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docx
-
资源ID:107058
资源大小:20.3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育论文: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docx
教育论文: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摘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掌握国旗和国徽的形状、颜色及来历等一些爱国基本知识、常识记忆和认知操作,出现教育模式程序化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就如何实现幼儿爱国主义情感色彩积累与形象化过程体验,富有生命力地破除反复识记,达成良好教育效果和技能练习进行了探究。【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家园共育;教育策略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育人重心贯穿各阶段教育始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幼儿尊敬父母、长辈,促进与教师和同伴的沟通交流,初步形成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情感,是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之一,强调了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全过程加以落实。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向两头延伸的初始阶段,理应成为幼儿德育奠基的基础,启蒙幼儿在思想上“童蒙养正”,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成人、成才过程的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为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做到教育“同进同退”一体化实施,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制度,对接好家庭育人基础知识和价值观教育上的认同。一、目前幼儿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社会化规范训练过程中,在幼儿内心积淀爱国主义思想,将爱国思想内化为幼儿的行为,已经成为教育共识。然而,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具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忽视幼儿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特点,未能够关注到抽象概念对幼儿的认知影响大、价值观建立不容易实现的特点。加之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方法与策略不得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教师教育理念过于片面不少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认知事物规律、思想稳定性把握不准确,尚未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情感内涵与幼儿教育的契合点,未能够从幼儿认知心理和幼儿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过分程序化、模式化,教育效果不理想,实践不切实际。加之教师和家长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爱国主义情感过程体验和感悟的积累和指导。(二)教育内容不适应纲要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幼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在具体实施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加速推进和国际社会形势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幼儿园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局限性,不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学前教本朱德的扁担中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一系列的伟人、革命英雄有关的故事,因幼儿年龄小,这些人物对于幼儿的认知来说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特别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超出了幼儿年龄与认知上的共情与共鸣,故事的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人物故事,需要介绍大量的历史背景,而这些背景恰恰成了幼儿认识上的障碍。不少教师因实施中需要“绕大圈子”,便主动地放弃选用这些内容,无形中造成事实上的传统革命爱国主义教育欠缺的现象。(三)教师教学活动方式单一幼儿在园活动期间,幼儿教师组织活动的模式单一,幼儿参与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热情与积极性有待提高。比如,传统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教育仅围绕国庆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对于在园幼儿未能按照幼儿的大中小班不同年龄进行相对系统地分层次,由易到难地从基本常识掌握到内涵认识,未能将地域实际、本地化的情感色彩渗透到幼儿认知过程中。相关活动设计僵化,也缺少生命力,认知与活动程序化,幼儿在认识“祖国”“国家”“社会”“民族”等时,感到既抽象又没兴趣,也在情理之中了。(四)社会大众对育人质量认知不足人的成人成才是教育质量的终,然而幼儿因年龄小,对抽象化概念、情感的认知上存在不足,与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认知存在差距。家长普遍对幼儿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做人行为和道德培育的热情不高,忽视了对幼儿爱家、爱集体、爱国情感的关联性教育,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对幼儿进行早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五)幼儿家庭成长的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在家庭成长阶段初步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认知,对“分享”产生内心抵触情绪或不接受,这种过分自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幼儿园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贯彻与落实,最终结果导致幼儿在园的实际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及表演中爱集体、爱家庭成员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不足。二、家园共育中渗透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幼儿成长中不同阶段教育的启蒙与实施,是一个需要长久探索的课题。针对如何强化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渗透的责任,实现幼儿爱国主义情感启蒙的家园共同培育,增进教师与幼儿爱国情感互动、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共同体验,提出了以下策略。(一)体验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在国庆节、建党周年纪念日等大型爱国教育节日里,幼儿园和家庭需要积极营造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气氛。通过幼儿参与讲红色故事、区域角色扮演游戏、观看革命电影等亲子互动,助力幼儿在渗透爱国思想的环境下,体验幼儿园爱国教育启蒙的氛围。在营造良好的集体爱国情境氛围下,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在无形的熏陶中影响幼儿的认知。比如,根据幼儿年龄和认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合角色扮演或表演的活动区,让幼儿在个人角色扮演、集体表演的游戏活动中实现活动育人,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规范训练。通过参与互动环境,在良好环境与情怀的熏陶下,促使幼儿调整内在意识和行为,破除幼儿教师过去传统化的强制性灌输教育,使幼儿自觉地体验爱国思想与情怀的教育启蒙。(二)改变教学与活动的模式幼儿的爱国意识与情感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育的启蒙。幼儿的爱国意识与情感培育,需要教师从国家对人才培育的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启蒙方式和方法。关于幼儿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并没有要求幼儿达成具体的爱国行为,更多的是需要幼儿通过在园学习活动获得感官感受和自我思考,实现对幼儿的情感激发和爱国情怀的启蒙,培育热爱社会、家乡及祖国的基本意识,为后续教育激发他们的情绪情感、增强内心体验等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依照人类情绪情感的建立规律,通过长时间的反复启迪,启发并激励幼儿自主体验正向情绪和情感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感,这是幼儿爱国行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比如,在“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来实现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活动开展前,事先提供代表家乡、祖国名片的土特产、民族工艺品、少数民族服饰等展出品的主题,让幼儿搜集整理不同主题的素材,教师围绕不同主题进行视听结合,观看相关的爱国视频,同时在幼儿区域活动、集中活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到当地博物馆、红色基地参观,让幼儿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的感触,体验并熟悉家乡、祖国山河、人的勤劳勇敢等,具体形象地感受家乡传统游戏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激活幼儿心灵深处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种子。同时,围绕主题借助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历史故事动画影片资源,组织幼儿和家长观看,或者预约参观当地军人驻地,开展国防知识启蒙,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军人,感受军人生活和心理,促进幼儿建设家乡、保卫好国家的使命感的建立。(S)注重新时代材料的运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离不开幼儿对社会当下爱国素材的认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不少事件同样冲击着幼儿的视野。电视转播奥运会中国队员赢得奖牌、中国边防战士为国守边关、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医生护士的守护与救治、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民族题材电影获国际大奖等,这些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事业发展的新闻话题,还有各县(市、区)新闻报道中的好人好事,都是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的好题材。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学会观察小事与社会和国家大事的关联,使幼儿关心、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增强观察社会现象的兴趣,逐步建立并形成“自我”“社会关系”视角上的变化,促进幼儿爱国意识的萌芽。选择新时代的人与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需要幼儿教师把握内容与时机,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活动进行组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成效,更好地实现传统教育内容与新时代内容的契合。增添时代特点让幼儿乐于接受,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发展需要。(四)循序渐进实现过程体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需要教师由浅入深,以小见大,从活动的“小切口”切入爱国思想的内涵,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地注重幼儿在教育过程的内心体验与思想感受的表达。在幼儿阶段的活动及学习中,幼儿常常表现出对抽象的、概念化事物的排斥,因为他们对这类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由浅入深地进行形象教学,善于从具体可感的人或物中找准幼儿的可感点,然后逐渐尝试归纳出概念词汇,从实物认知上升到对抽象载体的认知。例如,体验和感受升国旗的重要性及认真态度,对雷锋同志助人为乐思想的认同,体验和感受帮助别人产生的幸福感,这些均需要幼儿参与活动实践,然后说一说自己对这一行为的理解。从这样简单的小切口入手,更容易让幼儿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伴随幼儿从小班到大班的成长,在幼儿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能够让他们慢慢体验到爱国主义情感,完整认知爱国的具体行为与行动表现。因此,幼儿园教育需要通过升旗仪式、每日教育教学活动与爱国教育实践的结合,增强环境氛围对幼儿的感染力,促使幼儿产生爱国相关的行动,实现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早期“童蒙养正二(五)达成家园共育的共识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幼儿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专题交流,建立共识。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思想和情感培育,需要在园与在家教育统一,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并提高幼儿行为、思想和价值的规范。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家长来园参加幼儿的每日教育教学活动,强化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实践的理解。例如,教师向幼儿展示爱国题材的图片及纪录片,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去拜谒当地的烈士陵墓,或者带领幼儿去欣赏当地的美丽景色以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建筑或艺术作品展,增进幼儿对民族情感的认同,开阔幼儿的爱国视野。通过教师、家长共育的相互配合和启发,能够有效地巩固幼儿的爱国主义体验,使其感受爱国主义思想。(六)传统文化认知促进共育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离不开本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成长的过程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成长,幼儿常常会受到个体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教育幼儿行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耐心地解决问题,让幼儿解开心结接受教育,帮助幼儿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幼儿在园或在家时,教师和家长可以结合我国传统佳节来开展共育,但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体验感染力,感悟其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家国情怀,这是当下及今后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当前,幼儿园教师常常采用问题引导方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家长和教师的言与行,发现他们爱国的具体行为与行动。结合不同年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布置幼儿演讲相关故事、参与运动游戏、加强在亲人朋友之间进行节日介绍,以角色活动进行互动表演,延伸幼儿在园在家的活动。教师、家长出于培育效果的营造,可以鼓励幼儿去尝试,在说与做的过程中演绎好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将自己所关心的身边事、传统文化、革命故事进行有效的表述与表达,从而提升幼儿表达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有言:“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善于抓住幼儿认知的差异性,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运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法,将抽象概念转换成为幼儿具体可感的事物。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幼儿德育的载体之一,是每个幼儿社会化成长规范训练的要求,这应该是每所幼儿园和每个家庭需要秉持的教育理念。它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通过幼儿在园的每日教育教学活动中点点滴滴的渗透,通过与家庭教育不断配合,在相互统一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主动接受教育的认知,实现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在幼儿阶段形成对爱家、爱家乡、爱国的相对完整的理解。【参考文献】1寇崇玲,兰继军.陈鹤琴论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886-889.2徐霞.浅析如何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45-46.3王惠贞.借助家园共育渠道,培养幼儿爱国精神J家长,2020(0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