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习题答案解析.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习题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要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 .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3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4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5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6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7 7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L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2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原始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D.唯我论与不可知论3 .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D.英雄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4 .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全人类的共同意识D.社会阶级意识中带有共性的内容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B.社会的性质和人类解放的程度C.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斗争的状况D.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它所武装的阶级社会势力的性质6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7 .生产力是指人们()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8 .解决生产发展问题的能力C.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8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依据是()A.劳动者的素质B.生产工具C.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程度D.科学技术水平9 .人和物的要素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A.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B.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C.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能够把诸要素结合起来D.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10 .下面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关系必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存IL下列各项,哪一个不属于政治上层建筑()A.政治法律思想B.政党C.国家政权机构D.法庭12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中()A.两对矛盾是并列统一的关系B.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起决定性作用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性作用13 .人口因素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重要方面,它是指()A.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B.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C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受教育程度D.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14 .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A.它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C.它是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D.它是社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1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A.为了实现共同富裕B.为了尽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D.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得以顺利推进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依据是()A.改革进入攻坚阶段B.新的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出现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D.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的基本原理。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B.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原理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18.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总和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D/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所构成的意识形态总和19.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表现在OA.自每个新社会诞生以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B/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C.每一个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D.某个社会阶段完结以前的瞬间20.人类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生产发展的历史B.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革命的历史D.人的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参考答案1.B2 .C3 .D4.B5 .D6 .A7.D8.B9.C10.D11.A12.C13.D14.B15.C.16.B17.C18.C19.B20.A(-S)多选题L下列说法中,关于“社会存在”的正确理解是()A/社会存在也就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者说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社会存在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社会存在是由社会意识所引导和决定的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也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2.下面关于社会意识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和艺术等方面C.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具有阶级性的3.下列命题符合唯物史观的有0A.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充分B.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就越能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C社会越是发展,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就越大D.社会越是不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大4 .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D.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5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意味着()A.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B.社会运动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C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表现方式不同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也都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 .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A.宣告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为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提供了锐利武器B为实现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C.为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开辟了道路D.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历史观和基本原则8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A.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B.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C.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D.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9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如下特征()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顺序性和跨越性的统一1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原因在于()A.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和一般过程B.它规定和制约着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其他规律C它决定并且制约着参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始终起作用的规律参考答案1.ABD2.ABCD3.AB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D9.ABCD10.ABD二、简答题L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答:(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2.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主要表现是什么?答: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各自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单纯以道德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标准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自觉认识到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4.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答: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再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重要知识点1.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2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3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6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7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认识B.探索C.创造D实践2 .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发明C.创新D实践3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著作是()A.自然辩证法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主体创造客体的活动B.作为主体的人的日常活动C.主体适应客观环境的活动D.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5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段话的意思是()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这段话说明O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 .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 .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关于认识本质问题上的OA.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B.形而上学直观反映论的认识路线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路线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是OA.感性认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理性认识来源于理性思维B.感性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是错误的C.感性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理性认识来源于人的主观思维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IL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尝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这段话说明OA.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具备一定条件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12.习近平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段话说明OA.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C.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通过理论创新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是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13.习近平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这段话说明()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深入实际B.运用理论抽象思维将感性材料加工成概念和理论系统C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14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A.客观性B.真实性E-性D.条件性15 .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段话说明OA.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B.真理是在对谬误的不断纠正中实现的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转化的D.真理与谬误是人们认识的两种不同结果16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理论派生出了革命行动C革命理论对革命行动具有指导意义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7 .当客体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会由于特定条件下的特殊需要而实现它的某一种或几种价值,同时却要放弃它的其他价值。这体现了价值的()A落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8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着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 .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A,价值观B.核心价值观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 .习近平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这段话说明()A.自由是绝对的21 自由是相对的C.自由可以忽视历史和具体条件D.自由是随心所欲的参考答案I .D2.D3.C4.D5.A6.D7.A8.C9.A10.DII .D12.A13.B14.C15.B16.C17.D18.C19.B20.B(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B,依存关系C.反映关系D.实践关系2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认识采取的方式有()A.感性认识B.直观反映论C理性认识D.能动反映论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和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具备的条件是()A.深入实践,获取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将感性材料整理后,用来指导实践C.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D.经过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5 .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段话说明()A.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B,认识过程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C.认识过程是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D.认识过程是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6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段话说明()A.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穷尽真理B.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C.马克思主义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7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一论断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C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进会使真理变成谬误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8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有OA.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B.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C.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D.由于主体的差异,导致价值评价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9 .习近平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这段话说明()A.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B.经过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C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认识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0.习近平指出:“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这段话说明OA.理论创新不能停B.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C.创新是理论发展的永恒主题D,创新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理论的必然要求参考答案1.AD2.AC3.ABCD4.AD5.ABCD6.ABCD7.BD8.ABC9.ABCD10.ABCD二、简答题L科学实践观的意义?答:第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二,建立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第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创建科学的历史gaunt奠定理论基础;第四,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答:第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第二,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二是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三,真理是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它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从客观世界整体看,任何真理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因而,认识有待扩展;二是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的,因而,认识有待深化。第四,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 .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答: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之分。真理和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要达到实践目的满足人类自身要求必须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其次,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最后,真理和价值尺度的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由相对转向绝对,人的需要和利益也日益多元化。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主要目标,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关系民生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坚持真理与追求价值的统一。期末测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一单项选择题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B.原始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我论与不可知论答案:C2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OA人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B.地理环境的作用D.英雄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答案:D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O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4生产力是指人们O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C.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解决生产发展问题的能力D.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答案:D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依据是OA.劳动者的素质C.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程度B.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水平答案:B6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C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价值和交换价值D.价值和价值形式答案:A7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实质是OA资本家依靠自身勤劳积累,兴办资本主义企业C资本家利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财富B.农民自愿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D.资本家利用暴力手段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在资本答案:D8马克思指出:“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A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C同一物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8 .物品的使用价值都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D同一物品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答案:D9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实质上是OA.物物交换过程C货币衡量商品的自然发展过程B.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D.商品生产者之间互换劳动的社会过程答案:D10马克思把商品转化货币称为“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一论断说明O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C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进会使真理变成谬误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答案:BD2习近平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这段话说明OA.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C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B.经过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D.认识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答案:ABCD3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段话说明()A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C认识过程是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B.认识过程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D.认识过程是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窠:ABCD4下列说法中,关于“社会存在”的正确理解是OA.社会存在也就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者说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C.社会存在是由社会意识所引导和决定的B.社会存在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也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答案:ABD5下列命题符合唯物史观的有()A.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充分C.社会越是发展,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就越大B.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就越能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D.社会越是不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大答案:ABD三思考题Ol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答案要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热门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长短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在一起。(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们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或总体部署,必须从我国现实的社会存在出发,即从我国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出发,也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思想文化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起能动作用,即思想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凝聚力量和智力支持。0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基本特征:(1)科学性: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验为检验标准。(2)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3)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4)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期末测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O的科学。A.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哲学和社会科学D.哲学和经济学答案:A2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是OOA科学社会主义和认识论B.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和唯物史观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答案:D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开始OA从空想变为科学B,从理论变为现实C.从一国变为多国D.从一种模式变为多种模式答案:B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O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答案:B5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观点答案:C6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O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反映论和先验论答案:B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O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答案:C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O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C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答案:D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OA.质和量相统一的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答案:A三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指O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新自由主义答案:ABC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于是否承认OA.事物是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的C.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D.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答案:ABC3以下各项中包含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O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乐极生悲,苦尽甘来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答案:ABC4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AB5“白马非马,的命题()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答案:BD三主观题Ol联系的特点是什么?答: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0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期末测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三)一单项选择题1 .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C.实践B.发明D.创新答案C2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A3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A4 .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段话说明()A.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转化的B,真理是在对谬误的不断纠正中实现的D.真理与谬误是人们认识的两种不同结果答案B5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着社会发展趋势C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B.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答案B6 .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C.全人类的共同意识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阶级意识中带有共性的内容答案B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8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中()A.两对矛盾是并列统一的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起决定性作用B.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性作用答案C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依据是()A,改革进入攻坚阶段C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D.新的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出现答案D10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表现在()A.自每个新社会诞生以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C每一个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B.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D.某个社会阶段完结以前的瞬间答案B贰多项选择题11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C.反映关系B,依存关系D.实践关系答案AD1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