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docx
XX县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跨部门综合监管责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全面落实、统筹推进,协同联动、务实高效,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形成合力、提升效能”基本原则,全面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业务协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大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二、主要目标全县各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和“三定”方案及“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全面深入推进落实跨部门综合监管。县级所有行政执法部门要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基础上,以“互联网+监管”系统为纽带,统一依托“XX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平台”组织实施,整合优化综合监管清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开展联合抽查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执法效能。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由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以下统称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监管部门配合,全面建立以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为依据、制度机制为保障、省级平台为载体,联合抽查检查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2024年6月底前,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在部分领域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按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2024年底前,总结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经验,持续完善并推动更多监管事项纳入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统筹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在重点领域及新兴领域积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加强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到2025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行跨部门综合监管,形成更加健全的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协同监管机制和方式,大幅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能力,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三、重点任务(一)全面建立县级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和“三定”方案,进一步梳理完善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事项清单,厘清本部门监管事项底数,形成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以下简称综合监管清单),2024年4月底前上报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附件2)o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监管事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监管部门,逐项明确监管领域、监管部门、监管事项、设定依据、监管对象、事项类别、检查方式、监管层级等。统筹各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制定并公布我县综合监管清单,并实施动态更新管理。2024年6月底前,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以及问题比较突出的监管领域,要率先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对审管边界模糊、重复交叉的,审批部门会同行业监管部门逐事项制定边界清单,明确审批、监管的职责界线。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确、监管边界模糊、监管责任存在争议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之相关的各部门都要主动履职、密切配合。监管事项责任不明确的,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司法行政部门予以明确。(县政府办公室、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职转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统一应用全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平台。省政府依托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统筹统一建设XX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综合监管平台),完善监管事项、监管对象、执法检查人员、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分析评估、证据互认、联合检查等相关功能。要按照省、市、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加强“XX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各行政执法部门不再单独建设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平台系统,已经建设并使用的要与综合监管平台对接整合。要以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为纽带,做好XX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平台与XX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XX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和各行政执法部门业务系统(监管系统)互联对接。(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职转办、县司法局、县政务信息中心及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机制。县政府成立“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细则工作指引操作指南等工作制度和业务、技术配套措施,明确监管范围、监管内容、责任分工、监管规则、监管标准、监管方法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跨区域监管缺位、管辖争议、执法办案困难、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建立健全源头追溯、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调查、执法联动、执法互认、议事会商、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聚焦监管责任不明确、协同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等问题,厘清职能职责分工,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强化联合执法检查,推动监管责任落实。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探索分级分层分类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和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业一册”监管制度,一类事项制定一册合规经营指南,一次性告知市场主体合规经营要求,稳定市场主体监管预期。(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不断拓展监管信息互通共享范围。通过综合监管平台、XX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XX)、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X市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着力打通省、市、县三级各行政执法部门业务系统(包括子系统)工作数据壁垒,实现综合监管平台与自然人、法人、执法检查人员、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监管行为等各类信息库的互联互通。按跨部门综合监管业务场景需要,将所需审批和监管数据事项列入省、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和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明确信息共享的范围、方式、程序、时限、频次和保密要求等,有效支撑跨部门综合监管。及时解决跨部门综合监管所需信息推送接收过程中标准不同、信息缺失、延迟缓慢等问题,定期通报信息互联共享情况,确保信息归集规范有序、使用安全高效。(县政务信息中心牵头,各行业主管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动态管理跨部门综合监管对象。监管对象包含市场主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非市场主体(学校、医院、社会组织等),以及产品、项目、行为、设施设备、地理区域、场地场所、网络空间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综合监管平台上,对照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建立监管对象名录库并分类标注,实行标签化管理。根据监管对象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更新监管对象名录库。(县市场监管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统筹用好监管力量资源。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主力军作用,加强“一专多能”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抽查检查与综合执法衔接,提升跨部门执法协作能力。依托综合监管平台,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包括所有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和从事日常监管工作人员。根据监管事项对执法检查人员专业性的要求,按照部门单位、执法资质、业务专长等进行分类标注。部分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可吸收专家学者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建立完善专家名录库协助监管。(县委编办、县司法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七)科学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各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于每年一季度前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附件3),录入综合监管平台,并报上级和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按照条块结合、分层分级分类的原则,结合上级主管部门抽查事项,加强对本系统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制定的统筹优化、督促指导,避免对同一检查对象的同一监管事项重复抽查检查。发现涉及行业性、区域性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普遍性、多发性问题的,应及时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或专项整治。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事项,抽查检查数量、比例、频次不设上限;一般事项可根据监管实际,设定适当的抽查检查数量、比例、频次。(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协同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日常监管活动中,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不同行政检查且可以同时开展的,应当采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监管事项和业务特点,结合上级计划事项和任务,整合优化联合抽查事项,明确检查内容、方法和工作要求,规范执法检查流程、规则和标准等,优化简化联合行文程序,有序组织实施联合抽查。对没有专门执法力量的行业和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委托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会同相关综合执法部门执法检查,相关综合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要探索制定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指引等工作规范,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一业一查”等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扩大改革成效。(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九)综合运用监管方式方法。国务院明确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和方式、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除特殊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方式,灵活运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重点监管、网格化监管、审管联动、河长制、巡查检查、实地核查、书面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抽检检测、网络监测、年度考核等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领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检验检测、财务审计、调查咨询等,或依法采用相关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责令改正等措施,帮助监管对象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积极推动信用监管。探索建立符合跨部门综合监管需要的“信用+双随机”“信用+一业一查”等信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配置监管资源、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本部门信用评价行业指标体系,明确分级分类标准,构建“综合+行业”信用评价专业指标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XX)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信用评价系统,将评价结果共享至XX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供有关部门在开展联合抽查检查时,根据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依据经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行政处罚等违法失信信息,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完善有利于违法失信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制度机制,鼓励当事人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县政务信息中心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着力加强智慧监管。按照中、省、市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整合全县智慧化监管资源,全面接入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实施“网络化+网格化”监管模式,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视频监控、卫星遥感、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开展以部门协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对重点监管对象实行全时段动态监管,通过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快速有效协同处置问题隐患。充分利用监管数据,探索以线索自动触发、远程取证固证、远程执法处置为关键环节的在线监管方式,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智能化水平。(县政务信息中心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提升风险隐患监测预警能力。依托X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跨部门联合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健全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标准,归集分析投诉举报、日常监管、行政处罚、失信惩戒、舆情监测、司法判决等信息,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实现风险隐患信息动态监测、科学评估、精准预警。针对问题多发和高风险领域,强化预防性监管,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管控机制,制定多部门联动响应和处置预案,及时处置预警信息,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县政务信息中心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强化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研判、分办、转办和查处等工作机制,通过上级转办交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对涉及多部门监管职责的问题线索,开展跨部门协同核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既要做到快速响应、应查必查、有效处置,又要防止耽搁拖延、多头检查、重复处罚。(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联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综合执法队伍协调配合,加强垂直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充分发挥各类联席会议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建立监管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对需要调用异地监管执法资源处置违法违规问题以及跨地区提出监管协助需要的,及时协调开展跨区域监管执法;加快推进食品安全、道路运输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资格认定、商业特许经营、网络交易平台等跨区域监管协作,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区域性地方标准,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健全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不同层级业务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做好跨部门综合监管衔接工作。跨部门综合监管过程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的,交由职责对应内设机构依法依规处理;属于其他部门监管职责的,及时告知相关部门;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做好告知移送记录;存在暴力抗法等情形的,可商请有关机关协助调查处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线索移送、案件移送、双向咨询、情况通报、信息共享、联合调查、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措施。有关机关立案后提请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检验、鉴定、认定和涉案物品保存、销毁、处置等协助的,行政执法机关要积极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依法依规公示抽查检查结果。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的原则,及时将跨部门综合监管产生的抽查检查结果信息录入XX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或相关行政执法系统,推送至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X)和信用中国(XX),依法向社会公示。抽查检查结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完成审批程序后,可不予公示。依托综合监管平台开发抽查检查结果统计功能模块,科学评估跨部门综合监管效能。(县政务信息中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司法局、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成立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加强全县工作组织领导,全面推进落实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导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应用省级综合监管平台、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工作调研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措施,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及早形成“制度完善、程序规范、协同联动、智慧高效”的工作局面。监管事项的部门要积极参与,不断扩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覆盖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调研督导、考评考核,确保全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明确工作职责,抓好组织实施。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市场监管、发改、教育、公安、民政、人社、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旅、卫生健康、应急、医保、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机构编制、司法行政、行政审批、政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工作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牵头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解读政策规定,介绍平台使用等。要将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加强对本行业系统的业务指导,针对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中涉及的政策、业务、执法、平台使用等,集中组织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执法检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市场监管领域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立足职能,发挥作用,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开展试点示范,扎实有序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有序组织,先行在成品油流通、自建房安全、单用途预付卡、校外培训机构、烟花爆竹、农民工欠薪等领域,或其他问题比较突出的民生领域,选择1至2个领域,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五)加强工作保障,提升工作成效。各部门要将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人员、技术、设备、经费等保障。加强督导考核,将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任务考核,对玩忽职守、监管不力、执法缺位、推诿扯皮、逐利执法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附件:L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 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3. 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附件1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为切实加强对全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根据工作需要,成立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如下:一、主要职责负责统筹谋划全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应用全省综合监管平台,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组成人员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三、其他事项(一)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召开会议,会议由组长或委托副组长主持。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安排相关工作时,可临时召开成员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也可邀请其他相关部门参加会议。(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市场监管局局长XX同志担任,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领导小组确定事项,督促指导全县各部门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抽调相关成员单位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梳理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等有关工作。(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落实领导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完成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四)领导小组成员如遇人事变动,依次替补,不再另行发文。附件2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序号监管领域监管部门监管事项设定依据监管对象事项类别检查方式监管层级牵头单位配合单位配合单位填表说明:L监管领域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大类填写也可结合监管实际填写;2 .监管事项应简要描述具体的检查内容;3 .设定依据为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4 .监管层级是指省、市、县(区)。附件3XX县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序号综合监管计划名称监管部门监管事项监管对象检查数量(比例、频次)检查起止时间牵头单位配合单位配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