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4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总结(解析版).docx

    • 资源ID:1045134       资源大小:239.1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总结(解析版).docx

    第4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总结【思维导学】通常可燃物*火 火碳单质高温分解无定形碳碳-60空气温度充分燃烧P灭火方法I灭火器I绿色能源一地热能 一核能太阳能化石燃料氧化钙与水反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收集实验室制法【考点梳理】一、燃烧与灭火(一)燃烧条件1、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2、(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3、补充实验: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1)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2)该实验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4、燃烧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5、燃烧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只要是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的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为可燃物的燃烧。(二)爆炸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o2、什么物质能引起爆炸?(1)可燃性的气体;(2)可燃性的粉尘。3、思考: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不是的,例如:(1)轮胎的爆炸,(因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2)高压锅的爆炸。(3)气球的爆炸。(三)灭火与防火灭火就是一一破坏燃烧的条件(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四)跟踪练习1、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提供氧气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D【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DA.白磷B.红磷C.镁条D.铁片【答案】D【解析】A、白磷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够自燃,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B、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D、铁片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故选项正确。故选及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忌)C(§)D(g)【答案】D【解析】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故选D。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答案】D【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选项说法正确;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o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白磷红碉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二、碳(一)碳同素异形体1、金刚石性质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作装饰品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切割玻璃;作钻头2、石墨性质用途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作铅笔芯质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有滑腻感。作润滑剂3、生活中常见的含石墨的物质(1)、木炭和活性炭:黑色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剂和脱色剂,可以吸附色素、有异味的物质。(2)、焦炭可用于金属冶炼。4、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县氢两种不同的单质,磷元素可以组成空磁和臼磷两种不同的单质。5、用木炭还原氧化铜(1)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连浊。(2)化学方程式:2CuO+C=z2Cu+CO?to(3)注意:酒精灯火焰上的金属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6、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1)木炭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其具有还原性。(2)氧化铜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其具有氧化性。(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1)二氧化碳气体隆遢加压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土述。(2)固态二氧化碳一干冰的用途:人工降雨、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2、Co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3、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可溶于水4、一氧化碳燃烧实验(1)现象:纯净的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逊的气体。(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c02o(3)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1)实验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0+CUOCu+C02(3)实验注意事项: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高温下又被氧化。尾气要进行处理一一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Co污染空气。6、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逛血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7、比较COz和Co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co2+h2o=h2co3不反应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1+H2O不反应可燃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O2.煨2CO2还原性无还原性CO+CuO/3Cu+CO2毒性无毒无毒(三)跟踪练习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金刚石是纯净物,石墨是混合物B.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答案】【解析】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硬度很大;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形成层状,硬度较小;正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才导致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故选C。2、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A,可燃性B.还原性C.稳定性D.吸附性【答案】C【解析】因为木炭在常温卜.具有稳定性.3、关于金刚石、石墨、CKI的叙述,正确的是(),都属于碳单质B.都由碳原子构成C.都具有导电性D.完全燃烧产物不同【答案】A【解析】A.金刚石、石墨和C6。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一种由分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构成,故不正确;C.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不正确:D.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不正确;故选Ao4、冶金工业上,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这是利用了焦炭的()A、可燃性B、还原性C、稳定性D、来源广【答案】B5、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黑色粉逐渐变红色,石灰水无变化C、黑色粉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答案】C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A.我是灭火英雄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C.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D.固体的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常用于灭火,故A说法正确,B、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是主要原料之一,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气体,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比空气重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C.都有还原性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A、两种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不正确;B、单质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正确;C、两种气体中只有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D不正确:8、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该诗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的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多种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与诗意无关的是()A.CaCO3高温C(M+CaOB.CaO+H2O=Ca(OH)2C.CO2÷Ca(OH)2=CaCO3+H2OD.CO2+H2O=H2CO3【答案】D【解析】A、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高温煨烧石灰石,A化学方程式正确,A不符合题意;B、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B不符合题意;C、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C不符合题意;D、石灰口令诗中不涉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e9、美国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奇袭获胜。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请解释这是什么原因。【解答】这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10、现有A炭黑、B木炭、C石墨、D活性炭、E焦炭、F金刚石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选择填空。制碳素墨水的原料;加入高楼里炼铁的是;黑色橡胶的填加成分是;用于制造黑火药的是;画家写生用的笔中含:(6)装在钻探机钻头上的是:填充滤毒罐的是;可用来作电极的是;【答案】(1)A;(2)E;(3)A;(4)B;(5)B;(6)F;(7)D;(8)C。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1、实验药品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少量气泡;反应慢反应慢不易收集2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许多气泡;速度适中容易收集,适合3碳酸钠和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快反应太快不易收集2、解析: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所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停止。不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过快,不容易控制反应过程,不利于收集气体。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3、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2HCl=CaCl2+H2O+CO21;(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原理:CaCo42HCl=CaCl2+H2O+CO21;(3)装置: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法,(4)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收集二氧化碳;验满。(5)收集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能溶于水R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6)验满: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瓯旦,木条熄灭则收集满。(7)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原理:Ca(OH)2+CO2=CaCoaI+HQ(8)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渔酗工(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锥形瓶中的导管只能刚刚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集气瓶中的导管要接近集气瓶底(目的:便于排(三)跟踪练习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A.燃烧木炭B.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高温燃烧石灰石D.蜡烛燃烧【答案】B2、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插到接近集气瓶的()A.瓶口B.瓶边C.瓶底D.任意位置【答案】C【解答】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尽可能的排干净集气瓶内的原有空气,使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选C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C.检验二氧化碳A.送入药品b.存放二氧化碳LJD.验满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A、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镣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应正放,B符合题意;C、检验二氯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C不符合题意;D、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伸到集气瓶口,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04、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 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C. 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D. 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是不能说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A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C出溶液变浑浊,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具有助燃性,所以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C不符合题意;D、通过分析可知,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方程式是。高温【答案】高温分解石灰石;CaCOi=CaO+CO"【解析】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石灰石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BinnCaCO3CaO÷CO-1.高温故答案为:高温分解石灰石;CaCOl=Ca0+C02t.6、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到了如图所示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3-稀盐酸 礼大理石B底部破损 的小试管 大理石 稀盐酸C细铜丝(1)能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2)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的木条放在O(3)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4)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使石蕊变色的。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5)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改进的主要目的是(填字母序号)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C.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答案】(1)大(2)燃着;集气瓶口(3)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4)碳酸;水+二氧化碳=碳酸(5)A【解析】(1)、能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3)、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4)、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色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二氧化碳二碳酸;(5)、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破损的小试管底部与稀盐酸接触,反应开始进行,破损的小试管底部与稀盐酸分离,反应结束.这改进的主要目的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答案为:Ao四、化学染料(一)化石燃料1、煤(1)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十储(是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固体:焦曼一一冶金工业重要原料。液体:煤焦油化工原料:粗氨水一一化肥。煤气:煤气一一燃料。2、石油(1)石油的形成:是古代动植物遗骸在地层下经过非常复杂变化形成的,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2)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分镭(是物理变化)利用石油中各组分递息小回分离。3、天然气(1)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甲烷(CHJ。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4、酸雨的成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旦。(二)绿色能源1、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原因:a、热值高。b、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c、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水为原料来制取。2、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三)跟踪练习1、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答案】B【解析】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和甲烷晶体(CH1-H2O),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可燃冰存在于低温高压环境下,在常温常压下不能稳定存在,故B正确;C、可燃冰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所以可燃冰不可能变成油,故C错;D、“可燃冰”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故D错。故选BoC-T-.r-'h-Wvaui*日CH4+20?2COo÷HoOCjHo+50o3C0?+4HaCXrrn士总卜2、天然气、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4222、38222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C.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答案】C【解析】解: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分子即同体积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液化石油气需要更多的氧气;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充分,需要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的燃料进气量减少或增大空气进入量.故选C.3、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8HzO,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石油和天然气等。(2)甲烷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0为<.(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o(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点燃【答案】(1)煤;(2)有机物;(3)3:5:32:(4)CH,8H20+202C02+10H20;(5)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析】(1)目前三大化石燃料有燥、石油和天然气;(2)甲烷CH.是最简单的有机物;(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0=12X1:1X20:16X8=3:5:32;(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1-点燃8HQ+22C02+10IL0;(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可以节能环保,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4、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i和少量反,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O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0?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答两条即可)IUU天 煤 天煤m (COj) /gm(SO:) Zg图2(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露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露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o(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进程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答案】(1)混合物;(2)田+20.八"&C(V2H2;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3)甲;一定条件(4)1:1;C0+2ILClLOH.,【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和少量的N2、C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可知,天然气水合物中由水、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为一种混合物:(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占燃CH"('EC0+2HA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3)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故报警器应安装在甲位置;(4)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MI。一定条件C0+3压;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二一定条件CHQH。

    注意事项

    本文(第4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总结(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