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docx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练17生活中的透镜、凸透僮成像规律1.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的认识】一、照相机的原理缩小的、实像。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f<<2f)。物体与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利用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被照的物体位于镜头(凸透镜)的二倍焦点以外(>2f)o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小于物体(像小)。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小)。3 .照相机主要构造镜头一般由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像。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在胶卷上形成清晰地像。光圈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的光线的多少,光圈上的数字越小,光圈就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表示秒的倒数。4 .照相机照相的特点(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大于胶卷到照相机的距离。(2)物体离照相机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胶卷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3)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定比物体小。(4)物体和像在镜头(凸透镜)的两侧。二、投影仪的原理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2f>>f)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大于物体(像大)。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距大)。2 .投影仪主要构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图案(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3 .投影仪成像特点(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像的距离;(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3)投影仪在醉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图案(物体)大。三、放大镜原理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HV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放大镜成像特点(1)物体被放大了(2)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3)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不超过焦距),所成的像越大。一.生活中的透镜(共1小题)1 .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答案与解析:镜头应该是凸透镜,而且所成的像应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即0.5m>2f,解得fV0.25m,所以B选项正确。故选:B。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的认识】(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2)设计并进行实验: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cm之间)、刻度尺.见实验装置图.三、实验步骤: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方案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物距(U)像距(V)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物,像的位置关系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物像异侧u=2fv=2f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仪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像异侧2f>u>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电影、投影仪-物像异侧u=f-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成像虚实的分界点-f>uv>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物像同侧【命题方向】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例: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牌光具座(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lllllllllllllfijlllll 30(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c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L(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填“倒立”或“正立”).(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实像(填“实”或“虚”).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V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搞清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41cm-30cm=llcm;(2)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蜡烛应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焦距之间,即图中的c点,图中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3)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可知,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凹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于光线发散,会延迟会聚,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仍为实像.故答案为:(I)11:(2)c;投影仪;(3)小;远离;倒立;(4)远离;实.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点拨】识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注意物理学方法.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59小题)2 .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当他把烛焰放在距透镜9cm的位置时,则()Ik20cm>M-16cm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成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上述成像都有可能答案与解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贝Ju=20cm>2f,2f>16cm>f,解得8cmVfV10cm;凸透镜成像时有:1+1=1,所以:UVf-+-=-f解得:f=8.89cm;20cm16cmf当他把烛焰放在距透镜9cm的位置时,u=9cm,f<u<2f,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o3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取来一个凸透镜,首先用平行光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然后用该透镜做蜡烛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像的是()C.11111TTJ11O304050cm607080答案与解析:(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个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焦距f=60.0cm-50.0cm=10.0cm;(2)AB、由图可以看到u=15.0cm,10.0cmVuV20.0cm,像距应该v>2f,由A图可以看到这里v=80.0cm-50.0cm=30.0cm>20cm,故A符合题意;由B图可以看到这里v=65.Ocm-50.0cm=15.0cm,即10.0CmVVV20.0cm,故B不符合题意;C、此时物距为27.0cm,稍微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该小于2f以内,Wv<20.0cm,由C图可知V=30.0cm>20.0cm,故C不符合题意;D、由D图可以看出UVlO.Ocm,不能成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o4.小王同学将凸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甲),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乙(以f为长度单位)。现代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结合甲、乙两图可ABu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当物E目u=1.5f时,则n=2C.当物距u=2f时,则n=lD.当物距u>2f时,则n>l答案与解析:A、由图乙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故A正确;B、当物距u=1.5f时,由图可知,L=4.5f=u+v,解得,v=3f,n=-=ABu且一二2,故B正确;1.5fC、当物距u=2f时,则L=4f=u+v,解得,v=2f,n=A"=Z=jl=1,故C正ABu2f确;D、由图可知,成实像时,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24f,当物距u>2f时,vV2f,则n=AyBz=v.=n<,故D错误;ABu故选:Do5.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Io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I痂IInllI叩InlnnFlIIn叩向而Pnl叫而IHnFnlnHFIIIlli啊InqnlllllIIl%切OCmIo2030405060708090IooL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答案与解析:已知凸透镜焦距为IOCm,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5Cm=I5cm,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故选:Co6.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nIInnInnlInlplnIlnlFlIlnIlpnIlnllIn川InIlliIlInnPnlInIlFnlnlWnIlnnlj)cm102030504708090IobA.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为20Cm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会变短,蜡烛在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答案与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35cm>2f,像距:f<20cm<2fo故有IOemVfV17.5cm,但不能准确确定焦距,故A错误;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B正确;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C错误;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Bo7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发光体“P”在图中的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时“P”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IOCmB.若发光体从该点远离凸透镜,则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粗糙的平面D.若发光体从该点逐渐靠近凸透镜,则经凸透镜始终能成放大的像答案与解析:A、光屏上出现“P”清晰、等大的像,表明此时物距u=2f;由题可知,此时u=20cm,所以f=IOcm,故A正确;B、发光体从该点远离凸透镜,物距u>2f时,在光屏上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B正确;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粗糙的平面,故C正确。D、发光体从该点逐渐靠近凸透镜,由于光源在凸透镜焦点处不成像,因此,不能经凸透镜始终能成放大的像,故D错误;故选:Do8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O厘米处,则()1020304050607080(cm)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与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40Cm-IoCm=30Cm=2f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将蜡烛移到刻度为OCm处时,物距为40cm,即u>2f,所以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应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o9 .如图是同学们依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B.当u=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u=19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与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5cm时,所以f=7.5cm0故A不正确;B、当u=5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光屏上得不到像。故B不正确;C、当u=19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不正确;D、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故选:Do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在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烛焰的像B.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烛焰的像C.不论蜡烛放在凸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烛焰的像D.把凸透镜换成凹透镜,则不论蜡烛放在凹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光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清晰的烛焰的像答案与解析:A、观察图示可知uVv,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光屏上的像不一定清晰,故A错误;B、图示可知成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而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与光屏对调后,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倒立缩小的实像,但光屏上的像不一定清晰,故B错误;C、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上,不成像,故眼睛不能看到像,故C错误;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物体正立、缩小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D.11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与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时,所以f=8cm。A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C、当u=2O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故选:D。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l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i,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与解析:(1)若凸透镜是L,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v<2f,而图中V=IO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错误,B正确;(2)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1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3)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而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此时v=2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o13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而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在另一侧所成的像是()A. a端变细,b端变粗B. a端变粗,b端变细D. a、b端变细C. a、b端变粗答案与解析: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故选:Ao14 .如图a,蜡烛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径对称地切除透镜很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镜A和下半截透镜B向原主光轴位置合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J)(b)A.在a图中,如果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不会在光屏上留下小飞虫的影子B.在a图中,如果蜡烛向透镜不断靠近,则所成的像一直变大C.在b图中,A、B合拢后,所成像情况与a图相同,只是亮度变低D.在b图中,A、B合拢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答案与解析:由上图可知,切除部分透镜,合拢后,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对光线仍起会聚作用;A、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上,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不会成像在光屏上,故A正确;B、原来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靠近透镜过程中会经过焦点,而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上时,不成像,故B错误;C、D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相当于把凸透镜分成了上下两个小凸透镜,这两个小凸透镜的焦点及焦距和光心与原来的凸透镜是一样的,不移动时主光轴、焦点都是重合的,当把上面的小凸透镜下移后,该小凸透镜的主光轴也下移,成的像也下移,且去掉一小段透镜,物体发出的光线仍能成像,只是亮度变低;下面的与之相反,像向上移,故CD错误;故选:Ao15 .如图,S为小电珠,它发出的光可看作由一点发出的。S正对圆孔,到孔的距离为L,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圆斑,圆斑的直径是圆孔直径的2倍。若在孔上嵌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可能为()C. L, LD. L, 2L答案与解析:由小孔成像原理及圆斑的直径是圆孔直径的2倍,可知光屏到圆孔的距离为L,由“在孔上嵌一凸透镜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可知亮点是发光点的像,得v=u,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v=u=2f,可知L=2f,则该透镜的焦距f=n,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即像距v=2f=L°故选:B.2C. 一定在8cm到IoCm之间一定大于20cm16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D. 一定在IOcm到16cm之间答案与解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20cm>2f2f>16cm>f解得IOCm>f>8cm。故选:Co17 .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远处向着透镜以速度V匀速移近,直到位于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A.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总相反B.像与物体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加然后又减小C.像的移动速度先大于V后小于VD.像的移动速度先小于V后大于V答案与解析:A、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远处直到位于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像的移动方向一直和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故选项错误。B、当物体由远处直到位于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物体先靠近2倍焦距,又远离2倍焦距并靠近一倍焦距,所以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C、D、当物体由远处直到位于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物体先靠近2倍焦距,物体在无限远向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移动时,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向二倍焦距移动,像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的速度。然后物体又远离2倍焦距并靠近一倍焦距,像从二倍焦距向无限远处移动,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o18 .凸透镜成像时,当u=12cm时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当u=6cm时不可能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答案与解析:u=12cm时成一倒立缩小的像,贝J12cm>2f,f<6cm;当u=6cm时,一定大于焦距,则一定成倒立的实像,B错误,符合题意;可能是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缩小的实像,也可能是等大的实像,所以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o19 .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上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物距小于Il厘米时,一定不能成实像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答案与解析:光屏上能呈接到的像是实像。物体离凸透镜22Cm时,凸透镜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22cm>2f,所以fVllcm.A、如果物距小于II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B、如果物距等于II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C、如果物距大于Il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当像距为22Cm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符合题意。故选:D。20 .如图所示,Fb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的移动情况是()A.沿平行主轴方向远离透镜移动B.沿。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C.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D.沿Fl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答案与解析: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知: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到A点时(始终保持u>f),物体始终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此时所成的像始终是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像S'的移动情况是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到S".如图所示:故选:Co21 .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蜡烛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则其像在另一侧的位置和火焰像的指向()A.主光轴的上方向上B,主光轴的上方向下C.主光轴的下方向上D.主光轴的下方向下答案与解析: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其像在另一侧的位置和火焰像的指向主光轴的下方向下,如图所示:x一故选:D。22 .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答案与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选项A中的像倒立放大实像,且像与物体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符合题意;选项B中像是倒立放大实像,但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倒立缩小的像,也不符合题意。故选:Ao23 .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ABCA.应该放在A、B之间的某处B.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C.应该放在B点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答案与解析: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首先判断,要让光屏上成像,凸透镜必须在光屏和蜡烛之间,由于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u>2f,f<v<2f,则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凸透镜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故选:Bo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FFCF)F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答案与解析:由图知:f<u<2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B说法错误。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小,所以C说法正确。当把蜡烛向右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大,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Co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答案与解析:已知当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所以2f>20cm>f,因此IoCmVfV20cm:所以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有可能: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V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Do26 .如图,L是凸透镜,00'是它的主轴,AB是垂直主轴的光源,P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光源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不越过L),再移动P,则在P上(A.总能得到缩小的像B.总能得到放大的像C.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D.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答案与解析:初位置,物距与像距相等,所以物体的初位置处于两倍焦距处,此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实像;此后物体AB向右运动,在一倍焦距外,两倍焦距内时,在另一侧的某个位置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运动到一倍焦距内时,在左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故选:D。27 .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放在镜前60Cm处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与解析:从题中知:f=15cm,2f=30cmo物体放在镜前60Cm处,物距u=60cm,所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o28 .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F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B.蜡烛放在F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D.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答案与解析:A、蜡烛放在A点时,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条件,故本选项正确;B、蜡烛放在F点时,u=f,不成像,故本选项错误;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uV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这个虚像,故本选项错误;D、蜡烛放在B点时,fVu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但图中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所以光屏上不会成明亮、清晰的像,要想得到明亮、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o29.如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等位置,则在光屏上生成最大的像时,蜡烛的位置是()IDgd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与解析:(1)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之外时成实像,在1倍焦距之内时成虚像,因此在a、b、C三点都成实像;(2)这三个成实像的点中,a点距离凸透镜最远,成像最小,c点距离凸透镜最近,成像最大。故选:Co30 .如图所示,在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光心2倍焦距的地方放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距光心3倍焦距的地方垂直于主光轴放置的屏上得到一个亮圆斑,若将透镜的上半部遮住,则()B.屏上亮圆斑下半部消失D.屏上亮圆斑直径减小A.屏上亮圆斑上半部消失C.屏上亮圆斑仍完整,但亮度减弱答案与解析:点光源放置在主光轴上距光心2倍焦距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二倍焦距处,但光线没有停止,继续向外传播,在3倍焦距处的屏上形成一个光斑,如图甲;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只能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先过二倍焦距处,然后光线向前传播,如图乙所示,所以可知屏上亮圆斑下半部消失,且其直径不变。故选:Bo.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测得透镜与物体AB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时,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应该是()1.40厘米Fl厘米A.大于40厘米B.在20厘米和40厘米之间C.在7厘米和14厘米之间D.等于14厘米答案与解析:由图可知:u=40cm,v=14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贝Ju=40cm>2f,2f>14cm>f,40cm>2f2f>14Cm>f解得7cm<f<14cm<.故选:Co(多选)3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IO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若蜡烛和光屏不动,把透镜向左移动,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远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与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B、根据光路可逆可知,蜡烛和光屏不动,把透镜向左移动,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UV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没有像,故C错误;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远视镜,远视镜是会聚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成的像要靠近凸透镜,故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BDo(多选)33.凸透镜甲的焦距为9cm,凸透镜乙的焦距为15cm。把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处,通过这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各自合适位置处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透镜成像较大B.乙透镜成像较大C.甲透镜成倒立像D.乙透镜成正立像答案与解析:凸透镜甲的焦距为9cm,把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前25cm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凸透镜乙的焦距为15cm,把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前25Cm处,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甲凸透镜成的像要小于乙的像,故A错误,B正确;故选:BC。(多选)34.如图所示,L为一薄透镜,MN为透镜的主轴,。为透镜的光心,把一个点光源放在透镜的左侧,a、b是点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由此可知()A.点光源一定处在一倍焦距之内B.经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像距一定比物距小D像和物一定都在直线b上答案与解析:首先可反向延长光线a、b,可使其相交于一点S.由图可知,两条光线不能相交于一点,但反向延长线可以相交于一点,说明成的一定是虚像,而不是实像,故B正确;如果L为凸透镜,则光源S更靠近凸透镜,在焦距之内,如果L为凹透镜,则光源S更远离透镜,可能在焦距之处,故A错误;S为凸透镜时,成放大的虚像,像距比物距大,S为凹透镜时,成缩小的虚像,像距比物距小,故C错误;由于光线b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