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1074679       资源大小:225.09K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docx

    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2015年6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范围2三、规划时限3四、规划依据3第二章生态环境基础与形势5一、自然概况5二、社会经济概况5三、生态现状8四、环境现状9五、生态环境存在问题16第三章资源环境约束力分析19一、资源承载力评估19二、环境容量评估21第四章规划目标与指标25一、城市环境发展定位25二、发展战略25三、规划目标26四、指标体系29五、指标可达性分析32第五章城市环境空间管控37一、生态控制线37二、环境功能区划38三、环境风险红线42四、环境空间管控43第六章环境质量保障规划50一、大气环境质量保障规划50二、水环境质量保障规划54三、土壤环境质量保障规划60四、声环境质量保障规划62五、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65六、辐射污染控制规划67七、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规划69第七章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体系规划71一、规划目标71二、环境基础性服务71三、基本民生性服务74四、环境安全性服务79五、环境信息性服务80第八章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83一、规划目标83二、产业发展战略83三、优化产业结构84四、优化产业布局88第九章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95一、“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95二、智慧环保建设95三、环境监测能力建设96四、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96五、环境预警与应急能力97六、环境科研能力建设97七、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98第十章重点工程99一、重点工程设计99二、重点工程项目10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101一、法治保障IOI二、行政保障102三、组织保障103四、资金保障103五、技术保障103附表:美丽厦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105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这为我们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以来,通过编制并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因为缺乏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性、区域协调性和空间开发统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城市环境管理经常处于被动、后置和末端补救的局面。城市环境管理要向前端推进,必须考虑从源头解决问题,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应运而生。国务院于2011年12月15日和2013年9月10日分别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要求探索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环境总规)和研究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环保部于2012年9月19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标志着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大连市、鞍山市、伊春市、南京市、泰州市、嘉兴市、福州市、宜昌市、广州市、北海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共12个市被列入第一批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城市。2013年6月19日环保部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3)670号),确定了12个第二批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城市,包括长治市、本溪市、铁岭市、铜陵市、烟台市、威海市、海口市、三沙市、贵阳市、石河子市、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潭综合试验区。2014年12月17日环保部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4)1749号),确定了4个第三批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城市,包括青岛市、厦门市、贺州市、贵州贵安新区。自此,厦门市正式被环保部列为第三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8月出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确定了“山海一体、江海连城”的大海湾城市战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城市战略和“青山碧海、红花白鹭”的大花园城市战略,并提出了“两个百年”愿景:到2021建党100周年时,将厦门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至J2049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展现“中国梦”样板城市。作为“美丽厦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本规划将作为未来厦门市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行动指南。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厦门市行政区范围,包括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三、规划时限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规划近期为2015年,规划中期为2020年,规划远期为2030年。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2012年9月19日(3)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规程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2012年9月19日(4)环保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3)670号,2013年6月19日(5)环保部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4)1749号,2014年12月17日(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015年4月25日(7)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2014年11月27日(10)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11月6日(11)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12)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厦门市人民政府,2011年2月(13)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厦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12月(14)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厦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8月(15)厦门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0月14日(16)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纲要(修编),厦门市人民政府,2013年5月(17)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2012年10月第二章生态环境基础与形势一、自然概况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区中心,九龙江入海处,地处东经117%3'至118。至北纬24。23'至24。54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澎湖列岛、台湾宝岛隔海相望。全市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含滩涂面积),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4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形态依次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向海岸过渡,主要地貌形态为丘陵和台地。境内土壤类型分为放红壤性红壤、红壤、黄红壤、水稻土、风沙土、盐土、潮土等7个土类。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受地形与气候影响,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由同安北部山区向东北平原及沿海一带递减。水资源相对贫乏,河溪众多而短促,河水含沙量不高,无较大的天然湖泊,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厦门金属矿藏较贫乏,厦门岛黄厝独居石类型针矿床砂矿是唯一具有中型规模的远景矿床。花岗岩石材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分布广、储量大。二、社会经济概况1 .城市发展历程厦门行政建制始于宋朝,称“嘉禾里”,隶属泉州府同安县辖下,元朝设立“嘉禾千户所”。明朝初年修筑城墙,号“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年间改称“厦门”,设厅,仍属同安县辖,直至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早期厦门城市功能基本以服务商埠发展的港口和商业为主,20世纪20-30年代中期,以华侨投资为主的城市建设开始兴起,城市扩张以原有商埠至中山路一带老城区向厦门岛东南部延伸,现代城市雏形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0年设立特区后,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境域不断扩大。城市定位由港口城市、海港风景旅游城市逐渐转变至海湾型城市,多核单中心城市结构基本确立。随着2010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2 .经济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国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从解放初期建设时期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发展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呈现逐步加速的过程,由1950年的3369.2万元(按1952年价计算,下同)增长到2013年的842.04亿元,年均增长14.07%。人均生产总值(1952年价)的发展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一致,由74.1元/人增长到2013年的42800.6元/人,年均增长11.47%。尽管期间由于所有制改造和经济急于求成,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总体上经济总量增长还是较为迅速。特别是创办特区以来,厦门市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大进大出”,基本构成了经济特区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产业结构上看,解放前厦门市是一个消费性商业城市,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和“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未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促使城市建设征用土地,农业用地逐年递减,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1.6%降低到2013年的0.9%。第二产业在1991年之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整体增长较为迅速;2005年后比重持续下降,化工等传统行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逐渐改造传统产业。第三产业自特区建设以来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厦门市逐渐呈现出第三产业主导的结构特征,比重逐渐上升。近年来,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发展趋势符合厦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预期。同时,随着厦门市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将稳步推动厦门市经济的增长。结合中国经济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及厦门市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厦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厦门城市远景发展战略研究等既定经济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为基础,预测厦门市地区总产值将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预测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827亿元、6390亿元和13796亿元。3 .人口发展分析至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73.0万人,户籍人口为196.8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59.7万人,约有一半分布在厦门岛(94.5万)。从2000-2013年户籍人口的增长率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由2000年的3.7%o增加到2013年的11.2%o.机械增长一直是厦门市人口增长的主体部分,2000年以来外来人口比例增加,体现了厦门流动人口众多的特点。预测2015、2020和2030年,厦门常住人口将分别达到465万人、495万人及700万人。三、生态现状1 .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概况厦门市拥有较为丰富的亚热带海陆动植物资源。植被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类型多样。现有植物178科1180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有900种以上。陆地野生动物包括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种类数百种。各类海洋生物近2000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常见鱼类157种,软体动物89种,甲壳类动物127种、藻类139种。海洋生物中受国家级保护有23种,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有23种、受省级保护有种,捕捞和养殖种有171种。2 .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现状2000年,厦门成立了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原有的厦门中华白海豚省级保护区(1997年成立)、厦门文昌鱼市级保护区(1991年成立)和厦门大屿岛白鹭省级保护区(1995年成立)组成。该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共7588公顷,除核心区外厦门管辖海域都是其外围保护地带。其中,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面积5500公顷,位于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口海域;文昌鱼保护区面积1871公顷,位于厦门黄厝海域;白鹭保护区面积217公顷,位于厦门大屿岛、鸡屿岛全部陆地及其最低潮位线以上滩涂。2011年,建立了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范围包括骑马山四周规划道路内侧和通屿湿地五缘湾道以北、环岛干道以西、五缘湾西北侧支路及湖面西岸以东区域,总面积约40公顷。3 .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现状厦门市在近100多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使得厦门市土地覆被发生剧烈变化。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着城市空间扩张和人口分布中心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扩展的途径以侵占耕地等自然景观为主,城市区域景观破碎度逐渐加大。虽然优势景观仍然是耕地及林地,但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迅速。岛内城市森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岛外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模式将会成为影响岛外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四、环境现状1 .水环境厦门市2002-2013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逐步提升,2013年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杏林湾水库、贫筲湖水质均因氮、磷超标未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近岸海域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为劣IV类水质,氮、磷污染是水质达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13年厦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COD及氨氮排放量较2012年均有降低。(1)地表水环境历史与现状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2013年厦门市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水质符合In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01-2013年期间厦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范围在73.6%100%之间。杏林湾水库水质在2001-2013年不能达到其功能区划V类水质的要求,功能区达标率为0,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其超标项目有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锯酸盐指数。黄雪湖水质在20022013年均超过劣IV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2)近岸海域水环境历史与现状评估2001-2013年,厦门的近海岸水域的水质呈现下降趋势,除2002年厦门各海域水质相对较好,其他各年份均有超标现象。2013年,厦门近岸海域I、11类海水比例仅占1.2%,III、IV类海水占4.8%,其余均为劣IV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与2012年相比,无机氮浓度有所上升,活性磷酸盐浓度基本不变。海域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指标基本符合I、II类海水水质标准。(3)地下水环境历史与现状评估2006-2010年,同安区地下水监控点的水质均不符合III类水质标准。其中,2006-2008年水质均为劣V类,出现超标项目是亚硝酸盐和氨氮。200%2010年水质为IV类,出现的超标项目为PH值和高镒酸盐指数。2011年符合In类水质要求。2012年水质为IV类水质,超标项目为PH值和亚硝酸盐。2013年符合III类水质要求。(4)水污染物排放2013年,厦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50212.77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22935.95万吨,增幅11.67%;工业废水排放量27260.82万吨,增幅1.16%。2013年,厦门市COD排放40962.8吨,减幅6.97%;氨氮排放量7592.68吨,减幅为7.70%。COD来源主要是生活源(58.3%)、农业源(32.4%)和工业源(9.09%)。氨氮来源主要是生活源(74.20%)>农业源(23.85%)和工业源(1.77%)。(5)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厦门市组织编制了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调整了水源保护区范围,完成了厦门市镇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基本建立水源地应急预警体系。厦门市强化了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落实与九龙江上游地市联合巡查、联合监测、联合治理,推进了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交接断面排污总量控制责任制试点工作。厦门市开展了湖边水库等重点水域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了岛外9条溪流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启动并实施了“岛村模式”治理流域周边农村直排污水试点工作;加强了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厦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 .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013年,在全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10位。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78天,良的天数为263天,轻度污染天数24天,优良率93.4%。在轻度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PM?.,、臭氧和NO?的天数分别为11天、7天和6天。SO2、NO2、PMK)和PM2.5年平均浓度值分另U为0.02、0.44、0.062和0.036毫克/立方米,SO?和PMH)年均值达标,NCh和PM2、年均值超标。(2)环境空气演变过程2006-2013年间,厦门市环境空气中SO?和PMH)的浓度呈下降趋势,2011-2013年SCh和PMK)年均浓度分别为0.022和0.060毫克/立方米,比“十一五”分别下降了11.9%和13.0%。NO2浓度基本持平,稳定在0.046毫克/立方米。(3)大气环境污染源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2013年,厦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119.9亿标立方米,排放源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其次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再次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业SO2排放量为19261吨。SO2排放强度为6.38吨/亿元,低于福建省(18.8吨/亿元)和全国平均(48.8吨/亿元冰平。NOX排放量为34273吨,其中:工业源排放量为1.19万吨,占总排放量36.9%oNoX排放强度为10.92吨/亿元,低于福建省(23.66吨/亿元)和全国平均水平(45.02吨/亿元);机动车NoX排放量为2.09万吨,占总排放量63.1%。烟(粉)尘排放量为5958.01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986.72吨。厦门市思明区各类工业废气污染物均接近零排放,集美区和海沧区是废气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区。思明区第三产业占据优势,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脱钩。厦门市第二产业逐渐向岛外过渡,污染物排放集中在岛外区域。随着脱硝设施的使用,NoX排放总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移动源排放量增加,大气中NOX已经成为厦门市的首要污染物。(4)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厦门市组织编制了厦门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制定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始建设大气监测超级站,全面监测包括PM?,在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同时提升了对雾霾等天气的监测、分析、预警等能力。推进了结构减排措施,加大了减排重点企业监管、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了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与市长、区长目标责任书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提高了废气治理设施能力,目前拥有工业废气治理设施937套,治理能力达每小时0.266亿立方米,运行费用2.74亿元。出台了福建省首个机动车污染防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3 .声环境(1)区域噪声2002-2013年,厦门区域噪声范围55.657.3dB(八),其中2002年噪声值最高,为57.3dB(八),其次是2009年,为56.7dB(八)°2010-2013年区域噪声基本趋于稳定,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约55.6dB(八)o(2)交通噪声2002-2013年,厦门交通噪声范围为65.6-68.8dB(八),其中2002与2010年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最高,为68.8dB(八).2007、2011与2012年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较低,为67.8dB(八)左右。2013年交通噪声水平降低到65.6dB(八),且逐步趋于稳定。4 .固体废物(1)固体废物排放2013年,厦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2.88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4.25%;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59万吨,处理率100%;医疗废物产生量3481吨,处置率100%;生活垃圾处理总量为123.5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其中,焚烧发电37.65万吨,卫生填埋处理83.14万吨,分拣回收利用2.75万吨。19962013年,厦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呈现持续高速增长趋势,由1996年的不足28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123万吨,年平均增速达8.44%,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仅为2.55%。厦门市日垃圾清运量呈现与年垃圾清运量相同的变化趋势,日均垃圾清运量高达2587.67吨,给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分拣、处理和最终处置施加了极大负荷。岛内历年都是厦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最主要区域,比重达60%以上。岛内的垃圾产量近几年增速放缓,而岛外的垃圾产量增速提升,使得岛外垃圾清运量占厦门市垃圾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I,由1996年的12%增加到2013年的34%。厦门市生活垃圾产量受到经济规模、常住人口、居民收入和建成区面积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未来生活垃圾产量将进一步增加,生活垃圾产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将改变。(2)固体废物防治能力建设厦门市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文件和管理办法:2004年通过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8年实施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厦门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了逐步实现垃圾分类管理的要求。厦门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从2006年4月1日起征收,采用定额收费和计量收费两种计费方式。5 .土壤厦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普查表明Hg、Pb>Zn>Se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背景值,表明在表层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元素As、Cd、Cr.Cu>Ni、Mn、Co、V的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含量,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厦门市主要超标指标为重金属As、MnPb、Se.V和DDT总量。湖里区、海沧区的表层土壤未出现超标指标。思明区7.69%的土样出现了V轻微污染,集美区11.1%的土样出现了Mn轻度污染。同安区表层土壤样品中As、Se.Pb均出现了超标,且AS污染达到了重度污染级别。翔安区表层土壤样品出现了DDT总量超标,且达到了重度污染级别。厦门市基本农田区检测表明:轻微污染占总数的25%,Cd和Hg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25%和18.7%。2013年,厦门市选择同安区和翔安区共20个“菜篮子”基地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区域,共选择14种重金属污染物和5种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有12个点位超标,超标率为12%,其中天然绿1点位共有Cd、Pb和Cu3个项目超标,污染程度均是轻微污染;天然绿4点位共有CU和Zn2个项目超标,污染程度分别是中度污染和轻微污染。6 .辐射20022013年,厦门市未出现严重辐射污染事件,辐射环境相对安全。厦门市已配置基本的辐射应急监测能力,通过使用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对w、V类放射源和m类射线装置单位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对其开展相应监管。172家用源单位获取辐射安全许可证。厦门市在涉源单位应急预案制定、管理制度及审批效率方面均有提升,并在监管体制上初步建立了国家检查、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但辐射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完善,监管能力亟需提高。五、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厦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能力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和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厦门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2002-2013年是厦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取水量逐年增长,饮用水源地的达标率得到提高和巩固,但是饮用水源地之外的其它水体水质达标率整体出现了下降,V类水体水质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氮磷超标,厦门近海岸水域的水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 .环境空气呈复合型污染,机动车引起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和污染减排的推进,厦门市进入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脱钩的阶段。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对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出严峻挑战。空气污染由煤烟型向复合混合型转化污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在岛外区域,岛内机动车排放对的NoX排放的贡献率在60%以上。3 .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厦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福建省的40%,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厦门城市供水水源80%取自市域外的九龙江。能源自给率不到1%,能源对外依赖性强,是典型的能源消费型城市。4 .岛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厦门市城市化发展迅速,集美、海沧、翔安和同安4区建成区面积扩张迅速,岛外的垃圾产量和污水排放量增速提升。岛外垃圾清运量占厦门市垃圾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岛外生活垃圾清运和收集能力亟待加强。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集美、海沧、翔安和同安4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仍需提高。5 .人口快速增长对公共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厦门市2013年人口规模(373万)己经接近2010年12月制定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2020年人口总量(390万)。由于人口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良的公共资源大都集中在岛内,若人口进一步向岛内集中,将无法实现有机疏散的目标。6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亟待加强近年来,厦门市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城市生态功能用地锐减,生态环境破碎化严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化,近岸海域生态问题日渐严重。因此,厦门市的天然溪流、滩涂、湿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亟待加强,生态控制线急需划定,生态用地有待拓增,生态廊道有待建立,生物多样性有待恢复。第三章资源环境约束力分析-V资源承载力评估1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自2000年起,厦门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赤字程度不断加剧,生物承载力(供给)水平逐年降低,生态足迹(需求)水平逐年上升,人均生态赤字的程度不断增大。厦门市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较低,后备资源不足。2013年,厦门市人均耕地为。.16亩(0.01公顷),占全国(1.52亩/人)的10.5%,占全省(0.55亩/人)的29%。为此,厦门市制定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建立了耕地保护市场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市耕地红线控制在18285公顷(27.4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2294公顷(18.4万亩)的目标。厦门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时序演化明显,城市发展由本岛(思明区与湖里区)向岛外其他四区延伸,建设用地承载力呈略微盈余的状态。按建设用地结构划分,对外交通用地、教育用地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比重大。到2020年,厦门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9427公顷以内。厦门市根据“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原则,引导城镇内部各类用地比例逐步趋向合理,促进土地利用效益提高;提出到2020年建设用地产出率达9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达15公顷/亿元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目标。厦门市生态功能用地面积不断增大,生态功能用地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厦门市已开展土地生态功能区划,严格控制对敏感类生态用地的占用并且逐步清退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合理拓增生态用地。厦门市实行低效园地转林地,改造人工速生林,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地带性植被群落,加强大型公园绿地的林木建设,构建乔灌草公共绿地结构。林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利用面积的29%,林地承载力维持在盈余状态。厦门市土地资源匮乏,可建设土地稀缺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直接限制,决定了厦门市必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挖掘土地发展潜能。2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厦门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超载严重,且赤字有扩大的趋势;水资源GDP承载力始终保持盈余状态;水资源工业承载力由超载状态逐渐过渡成盈余状态。近年来,厦门市通过新建、扩建一批水厂以及推进西水东调工程、长泰防洋水利枢纽工程、莲花水库等原水工程,大幅增强了供水能力和水资源调配能力,缓解了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通过制定节约用水政策,对高耗水、高用水行业全面进行节水技改,同时提高居民生活用水效率。根据厦门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快健全和完善覆盖市、区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等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满足厦门市未来的用水需求。对厦门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预测表明:按需水中方案和需水高方案分析,均可满足厦门市的用水需求。3 .能源承载力评估厦门市是能源依赖型城市并且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厦门市“十二五”能源规划,厦门市将着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至2015年将能源消耗量控制在2200万吨标煤以内。厦门市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单位GDP能耗系数逐年下降,2013年单位GDP能耗为0.484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单位GDP能耗0.671吨标煤/万元、福建省单位GDP能耗0.584吨标煤/万元。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厦门市对节能规划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包括电力部门、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建筑商用部门和家庭)制定节能目标,全面推动节能工作,预计到2020年将厦门市单位GDP能耗将下降至0.39吨标煤/万元。在能源结构方面,厦门未来对天然气的使用将大幅度增加,而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外部输入电力仍然占未来电力供应较大比例。各分部门能源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从所占比例来看,工业是最大的消耗部门,其次是能源转换部门和交通部门,三者共占90%左右。二、环境容量评估1.大气环境容量从全市(含同安湾和西海域)来看,厦门市SO?和NQ、环境容量分别为6.103和6.532万吨/年,各区的SCh和NOX环境容量分配情况见表1。其中,翔安和同安两区的大气环境容量较大,思明和湖里两区环境容量较小。表1各区大气环境容量序号控制分区名称面积(km2)环境容量(万吨/年)SO2NOx1同安区6601.3912.3232翔安区3531.2321.3493集美区2760.8931.0384海沧区1460.7380.6055湖里区610.4970.2936思明区730.3520.2997内海域*1301.0000.625总计16996.1036.532*内海域指厦门市陆域包围中的同安湾和西海域。从建成区来看,全市建成区SOz和NOX环境容量分别为3.506和2.067万吨/年,各区建成区的环境容量结果及分配情况详见表2。表2各区建成区大气环境容量功能区名称功能区面积(平方公里)SO2NOx环境容量(万吨/年)环境容量(万吨/年)同安690.5630.332翔安1090.8890.524集美750.6110.361海沧790.6440.380湖里610.4970.293思明370.3020.178内海域1301.0600.625总计4303.5062.067厦门市现状大气环境污染负荷较大,大气环境污染承载空间有限,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建成区,NOX是目前厦门市最主要大气制约指标,建成区NOX大气环境承载度达到1.60,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其承载能力的1.6倍。由于NO、是二次PMzs和臭氧的重要前提物,NOX排放增多引起的NO2浓度增加,同时也是我市PM2.5和臭氧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提高厦门市大气环境质量,应重点考虑降低N0、的排放量。2 .陆域地表水环境容量本次水环境容量核定范围为厦门市行政区内主要的陆域纳污水体,并且已进行环境功能划定的区域。目前厦门市地表水中有纳污功能且水域较大的溪流有:东西溪、官河溪、土隶头溪、龙东溪、九溪、后溪和过芸溪等7条溪流,这7条溪流的总水环境理想容量为CODcr9451.01吨/年,NH3-N378.94吨/年,而其剩余环境容量CODa为-11653.9吨/年,NHvN为-1352.86吨/年。各溪流环境容量详见表3,除九溪和后溪CoDa尚有部分剩余容量外,其它溪流CoDa和所有溪流氨氮均没有剩余容量,应对纳入的污染物进行削减。表3主要溪流陆域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功能区陆域水环境理想容量陆域水环境剩余容量CoDCr(吨/年)氨氮(吨/年)CoDG(吨/年)氨氮(吨/年)东西溪1065.7859.78-6531.91-642.47官官溪1619.1372.98-1505.80-145.26龙东溪1445.7848.46-454.90-78.73壕头溪299.0014.95-3271.73-220.54九溪2657.2384.25857.67-129.66后溪1873.5255.1171.21-64.54过芸溪490.5743.41-818.44-71.66总计9451.01378.94-11653.9-1352.86注:剩余环境容量为负值时表示为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需减排的污染负荷量。厦门市7条主要溪流流域的污染负荷为:C0D21104.91吨/年,氨氮1731.80吨/年,总氮3679.97吨/年,总磷500.17吨/年,生活污染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是主要来源,因此,生活污染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地表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点。3 .海洋环境容量九龙江-厦门湾海域主要包括西海域、九龙江河口区、东部海域及同安湾四大区块,CODM«、NH3-N.TN和TP总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35613吨/年、11872吨/年、13059吨/年和1094吨/年,分别为现状入海量的2.58倍、1.04倍、0.24倍和0.49倍,这说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入海量均已超过环境容量,需要对其进行削减,而NH3-N的入海量和环境容量基本持平,CoDMn入海量小于其环境容量,仍有一定余量。九龙江-厦门湾海域各区块环境容量详见表4。表4九龙江一厦门湾海域各区块环境容量区块CODm11(吨/年)氨氮(吨/年)无机氮(吨/年)活性磷酸盐(吨/年)西海域52502905176.6九龙江河口区5434142525062410.4东部海域5541753935401481.2

    注意事项

    本文(《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