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微课设计1.从x父子仕途经历看魏晋九品中正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
资源ID:1073103
资源大小:17.7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微课设计1.从x父子仕途经历看魏晋九品中正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从XXX父子仕途经历看魏晋九品中正制【设计意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政治高度发展时期,专制皇权受到极大冲击,新的政策、制度在门阀土族和专制皇权两大力量的角逐中产生,又反过来对两大力量的角逐产生影响。本微课设计通过XXX父子的仕途经历引入九品中正制的概念,在引导学生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背景、与门阀土族的关系等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九品中正制在巩固专制皇权方面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九品中正制创设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而让学生认识魏晋时期政治制度方面的成就与创新。通过提供史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交流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设计方案】教师讲述:XXX出自东晋XX望族,晋书中有一段关于他次子XXX的记载。材料一XXX,亦工草案,仕历江州剌史、左将军、会稽内史。XX世事XX五斗米道,XXXX0XX之攻会稽,XX请为之备。XX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日:“吾请大道,XXX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XX所害。(唐)XXX等撰:晋书卷八十XXX传教师设问:从材料看,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善书法,信鬼神,没有军事指挥才能)教师讲述:为什么这样一个不善打仗的人却被委以重任呢?他是凭借什么取得这样的官职的呢?这就必须要提到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材料二九品中正制亦称九品官人法,其主要内容是,由朝廷任命的大、小中正官到所负责的地区去主持人物品评,并按一定的标准将人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上报吏部,然后由吏部依照人物品级的状况,授以相应的职务。XXX:土族门阀政治与九品中正制材料三(庾)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迂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八十王凝之传材料四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南朝梁)沈约撰:宋书卷九十四恩幸传第五十四教师设问:王羲之是如何做上江州刺史之位的?(参考答案:因为王羲之廉洁的作风、果断的政治才能,因此被庾亮向朝廷推荐)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谁按什么标准去选拔人才?(参考答案:由朝廷任命的大、小中正官按“人才优劣”选拔)教师讲述:官员选举与考核制度历来是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虽然各自遴选的标准不同,但究其实质有内在的传承性,后一种制度往往是对前一种制度的批判继承。曹魏为何要设立新的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是如何为统治者服务的?材料五东汉后期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且以“孝廉”之德为上,然世道颓废,“重德”竟最终演成虚伪的与无用的道德行为,名士们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身价根本无法选举到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这对皇权政治有害无益。特别是虚伪的德才标准也与现实的社会政治要求不相符。陈金凤、方潜龙:魏晋南朝九品中正制与皇权政治材料六正是由于土族力量的强大,曾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土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终于接受了陈群的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意在给土族以政治上的特权,来换取土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张叔宁:士族门阀政治与九品中正制教师设问:曹魏为什么要改两汉以来的察举制为九品中正制?(参考答案:察举制的弊端,以道德行为为选拔标准,很难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为了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在学生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讲述: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到东汉,尤其重德,以“孝”“廉”之德为上。但随着世道颓废,“重德”结果逐渐演变为世人追逐虚伪无用的道德行为,根本无法选举到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而操纵人才选拔的名士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他们口中的褒贬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名士在一定意义上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因此世家大族几乎垄断了人才的评定及官吏的选拔。东汉以来形成的士族集团,犹如一株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大树,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例如,陈群出身颍州望族,他的祖父、父亲和叔父在当时皆负盛名,其本人也是当时的士族首领。由陈群这样家世显赫的人提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由曹丕采纳之,表明了出身塞族的曹氏集团与士族豪门之间的默契与妥协。因此,在九品中正制颁布的当年,曹丕便在士族的簇拥和支持下,废除了汉室,建立了魏国。材料七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八十王凝之传材料八九品中正制以朝廷选用人材不尽而立,以郡中士人为评核对象,最初不拘出身地位,品评人物时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曹操“唯才是举”的传统。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教师设问:推荐王羲之为江州刺史的人是谁?什么身份?(参考答案:征西将军庾亮)材料八反映出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参考答案:不注重家世门第,主要看品行才干,即“人才优劣和舆论褒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述:九品XX制创立之初,官员由专门的XX官推荐,XX官的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家世一一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XX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行状一一个人品行才能和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定品一一确定品级,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材料九由于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而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第,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家门庶族则百般挑剔,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XX: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教师设问:材料九反映出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实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参搭案:从以才德为主转变为主要看出身门第)在学生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九品中正制问世之初,家世门第是考察、品评人物的主要标准之一,发展到后来,却成为品评人物的唯一标准。豪门士族弟子所关心的并非自己的德才,而是自己的血统。中正选举只重门第,不重才能,致使寒门俊才备受压抑,仕途艰难,所谓选贤任能已完全流为空谈。于是王凝之即便没有实际军事才能也能凭借出身于量族而获得不错的官职。材料十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的政权基础建立在世家XX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因此,所有的政治制度必须为其服务。九品中正创立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事实上却加重了XX在地方上的威权,从而巩固了门阀的统治。XXX: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教师设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拔标准对魏晋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九品中正制成为巩固门阀士族政治的工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东汉以来的世族地主向门阀士族地主转化的历史过程中,九品中正制成为加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杠杆和催化剂。西晋时期,中正官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士族官僚所攫取。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特权,借助九品中正制保证其整个阶层垄断仕途。九品中正制沦为扩大士族势力、巩固门阀制度的工具。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从考察方式的察举制向考试方式的科举制过渡的重要阶段,延续了察举制对士人品行的考察评判方式,是魏晋时代特殊、具体的历史环境所造就的。从九品中正制实施的结果来看,士族垄断了官员选举和考核的权力,重家世门第之风日盛,为门阀士族制度的确立铺平了道路,不利于皇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力量的衰落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九品中正制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