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ocx
-
资源ID:1049678
资源大小:19.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ocx
行EB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困境及应对第Sg研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机构,其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编制预算计划,同时严格依据编制的内容来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总称,需要履行执法监督与社会管理职能,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得到资金支持,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前制定工作计划,在保隙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同时降低成本支出。财务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必要性体现如下:第一,财务预算管理具有风险防范作用。预算管理人员可根据单位以往资金使用情况,对未来资金使用制定计划,提前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第二,明确责任和激励机制,管理者可依据财务预算管理效果进行人员奖惩,调动人员工作状态。第三,强化基层管理,提高单位运营效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角度入手,做好各岗位预算目标制定工作,再将任务划分到各个员工手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效率。第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确立协同合作机制,提高管理工作质量。面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预算管理可有效减轻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负担,降低财务管理压力,以资金预算或者业务计划的方式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1。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认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缺乏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或者认知不够全面,相关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首先,管理层过于重视绩效管理,忽略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且管理层缺乏专业化财务知识,导致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受到阻碍。其次,个别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和普通财务管理工作相同,导致财务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时,人员责任难以落实和划分,给接下来的财务预算管理带来隐患。最后,相应工作制度存在滞后性,单位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方式缺乏创新性,影响人员工作积极性2。(二)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单位对财务开支难以有效规划,导致支出偏大,财务部门拨款时出现核对上的问题,这是造成财务支出等级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的原因。其次,事业单位资金往来不够明确,难以直观反映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与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导致账面信息较为混乱。最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透明度不足,相应制度难以发挥作用3。(三)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不足一方面,战略活动和短期活动之间契合性不足,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容易受外界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安排的战略规划与现实不相符,对部门管控能力不足,且一部分财务人员注重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目标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将静态和动态管理措施相结合,虽然财务预算指标十分标准,但随着影响因素的增加,过于强调模式化指标会降低信息实时性,导致预算管理模式僵化,不利于后续调整,甚至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四)财务预算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力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财务人员缺乏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极易引发财务风险。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审批方面不够严格,特别是资金支出缺乏严谨意识,不仅扰乱了财务预算工作秩序,也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实效性。由于相应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务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最终使得预算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此外,财务预算监督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预算事务开展期间存在逻辑性欠缺的情况,预算管理制度与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财务预算监督环节缺乏风险预警工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从内部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模受限,预算部门没有采用精细化评价指标,考核体系不完善;从外部来讲,财务预算监督管理不足与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有关。(五)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未来各单位应朝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方向改进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引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但目前很多单位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硬件设施落后,且不具备专业化预算管理软件,导致预算核算和预算编制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虽然有的基层单位建立了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但对于风险问题没有科学防范,难以处理突发状况,不仅威胁财务信息安全,也会给接下来的财务预算工作带来更多隐患。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一)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全方位认知立足于新常态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在单位内部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使预算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管理层需发挥示范作用,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努力学习专业化财务知识,做好单位内部的宣传,鼓励所有人员参与财务预算工作,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预算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引导预算人员明晰个人职责,为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提供高质量服务。(二)优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升预算编制合理性以预算编制作为基层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编制预算之前加强对财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明确单位当前的财务情况,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加强项目支出规划与预测,谨防预算和实际支出的不相符问题。第二,财务预算编制环节,有必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做好未来财务的预测分析,提高预算管理实效性。第三,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防止年度结束后遇到资金管理不足的问题。按照年度经济活动实际情况预测接下来事业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政策变化相关影响因素,确定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计划,做好可支配财政资金的有效规划,使财务预算编制更加准确。综合评估全单位经济收入情况,对各项经济收入来源加以明确,再对收入项目分类管理,按照支出经济分类项目展开划分。为了避免对项目的重复审批或随意更改,有必要做好支出资金额度的管控,按照项目收入情况确定具体支出额度,随后明确项目支出资金来源,完成相关内容的审核分析,谨防资金支出超出预算,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为了更好地将预算指标细化到基层单位,应精准制定财务预算工作指标,降低预算和决策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提高报表数据信息准确性。(三)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确立系统化预算管理模式强调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战略规划与短期活动的相互契合,整合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信息,深入剖析后加强对单位经营活动预算的动态化管理,预判战略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预算管理结果转变战略规划;依据战略规划做好短期活动的编制,综合利润、成本费用以及现金流量目标,加强对各目标的解构处理,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关注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这一过程中,有必要按照预算结果调整单位短期活动,实现内外发展环境和战略规划的合二为一,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科学性。响应国家号召,优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融合静态与动态管理模式,调整静态指标,使资金支出预算和成本费用满足单位运行需求。要求财务人员树立成本观念,做好资金统筹管理,防止预算安排过程中遇到资金闲置的情况,经过预算控制保证资金收入与支出合理,科学设置预算管控指标,加强对资金成本的有效控制,为基层单位营造更广阔的经营优势4。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管理与控制模式,编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成本控制,以系统化任务模式做好统筹与控制工作,从而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对此,预算管理人员需要完成以下工作。第一,确立预算执行标准,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基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绩效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从专项资金管理角度出发,统计目前资产投入现状,在提高资源处置效率的同时展开预算与收支管理工作,并兼顾结转管理与结余管理,完成资产负债管理细节操作。财务人员应与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确立合作关系,以统筹监控的方式明确责任和义务,优化财务活动步骤,尽可能地消除预算编制中的隐患问题。第二,合理设置预算管理模式,根据事业单位业务投入情况,按照其主流业务设置支出控制比例,一旦支出或者收入超出30%,此时所有支出都要交给上级单位完成预算统筹,并在拨款时做好全额预算管理,以标准化管理方案做好“预算包干”“超支不补”以及“结余留用”支出的总结。比如经费管理方面,确定核定基数和年度预算,解决以往预算执行中常见的问题,重点审核预算包干结余经费,分析当前预算项目是否需要分别确立事业发展基金或其他基金,如果出现了资金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必要从前期阶段入手加以预算控制。再比如支出费用预算控制环节,应确定包干核定要点,核定所有结余单据,设立干预方案。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差额预算的过度控制,根据项目标准与费用投入,经过二者的对比分析以全额预算管理为基础找出影响差额的预算指标,要求各部门制定相应工作方案5o第三,从差额预算控制角度入手,要求财务人员做好业务收入、政府补助支出的总结,以确定收支流水为基础采取合理的节约支出举措,做好财务预算支出指标核对工作,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效果。财务人员应做好定向补助优化工作,掌握收支预算模式,遵循“收入抵支”“结余留用”以及“超支不补”的工作原则,做好结余工作安排,使差额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四)加大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优化考核机制在科学进行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应做好编制执行效果的监督管理,发挥财务预算的监督作用,提升预算执行水平。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第一,确立监督工作制度,明确人员责任义务,为预算编制实施提供便利条件。第二,财务预算监管工作中,应做好对票据内容的核验,保证票据内容真实性,谨防财务风险。第三,提高基层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突出基层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财务预算实效性。实际上,考核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末端收尾工作,也是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总结回顾。设立预算管理考核机制应明确以下工作要点:首先,明确考核标准,按照具体岗位进行标准细化,各部门需掌握自身目标位置。其次,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做好考核结果的客观评价,以便基层人员直观掌握自身岗位工作效果,在完成考核结果的评分设定同时,也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逐渐掌握财务预算管理考核机制,提高考核工作效率。最后,制定监督工作计划,注重预算标准确定、财务投入分析,加强对预算管理进展把控,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展开监督工作,以体系化控制模式及时发现预算逻辑或者考核标准中的偏差,通过根源追溯控制加以工作改进,确保考核机制的设定能够为预算执行提供保障。(五)加快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首先,加大对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投入力度,更新软硬件设施,引入专业化财务管理软件。其次,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保证财务信息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同时,确保信息使用安全,提高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强化预算监控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创建立体化预算监控体系,确保每笔资金收支都有相应的审批审计过程,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再次,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预算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加强预算信息有效管理,以便财务人员掌握预算的实际落实情况。最后,建立预算信息预警系统,及时发现任何资金异常情况,一旦出现资金变动,系统会自动提示,以便财务人员调整预算方案,优化资金分配,谨防后续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四、结束语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预算管理意识,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角度出发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明确财务预算工作重点,优化考核机制,形成系统化预算管理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