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学习研讨发言.docx
-
资源ID:1059918
资源大小:21.0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6篇)《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学习研讨发言.docx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学习研讨发言【篇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从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到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势必推动一场从理念、机制到实践的质量变革,为美好生活添彩。建设质量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来推动质量变革,使高质量发挥更大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当前,我国有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提高供给质量是主攻方向。无论是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制造业产品、建筑工程质量,还是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都要聚焦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和发展关键,着力化解质量痛点、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以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打造出更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中国品牌。高质量供给能创造出有效需求。在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领域提质扩容,促进农业等生产服务、餐饮家政等日常生活服务、就业医疗等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更好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行动。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还需要付出艰巨努力。3艮抓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守牢质量安全底线,着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高质量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新兴中国品牌要想真正具备品牌力和产品力,应该关注和把握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质量提升中国品牌。质量是品牌形象的源泉,是产品信誉的保证。企业想要提升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在国家层面上,要把品牌战略作为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质量标准化和品牌创新化,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和个人从业者的质量意识,鼓励引导企业把“做精、做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努力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综合实力。二是以创新点亮中国品牌。“创新,是中国品牌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的重要驱动力”,产品创新是一个新的高度,也是这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中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化融合。我们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努力让品牌创新、产业创新成为高质量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三是以开放锻造中国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是优化供给、扩大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国外的知名品牌“引进来”,让国内品牌在开放市场中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同时,鼓励更多的国内品牌“走出去”,让国内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公平竞争,在比较中找出短板,在竞争中找到差距。【篇2】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强调要着力培养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离不开人才的振兴,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树立“人才兴则事业兴”“育才为国寸丹心”“环境优则人才聚”的三个理念,画好人才振兴“坐标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造就能堪大用的栋梁之才。画好人才优先发展“原点”。人才兴,则事业兴。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人才兴则事业兴”的理念,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工作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努力形成抓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挖掘潜在人才资源,全面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畅通人才流动机制,强化“筑巢引凤”理念,努力搭建各类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切实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画好人才能力培养“准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地方党委和政府不仅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引才之举,更要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耐心。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人才轮岗交流、基层锻炼和外派挂职等制度,畅通人才培养渠道,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人才群体,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类培养、分层培养、交叉培养等模式,让人才综合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同时,针对基层一线人才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地培养、跟踪、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一线优秀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让人才综合能力全面“升级”。画好人才效能发挥“轴线”。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地方党委和政府要研究制定人才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能、发挥专长、贡献力量的机会。更要拿出诚意,不仅在引才环节做好服务,还在使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环节,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切实帮助其解决政笊咨询、申报评审、数据管理、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努力满足人才对宜居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各类人才打造更多学习、实践、交流、提升的机会和平台,让人才在工作中得到升华、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篇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从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到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势必推动一场从理念、机制到实践的质量变革,为美好生活添彩。建设质量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来推动质量变革,使高质量发挥更大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当前,我国有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提高供给质量是主攻方向。无论是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制造业产品、建筑工程质量,还是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都要聚焦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和发展关键,着力化解质量痛点、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以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打造出更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中国品牌。高质量供给能创造出有效需求。在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领域提质扩容,促进农业等生产服务、餐饮家政等日常生活服务、就业医疗等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更好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行动。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还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狠抓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守牢质量安全底线,着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高质量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新兴中国品牌要想真正具备品牌力和产品力,应该关注和把握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质量提升中国品牌。质量是品牌形象的源泉,是产品信誉的保证。企业想要提升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在国家层面上,要把品牌战略作为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质量标准化和品牌创新化,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和个人从业者的质量意识,鼓励引导企业把“做精、做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努力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综合实力。二是以创新点亮中国品牌。“创新,是中国品牌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的重要驱动力”,产品创新是一个新的高度,也是这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中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化融合。我们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努力让品牌创新、产业创新成为高质量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三是以开放锻造中国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是优化供给、扩大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国外的知名品牌“引进来“,让国内品牌在开放市场中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同时,鼓励更多的国内品牌“走出去”,让国内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公平竞争,在比较中找出短板,在竞争中找到差距。四是以文化涵养中国品牌。中国品牌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为此,我们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要注重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文学、艺术、民俗等传统元素深度融入到企业的产品创新当中,把艺术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进企业的产品内涵当中。企业家们要利用创意提升品牌品质、打造品牌文化、丰富品牌内容,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文化功能,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有机融合起来。总而言之,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到以质量提升中国品牌、以创新点亮中国品牌、以开放锻造中国品牌、以文化涵养中国品牌,真正擦亮中国品牌的“金名片”,锻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篇4】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纲要提出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要求,对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纲要的出台正当其时,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质量强国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2016年全国两会上,“建设质量强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都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提高供给质量的压力加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的生产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但还不是质量强国、品牌大国,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一些地区和行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要通过政策引导、理念先行、企业发力、监管护航,不断推动质量强国建设行稳致远。政策引导是前提。政策是质量强国建设的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出台质量升级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质量管理机制和质量合格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创新研发,有效维护质量安全。通过政策的落地实施,进而推动全民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质量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理念先行是基础。在全社会普及质量强国理念,让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让重视质量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和自主行动。企业参与是动力。企业是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发挥企业在质量强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企业从重视质量、品牌至上、创新发展中获益。监管护航是保障。质量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既要发挥政府机构的监管功能,也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消费者共同监督,对质量问题“零容忍”,合力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建设质量强国,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久久为功,跑出质量提升的加速度,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让更多“中国质量“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篇5】近日中、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从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到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势必推动一场从理念、机制到实践的质量变革,为美好生活添彩。建设质量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来推动质量变革,使高质量发挥更大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当前,我国有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提高供给质量是主攻方向。无论是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制造业产品、建筑工程质量,还是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都要聚焦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和发展关键,着力化解质量痛点、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以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打造出更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中国品牌。高质量供给能创造出有效需求。在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领域提质扩容,促进农业等生产服务、餐饮家政等日常生活服务、就业医疗等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更好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行动。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还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狠抓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守牢质量安全底线,着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高质量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新兴中国品牌要想真正具备品牌力和产品力,应该关注和把握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质量提升中国品牌。质量是品牌形象的源泉,是产品信誉的保证。企业想要提升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在国家层面上,要把品牌战略作为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质量标准化和品牌创新化,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和个人从业者的质量意识,鼓励引导企业把“做精、做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努力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综合实力。二是以创新点亮中国品牌。“创新,是中国品牌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的重要驱动力”,产品创新是一个新的高度,也是这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中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化融合。我们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努力让品牌创新、产业创新成为高质量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三是以开放锻造中国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是优化供给、扩大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国外的知名品牌“引进来”,让国内品牌在开放市场中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同时,鼓励更多的国内品牌“走出去。让国内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公平竞争,在比较中找出短板,在竞争中找到差距。四是以文化涵养中国品牌。中国品牌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为此,我们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要注重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文学、艺术、民俗等传统元素深度融入到企业的产品创新当中,把艺术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进企业的产品内涵当中。企业家们要利用创意提升品牌品质、打造品牌文化、丰富品牌内容,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文化功能,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有机融合起来。总而言之,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到以质量提升中国品牌、以创新点亮中国品牌、以开放锻造中国品牌、以文化涵养中国品牌,真正擦亮中国品牌的“金名片”,锻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工【篇6】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作出“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绿色成为建设质量强国的“关键词”高频词”,彰显了对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当前围绕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绿色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一方面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等目标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有助于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特别是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更多使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能够助推中国制造加快迈向中国创造。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以绿色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贯彻落实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一系列部署,既要统筹完善好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尽快把各项标准、制度、机制建立起来,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科学谋划,确保质量发展的绿色导向贯穿始终、经得起检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政策实施效能、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方面面。就拿产业链供应链来说,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需要技术支撑,不论是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还是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都需要产学研合力攻关,尽快突破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再比如全面推广绿色生活方式,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政策促进、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增强对绿色发展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让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出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成色,推动质量强国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