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防汛抗旱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069561
资源大小:18.7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全国防汛抗旱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2024年全国防汛抗旱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传说大禹派一位天神擒获“千古第一奇妖”巫支祁,才取得了治淮胜利。这位天神是谁?(C)A、李冰B、河伯C、庚辰D、杨戳2 .古代广州建有著名的城市排涝系统,称作(C)。A、四脉渠B、五脉渠C、六脉渠D、七脉渠3 .“汛”的字义是江河定期涨水。如春汛、凌汛、潮汛、桃花汛、伏汛等。古代“汛地”“汛守”特指汛期的什么专门事务?(A)A、堤防分段值守B、传递洪水信息C、抢险D、防汛指挥4.我国水情预警信号分为洪水、枯水两类,依据洪水量级、枯水程度及其发展态势,由低至高分为()个等级,依次用(C)表示。A、2,蓝色、红色B、3,蓝色、橙色、红色C、4,蓝色、黄色、橙色、红色D、5,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褐色5 .水灾害主要类型有洪水、山洪泥石流、涝渍、干旱、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水生态环境恶化等。(B)是产生水灾害的主要原因。A、人类活动B、大自然力量C、环境变化D、预报不准6 .山区突降暴雨,山洪即将来临,应当第一时间(B)。A、防守水库、塘坝B、紧急转移危险区人员C、紧急转移家庭财产D、守住自家房屋财产7 .红色暴雨预警信号是指(D)。A、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B、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C、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D、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8 .在(B),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防汛指挥抢险车辆优先通行,并按照特种车辆对待。A、主汛期B、汛期C、非汛期D、汛后9 .警戒水位是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八),需要开始巡堤查险、加强防守时的水位。A、险情B、重大险情C、损毁D、决口二、多选题10 .黄河宁蒙河段是黄河凌汛防控关键河段,目前采取的主要防凌措施包括(ABC)oA、水库调度B、应急分洪区分凌C、防洪演练D、紧急破冰11、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B)。A、全面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C、预防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D、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12、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人民政府水土保持(B)和考核奖惩制度。A、首长负责制B、目标责任制C、末位淘汰制D、招标投标制13、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C)。A.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B.海水、淡水C.地表水、地下水D.海水、地下水、雨水4、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C)。A.水政监察队伍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C.水行政主管部门D.水上公安15、我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A),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8.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C.水利行政主管部门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1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A. 1年B. 2年C3年D.4年17、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模式应采取(C)为主导的复合型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A.层级治理模式B.区域整合模式C.府际合作模式D.社会治理模式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B.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C.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D.国家对可能引起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19、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八)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A.谁设障,谁清除B.河道管理单位清除C.水行政主管部门清除D.谁受益,谁清除20、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A)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A.行政首长B.分管领导C.业务部门D.水利部门21、(A)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工作,并具体负责农业节约用水的指导、协调和监管。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D、省级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