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教案.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参三年级上册地717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场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展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难点:将本科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教师想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想不想玩预设:想。请小朋友们猜猜教师今年有几岁预设:28、30、43师:你们猜的都不对,教师悄悄的告诉你,教师的年龄是9的3倍。预设:27o师:咦刚刚小朋友们都没猜对,现在为什么猜对了呢预设:因为教师给了我们条件。师:你答复的真棒!看来想要准确地猜出教师的年龄,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了条件,才能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根据条件来解决接下来的数学问题。二、新课授入1,出示情景教师读题。问:通过读题,了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指名多名学生答复预设:了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摘了多少个师:你读题可真认真!我们一起来把题中的条件读一读。(学生齐读)问:条件读完了,你能解释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理解题意)指名学生答复。o天多摘了5个桃师:这个就是这个条件包含的隐含意思。我们发现,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5,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他表示的是后一天摘的桃比前一天多5个。也就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了5个桃,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了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了5个桃,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了5个桃(投影出示:石火拈天痴天怨天貂天)2,体会新知多5个多5个多5个多5个师:我们已经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你能说说若何算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板书:理清思路)同桌交流讨论。指名学生说一说。(投影出示:C>)师:孩子们,端阳北的要棒以髻照这什么和什么得出什么,再根据什么和好幺瀛后笃预设:根据第一天的和多5个得出第各超新辨算二天的和多5个得出第三天的指多名学生说一说。学生齐说。问:我们已经会求第三天的个数了,那第五天的呢你照样子接下去说一说吗指名学生说一说。1多名)学生齐说。预设:根据第三天的和多5个得出第四天的;再根据第四天的和多5个得出第五天的。师:如果教师把这个表格隐藏掉,你还会照样子说一说吗指名学生说一说。师:同学们,我们先通过读题目,从的条件中理解了题意,并且理清了思路,接下来我们还要解答问题(板书:解答问题)你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解答来解决这道题目吗(板书:列表、歹IJ式)下面请翻开数学书至72页,选择一种完成在书±0学生独立练习。师生校对。师:真棒!我们发现,根据题中的条件,不管是用列表解决问题或者列式解决问题,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刚是若何解决这个问题的。首先通过读题目,抓住条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最后在通过列表或者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像这样,根据条件,抓住条件,从条件想起,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三,稳固练习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想)好,试一试。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天平师:这是一个天平,你能根据这个天平找到什么条件师:根据这个条件,你能求什么问题呢会解答吗太简单了,口答。师:我们看第二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师:苹果的质量我们已经知道了,是多少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橙子的克数)师:真棒!(出示两幅图)刚刚,我们先根据5个苹果重500克求出了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从条件想起。2、现在加大难度。(出示题目,停顿一下)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1)生:钢笔和圆珠笔一共多少支师:这可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出示)还有吗1钢笔多少支圆珠笔多少支)1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若何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若何算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3、想想做做第3题师:做得不错,还敢挑战吗(1)哪位小朋友来读读题目12)你认为该若何解决这个问题预设:列算式、画图(5)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4、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他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吗教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帮手,看!(一个橡皮球)现在这个皮球是这个高度,根据我们的题目意思,那他下次弹起的高度在哪请学生来指一指。再下次呢再下次呢也就是说,(动画演示),这样的过程就是这句话的意思,那你们能完成这张表格了吗指名学生完成。第四关: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说说从条件开场可以若何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列式解答。指名答复,师生交流。5、想想做做第5题四,读故事?国王与麦子的故事?你认为最后一格可以放多少粒麦子呢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理解题意理清思路解答问题列表列式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开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开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你们能想到好方法帮助他们过河吗一、导入新课刚刚同学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有信心承受挑战吗二、导学探究(一)理解题意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学生口答。指出:教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教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答复,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预设2:(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一一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预设3:(学生答复30+5。)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二)分析数量关系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若何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三)列式计算1、都有方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1)学生自练.(2)交流: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若何想的。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若何样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若何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场。(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展示L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展示3:(出示:5X4=20(个),20+30=50(个)预设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X4算的是什么呀预设教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X4算的是什么呀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若何想的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若何样也不错吧(四)反思总结1、归纳方法。刚刚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若何算的呢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1出示箭头)。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回忆感悟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9页。教学目标:1 .我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我能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开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 .我能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忆反思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问: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个若何的孩子聪明在哪里师:是的,这种聪明的方法,我们一般叫策略。红粉笔板书:策略。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也有很多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白粉笔板书:解决问题的形成课题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自学】:出例如11、读一读:我们能从题中找到哪些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哪一句条件最特别3、试一试: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求出答案,可以用列式,可以用列表,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单写上这句话,教师PPt不要打印出来)学生在练习时,我下去巡视,如果没有列表的情况,我进展辅导【组学】1、交流:说说哪一句条件最特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讨论:我们是若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预设:1、如果有学生说到“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最重要,等学生说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原来这是很特别的条件,也可以把认为关键条件。2、若何解决这个讨论中,可以把学生的资源,不同的方式成列出来,学生意识到,解决这个题目我们既可以用列式的方式,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如果有画图也可以一起介绍)紧接着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问:它们这个资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他们都是加5.(加4个5、4×5L他们都是抓住这个条件,从条件想起,找到数量关系,这样就迎刃而解。小结:你们和司马光一样的聪明,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板书:从条件想起。师:同学们太棒了!知道了从条件想起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带着你的收获,你的策略,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准备好了吗【独学】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认真读题,找到题中条件和问题。2、我能找到关键条件,并解决问题【对学】1、相互校对独学情况,并说说我是若何解决问题2、讨论:除了列式、列表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不管是列式计算、列表还是画图,我们都是从条件出发,一步一步进展思考【练习稳固】每行有8人一共付了48元苹果有15千克排成了8行买了3盒水彩笔梨比苹果多4千克1、说一说:从条件想起,根据(条件)和条件),可以求出小结:不是任何条件都可以提出问题,我们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看来我们还得从条件想起。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要从条件想起,如果我增加难度,给你三个关联条件呢你还能用刚刚的方式表达清楚吗2、想想做做1第二题(条件),可以求出(条件),可以求出再根据(条件)和根据1条件)和(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从条件想起,还得学会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这个问题和另一条件求出最后的问题)3、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仅仅只能解决文具的问题吗妈妈买了3条围巾,付了100元,找回了28元,每条围巾多少元(1)认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根据(条件)和(条件),可以求出。再根据和,可以求出。(3)我是这样解决的:总结:回忆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都是从条件出发,根据两个有关联的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