易溶于酒精考向突破考向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基本操作11 .下列关于物质鉴定和观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苹果汁加入斐林试剂摇匀水浴加热后可生成病红色沉淀B.把花生切片,用苏丹IV染色后直接观察能看到清晰的红色颗粒C.鉴定蛋白质时,双缩服试剂A液与B液混匀后再加入样液中可发生紫色反应D.用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被染成绿色的是细胞质【归纳总结】把握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唯一需要加热检测还原糖,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唯一需要显微镜切片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12 .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馀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葡萄糖蔗糖胃蛋白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RNAA.只有B.和C.和D.、和重温高考真题演练1 .(2021全国乙,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2 .(2018海南,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SO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Mg?+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 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Mg?+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的吸收3. (2018江苏,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的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4. (2020海南,1)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C.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D.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5. (2017.全国I,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臊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五分钟查落实一、易错辨析1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地壳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2 .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3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4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等()5 .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分子,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转红色()6 .细胞中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7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8 .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9 .人体大脑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直接氧化分解()二、填空默写1 .(必修1Pl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加热可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11I(或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而蛋白质遇双缩腺试剂呈紫色。2 .(必修1PQ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3 .(必修P3脂肪和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2多,产生的H2多。4 .(必修P35)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的原因是水分子为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5 .(必修1P35)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虹的形式存在,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身邈形式存在。6 .(必修1P36)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非常重要。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 (2022辽宁大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B.核糖核酸、纤维素、ATP及磷脂共有的元素为N和PC.DNA分子中含有氢键,RNA分子中不含有氢键D.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2. (2022山东淄博一模)芥菜等蔬菜在霜冻后食用品质更佳。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产生抗逆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抗逆反应体现了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B.该变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不易结冰C.该抗逆反应引起细胞膜流动性增强、酶活性升高D.该抗逆反应导致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3 .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为单盐毒害。下表是利用012mol/LNaC1、0.12molLCaCI2012molLKCl溶液进行实验时,小麦根的生长情况:溶液NaClCaCl2NaCl+CaCl2NaCl+CaCl2+KCl根的总长度mm5970254324下列有关说法最合理的是()A.单盐毒害现象发生在含有非必需元素的盐溶液中B.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有关C.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G溶液中,不会发生单盐毒害D.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4 .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如图为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式,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特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叶绿素a的结构式A.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尾部对于叶绿索a分子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C.叶绿素a的结构可说明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秋天叶片变黄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的5 .胆固醉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下列有关胆固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动物性食物中最常见的脂肪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胆固醉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运输D.日常饮食不要摄入胆固醇以免造成血管堵塞6.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脂肪含量人种子干重24681()1214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7 .人们生活中会涉及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用米饭和馒头等含淀粉多的食品8 .患急性肠炎的患者脱水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及时补充纯水C.某人出现抽搐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其体内钙离子含量偏低D.人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造成血管堵塞,饮食中应禁止摄入胆固静8 .苏轼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饴”是指麦芽糖,“酥”是指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用显微镜观察苏丹In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麦芽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A.<5)B.®C.D.9 .(2022陕西高三期中)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储藏物不断代谢变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I、11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储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图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成熟时间(d)bd图A图BA.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摇匀后,可观察到两管均呈蓝色,但C管颜色较浅B.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后,可观察到两管均呈砖红色,d管颜色较深C.若提供适量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和蒸偏水可检测香蕉果肉是否含有蛋白质D.图A中I、II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10.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施用锈态氮肥,会引发一系列的土壤环境问题。如一些植物的根系在吸收无机盐时,吸收的NH;多于吸收的阴离子,为维持体内的电荷平衡,植物会通过根系释放H+到土壤中,土壤PH下降,导致土壤酸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化土壤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B.农作物吸收的含氮物质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磷脂等物质C.N出和NO'同时存在时,某种作物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可能大于另一种D.在减少钱态氮肥施用的同时,合理的轮作可能对土壤酸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1 .(2021河南高三模拟)玉米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而胚芽中脂肪的含量达17%45%,故可从玉米种子中提炼玉米油。种子吸水萌发时,玉米胚芽合成赤霉素并释放到胚乳和糊粉层,糊粉层细胞接受赤霉素刺激后产生水解醐并释放到胚乳,促进淀粉水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两者均为玉米子粒的储能物质B.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不能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糊粉层细胞产生的水解酶释放到胚乳后,会使玉米子粒干重减少D.萌发期玉米子粒的胚乳提取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2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与细胞新陈代谢及抗性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水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且自由水的含量大于结合水的含量B.细胞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细胞的抗寒性增强C.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不变D.幼小的生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时,代谢越活跃二、非选择题13 .为探究玉米子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及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及用具:玉米子粒;斐林试剂,双缩胭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检测玉米子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子粒纵切,滴加,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2)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陋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C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1发芽玉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 + +缓冲液淀粉溶液淀粉溶液淀粉溶液淀粉溶液设置试管I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的提取液。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o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14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储水,实验组盛有用蒸储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谭水,实验组浇以蒸储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4)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答案1CDCAC6蛋白质核酸叶绿素(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钱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和Noi剩余量。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02剩余量小于N田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若营养液中NM剩余量小于N0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i。7DCC10答案答案(1)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2)苏丹In橘黄(3)0该阶段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减少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HAC真题CADCB判断全错案精炼1ACDBB6DCABA11CA13答案(1)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2)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发芽前玉米蓝色一成红色淀粉酶失活14答案(1)不能。因为蒸储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2)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3)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