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网传《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后有附录).docx
-
资源ID:1051319
资源大小:23.3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读网传《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后有附录).docx
读网传基辛格给中国留下封信(后有附录)张荣生爱美友华双顾兼,访京百次建功鲜。毛周尊敬并尼总,文化承传才万年。谋略须研方策准,兵戎宜避磕谈延。攻台雄武逼和统,高智控歧逐宇巅!(2023/12/05,夜眠前,9:25,躺床倚枕,口占手录成稿,于南通市德民花苑)【荣生自注】1 .解题,诗为通读网传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再读三思,有感而作。2 .鲜,谓基辛格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其功其德,与日月同在,日久弥新。3 .并尼总,指像高评毛主席、周总理(基辛格称誉他们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所谓有骨气,一是敢于打胜抗美援朝,二是敢于离开苏联,而与美国交往;三是在与美国交往时,坚持在上海公报等双边文件中,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动摇:三者都是坚守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不退让)一样地高评尼克松总统;并,平列。4 .“文化”句,指一视同仁地看待古代、近代、毛周时代、改革开放时代的优秀文化,“不薄古人厚今人”.万年,比喻红色江山保持恒久。5 ."谋略"句,指中国研究美国,要像美国研究中国那样地认真和深入,这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预案成熟,以便从容、正确、恰当、而有分寸地应对各种突发事变”。6 ."兵戎"句,引用基辛格原文:“我听了颇为震撼,找到了那个时代的军人值得敬佩的答案,为此写下'愿中美两国永远不兵戎相见的留言。我担心的是今天的美国兵遇到昨天的中国兵。”意谓世界上两个最强大国家处理相互关系,要各有攻守,互有进退,有张有弛,有利有节,最好是不要发生正面的武装冲突,乃至擦枪走火、成篦战争。磕谈,谓既磕磕碰碰,又保持对话。7 .“攻台”句,谓大陆军方以“压倒优势”而“兵临城下”,使台军心理崩溃、放弃抵抗,即“以武统逼和统”,或者说“以武统开篇,以和统结邈”,是最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台湾避免了战火毁坏和人员死伤,二是美国也不用承担“隔岸观火,见死不救”的道义责任,从而在自己的“各路盟友”面前,保住了自己作为“台湾老朋友"的"盟主"的面子。8 ."高智”句,渭中美两大国“双峰并峙”,将会在21世纪剩下的年代,乃至更长的时期里,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景观。【附录】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侑犀利声面具侠2023-12-0209:40发表于山东1.4万人听过内容提要:陈述过往的事实,留下中肯的建议,平复内心的不安,流露对中美的担忧,一位百岁老人的临终挂念。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我留下这封信给中国朋友,是出于一个外交人员的国家情怀和专业热爱,以及对老朋友的回馈,当然还有其他可以理解的因索。需要声明和强调的是,我生前是美国公民,所做的一切都是着眼美国需要,从美国价值观出发,落脚点是美国利益。这也是作为一个美国人,任何一次出发的前提和无数次归来的结果。不论是赎罪日战争、智利政变、塞浦路斯内战、越南战争还是其他我有幸参与的更大事件,笑不如此。所以,这封信从这个基础、并兼顾双方都能接受的思想出发。我在世100年间,世界发生很多大事,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一些片段。作为世界关系中重要的分支关系,中美关系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是倍受世界关注的。尤其是在冷战时期,中美苏三国角力的时候,这种关系变得尤为微妙,任何两方的联手都是第三方关注的重点。70年代的美国,历史选择了带领美国前进的尼克松总统。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很荣幸受领为中美两国建交铺路搭桥的“接头任务”。1971年的冬天比较冷,但我们似乎从中看到下一个春天必然提前到来的迹象。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首先归结于两国领导人超前眼光和远见卓识。当然还有他们身边能干的政府职员。我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一个正常的建交活动,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件,会被中国人民反复评说,并把一部分功劳记到我个人头上。对此,基辛格不敢受之以全,更有愧于中方报道中的一些形容词。如果说,中美建交论功排位的话,当属伟大的尼克松总统和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他们的政治远见和高超决策决定了两国之手必然会握到一起;当然,还有值得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功不可没。我要强调的是,中方在一些报道中定义中美建交是“破冰之旅”,我认为称呼“融合之季”或许更合适。之所以这样思考,主要是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政治形势判断,对于1972年的中国来说,打开世界大门已经在毛泽东主席的思考中:同时,苏俄与中国关系的恶化,让善于捕捉政治时机的尼克松总统看到了机会。中国有句俗语叫“一个巳掌拍不响”。当时的中美建交既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美两国发展的现实需要;能够顺利建交,是两国领导人的高超智慧,也是两国利益的一拍即合。所料不及的是,在中国媒体报道里,每每提及1972年中美建交,大部分文字给了我,赞誉我为此做出的贡献,这是不妥的,不公平的,也令我不安。今天的中国人如果回忆中美建交的历史,大部分文字应该给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应该感谢中国开国功臣在毛主席带领下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而不是把功劳记在一个美国人身上。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中国媒体在回顾那段历史时,喜欢用两张照片炫垠成就,一张是尼克松总统弯腰与毛泽东主席握手的照片,一张是尼克松总统为周恩来总理披大衣的照片。我理解中国人民的自豪心理,但是我要说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人,尼克松总统谦虚的举动源于他优秀的品格,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敬佩,关于这一点,他后来在多个场合有提到。当年,尼克松总统和参与此次活动的美国政府工作人员都为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感到荣幸,因为他们身上的骨气值得美国和美国人民尊敬,当然还包括一些与中国交过手的美国将军的心悦诚服。我之所以用一段文字讲述一件平常的事,想提醒中国朋友的是:中美建交,不要归功基辛格,要感谢伟大的毛主席、周总理,感掰当年参与此事的中国前辈,他们是值得美国送上敬意的中国人。因为职业关系,此后几十年里,我多次去中国,有人统计是100次,我不清楚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是每次去中国都有新发现和新收获。在中美建交后的几十年里,我见证了几代中国领导人接力建设国家的信心,见证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见证了中国不断发展的变化。中美建交后,双方关系发展一直稳步前进。1978年后,中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这个事件让世界惊喜异常,让美国颇为心动。作为世界大国,美国一直坚持民主与自由,并希望这一价值观被世界各国广泛接纳。中国一旦打开大门,意味着美国可以通过开放的大门看到中国的短板和软肋,从中找到与之打交道的有效途径。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城市和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国为此也付出代价,尽管中国坚守的是社会主义,目标是共产主义。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人民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开始向往西方,改变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方式,简言之,逐渐西化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面临丢失的危险,有的是中国人自己埋葬了它。举个小例子,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爆竹,居然会被权力部门以污染大气为由禁止燃放,这在美国人看来不可思议;中国价值连城的兵书孙子兵法,美国军人人手一本,而中方似乎并不感兴趣,也让美国感到困惑;还比如,中国花费巨额财力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择枝而栖,抛弃祖国成为对方阵营中的骨干力量,也让美国感到无法理解,等。也许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例子。但谁能保证这些微不足道的例子,会不会成为一颗颗击倒中国的子弹呢?一个国家的消亡,通常从文化的消亡开始,任何国家都逃不过这个宿命。热爱中国5000年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珍惜并传承祖宗传下来的5000年文明,是会赢得世界尊敬的。当然这是中国内政。还是说说出自职业习惯的建议。今天中国的发展正在印证“雄狮醒来”的那句完整表述,中国巨大的影响力已经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日益期起的中国也在管理世界上跃跃欲试。世界大事面前的中国方案与中国建议可见一斑。而那些建议与方案,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是由美国提出的,只不过概念不同、内容不同而已。中国的跃跃欲试让美国不快,也让美国感到焦虑,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不奇怪了。美国一直认为自己可以管理这个世界,有能力为世界各国规划未来,并为此乐此不疲。但日益强大的中国似乎有了不同意见,并且希望他的意见得到广泛的认同。中国认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自家的经应该由自己人来念,美国在旁边敲木鱼是多余的,拒绝美国的介入与参与。于是,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随着互不买账日趋激烈,互不干涉变成一句空话。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是考脸各国政府集体智慧的思考题,中美关系也不例外。这个世界不缺为国争利的领导人,缺的是利益面前清醒的领导人,如果延伸一点说,缺的是有远见的领导人。遗憾的是,有的领导人求胜心切,急于求成,还没认真审题就草草落篦,毛手毛脚中答得一塌湖涂;有的领导人只看到眼前利益,手里有碗不望锅,短视与武断断送了本可以美好的未来。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必须在知此知彼的前提下做方案,必须在摸清脾气和性格上做文章。从目前情况看,在这方面,美方似乎略胜一霹。美国了解中国的过去,清复中国的现在,也预测到了中国的未来。过去的美国与中国打交道,是一种方式;现在的美国与中国打交道,是另一种方式。美国不缺软弱的对手,感兴趣的是勇敢的敌人。2005年,我访华期间,参观过一个参与朝鲜战争的连队。长津湖战斗中,这个连队的连长在战友接连倒下后,抱起最后一个炸药包与对手同归于尽。我听了颇为震撼,找到了那个时代的军人值得敬佩的答案,为此写下“愿中美两国永远不兵戎相见”的留言。我担心的是今天的美国兵遇到昨天的中国兵。最近几十年里,中美之间发生一些摩擦。比如南海撞机事件、大使馆被炸、4艮河号检查等,中国应该好好反思总结。当然,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不展开讲,中方也能理解我想说什么。最近几年,中美关系萦张加剧,这背后有美国的焦虑,也有中国的犹碟。如何让一个突然事件嘎然止步、不再发酵,更不能让其发展成历史问题,是美国该思考的,也是中国该思考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犹豫,解决不了具体问题;退让,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如何在各不相让中,找到一个彼此认同的点,并非易事:就目前美国政府来说,正在焦虑地寻找,但短时间内难有答案。未来,台海和南海将是中美争论的焦点,尽管有白纸黑字的承诺,但是,形势的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变化莫测面前,可能一夜之间,那些曾经双方认可的描述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如何妥协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需要双方的智慧,更看更各自的勇气与胆量。需要提醒中国朋友的是,美国从建国到现在,字典里没有“双羸”这个词,也没有“和谐发展”这个句子。建议中国朋友不要在这方面对美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尤其是面对今天的美国政府。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利益,决定了美国任何一届政府都不能违背一贯的准则。这里要说一说安克雷奇的中美对话。这是中美关系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细节。美国领导人外交上的不成熟,导致所表现出来的傲慢激怒了中方外交官。弱国元外交一直是中方的伤疤,日益强大的中国担心今天的世界会误读今天的中国,关于尊严的话题一直是中方拿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敏感部分。显然,美方的傲慢戳痛了中方神经,而中方一怒之下的摊牌也戳到了美国神经。所有人都明白,这个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美国比谁都清楚这一点,这么多年来美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中方外交官在这个时候摊牌并非最佳时机,因为中国并没有做好摊牌的准备。受到剌激的美国自然会有所反应,接下来美国接二连三的过激行为既符合美国风格,也是事态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讲,中国研究美国是不够的,如果自以为研究透彻了,那落到地上是不够的。中美双方打交道,美国更成熟一些。美国有专门研究与中国打交道的机构和人员,而且相关组织不止一个。也就是说,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美国有一个成熟的班子和一套成熟的方案。反观中方,显然缺少与美国打交道的组合拳,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印证了中方惯用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临机处置方式。我不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实际上,从1972年建交起,中美的每一次交集都处在十字路口:先让谁过去,先不让谁过去,是一再退让,还是一再抢道,都是双方绕不开的话题。美国了解中国性格,中国朋友也要了解美国性格,若一方一再让子,一方一再悔棋,最终这盘棋就索然无味。中国不理解美国为何反复无常,也不希望美国继续反复无常,富有挑战精神的美国,也不希望面对的是瞻前顾后的对手。我是一个美国人,是美国利益的忠诚捍卫者,生而为美国服务。在世几十年里,我为自己能为美国的发展与繁荣做一点具体事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为美国维护世界领导地位贡献一点微薄力量感到欣慰,同时为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一些中国朋友感到愉快。感谢中国人民把我当朋友,更感谢当年成就中美关系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有骨气的中国人。历史终将证明,中国的崛起与复兴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尽管中国反复强调富强起来后不会称我世界,但事实上中国的影响力会换一个名词立于世界。当然,美国不会甘拜下风,更不会轻易让出座住。未来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不可避免,两国领导人是智慧解决,还是鲁莽处之,不得而知。愿中美两国永远不兵我相见!(原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