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066852
资源大小:63.6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年2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兀O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二、目的要求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三、重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四、教学措施1 .用足每一分钟,上好每一节课,坚定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的信心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 .科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3 .相信学生,树立大活动观4.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学习作一个评价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我在成长116能量转换2教2悄悄发生的变化1-217能源1-23人生之旅118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14踏上健康之路119考试2学5生物的遗传现象1206生物的变异现象1217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2228消失了的恐龙1-2进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10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111寻找生物的家园2度1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213有趣的食物链114生态平衡215各种各样的能量2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一、教学目标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二、教学准备身高体重仪;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导入新课。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课前可以详细列出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探索和调查2.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2)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让学生在对搜集来的证据的交流中体会成长的过程。(1)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和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比一比;(2)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与自己现在做比较,(3)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如乳牙是如何脱落的;成长记录的趣事回顾和解释3 .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1)谈话: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4 .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讲解教材上列举的3种预测长大后的身高方法,让他们说说预测后的结果,讨论讨论三种方法的数据有无误差,哪种方法可靠、准确。同时要指出,预测结果并非绝对,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倡导孩子们积极健康地生活。2.悄悄发生的变化一、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二、教学准备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光盘和图片。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课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信里要写清楚本次课的目的,需要家长帮助做什么,以获得家长的帮助,完成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的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可以列出几项,让他们打钩,也要给出备注,适应个别情况。一定要注明是不记名。探索和调查(2)把调查结果和同学们说说。(3)在班里交流比较典型的情况。上课时要以轻松亲切的表情、语言和学生们交流。回顾和解释(4)谈话: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应该出现哪些变化呢?(5)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3.人生之旅一、教学目标 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 能够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写出调查报告。 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愿意合作与交流。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2)有提示语的记录单。学生准备: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导入新课。谈话:我们来猜猜,这种动物是什么?讲述“斯芬克司之谜二(故事详细内容见参考资料)探索和调查2.学生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有哪几个时期。学生活动。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4.讨论交流:说说你看到婴幼儿是怎样之后,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被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怎样做?时期的。回顾和解释5、指导怎样写调查报告。(1)讲明活动为什么要做访问。(2)步骤:(要提供给学生)确定采访对象约定一个采访时间;在采访前把你要问的问题列出来;在问完问题之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3)整理采访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可以针对以下几项来完成。调查对象;调查人数;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调查结果;其他。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们谈谈感受。此项调查活动建议每个小组只调查一组人群。制定计划在研究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们在活动前做计划。4.踏上健康之路一、教学目标 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珍爱生命。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四、教学月制聚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探索和调查2 .谈话:这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研究,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3 .做我们全班的身高统计图。(1)出示一张空白统计表,按照身高分段统计人数。(2)分别做男女生的身高统计图。(3)观察此表,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学习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科学用脑、正确使用电脑的情况几方面加以认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回顾和解释4 .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5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谈话: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形式:讨论、列出提纲,、让学生分析,引到健康话题上来。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一、导入1、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2、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3、 学生讨论后回答4、 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遗传现象(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3)在全家福;里找找他们的父母。(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4、总结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三、遗传现象的推测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2、小组讨论后汇报三、拓展作业(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板书设计生物的遗传现象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在相似的特征花纹、手指形状鼻子、嘴形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一、导入1、 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2、 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3、 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四、学习新课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6、班级差异大调查(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2)小组讨论回答8、总结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五、变异现象的拓展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板书设计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1有耳垂无耳垂2直发卷发3单眼皮双眼皮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2、难点: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2 .学生讲故事。3 .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4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5 .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6 .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7 .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1 .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2 .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3 .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4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一一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5 .学生回答6 .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四、小课堂大辩论1 .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2 .分组辩论赛3 .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板书设计: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本次辩论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第三单元进化1.消失了的恐龙一、教学目标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四、教学步骤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恐龙和其他灭绝及濒危动物资料。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探索和调查2 .搞一个恐龙博览会。3 .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回顾和解释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一定要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学生准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引入:你听说过“进化”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人们是怎么发现进化现象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学生思考:我们应怎样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于进化知识的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方法?探索和调查1.认识化石。2 .了解化石的成因。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3 .拓展活动:制作化石模型。4 .探究化石的作用。5 .认识活化石。在观察中,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强调,真正的化石可不是这么简单就会形成的,它需要特殊而严格的地质条件,而且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回顾和解释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要使学生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查阅多种信息源,了解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受到的挑战。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课件、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关于进化论你搜集到那些信息探索和调查2.结合教材中“牧民人工选择绵羊毛色”的例子和“狼在夜间捕捉白色绵羊”的例子,(1)在每种机体内部的遗传因素中,都存在某些变化;(2)生存和繁衍方面具有超过其他个体的优势;(3)这些具有遗传优势的个体造就了更多的后代。结合这些事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中心原则自然选择。结果,数代成功的繁殖以后,这种具有遗传优势特征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加。一一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回顾和解释3.说明达尔文的观点受到挑战,并不有损于他本人的伟大。一一这只是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让学生感悟到:今天的结论也要经受未来考古新证据的检验。它们会被不断地验证、修正甚至抛弃。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目标: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教学重点: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二、新课1、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出示P26页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问:在这些环境中还有哪些生物?学生回答。问: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师小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每一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2、了解生物的栖息地出示P27页的自然风光或自己寻找的自然风光图片问:请找出这张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学生寻找并回答。问:这些生物为什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讨论。师: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国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出示树的图片。问:一棵树会是多少种生物的栖息地。学生到校园里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记录。注意:要学生保护生物,不要伤害它们。3、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和敌对关系出示P28和P29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问:从这几幅图片上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问:P28的这几幅图中的生物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它们为什么要相互合作的?学生讨论并回答。问:P29这几幅图说明了生物间的敌对关系,它们又为什么会成为敌对关系?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环境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但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等都要靠生物自己,对于生物来说,不管是相互合作还是敌对关系,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长和繁殖,由于不同的生物它们所选择猎食方式不同应而我其它生物之间所产生的关系也就不同。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1、播放变色龙录像。2、谈话:在刚才的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4、动物们的哪些本领是有利于生存的?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二、给动物的本领分类1、谈话:大家刚才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生存本领,我们来给它们分类。2、集体讨论。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捕食安家保护自己4、谈话:上课前大家已经找到许多关于动物生存本领的资料,给资料分分类,可以根据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5、学生自由分成捕食、安家等小组。6、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三、交流信息,探讨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1、各小组分组汇报(形式自选),交流补充。(1)各种动物怎样捕食?捕食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2)各种动物怎样安家?安家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各种动物有哪些保护自己的高招?2、交流、补充还有哪些生存的本领。3、讨论: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示,想到哪些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方案?(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2)用图、语言或简单实验、制作介绍方案。四、巩固、延伸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实施自己的新方案,做出作品或设计图进行展示。教学片断赏析“看录像,找变色龙”教学片断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标;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能够通过食物链的游戏活动意识到人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时出示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三张照片,问:“这三张照片中的生物放在一起,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学生描述会发生的事情。二、新课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你能举几个像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一样的食物链吗?”学生举例。出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问:谁能解说这个成语的含义。师:这个成语它反应了生物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食物链,在我们生活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你们知道吗?2、了解食物链中的组成师指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三张照片问:这三种生物哪个是生产者,哪个是消费者,哪个是分解者?出示P35上面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阅读P35的资料,了解生产者的营养和分解者的来源。出示P35的生物界中的各种分解者师: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组织各小组讨论,并汇报。师总结。4、生态平衡教学目标: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保护生物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并问:“谁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二、新课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师讲述:生态系统是指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态系统。2、制作生态瓶(1)鱼缸养鱼。(2)种小草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并记录生长过程。同时各小组讨论: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C、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全班汇报。3、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出示P38页的三幅图。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这三幅图片都反应了人类在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变化?各小组讨论并汇报。请同学们阅读P39和资料并讨论问题。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读活动记录上和图表,说说你对鹿和狼的关系的看法。4、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能够从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能量。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意识到能量在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42的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师引出课题。二、新课1、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师讲述: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从刚才的五幅图中你能说出一些能量的名称吗?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能量名称。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学生举例。2、了解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你能举例说说吗?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出示P43的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如果,一切物体都将停止。3、火箭发射活动让学生根据P44的要求制作和发射火箭,并把活动方案写活动记录本上。要求:发射时不要对着人,要尽量向上发射。记录时要认真仔细。2、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节课里我们讲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其实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量的转换。二、新课1、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出示P45页的图片,请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图中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师规范学生的描述:如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储存有化学能的方式描述。尽量让学生描述完整。并且让学生把能量转换的过程写在活动记录上。2、运用能量转换的知识师:运用你掌握的关于能量转换的知识,以卡通画的形式将你的能量转换过程画出来,其中应至少两种能量转换。3、制作能量转换玩具出示P46页的制作说明,并讲解给学生听。3、能源教学目标: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47的图片。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二、新课1、了解能源的来源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学生讨论并汇报。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学生阅读资料。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二、新课1、节约能源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学生举例。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如: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2、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学生观察并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4、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1.拓展一、教学目标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二、教学准备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探索和调查1、谈话: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就是“拓展。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瓶中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3、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回顾和解释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2.应用一、教学目标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二、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引入: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理解科学原理也是拓展。探索和调查1、学生交流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制作上的例子。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6、学生动手制作。7、小车进行比赛。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10、你认为制作小船应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11、讨论交流。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原理的应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拓展。回顾和解释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2、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