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docx

    • 资源ID:1064865       资源大小:164.69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docx

    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业主单位: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文教体旅局调查单位:福建和蓝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12月项目名称: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业主单位: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文教体旅局调查单位:福建和蓝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刘世堂参加人员:林宜涛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概述32.1 项目背景32.2 调查目的和原则52.2.1 调查目的52.2.2 调查原则52.3 调查范围62.4 编制依据62.4.1 相关法律法规62.4.2 相关技术规范及导则72.4.3 相关标准和文件82.4.4 工程技术文件82.5 调查方法8第三章地块概况103.1 区域环境概况103.1.1 地理位置103.1.2 气候气象103.1.3 水文水系113.1.4 地质构造133.1.5 地形地貌173.2 敏感目标173.3 地块现状和历史203.3.1 地块使用历史203.3.2 地块现状213.4 相邻场地现状和历史243.4.1 相邻场地现状243.4.2 相邻场地历史243.5 场地利用规划27第四章资料分析294.1 政府和权威机构资料收集和分析294.2 地块资料收集和分析304.3 其他资料收集和分析30第五章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315.1 现场踏勘和快速检测315.1.1 现场踏勘315.1.2 现场快速检测355.2 人员访谈435.3 与污染物迁移相关的环境因素分析45第六章结果和分析466.1 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分析466.2 一致性分析476.3 不确定性分析47第七章结论和建议497.1 结论497.2 建议50第一章前言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以下简称“调查地块”)位于福建省漳州古雷港区杜港镇林前村,地块选址面积20825.27m2,土地使用权人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文教体旅局,调查地块2023年3月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A33),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小学的建筑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体育馆及运动场等附属配套工程。地块原有用途为农林用地和中小学用地。2023年3月31日项目取得了漳浦县自然资源局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018号),确定了调查地块的选址位置、红线范围与建设规模。截止到2023年12月,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工程还未实际开工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林地等仍维持历史状态。林前小学的用地范围基本在本调查地块范围内,因本工程的建设,学生已迁往附近学校就读,目前学校已暂停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为此,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文教体旅局委托福建和蓝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开展调查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我司接收委托后,及时开展了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工作,最终编制完成了本调查报告。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针对调查地块及地块周边的使用历史和现状进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分析。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古雷港区杜潺镇林前村,地块选址面积20825.27n调查地块东至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南至漳古2022P02地块、西至林前村委会,北至林地。调查地块历史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农村道路用地和中小学用地。项目工作人员于2023年12月21日对地块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踏勘,目前地块及周边目前均无工业企业存在。地块卫星影像图见图图2.1-1调查地块卫星影像图(2022年12月)2.2.1 调查目的(1)通过对地块的用地历史与现状利用、历史经营活动、自然环境情况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现场勘查、人员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识别分析地块是否存在污染可能性,调查可能在的污染源与潜在污染物种类;(2)根据对地块污染识别结果,编制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为后续地块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科学依据,避免该地块后续开发及使用过程中土壤可能存在的污染对未来接触人群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2.2 调查原则一、针对性原则根据地块现状和历史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调查,为确定地块是否污染,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采样分析提供依据;二、规范性原则严格遵循相关导则和技术规范,对地块现场调查取样、样品保存运输、样品分析等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三、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能力进行地块污染状况调查,逐步降低调查中的不确定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调查地块东至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南至漳古2022P02地块、西至林前村委会,北至林地,地块选址面积20825.27m2,地块中心经度:117.64190°,纬度:23.94026oo本次调查范围以业主单位提供的调查地块用地红线图范围为界,调查范围见图2.3-1、图2.3-2,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3-1。表2.31调查地块环境调查范围拐点坐标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点号XY点号XY1.2100.425716.4340.99022.0522.330217.0941.68763.7105.639418.7539.38494.3706.336619.4123.69385.0287.645720.6500.39326.2646.956521.3096.09037.9248.653922.9698.78788.5828.962923.6281.09679.2429.660224.8655.796010.9013.969425.3339.197911.5596.278326.1035.391512.2197.975627.1163.917013.8799.672928.1962.417214.5382.981829.3321.982315.7756.681330.2050.43502.4 编制依据2.4.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第二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正);(6)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2016年);(7)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闽政(2016)45号);(8)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12年3月29日);(9)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部令第42号);(10)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省政府令第172号)(Il)福建省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闽环保土201822号)。(12)漳州市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7月26日)。2.4.2 相关技术规范及导则(1)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核要点(试行)的通知(闽环保土(2021)8号);(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4)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I019-2019)o(5)土壤重金属快速筛查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TFJEMIA6-2022);(6)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7)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试行);(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2.4.3 相关标准和文件(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2)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保部公告2017年第72号);(3)深圳市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DB4403/T67-2020)。2.4.4 工程技术文件(1)林前小学初勘岩土工程勘查报告。2.5 调查方法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土壤环境调查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否需要从前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主要取决于地块的污染状况。本次土壤环境调查的阶段为:第一阶段,收集地块历史和现状生产及场地污染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可能存在的污染种类、污染途径、污染区域,再经过现场踏勘进行污染识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人员访谈初步判断污染区域并进行现场走访和踏勘),初步划定可能污染的区域。鉴于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内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地块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结束。技术路线如图2.5-1所示内容。第三章地块概况3.1 区域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古雷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地处漳浦县最南端,三面临海,东临浮头湾,西连东山湾,南邻大海,北与杜涪镇北坂村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杜涪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地处漳浦县南部,东与霞美镇及下蔡林场相邻,东南临台湾海峡(近海称浮头湾),南接古雷镇和杜潺盐场,西南临东山湾,西、西北与沙西镇毗邻,北隔梁山山脉与盘陀镇、大南坂镇交界。行政区域总面积155.48平方千米。调查地块位于福建省漳州古雷港区杜济镇林前村,地块中心经度:117.64190°,纬度:23.94026°,地块地理位置见图3.LL卫星及周边环境见图3.1-2o3.1.2 气候气象地块区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19.521.0C,最冷的一月份,月平均气温最热的七月份,月平均气温2829。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0.0;年降水揭露不均匀,雨季旱季明显,每年4-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0%,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1290.6mm,日最大降水量296.1mm。每年79月为台风季节,台风影响本区时间为411月,影响期达8个月。该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3.1.3 水文水系调查地块地质范围内未发现有地表水分布,在降雨天气致地面汇水将形成地表径流,多形成短小径流呈放射状延向周边低洼处排泄。地块东侧约450m处有一地表河流东港溪,流向为从东北到西南,见图3.1-4。东港溪在调查地块上游3km范围内没有工业企业存在,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是地表水周边的农业污染源(耕地和园地的使用),通过对生态环境局人员的访谈,东港溪目前的水质现状类别为地表水III类,水质现状良好,基本不会对地块土壤造成影响。根据本地块的林前小学初勘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可知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及孔隙基岩裂隙承压水,素填土和中砂为透水层;淤泥质土为相对隔水层;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为弱透水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和中风化花岗岩为弱中等透水层。场地中地下水主要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其一赋存和运移于素填土孔隙和空隙中的孔隙潜水,并与邻近的地表水体呈互补关系,地表水水位高时补给地下水,地表水体水位低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此外还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并通过蒸发及地下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素填土为透水层,且与地表水水体相通,该层地下水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明显。其二赋存和运移于中砂层土体孔隙中的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或越流补给,并通过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属中强透水层,水量很丰富,为主要含水段;从勘察揭露情况看,该层地下水水量较大。本含水层段中地下水与各含水层承压水联通,与上部含水层连通。其三赋存和运移于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和中风化花岗岩层中的孔隙基岩裂隙承压水,该部渗透性主要受裂隙性质及发育程度控制,从揭示情况看,大部分地段虽然裂隙很发育,但多属压性闭合裂隙,渗透性差、水量不大,另有少部分地段张性裂隙发育,水量丰富。主要接受上部含水层渗透及上流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或越流补给,并通过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本含水层段与中砂层孔隙承压水具直接水力联系,承压水位一致。勘察期间测得地下初见水位埋深变化为1.528.93m,混合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变化1.398.71m(标高变化4.247.71m)。根据该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经踏勘时了解拟建场地段及临近场地的地质资料,不同季节、条件场地地下水位将有所升降,升降幅度约LOm左右,近35年的地下最高水位标高约为5.208.50m,历史最高水位标高约为5.508.80m,按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建筑抗浮工程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工程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施工期KW为0.95,使用期KW为1.00。场地室外地坪标高的改变可能改变现状水文地质条件,而引起地下水位改变。对地勘区域的地下水钻孔数据进行流向模拟,结合本地块的地势高低情况判断,地块总体地下水流向为从北到南扩散,另外地块内东南部为低洼处,低洼处周边的地下水向该处扩散,见图3.1-5。3.1.4 地质构造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内及周边不存在滑坡、崩塌、岩溶、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也不会发生泥石流,也不存在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的问题,现状不存在对工程安全有不利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或地质灾害,场地整体相对稳定。根据本地块的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勘察区域的各岩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 .素填土(Q/):灰黄、灰褐,松散,稍湿。主要由新近回填的粘性土组成,人工堆积成因,回填年限为23年。该层填土主要来源为现场移挖换填,经人工无序堆积回填,未分层夯实,欠固结,具高压缩性,遇水后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差。2 .淤泥质土(Qjn):深灰色,流塑,饱和。主要成分为粘粒、粉粒,含腐殖物及贝壳碎片,局部地段含较多的粉、细砂,在孔中有出现厚度为25cm左右的砂层,呈薄饼状夹于淤泥层中,含量约在10%15%,易污手,有腥味,干强度中等,高韧性,摇振反应慢,切面较光滑,海陆交互相海(冲)积成因。该层为高压缩性、低强度、易触变软弱土层,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差。3 .粉质粘土(Q4-p):灰黄色,可塑,湿。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含少量中粗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粗糙,无摇振反应,冲洪积成因。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一般。4 .中砂(Q4a印):灰黄色,稍密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硅质,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含少量泥。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均匀,磨圆度中等,冲洪积成因。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一般。5 .残积砂质粘性土(Q4cD:灰白色、灰黄色,可塑硬塑,湿。长石已全部高岭土化,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及含少量的云母碎片,具有遇水易软化及崩塌的特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切面粗糙,无摇振反应,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均匀性差,工程性能中等。但该层与全风化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开挖后如遭受长时间的泡水作用,也会较快软化使强度降低。6 .全风化花岗岩(*3):灰白色,砂土状。岩石风化强烈,长石已风化为粘土矿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均匀性一般,工程性能良好。7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1(”3):灰白色,砂土状。原岩结构基本清晰,花岗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长石大部分已风化为粘土矿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干钻不易进,岩石坚硬程度为软较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地层,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良好。8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灰白色,散体状。原岩结构基本清晰,花岗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长石大部分已风化变质,母岩为粗粒花岗岩,钻进慢、抖动剧烈、回声大,岩芯呈片、块状,岩芯采取率低,手用力可折,锤轻击易开、声哑。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芯采取率为6575%,RQD为Oo该层标贯击数均为反弹,该层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地层,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良好。9 .中风化花岗岩(¢3):灰白、灰褐色,岩芯呈块状、柱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岩芯采取率为8592%,RQD为4349。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岩层。该层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岩层,工程性能好。3.1.5地形地貌调查地块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古雷镇,四周均为拟建规划道路,场地四周整平后高差相差不大,不存在高边坡。拟建场地地貌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岩土勘察期间,各孔口地面标高5.67-15.57m,原地势较低洼,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属于人工填土、冲洪积(海积)、残积风化成因类型。根据现场踏勘和业主单位提供的地形图,未发现有周边地下管网分布,场地内未发现地下管线及架空线路分布,此外钻孔内未发现有通信光缆、污水管等地下管线,未发现洞穴、软弱夹层、岩核、防空洞等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2敏感目标敏感目标是指地块周围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地表水、商住区及公共场所等地点,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的敏感目标范围为场地外扩IooOm,敏感目标如下表所示。通过现场踏勘,对地块周边100Om范围内的敏感目标进行了初步调查,范围内的居民区较多,大部分居民区住房为早期建设,未形成规模的小区,周边100Om范围内敏感目标见表321,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具体见图3.2-1。表3.21地块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敏感目标类型敏感目标名称相对地块方位与地块边界距离(m)居民区林前村东北200林口自然村西南500下吕东北500世纪金源9区南500世纪金源4区南500漳州海滨城17区西900幼儿园第三实验幼儿园东50公共场所半湖民俗文化中心西北800智慧体育公园西南600地表水体东港溪东4503.3.1地块使用历史根据现场踏勘以及走访调查,调查地块位于福建省漳州古雷港区杜港镇林前村,调查地块内和周边无任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地块周边多为居民区、林地和农田,地块的用途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地块的使用历史总结如下:(1)调查地块内西侧的林前小学,最早在1995年左右建成,刚建成时仅一栋教学楼以及土地操场,后在2014年建设了学校围墙,在2016扩建了教室并对学校的地面进行了硬化,在2018年建设了学生活动中心和办公室,之后基本没有发生变化;(2)地块内东侧在2020年以前一直为林地,在2020年6月地块东侧第三实验幼儿园开始建设时配套建设了一条道路,并对部分区域进行土地平整;(3)地块内的道路在2008年左右进行了硬化,之后基本没有发生过变化。(4)地块内的西北、东北和东南侧一直为林地,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变化。调查地块历史卫星清晰影像图片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地块历史变迁卫星图见图3.32。3.3.2地块现状2023年12月21日,项目组成员对调查地块进行现场踏勘,主要对地块范围、地块使用现状、地块内布局、构筑物分布范围等进行调查,并现场拍照存档,对照相关资料对地块实际情况进行核实,记录地块内不同区域的详细现状情况。现场踏勘了解到,地块内的用途类型有中小学用地和农林用地,因本工程的建设小学目前已经停止使用,学校目前已没有学生,部分迁往右侧的实验幼儿园教室,部分迁往附近的其他学校就读。调查地块范围内的构筑物只有林前小学的教学楼、办公室和配套设施,在未来项目建设中将全部拆除重建。地块内的林地在征收前归属附近的居民,主要的作物为树木,在日常管理中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会对地块土壤造成影响。地块现状详见图3.3-3和图3.3-4o3.4.1 相邻场地现状根据现场踏勘,地块周边多为居民区,此外还含有道路、幼儿园、林地等,目前无工业企业存在。(1)调查地块北侧目前为林地。(2)地块东侧目前第三实验幼儿园。(3)地块南侧目前为建设中的漳古2022P02地块,目前在土地平整阶段。(4)地块西侧目前为林前村委会和林地。相邻地块的现状使用情况见图3.4-2至图3.4-5o3.4.2 相邻场地历史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人员访谈和现场踏勘,相邻地块的历史沿革如下:(1)调查地块东侧:在2020年以前一直为林地,在2020年6月第三实验幼儿园开始建设,并于2022年完工,目前已经投入使用。(2)调查地块南侧:有一家润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在2021年拆除停止营运,主要从事蔬菜和水果的生产、销售、运输、贮藏。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公司运营过程中基本没有污染物产生,企业不产生废水和废气,并且该企业位于调查地块的地下水下游方向,故不会对调查地块土壤造成影响。其余区域在2021年之前一直为林地和荒地,之后由于漳古2022P02地块的建设开始土地平整。(3)调查地块西侧:为林前村委会、林地和居民区,历史至今未发生过变化。(4)调查地块北侧:为林地,历史至今未发生过变化。3.5场地利用规划根据地块用途说明,本调查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A33),地块规划用途文件见图3.5-1。依据规划用途,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执行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第四章资料分析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掌握并分析以下信息:地块利用变迁资料、地块环境资料、地块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及地块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本地块资料搜集收集情况见表4.1-lo表4.1地块资料收集一览表序号类别资料名称获取途径1政府和权威机构资料地块边界及占地面积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局地块平面图现场航拍地块附近规划情况地块规划用途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局2地块相关资料地块现状现场踏勘地块历史使用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访谈影响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现场踏勘、访谈调查及卫星影像周边敏感目标分布现场踏勘及卫星影像地块周边土地现状现场踏勘及访谈调查地块周边土地历史使用情况访谈调查及历史卫星影像3其他资料水文地质及气候气象地形地质及土壤资料林前小学初勘岩土工程勘查报告4.1政府和权威机构资料收集和分析通过走访相关政府单位,项目组已掌握了地块红线图、地块及周边区域规划图、地块规划用途等材料。根据地块红线图,确定了调查地块的边界拐点坐标及场地面积等信息;通过对古雷开发区自然资源局自的访谈,确定地块用途变更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通过对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访谈确定地块周边不涉及水源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无环保投诉和环境违法行为。4.2 地块资料收集和分析项目组通过现场踏勘、卫星影像等方式,收集地块现状、地块历史使用情况、影响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及周边敏感目标分布等资料。明确地块现状及历史用途,尽可能地追溯该场地的历史变迁情况。通过对漳州古雷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林前小学职工、生态环境局等相关单位走访了解到,调查地块内部及周边无任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地块周边多为居民区和林地。从所收集地块周边相关资料中,分析项目周边100Om范围内敏感目标分布,确定周边无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4.3 其他资料收集和分析其他资料主要为地块区域环境概况,包括水文地质、气候气象、地形地质等资料。项目组收集了地块内部的勘察报告、周边地块的土壤调查报告等材料,并通过上述材料明确地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等信息。第五章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地块污染识别阶段在2023年12月进行。调查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的要求实施。现场调查主要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形式,对地块使用历史、现状以及未来使用规划等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地块污染源和污染特征。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1)资料收集与汇总分析:本次调查所获得和分析的资料包括政府部门和土地使用权人提供的关于地块及其周边地块信息、历史运营、规划等文件以及其他事实资料。(2)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现场踏勘对地块内及其周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进行了人员采访,以获得更为详细的地块历史运营情况。(3)污染识别:根据资料收集、人员访谈和现场踏勘的成果,对地块的使用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地块污染状况、污染源和污染特征。5.1 现场踏勘和快速检测5.1.1 现场踏勘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的要求,于2023年12月开始对调查地块进行第一阶段调查,调查工作按照相关的技术指引及技术导则的要求实施。主要勘查地块现场是否存在被污染的迹象以及来自周边污染源的污染风险。(1)现场踏勘的范围以地块内为主,并包括地块的周围区域,周围区域的范围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断。(2)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地块现状与历史情况: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三废处理与排放以及泄漏状况,地块过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如罐、槽泄漏以及废物临时堆放污染痕迹。相邻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地块的使用现况与污染源,以及过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如罐、槽泄漏以及废物临时堆放污染痕迹。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对于周围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的类型,如住宅、商店和工厂等,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周围区域的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类井,如水井等;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和径流以及道路和公用设施。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地块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形应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以协助判断周围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调查地块,以及地块内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地下水和地块之外。(3)现场踏勘的重点重点踏勘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处理、储存、处置的设备、储槽与管线,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痕迹,各种储罐与容器,排水管与污水池或其他地表水、废弃物、井、污水系统等。同时观察和记录地块周围的敏感目标,如居民区、学校、行政办公区以及公共场所等;以及地块周围的污染源,如工厂,养殖场等,并在明确其与地块的位置关系。(4)现场踏勘的方法项目组调查人员通过对异常气味的辨识、对关键重点区域的摄影和照相、现场笔记、定位标示等方式初步判断地块污染的状况。踏勘期间,调查人员配备现场快速测定仪器PID(便携式VOC检测仪)和XRF(手持式金属分析仪),对可能有污染的土壤进行快速检测。(5)现场踏勘的结果通过现场踏勘,调查地块现状为中小学用地、林地和道路用地,林前小学目前已经停止使用。地块历史无工矿企业用地,无明显异味、污染、腐蚀痕迹;无储罐、污水池、排污管;无污染物“跑、冒、滴、漏”现象,周边地块用地现状主要为道路、居住用地和林地,周边地块没有重点污染企业,对调查地块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为了更好地判断地块的现状情况,我司使用X射线荧光检测仪(XRF)和PID气体探测器对地块内表层土壤进行快速检测,用以辅助判断调查地块状况。1、快筛点位布设依据(I)结合地块的现状,采用系统布点法在场区内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进行采样快速检测。(2)土壤采样深度为表层土壤00.2m0(3)调查地块无疑似污染源,采样点位按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和福建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核要点(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点位布设: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大于5OOOm2,±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调查地块面积为20825n,按40x4Om的网格布点,在地块内部采用系统网格布点法布设13个土壤快速检测点位。检测点位在采用网格布点法的同时,为了兼顾调查地块内的各个区域的土壤质量,未在网格中心布点。调查地块各区域均布设了检测点位,检测结果能较好的反应地块整体的土壤环境质量。此外,在地块外布设1个土壤对照点。对照点选择地块地下水上游方向,并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且不受周边污染源影响的裸露土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与地块表层土壤采样深度相同。具体布点见图5.12、图5.13。(4)检测因子包含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6个重金属基本项目(碑、镉、铜、铅、汞、镇),此外还涵盖了铭、钻、钢、镐、锌等因子。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对检测项目进行评价,因上述标准中无铭、镒、锌元素筛选值,故参考深圳市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DB4403/T67-2020)的筛选值进行评价。2、快筛分析方法现场快速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时使用XRF(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分析前将XRF开机预热15-3Omin;使用标准土壤对仪器进行使用前校准;用采样器采集土壤置于聚乙烯自封袋中;清理土壤表面石块、杂物;土壤表面尽量平坦,保证检测端与土壤表面有充分接触,压实土壤以增加土壤的紧密度,且土壤样品厚度至少达到ICm,从而得到较好的重复性和代表性;检测时间30秒,记录读数。现场快速检测土壤中VoCS时使用PlD(便携式光电离检测器):使用异丁烯标准气体对设备进行使用前校准;用采样器在VOCs取样相同位置采集土壤置于聚乙烯自封袋中,自封袋中土壤样品体积应占1223自封袋体积;取速检测:采样后,自封袋置于背光处,避免阳光直晒,取样后在30分钟内完成快速检测;检测时,将土样尽量揉碎,放置10分钟后摇晃或振荡自封袋约30秒,静置2分钟后将PlD探头放入自封袋顶空1/2处,紧闭自封袋,记录最高读数。3、速测仪器校准措施(I)XRF仪器使用标准土壤对仪器进行使用前校准,取土壤有证标准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元素,反复测量3次,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满足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中准确度要求。对测量仪器进行漂移校正,如环境温湿度变化较大,仪器关机时间较长后开机等。用于漂移校正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需保持稳定,漂移量超过仪器测量允许的范围,应进行校正。(2)PlD使用前在实验室进行仪器校零,将活性炭过滤芯连接在设备探头上,另一端连接氮气或纯空气,通气等仪器数值稳定设定零点。现场使用异丁烯校准气体,将压力阀门安装在标气瓶出气口,将校准罩末端的塑料管连接在压力阀门的出气口。将校准罩套在探头上,罩内出气口,对准要校准的PlD传感器进行现场标准气体校准。现场快筛点位分布图见图5.1-2,快筛检测点位信息见表5.1-1,快筛校准记录表见表5.1-2,快筛结果见表5.1-3。点位编号经度纬度采样深度土壤样品描述颜色质地湿度植物根系TOl117.641615°23.940787°0-20cm灰褐砂士干较多T02117.641889°23.940655°0-20cm灰褐砂士干较多T03117.642172°23.940534°020cm灰褐砂土干少量T04117.642533°23.940500°0-20cm黄棕砂士干少量T05117.642533°23.940321°020cm黄棕壤土干少量T06117.641363°23.940648°0-20cm灰砂士干少量T07117.641859°23.9405040020cm灰砂土干少量T08117.642005°23.940127°020cm灰棕砂土干少量T09117.642374°23.939910°020cm黄棕砂土干少量TlO117.641009°23.940159°020cm灰棕砂土干少量Tll117.641497°23.939873°020cm黄棕砂土干少量T12117.641894°23.939843°0-20cm灰棕砂士干少量T13117.642131°23.939690°020cm灰砂土干少量T14(背景117.641769°23.941131°020cm灰棕砂土干少量表5.1-2现场快筛检测校准表地块名称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地块编码/天气多云温度()10-14采样日期2023.12.21大气背景PID值0.0ppm自封袋PlD值0.0ppmPID型号及编号PGM-7300便携式光离子气体检测仪(PID)仪器测量范围05000ppmXRF型号及编号EXPIorer9000能力色谱X荧光分析仪(XRF)

    注意事项

    本文(古雷开发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升工程二期-林前小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