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4版.docx

    • 资源ID:1054978       资源大小:332.26K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4版.docx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4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O二三年十二月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促进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全市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创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委托书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的要求,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建筑信息模型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开展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组织单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重庆市重设怡信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重庆中煤科工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汇中施工图审查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主要起草人:董勇龚毅叶强向渊明郭晔程予川王仁华廖曙江吴蔚兰邓瑛鹏汤怡孙小华孙曼莉童愚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曾勤熊联波傅剑锋赵军黄光春唐毅何开远蒋煜潘文罗平罗小峰罗道林景其增孙必祥黄小玲黄显奎陈飞舟谭宏礼邹建朱亮亮史鸿钊孟德韬黄浩周礼婷周麟张华廷龚安军胥标刘鹭谢庆俞文超何彦苏定江苏醒胥维桃陈谋李泽辉周建军汪洋冉孟桥张胜强马元玲汪发陈专文刘蔚陈锐李俊杰吴峰吴俊楠张力树余周杨鑫刘军杨彬张文毅白极星金黄梅胡家强李银岗管霞莹艾松赵心莹谢红明范立冯宁廖可杨晓林徐梅杨强阳邵春赵颖张建明游红杨晓游兴芬王小飞任畅李怀玉李清疆罗昊审查专家:包树林郭陶汪源薛尚铃周爱农汤启明冯永能李正春6264646668686970717172774755.15.25.35.45.55.65.75.85.95.10节能与绿色建筑计算书结构计算书建筑电气计算书给水排水计算书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计算书热能动力计算书岩土计算书装配式建筑计算书建筑幕墙计算书人防计算书建筑信息模型6.1 SS½6.2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要求附录A:设计概算封面、签署页、目录式样77777778787878797979808080891 总则22 一般要求33设计说明书43.1 总说明43.2 总平面53.3 建筑3.4 结构3.5 建筑电气3.6 给水排水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3.8 热能动力3.9 岩土工程3.10 节能与绿色建筑3.11 海绵城市3.12 建筑幕墙573.13 建筑智能化573.14 轨道保护583.16 工程投资概算.4图纸4.1 总平面4.2 建筑4.3 结构4.4 建筑电气4.5 给水排水4.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7 热能动力4.8 岩土工程4.9 建筑幕墙4.10 海绵城市4.11 建筑智能化4.12 轨道保护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低碳的要求,依据国家及相关部委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1.0.2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初步设计,其中“人防”部分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1.0.3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及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其中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1.0.4当工程设计合同中约定对设计文件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工程设计合同的要求。1.0.5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也可适当增加专项篇章。2一般要求2.1 .1初步设计的内容由设计文本、设计图纸和建筑信息模型组成。其中初步设计文本中包括:设计说明书、节能计算书、结构计算书、概算书、必要的绿色建筑物理环境分析报告书、公用计算书等技术文件,以及工程设计合同约定的其它文件。2.2 .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1封面: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名称、设计阶段、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资质编号、设计文件编制年月;2扉页: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或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审核人、设计人的姓名、职称及注册执业资格情况,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接权盖章;3设计文件目录,应包含文本目录、图纸目录、计算书目录、附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设计图纸(可单独成册);6概算书(应单独成册);7节能、结构、公用等计算书(可单独成册,根据需要提供);8建筑信息模型;9工程设计合同约定的其它文件。2. 0.3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应含有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方案设计或者可研报告批文的复印件。2.0.4初步设计文本和图纸的编制规则应满足国家、重庆市现行规定的要求。3设计说明书3.1 总说明3.1.1 反映整个工程状况的区位图、彩色总平面图、鸟瞰图、临主要街道透视图或主要单体建筑透视图。3.1.2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其它相关的行业和地方法规、标准列入各专业设计依据);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如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立项报告、方案设计文件等审批文件的文号和名称(相关文件复印件应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灾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列出编制单位及日期);4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节能及绿色建筑等要求和依据资料;5其它设计依据(如: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3.1.3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项目背景情况,业主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场地类别、工程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各专业特点等内容,并按表3.1.2填写。表3.1.2工程概况表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业主方建筑性质建筑面积(地上/地下)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建筑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类别建筑场地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主要结构体系是否高切坡(深基坑)是否超限高层电力安装总容量总冷/暖负荷(设计范围内)动力负荷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污水量概算总造价是否绿色建筑/绿色等级装配式建筑范围备注注:1)工业建筑可参照此表编制;2)在备注栏中明确建筑特征性指标:教育建筑班数,医疗、养老建筑的门诊量、床位数,图书馆藏书量等信息;3)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增加表格。3.1.4 分期建设情况和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3.1.5 本工程所处建设场地的市政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3.1.6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及绿色建筑、安保、人防设置、抗震设防以及装配式建筑等主要原则。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3.1.7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1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2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3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的因素;4明确需要进行专项研究的内容;5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注: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3.2总平面3.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摘述方案依据资料及批准文件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以及总图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各类控制线城市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配套设施如物管、社区用房、体育活动场地、停车泊车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3本工程地形图编制单位、日期,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3.2.2 场地概述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场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2概述场地的地形地貌(如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按多少年一遇的洪水位设计等,山丘位置、场地总体坡向、最大、最小坡度及平均坡度等)。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高压线、地下洞室,以及保留(包括名木、植被、古迹等)、拆除的情况。4摘述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5简述场地周边声环境,说明噪声源、振动源情况(如机场、车站、铁路线、公路交通、航线、轨道线等)3.2.3 总平面布置1说明项目的选址、规划、保护区的情况和场地的安全性、污染源及危险源情况、相关治理措施;场地规划选址应避开危险地段(如洪水、泥石流、抗震危险地段等),对不利地段(如滑坡、抗震不利地段等)应有相应治理措施;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隔声减振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说明工业建筑的物流、工艺流程对总平面设计的要求;2针对要分期建设的项目应说明分区情况,应清晰表达项目各分期的组成和建设指标,并应与工程建设批准的总指标相符合(建议用列表的方式);3说明建筑空间组织及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4说明环境景观和绿地布置及其功能性、观赏性等;3.2.4 竖向设计1说明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主要排水管涵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O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暗管或透水地面)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3简述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接地形态、形体表现、空间形态。场地内有无高边坡,边坡在场地内的位置、结构形式,与建筑和用地红线的距离等。4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石方工程量。5防灾措施,如针对洪水、内涝、滑坡及特殊工程地质(湿陷性或膨胀性土)等的技术措施。3.2.5 交通组织1说明场地周边交通情况,包括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空间利用等;2说明场地内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位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最小纵坡、路面的最大设计荷载等)。3. 2.6总平面消防1说明新建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及其与周边已建建筑物(堆场、储罐)满足防火间距的情况;2说明消防车道、回车场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及尺寸、坡度,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回车场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消防车荷载及设于架空绿地中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构造技术措施);3说明消防扑救面,消防救援口,消防水池水泵房,消防控制中心的总图设置情况。4说明建设用地周围的环境情况,如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重要场所的相关情况。5说明建设用地与公安消防队(站)的最近距离。3.2.7场地绿化设计1说明绿化设计情况,如建筑屋面绿化方式、立体绿化及环境绿化。2概述种植设计的原则、种植设计的分区、分类及景观和生态要求,简述对栽植土壤的规定、各类乡土植物的选用和乔木、灌木、藤本、竹类、水生植物、地被植物、草坪等配置的要求。3说明景观绿地及室外活动区域和体育设施具有公共属性。4列出绿化技术经济指标,应按表3.2.6填写。表3.2.6景观及绿化技术经济指标表名称数值占比备注建设用地总面积(M)100%配套绿地总面积(in?)100%其中实地绿地面积(m人工景观水体面积(m)内部道路行道树(按1.5m株计入)绿地面积(m2)应注明实际株数种植乔木的室外停车场(按种植槽或乔木实际覆盖面积70%计入)绿地面积(m2)地下架空平台绿化(折算后)面积(m?)应注明折算前面积、覆土深度及折算系数屋顶绿化(折算后)面积(m)垂直绿化(折算后)面积(in?)注明折算前面积计折算系数绿地率集中(公共)绿地合计面积(小)人均面积(m人)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现)3.2.8场地无障碍设计1说明场城市开敞空间、建筑场地、建筑内部、无障碍服务设施及其之间提供连贯的无障碍通行流线的设置情况。2说明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的设置情况。3按无障碍设计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说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范围及要求:表3.2.7场地无障碍设计范第及措施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场地类别实施范围实施部位设计要求备注居住区居住区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的人行道路口、出入口及人行横道两端必须设置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宽度应满足轮椅通行要求人行横道安全岛形式应方便轮椅者使用设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休息座椅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居住绿地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基地地坪坡度不大于5%的居住区的居住绿地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地坪坡度大于5%的居住区,应至少设一个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居住绿地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休憩设施设置高于O.45m的台阶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活动场地林下铺装活动场地时,以种植乔木为主,林下净空不得低于2.2m;儿童活动场地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从生植物配套公共设施停车场按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宜靠近出入口设置物业管理用房、社区中心、商业等为居民服务的建筑设有电梯的建筑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未设有电梯的多层建筑,应至少设置1部无障碍楼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置范围内的公共建筑的建筑基地车行道与人行道有高差处在人行通道的路口及人行横道的两端应设缘石坡道主要人行通道有高差和台阶处设置轮椅坡道或无障碍电梯停车场按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机动停车位3.2.9总平面安全设计1简要说明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不利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岩溶、地下水位标高与其他地质灾害。2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灾害应有明确的防治措施和要求,其防灾标准应与所在城市的防震、防洪、防风、防泥石流、防滑坡等标准相适应。3如建设场地存在地下水并对工程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应明确防治措施和要求。(以上内容可根据项目情况,采用表格表达,详表3.2.8)表3.2.8总平面安全设计要求及措施表(根据项R情况填写)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及措施执行情况建筑与架空电力线的安全距离建筑与架空电力线边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IkV至IOkv的,不小于5m;35kV至IlOkV的,不小于Ion;22OkV的,不小于15明50OkV的,不小于30叫超过50OkV的,需要专题论证建筑与架空电力线导线最大计算弧垂条件下的最小垂直距离:IkV至IOkV的,不小于9m;35kV至IIOkV的,不小于15m;22OkV的,不小于18m;50OkV的,不小于21m;50OkV以上的,需专题论证山地建筑防洪防滑坡山地建筑应视山坡态势、坡度、土质、稳定性等因素,采取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同时按当地洪水量确定截洪排洪措施。挡土墙挡土墙高度超过6m时宜退台处理;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或护坡)上缘与住宅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叫其下缘与住宅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相邻台地高度差大于0.7In时,挡土墙(或坡度大于1:2的护坡)顶应加设安全防护设施: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0.67o水景水池设于坡道下方时与坡道应至少有3m的缓坡段;池水深度大于0.5m时,应设安全防护设施;喷泉喷嘴离岸边的安全距离应lm,泳池泳池边沿边设“贴砖扶手”;泳池排水口应设防护栏;儿童戏水池深度WO.35m,池底应粗糙防滑。场地场地地坪高差0.7m(人流活动频繁处,地面高差0.4m)时应设安全防护措施;公共场所的台阶25级时应设置栏杆;人流密集场所的台阶高度0.6m且侧面临空时,悬空部位边缘应设挡边,公共活动场所不得设置带尖刺的栏杆和围墙。地面所有路面和硬铺地面,均应采用粗糙防滑材料或防滑处理,不得设一步台阶(可做成斜坡)。小品人员活动场所,高度2m以下范围内不得有尖锐小品或构筑物。绿化坡度30%且坡长5m的斜坡游憩草地,斜坡前方5m内,禁种有刺的植物;学校托幼与宅旁绿地等严禁种植有毒、有刺、对皮肤过敏、飞絮、落果恶臭等对人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植物。游戏设施游戏场地应铺设松土、软性塑料地面或草坪;与机动车道距小于IOm时,应加设围护设施。车行道路基地机动车道与城市道路车行道相接,最大纵坡值28%时,车速限定在2030kmh;人车未分流的小区内车行道路,车速宜限定在5kmh0机动车库基地出入口应设置限速安全设施。室外停车位不宜紧邻建筑物外窗、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等位置设置。3.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照表3.2.9-1、3.2.9-2填写,可根据项目进行增减内容。表3.2.9-1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住宅项目)项目规划条件批复方案数值初步设计数值备注建设用地面积居住户数居住人口(注1)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其中1、住宅2、配套设施(注2)1)幼儿园2)社区组织工作用房3)物管用房4)公厕5)倒班楼(宿舍)3、公建(注3)4、车库及设备用房6、其他(注4)总计容建筑面积住宅建筑计容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净密度配套体育设施用地面积绿地率停车位其中室外室内无障碍停车位充电停车位注:1.居住人口一般每户按3.2人计算,公租房按公共租赁房设计标准(DBJ50/T-133-2011)执行。2 .配套设施是指按国家相关规定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要求配置的公共设施及配套用房。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自行增减。3 .公共建筑(不含配套设施)是指商业、商务办公、科研及其他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按照房屋用途分类表进行分类。4 .不属于住宅、公建、配套设施、车库、设备用房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建筑功能列入“其他”栏。5 .体育设施用地配建标准为:每户1.5平方米。表3.2.9T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公建项目)项目规划条件批复方案数值初步设计数值备注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其中1、公建(注1)2、配套设施(注2)1)公厕2)物管用房3).3、车库及设备用房4、其他(注3)总计容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其中室外室内无障碍停车位充电停车位注:1.公共建筑(不含配套设施)是指商业、商务办公、科研及其他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按照房屋用途分类表进行分类。2 .配套设施是指按国家相关规定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要求配置的公共设施及配套用房。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自行增减。3 .不属于公建、配套设施、车库、设备用房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建筑功能列入“其他”栏。2工业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照表3.2.9-2填写,可根据项目进行增减内容。表3.2.9-2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工业项目)项目规划条件批复方案数值初设设计数值备注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口外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其中1、工业建筑(注1)2、配套设施(注2)其中1)办公2)倒班楼(宿舍)3)食堂4)公厕5)3、库发4、车库及设备用房5、其他(注3)总计容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配套用房占地比例绿地率停车位其中室外室内无障碍停车位充电停车位建筑高度注:L厂房、生产车间等列入工业建筑面积类别。2 .工业项目的办公(研发车间)、倒班楼(宿舍)、食堂、公厕等列入配套设施,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配套设施自行增减。3 .不属于工业、配套设施、库房、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功能列入“其他”功能类栏。3.3建筑3.3.1设计依据1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主要列出本专业相关的法规、标准,作为对3.1总说明中设计依据的补充);2必要时说明引用的其它规定和技术标准;3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3.3.2设计概述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对方案作出调整的原因、内容。表述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结构选型、主体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等),多子项工程中的每个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3.2-1),或逐个描述的方法作综合说明。表3.3.2-1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序号项目名称使用功能层数(地上/地下)建筑高度Gn)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主体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年)抗震设防烈度主要结构形式备注建筑高度防火高度1232简述建筑的防水设计,表述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工程防水类别以及由此确定的工程防水等级、主要防水做法。(具体防水道数和材料可在表3.3.26说明)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特征性指标。(若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已作说明,本条可取消)4简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组成及分区。5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可采用表格表达,详表3.3.2-233.2-4)表3.3.2-2电梯技术参数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电梯编号类型乘客人数(人)额定我重量女额定速度(ms)井道净尺寸(mm)(宽X深)基坑深度(mm)顶层高度(mm)厅门尺寸(mm)(宽X高)停靠层数台数备注地上地下1乘客电梯234载货电梯567病床电梯89注:1.消防电梯、无障碍电梯及担架电梯可与其它电梯兼用,但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2 .消防电梯载重量力100Okg,速度V2H60s21.5ms(一分钟内必须达到顶层)3 .无障碍电梯轿厢规格应依据建筑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选用。最小规格深度21.4m,宽度2Ll明电梯门净宽20.90m。同时满足乘轮椅者使用和容纳担架的轿厢,如果采用宽轿厢,深度21.5m,宽度21.6m;如果采用深轿厢,深度22.1m,宽度21.Im。4 .消防电梯应满足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6465-2021的要求。表3.3.2-3住宅电梯运行级别及电梯数量(根据项目情况填写)楼栋编号电梯运行级别等级INT(s)电梯数量123注:1.住宅电梯应满足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及安装维护标H2 .电梯运行级别等级分舒适、经济、正常三个级别。住53 .INT为电梯轿厢在客流高峰期相邻两次离开主楼层的时4 .当电梯运行级别等级为舒适时(INT为4070s,电梯数量为7090s,电梯数量为6090户/台),为经济时(INT为90120s,5 .住宅电梯的数量和规格,宜采用基于客流高峰期的电梯彳求,采用传统计算方法确定,见住宅电梯配置和选型及安装于有特殊要求的住宅建筑,可采用基于计算机的仿真模拟分木6 .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该电梯净尺寸2150m,长边净尺寸21.60m,电梯门净宽20.90m。隹DBJ50-253-2017的要求。刍电梯设置需至少达到经济型等级。间间隔的平均值(s);为3060户/台),为正常时(INT电梯数量为90100户/台);客流分析模型,根据不同的运行级别要维护标准DBJ50-253-2017附录A。对斤方法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规格。井道净尺寸22.20m×2.20m,轿厢短边表3.3.2-4自动扶梯技术参数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扶梯编号名义梯级宽度(Inm)提升高度(m)倾斜角度(。)名义速度(ms)理论运送能力(h)台数备注123注:1.60Omm宽为单人通行,80Omm宽为单人携物,IOoOmnl及IloomnI宽为双人通行。2 .在乘客经常有手提物品的客流高峰场合,以选用梯级宽度IoOOmm为宜。3 .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不应大于30°,名义速度不应大于0.75ms;当提升高度不大于6m且名义速度不大于050ms时,倾斜角允许增至3504 .自动扶梯应满足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的要求6简述配套设施的配建情况,说明项目公共卫生间等卫生设施配置比例及服务半径,物业管理、社区用房等配置依据、数量、位置等内容,地下车库配置依据、数量,包括无障碍车位和充电车位的设置数量、配置比例和位置等情况。7简述各单体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范围、内容;对需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位应明确要求和具体的技术措施,如无障碍电梯、楼梯的设置位置和技术要求;无障碍住房、停车位的数量、计算依据及设置位置。(可采用表格表达,详表3.3.2-5)表3.3.2-5建筑无障碍设计范围及措施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建筑类别实施范围实施部位设计要求执行情况备注居住建筑住宅及公寓、宿舍建筑(职工宿舍、学生宿建筑出入口至少设1处无障碍出入口所有建筑均应设置电梯住宅:每个居住单元至少设1部能直达户门的无障碍电梯设置电梯的居住建筑电梯宿舍、公寓:设不少无障碍宿舍设在二层及舍)于1部无障碍电梯与无障碍宿舍以无障碍通道相连接以上的宿舍、公寓侯梯厅深度不宜小于L50m可容纳担架电梯侯梯厅深度应2L80m公共走道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无障碍住房及宿舍应注明设置数量、具体位置及户型设于底层或无障碍电梯可达的楼层配套公共设施建筑出入口立设无障碍出入口电梯至少设1部无障碍电梯设有电梯的建筑楼梯应设1部无障碍楼梯公厕应满足相关无障碍设计要求车库按照相关要求设置相应数量、合理位置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设在非首层的车库应设无障碍通道与无障碍电梯或无障碍楼梯连通,直达首层公共建筑办公、科研、司法建筑教育建筑公共建筑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2,参照以上居住建筑部分编制无障碍设计范围及措施表8简述建筑立面造型(建筑形式、风格、建筑色彩处理等)、建筑群体与周围的空间关系。9简述建筑外立面主要构造及用料、屋面构造及用料、内部装修使用的主要或特殊建筑材料,对有特殊要求的门窗做必要的说明。(可采用表格表达,详表3.3.2-6)表3.3.2-6建筑构造及装修表建筑构造及装修外墙体材料及装饰外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内隔墙材料楼地面楼板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屋面屋面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防火构造要求天窗门窗注:1.板材墙体材料需描述其构造连接要点及隔声、隔热措施;2,表中的防水材料应列出每道防水所采用的材料3.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10当建筑在声学、建筑光学、电磁波屏蔽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简述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3.3.3门窗工程主要门窗的类型、材质、开启方式、技术性能要求(抗风性、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隔声性等)。(可采用表格表达,详表3.3.3)表3.3.3门窗明细表门窗编号数量尺寸类型启式开方物理性制表抗风压性能密能普I(密能保温性能隔热(遮阳)性能隔声性能注:1.建筑外门、外窗的物理性能参见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的规定,居住建筑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的6级;10层以下公共建筑外窗气密性不应6级,10层及以上公共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7级;3 .位于大风压且多雨的地区时,窗的水密性不应低于3级。4 .沿街的住宅或环境噪声较大时,应采用隔声性能较好的外窗。可采用中空玻璃或双层窗,其隔声性能不应小于4级。5 .门窗的保温性能应符合节能设计相关标准要求。3.3.4建筑安全设计应说明针对具体功能建筑的安全防护设计要求,如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体育建筑、商店建筑、饮食建筑、办公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客运站、老年人建筑、宿舍、住宅、车库、人防建筑。说明建筑的安全构造设计技术要点,如地面、楼梯、栏杆(注明栏杆使用年限)、女儿墙、门窗、雨篷、外墙饰面、块瓦屋面、玻璃幕墙、安全玻璃的使用等。(可采用表格表达,详表3.3.4)表3.3.4建筑安全设计要求及措施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建筑类别安全设计要求执行情况托儿所、幼儿园1 .严禁将幼儿园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幼儿经常接触的L3m高度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墙角、窗台、空调罩、窗台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3 .四个班及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独立设置(独立用地、独立建筑);4.三个班及以下的托幼建筑可与居住、养老、教育、办公建筑合建但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采取隔离措施的独立的室外活动场地及相应的防坠措施;5 .幼儿园生活用房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下,托儿所生活用房应布置在首层;6 .幼儿出入的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弹簧门、推拉门,且门下不应设门槛,平开门距地L2m以下部分应设防止夹手设施,当使用玻璃材料时,应采用安全玻璃;7 .建筑用玻璃幕墙不得用于托幼建筑二层及以上。学校教室、实验室开向外廊、单内廊一侧的窗,在距地面2m高范围内,应采取安全措施,使窗开启后不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住宅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注:1.楼梯的安全措施:(1)楼梯井净宽度: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住宅不应0.Ibn,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2)楼梯栏杆:托幼及中、小学校不应采用易于攀爬的花格或水平栏杆,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中小学校不应0.1Im,托幼不应0.09m。(3)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的疏散楼梯不应采用扇形、螺旋线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应超过10度,离栏杆扶手25OnI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2 .女儿的墙安全措施:女儿墙墙身及压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3 .栏杆的全措施:(1)公共场所的临空且下部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4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