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技术规程》.docx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iquidCoolingSysteminDataCenter征求意见稿i总贝I1.0.1为规范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设计。1.0.3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设计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1.0.4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0.1数据中心DataCemer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条文说明:本规范定义的数据中心是以建筑空间或室外集装箱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不包括车辆、船舶等设施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2.0.2液冷LiquidCooling一种采用液体带走器件热量的冷却技术,器件通常包括芯片、内存条、卡等;液冷分为直接接触式液冷与间接接触式液冷。2.0.3直接接触式液冷DireCl-COntaCtLiquidCooling直接接触式液冷是采用某种绝缘的液体与器件直接接触,液体吸热后经过换热装置将热量传给冷却系统;直接接触式液冷包括浸没式液冷与喷淋式液冷,浸没式液冷用液体浸没器件以吸收热量;喷淋式液冷往往将液体定向喷淋在发热器件或其散热器上以吸收热量;按液体应用状态又区分为单相与两相直接接触(浸没或喷淋)式液冷。2.0.4间接接触式液冷Indirect-ContactLiquidCooling间接接触式液冷是液体通过换热器与器件间接接触,通过液体在冷板级换热器内流动或蒸发以吸收热量,并通过另一换热器将热量传给冷却系统;间接接触式液冷通常指冷板式液冷,冷板式液冷包括槽道冷却、微槽道冷却、液体喷射冷却等。2.0.5液冷机柜LiqUidCoolingRack/LiquidCoolingTank液冷机柜是指采用液冷技术的机柜,往往包含电子信息设备、快速接头、冷却液分配装置、冷却液集液装置、漏液检测、仪表与传感器等。条文说明:间接接触式液冷机柜往往是立式机柜Rack,直接接触式液冷机柜往往是卧式机柜Tank。2.0.6冷却液LiqUidCoolingMedium/Coolant冷却液是指采用液冷技术的冷却系统中采用的冷却工质。2.0.7冷却液分配单元CoolantDistributionUnit简称CDU,是用于进行冷却液分配的装置,主要提供热交换、冷却液循环、冷却液流量控制、冷却液过滤等功能;主要由循环泵、换热器、过滤器、变频器、控制器、仪表或传感器、连接管路与阀门等部件组成。2.0.8一次侧/冷源侧PrimarySideZCoolingSourceSide一次侧/冷源侧指的是冷量的来源侧,主要包含(室外)散热装置、循环泵、定压装置、水处理装置、管路、阀门与附件、仪表与传感器等。2.0.9二次侧/用冷侧SecondarySide/Cooiing-ConsuptionSide二次侧/用冷侧指的是冷量的消耗侧,主要包含冷却液分配单元(CDU)、液冷机柜、冷却液分液装置、冷却液集液装置、快速接头/盲插接头、管路、阀门与附件、仪表与传感器等。2.0.10冷源CoolingSource冷源指的是冷量的来源,通常指将热量传递到自然环境的设备,例如冷却塔、干冷器等,也可以指制冷设备,例如冷水机组等。2.0.11干冷器DryCooler干冷器指的是干式冷却器,通常于循环管内走流体、通过管外走自然风来冷却管内流体,其使用过程不消耗水资源。2.0.12快速接头QuickConnector一种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可快速插拔的接头,插拔时可保证冷却液不泄漏。2.0.13双向密封快速接头TWO-WaySealingQuickConnector可实现阀体两侧流体的双向密封、双向止回,并可保证单侧关闭时另一端阀体可拆卸。2.0.14供/回液歧管ManifoldforSupplyZReturnLiquid用于冷板系统的二次侧/用冷侧,可将冷液体分配到各用冷的电子信息设备、可收集流经电子信息设备的热液体。2.0.15液冷模拟负载SimulationElectricalLoad模拟负载又称假负载,液冷模拟负载指的是用于液冷场景的假负载,本质是电阻通电后发热,其热负载可等同于电子信息设备运行时的发热量,主要用于模拟数据中心设计热负荷,在验证测试阶段用于校验电气、冷却、弱电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2.0.16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简称UPS,是由变流器、开关和储能装置组合构成的装置,在主输入电源供电故隙时,可输出交流或直流电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对负载的连续供电。2.0.17电源分配单元PowerDistributionUnit简称PDU,是指放置于机架内的一种配电单元,通过该单元可为电子信息设备配电。2.0.18电源供应单元PowerSupplyUnit简称PSU,通常指为电子信息设备配电用的转换电源,主要功能是将标准交流电转成低压稳定的直流电,或直接将直流电转成低压稳定的直流电,供给电子信息设备使用;当多台电子信息设备采用集中供电时,该电源可独立于电子信息设备,成为单独的电源设备。2.0.19移动补液工装MobileFeedLiquidDevice可实现正常、紧急补液功能的装置,通常包含储液箱、补液泵、补液枪、过滤器、基座、仪表与传感器及控制器等。2.0.20故障影响直径FailureInfluenceDiameter指故障发生时的影响范围,例如二次侧环管上某阀门发生故障、需要关闭其两侧阀门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可能停止运行的设备和子系统。2.0.21过滤装置FilterUnit通常包含一定精度的滤芯,用于过滤掉其精度控制范围内的颗粒物、碎屑和其他杂质。2.0.22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Time-WeightedAverage,TWA表示以时间为权数8小时每工作日、40小时每工作周对化学物质职业接触的平均容许浓度。2.0.23物质的生物累积性Bioaccumulation物质的生物累积性是指生物食用或体表吸收生活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物质在生物体中累积的能力。这种累积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环境条件;一般可经由食物链中各阶层消费者的食性关系而累积,越高级消费者的体内其累积浓度越高;生物累积性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C)PS)的特征PBT(Persistent持久性、Bioaccumulation生物累积性和TOXiCity毒性)之一。2.0.24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Factor简称BCF,即生物体内(组织中)化学物质的平衡浓度与其生存环境(如溶解在水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也可以认为是生物对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与生物体内化合物净化速率之比,是描述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趋势之重要指标(不包括饮食摄入)。2.0.25生物累积系数BioaccumulationFactor简称BAF,即生物体内物质的平衡浓度与环境中浓度的比值(包括饮食摄入)。2.0.26生物放大系数BiomagnificationFactor简称BMF,为稳态条件下生物体内该化学物质浓度与其饮食中该化学物质浓度的比值,对于一个受污染的生态系统而言,处于不同营养级上的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不仅高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具有明显的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的现象。2.0.27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SafetyDataSheet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用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文件包含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影响、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等等十六项内容;GBT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中同等概念为SDS(SafetyDataSheet)02.0.28储程DistillationRange储程是指液态化学物质如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播所得到的从初储点到终储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初储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IoomI油品加热蒸储,从冷凝器的末端播出第一滴油时的温度称为初储点,终储点是在蒸储的最后阶段,当全部液体蒸发后的最高温度称为终储点。2.0.29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stant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2.0.30介质损失因数/介质损耗DielectricDissipationFactor介质损耗是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介质损耗因数指的是衡量介质损耗程度的参数。2.0.31饱和蒸汽压SaturatedVaporPressure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强称为饱和蒸汽压(油类冷却液通常饱和蒸汽压低,可不列该参数)。2.0.32表面张力SurfaceTension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2.0.33纯度Purity纯度是指通过评估的主要冷却液成分在实际提供产品中的比例。2.0.34ICT设备ICT设备是Fr(Information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设备和CT(CommunicationTechnology,通信技术)相关设备的总称。ICT设备属于电子信息设备。2.0.35电能利用效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简称PUE,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PUE是一个比值,即数据中心总能耗/ICT设备能耗,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计算公式为:PUE=(PTotal)P1CTPTotal-数据中心在统计期(某段连续运行的时间或全年)内的总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Pcr数据中心在统计期(某段连续运行的时间或全年)内ICT设备(含ICT设备风扇与PSU损耗)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2.0.37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UsageEffectiveness简称WUE,是指数据中心总耗水量与数据中心ICT设备耗电量的比值(单位:LkWh),一般用年均WUE值。WUE数值越小,代表数据中心利用水资源的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WUE=(L)/PL数据中心在统计期(某段连续运行的时间或全年)内的耗水量,单位为升(L)Pr数据中心ICT设备在统计期(某段连续运行的时间或全年)内ICT设备(含ICT设备风扇与PSU损耗)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2.0.38ICT电能利用效率ICTPowerUsageEffectiveness简称ICTPUE,即数据中心总能耗/ICT有效能耗,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计算公式为:ICTPUE=(Pota)PeictPTotal-数据中心在统计期(某段连续运行的时间或全年)内的总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Peic-数据中心在统计期(某段连续运行的时间或全年)内ICT算力部分(不含ICT设备风扇与PSU损耗)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2.0.39ICT算力产出率数据中心ICT算力部分(不含ICT设备风扇与PSU损耗)的设计功率与数据中心市电输入功率的比值,ICT产出率越高越好;计算公式为:ICT算力产出率=PWICT/PWlnpul=(PWlnput-冷却系统夏季峰值耗电量-电气损耗-ICT设备的风扇功耗-ICT设备的PSU损耗)/PWciPWlCr-数据中心ICT部分的(不含ICT设备风扇与PSU损耗)的设计功率,单位为千瓦(kW)PWInPUl-数据中心电力输入总功率,单位为kWPWCi-数据中心市电输入总功率,单位为kW3基本规定3.1 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分级3.1.1 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分级除应满足GB50174-20173.1的要求,还应遵循本章的技术条文。条文说明:根据GB50174,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区分为A、B、C三个等级,液冷系统的可靠性也区分为A、B、C三个等级。3.1.2 适配C级数据中心的液冷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I支持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的液冷系统应满足ICT设备的最大散热需求;3.1.3 液冷系统的冷源、CDU,冷量输配路由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时,应允许中断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3.1.4 包含设备的供配电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污系统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时,应允许中断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4液冷系统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应不低于液冷系统本身的可靠性等级。条文说明:C级数据中心属于运行可以中断的数据中心,不宜承载特别重要的信息业务与通信业务,其液冷系统满足正常运行的需要,容易受到有计划和非计划活动的影响,存在单点故障;在每年履行的预防性维护和维修期间,液冷系统允许全部关闭,紧急情况可频繁启停;有计划的运行维护、操作错误和系统组件自发的故障将导致数据中心内电子信息设备运行中断。对于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C级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图3.1.2-1):图3.L21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C级图示对于冷板式液冷系统,C级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图3.1.2-2):图3.1.2-2冷板式液冷系统C级图示3.1.3B级液冷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C级的全部要求;2 支持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的液冷设备应设置冗余,在设备冗余能力范围内,设备故障不应影响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3 液冷系统包含设备的供配电路由、给水路由、排水路由、排污路由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时,应允许中断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4液冷系统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应不低于液冷系统本身的可靠性等级。条文说明:B级液冷系统配置会受到有计划和非计划活动的影响,但在冗余设备范围内,可以减少系统中断运行的可能性;B级液冷系统通常只有一个冷量输配路径,维护冷量输配路径和部分无冗余的组件时会导致数据中心内电子信息设备运行中断。对于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B级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图3.1.3-1):图3.L31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B级图示对于冷板式液冷系统,B级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图3.1.3-2):图3.1.3-2冷板式液冷系统B级图示3.1.4A级液冷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B级的全部要求;2 支持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的液冷设备、冷量输配路由应设置冗余,在设备与路由冗余能力范内,任一组件故障不应影响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3 液冷系统包含设备的供配电设备及供配电路由、给水设备及给水路由、排水设备及排水路由、排污设备及排污路由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时,不应影响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4液冷系统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应不低于液冷系统本身的可靠性等级;5 应为A级液冷系统包含的冷源设备、冷量输配设备、CDU设置不间断供电,以实现不间断供冷;6 A级液冷需要分期部署时,应有技术措施避免新增设备、新增输配路由影响已有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条文说明:A级液冷系统不允许存在单点故障,单一事件或单一故障不应影响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液冷系统的任一组件及其支持系统(供配电、给水、排水、排污、监控)的任一组件,可以被维护或更换,这种维护或更换不应造成供冷中断或供冷不足,不应影响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但维护期间可能降低液冷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对于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A级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图3.1.4-1):A级图3.14”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A级图示对于冷板式液冷系统,A级的做法如下图所示(图3.142和图3.143):A级做沏图3.1.4-2冷板式液冷系统A-I级图示A三2图3.1.4-3冷板式液冷系统A-2级图示3.2液冷设备的可靠性3.2.1 液冷设备的可靠性可与液冷系统的可靠性不一致。条文说明:冷板式服务器的进、出液管往往只有一路,即使ManifOk1、冷却管路、CDU,室外散热设备设置了冗余,冷板式服务器的可靠性与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冷板式液冷机柜的Manifold往往只有一路供液集管、一路回液集管,即使冷却管路、CDU、室外散热设备设置了冗余,Manifold,冷板式服务器的可靠性与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存在不一致的情况。3.2.2 当数据中心的信息.业务不具备冷板服务器级容灾能力时,宜设施应急供冷系统(例如液氮供冷、移动式冷源等)以满足整体液冷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条文说明:当信息业务具备冷板服务器级容灾能力时,冷板式服务器的可靠性不影响整体液冷系统的可靠性。3.2.3 当数据中心的信息业务不具备液冷机柜级容灾能力时,液冷机柜的Manifold宜设置双供液集管与双回液集管。条文说明:当信息业务具备液冷机柜级容灾能力时,液冷机柜Manifold的可靠性不影响整体液冷系统的可靠性。在概念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往往并不了解数据中心信息业务的容灾特性,因此冷板式液冷系统的可靠性预估暂不考虑液冷机柜的Manifold与液冷服务器,可以冷板式液冷机柜的供回液接口法兰为界面进行分隔;实施阶段冷板式液冷机柜的Manifold可根据信息业务的容灾要求设置单路供、回液集管或双路供、回液集管或。4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液冷系统设计除应满足GB50174,还应符合本章节条文。4.1.2 液冷系统设计应包含液冷系统本身及其支持系统,液冷系统的支持系统至少应包含供配电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污系统和监控系统。4.1.3 液冷系统设计宜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中的相关条文。4.2 工艺布置与平面布局4.2.1 采用液冷系统的机房区,其通道与设备之间的距离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宜设置2条,搬运通道的净宽应根据机柜、设备的外观尺寸确定,搬运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5m。条文说明:立式CDU或立式液冷机柜的高度不小于3.0m时,维护通道的宽度根据CDU和液冷机柜的外观尺寸确定,通常宽度不宜小于1.5m。4.2.2 机房区需采用可移动、可升高式机械手进行设备维护时,通道的净宽应根据可移动底座的尺寸确定,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5m;通道的高度应根据机械手的活动尺寸确定,通道的净高不宜低于3.2m。4.2.3 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时,机房区梁下至完成面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3.6m04.2.4 当浸没式液冷机柜为卧式时,其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卧式浸没液冷机柜布置应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方式,“面对面”的两个卧式液冷机柜的间距应容许移动式机械臂通过,间距不宜小于1.2m,“背对背”的两个卧式浸没液冷机柜的间距应容许人员检修机柜背面的设施,间距不宜小于0.6m。条文说明:当卧式浸没液冷机柜的背面不需要检修时,“背对背”的间距不作要求。2CDU宜与卧式浸没液冷机柜混合部署于机房区。条文说明:CDU就近布置在卧式浸没液冷机柜附近,有利于减少冷却液的使用量。3当用冷(二次)侧冷却液管路敷设于管沟内时,管沟应设置可开启式盖板以利于管路检修,盖板结构设计应允许移动式机械臂驻立或通过;当用冷(二次)侧冷却液管路敷设于高架地板空间内时,管路不宜布置在机柜正下方,应为管路设置支架,并应在管路与管架之间设置集液槽以利于冷却液回收。4.2.5 当冷板式液冷机柜为立式时,其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柜间通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2m。2当用冷(二次)侧冷却液管路敷设于高架地板空间内时,地板的架空高度不宜低于0.6m。3立式冷板机柜的冷通道或热通道封闭为单边使用隔墙或盲板进行封闭时,其隔墙或盲板与机柜的净距不宜小于l0m°4当CDU分散部署于冷板式液冷机柜内时,宜将CDU部署在机柜的底部,当CDU集中布置于冷却设备区时,宜将CDU部署在相应机柜列端部。4.3设计参数4.3.1 设计参数1液冷系统的冷源、室外散热设备选型,其气象依据应采用20年极端干、湿球温度;2 采用浸没式液冷系统的数据中心,其液冷机柜的设计冷却液供、回液温度应根据柜内电子信息设备的最大发热量、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热设计、冷却液的物性参数、机柜内的流场设计确定;条文说明:采用浸没式液冷的电子信息设备,其设备的热设计(散热器与热界面材料选择等)、选用冷却液的物性参数、机柜内的流场均影响设计冷却液供、回液温度,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数据中心采用单相浸没式液冷时,在概念设计阶段宜暂估供液温度为3336(没有硬盘时可放宽至40°C),暂估回液温度为38°C42°C(没有硬盘时可放宽至50),暂估供回液温差为58;冷却液供液温度不宜低于1503 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统的数据中心,冷板的设计冷却液供液温度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最大发热量、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热设计、冷却液的物性参数、冷板内的流场设计确定;条文说明:采用冷板式液冷的电子信息设备,其设备的热设计(冷板设计与热界面材料选择等)、选用冷却液的物性参数、冷板内的流场均影响设计冷却液供、回液温度,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在数据中心概念设计阶段宜暂估单相冷板系统的供液温度为33°C4O°C,暂估回液温度为3850°C,暂估供回液温差为515。4 冷板式液冷系统的用冷侧(二次侧)供液温度的波动宜在设定供液温度值土1范围内,供液温度变化率宜小于±5/h;5 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统的数据中心,冷板的设计冷却液供液温度应考虑冷板、冷却液管路与电子信息设备之间的冷桥,应避免电子信息设备局部结露。条文说明:冷板式液冷系统的冷却液可执行YDT3983-2021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相关要求。6 采用冷板式液冷的电气信息设备区的设计温度应区分冷、热通道,冷通道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应执行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附录1的条文。条文说明:采用冷板式液冷的数据中心,通常冷板为电子信息设备的高热流密度器件(CPU、内存等)实现散热,其余低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仍然需要风冷,其风冷区环境需执行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中附录A的相关条文;环境要求中的干球温度和露点温度指的是冷通道测点的干球温度和露点温度。7 采用浸没式液冷的电子信息设备区的设计温、相对湿度应满足人员舒适性要求,温度宜为1830、相对湿度宜为30%70%;条文说明:采用浸没液冷的数据中心,其风冷区环境要求应执行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中附录A的相关条文,其辅助支持区应执行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相关条文。8 .3.2冷、热负荷计算1数据中心需要全年供冷,应对需要供冷的各个房间逐一进行冷负荷计算,夏季计算得热量应包括:电子信息设备的散热、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通过围护结构透明部分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照明散热量、渗透空气带入的热量和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2冷却系统的附加冷负荷,应考虑冷却水通过水泵、管道、水箱等温升引起的冷负荷;3需要采暖或者热量的区域,应对需要供热的各个房间逐一进行热负荷计算,冬季计算热负荷应包括建筑本体传热量与室内热负荷。条文说明:数据中心冷、热负荷计算宜执行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相关条文。需要供热的区域,宜优先利用液冷系统的热回收进行供热。4.3.3湿负荷计算液冷数据中心空调区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考虑散湿源的种类、同时使用系数及通风系数,并应根据如下各项确定:1 .人体散湿量;2 .新风及渗透空气带入的湿量;3 .围护结构散湿量;4 .其它散湿量。4.4 建筑与结构4.4.1 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时,其建筑平面和空间设计应首先满足液冷机柜、液冷系统的工艺要求,并宜兼容风冷机柜、风冷系统的工艺。条文说明:一栋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可以是一个机房区采用液冷、其他机房区维持风冷,也可以是全部机房区采用液冷;数据中心内的机房区可能前几年部署风冷机柜,后几年部署液冷机柜;因此数据中心的建筑和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兼容风冷与液冷,也需要考虑风冷平滑过渡到液冷。4.4.2 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时,其结构设计除了应符合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的相关规定,还应根据液冷电子信息设备、液冷机柜的工艺布局、重量、搬运荷载、附属管路等参数核算楼板的整体荷载、局部荷载、吊挂荷载及物流通道的荷载。条文说明: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的机柜是立式的,需要根据冷板及充注的冷却液、附属管路、电子信息设备、机柜与附属PDU(PowerDistributionUnit)等的总重量确定结构设计荷载,初步设计可取经验值12kN平方米;当数据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时,需要根据液冷机柜内的冷却液、附属管路、电子信息设计设备、机柜与附属PDU等的总重量确定结构设计荷载;当浸没式液冷机柜是卧式时,初步设计可暂估结构设计荷载为12kN?,当浸没式液冷机柜是立式时,初步设计可暂估结构设计荷载为20kNm2o4.4.3 民用建筑或工业建筑改建为数据中心并采用液冷系统时,应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进行抗震鉴定与结构评估,经抗震鉴定需要进行加固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lI6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相关条文。条文说明:数据中心无论采用风冷系统还是液冷系统,其首层建筑完成面均宜高出当地百年洪水的水位线LOm以上,并应高出室外地坪至少0.6m。4.4.5 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时,液冷机柜区的防水等级应为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的I级。4.4.6 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时,液冷机柜区的地面材料应平整,高度偏差不宜超过±3mm平方米;液冷机柜区的地面材料宜耐磨。条文说明:液冷机柜区采用架空地板时,其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材料宜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4.4.7 数据中心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统时,液冷机柜区的楼板或地面应采取防潮、防水漫溢、防液体渗漏的技术措施,并宜设置专用回收与排液措施。条文说明:冷板式液冷的冷却液可能是乙二醇溶液、丙二醇溶液、添加了化学药品的纯水,这些冷却液不能与常规排水一起排放,需要专用回收与排液设施。4.4.8 数据中心采用浸没式液冷系统时,液冷机柜区的楼板或地面应采取防潮、防水漫溢、防液体渗漏的技术措施,并宜设置专用回收与排液措施。条文说明:浸式液冷的冷却液可能是氟化液、油类等化学品,这些冷却液不能与常规排水一起排放,需要专用回收与排液设施。4.4.9 液冷机柜区的物流通道需要做坡道时,其倾斜角应小于等于10度。条文说明:物流通道的电梯轿厢与门洞的宽度与高度需考虑移动机械臂的通行;数据中心内物流通道的尺寸无法满足液冷机柜、及其必需的机械工具与材料的通行要求时,需要设置设备搬入口或吊装口。4.4.10 液冷机柜区设置管沟与冷却液收集装置时,不应阻碍人员、物料、移动机械臂的通行。4.4.11 液冷机柜区不宜设置外窗。设有外窗时,应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条文说明:外窗会增加辐射热负荷,从而增加冷却系统的负荷,增加能耗。从安全、节能和洁净的角度出发,电子信息设备区不宜设置外窗;总控中心、测试间等有人工作区域可以设置外窗,但应保证外窗有安全措施,有良好的气密性。4.5 冷却设备4.5.1 液冷系统的室外散热设备选型宜综合考量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水资源情况、PUE及WUE的政策要求。条文说明:室外散热设备的选型与项目所在地的水资源情况、WUE的控标要求息息相关,水资源富足区域宜选择开式冷却塔或闭式冷却塔,当选择开式冷却塔时,需额外加配水处理装置,水资源匮乏区域宜选择干冷器。4.5.2 液冷系统的室外散热设备选型宜计及换热衰减,其单机的冷量宜为设计冷量的1.05l.l倍。4.5.3 冷板式液冷系统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热设计、可靠性要求确定液冷和风冷的相对比例;风冷系统的设备选型应以风冷器件的设计进风温度为依据;液冷相关设备(例如冷板、CDU.ManifOkl等)的选型应以液冷器件的热设计为依据。4.5.4 液冷系统用CDU的冗余设计应以液冷机柜承载业务的可靠性为依据。4.5.5 液冷系统用CDU内换热器的对数换热温差宜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宜选为28。4.5.6 液冷系统用CDU的设计冷量宜考虑生命周期内的换热衰减,设计冷量宜为计算冷负荷的105110%。条文说明:CDU的生命周期通常为510年,维护良好时生命周期可达10年以上。4.5.7 液冷系统用CDU的冷源侧(一次侧)的流量宜满足。100%可调,用冷侧(二次侧)的流量调节宜通过调节冷却液循环泵的转速来实现。4.5.8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布置宜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要求选用分布式或集中式,分布式CDU宜放置于液冷机柜的底部,集中式CDU宜放置于液冷机柜列的端部或置于独立的设备间。4.5.9 浸没式液冷系统用CDU的布置宜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要求选用分布式或集中式,分布式CDU宜放置于液冷机柜的两侧,集中式CDU宜放置于液冷机柜列的端部或置于独立的设备间。4.5.10 液冷系统用CDU宜包含换热装置、循环装置、过滤装置、阀门、管道及附件等,CDU内与冷却液、冷却介质接触的部件应选用与冷却液、冷却介质兼容的材料。条文说明:冷板式液冷的用冷侧(二次侧)采用的冷却液可能是添加了化学药剂的去离子水、乙二醇水溶液、丙二醇水溶液、氟化液等,浸没式液冷的用冷侧(二次侧)可能是氟化液、合成油、硅油、矿物油等;冷源侧(一次侧)采用的冷却介质可能是氟化液、添加了化学药剂的冷却水、冷冻水、乙二醇溶液、丙二醇溶液等;CDU内用冷侧(二次侧)与冷却液接触的部件材料及冷源侧(一次侧)与冷却介质接触的部件材料均需关注材料的兼容性。4.5.11 液冷系统用CDU内的换热器宜采用不锈钢钎焊式。条文说明:钎焊式板换热的板片材料是不锈钢,焊接材料是铜,换热器内一次侧的冷却介质、二次侧的冷却液如果需要添加缓蚀剂与杀菌剂等化学药剂,需选择与不锈钢、铜兼容的化学药剂。4.5.12 液冷系统用CDU宜支持打开盖板可维护。4.5.13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应在系统最低点设置排液装置,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装置宜设置手动隔离阀以利于维护。4.5.14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冷源侧(一次侧)与用冷侧(二次侧)宜设置过滤器,冷源侧(一次侧)过滤器精度宜为2850目,用冷侧(二次侧)过滤器精度宜为300目O条文说明:当冷板运行的可用性要求高时,由于冷板的流道狭窄,杂质、颗粒物易导致冷板堵塞、换热性能下降,故用冷侧(二次侧)的过滤器需要过滤掉粒径为50m及以上的杂质,对应过滤器的目数为300目。4.5.15 浸没式液冷系统用CDU的冷源侧(一次侧)与用冷侧(二次侧)应设置过滤器,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过滤装置宜为并联旁滤,过滤流量宜为20%50%设计流量,过滤器精度宜为300目,冷源侧(一次侧)过滤器精度宜为2850目O条文说明:浸没式液冷机柜内往往在安装与运维过程中易产生颗粒物或灰尘,需要过滤装置将这些颗粒物与灰尘滤掉以减少系统风险;旁滤比较节能,也可以设置为串联全滤;用冷侧(二次侧)过滤器需要过滤掉粒径为50m及以上的杂质,对应过滤器的目数为300目。4.5.16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与液冷机柜的Manifold管路之间宜采用快装盘或法兰连接,并宜设置隔离阀,Manifold管路与支路软管之间的联接宜采用快速接头。4.5.17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采用集中布置时,应设置流量平衡与流量检测装置以确保每个液冷机柜间的设计流量,机柜间的流量差异宜小于等于10%o4.5.18 浸没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宜敷设于地板下,并应设置集液盘或冷却液回收装置;无架空地板时,冷却液管路宜敷设于固定的管沟内,并应设置冷却液回收装置。条文说明:浸没式液冷机房用的冷却液通常为氟化液、合成油、硅油、矿物油等,这些冷却液不能直接排放或进入排水系统,需要设置冷却液回收装置。4.5.19 浸没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宜敷设于地板下,并应设置集液盘或冷却液回收装置,积液盘内宜布置漏液检测装置;冷却液管路的最高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4.5.20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内液体流速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当管路直径大于75mm时,流速不宜大于2.1ms;当管路直径大于等于38mm小于等于75mm时,流速不宜大于1.8ms;当管路直径小于38mm时,流速不宜大于1.5s;当冷却液管路材质为软管时,流速不宜大于1.5So4.5.21 浸没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应设置补液接口,应可实现人工补液。4.5.22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敷设于液冷机柜内的部分,应将Manifold与配电用PDU分离。4.5.23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冷却液管路的Manifold宜预留接口用于人工检测温度及压力。4.5.24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Manifold或管路上宜预留取样点用于取得冷却液样品并进行冷却液的品质检查。4.5.25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宜设置支路流量计。4.5.26 液冷系统用CDU内的换热器与一次侧管路宜保温,用冷侧(二次侧)不宜保温。4.5.27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Manifold到液冷机柜内各电子信息设备各分支管的分液流量应均匀一致,Manifoki与各分支管之间应实现即插即通、即拔即断。4.5.28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Manifold与各分支管之间的快速接头宜选用盲插式或非盲插式,快速接头插拔时的冷却液泄漏量不宜超过0.05mL,可插拔次数宜大于100o次。条文说明:快速接头常见的材料为不锈钢、黄铜、铝合金。4.5.29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设计压力应考虑电子信息设备冷板组件、管路、Manifold,CDU等部件的承压能力,设计压力不宜高于LOMPao4.5.30 冷板式液冷系统用CDU的用冷侧(二次侧)的Manifold管路、冷板、软管应无油,Manifold管路与冷板在运输前宜预先充入惰性气体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污染。4.6 冷却系统与空调系统4.6.1 液冷系统的室外散热设备选型宜根据系统可靠性要求采用N+X(X=ON)冗余设计。条文说明:采用冷却塔的液冷冷却系统可参考下图(图4.6.1-1):图4.6.1-1冷却塔液冷冷却系统图示条文说明:采用干冷器的液冷冷却系统可参考下图(图4.6.1-2):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