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专题03文明与家园(练习)(解析版).docx

    • 资源ID:1076183       资源大小:171.61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3文明与家园(练习)(解析版).docx

    专题03文明与家:考点过关练2考点。1中华文化2考点02文化自信5考点03传统美德6考点04民族精神8考点05价值观11考点06人口国情国策14考点07资源国情国策15考点08环境国情国策16考点0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7考点10绿色发展道路204真题实战练214重难创新考点过关练考点01中华文化1. (2023吉林长春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年央视“元宵晚会”涵盖非遗灯彩、南狮、戏曲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歌舞、魔术、默剧等多样态艺术形式,别具一格的匠心设计和精心编排上了高潮迭起的精品文化大餐,时代感、年轻化的创新呈现获得海内外观众纷纷点赞。这体现了()A.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全盘传承B.中华文化博大情深,一枝独秀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分析题文,央视“元宵晚会''涵盖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多样态艺术形式,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文化大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故D符合题意;A:我们要批判性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故A错误;B:中华文化博大情深,但不是一枝独秀;故B错误:C:题干不能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 (2023黑龙江绥化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下列对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文化的关联表述正确的是()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B.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C.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文化没有关联D,中华传统美德比中华文化更优秀【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3. (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的殷城遗址考察时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要重视文化传承,是因为()A.中华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会具有真正的价值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底蕴深厚C.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最璀璨的文化D.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B:题干中,我们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故B符合题意;A:只有,才,说法绝对,故A说法错误;C:最,说法绝对,故C说法错误;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o4. (2022.吉林模拟预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历久弥新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B:“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的世代相传,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说法正确;ACD:说法与题干内容无关,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5. (2023陕西统考模拟预测)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盛唐密盒”通过“演艺+互动”的形式,由“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扮演者出题,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参与答题,以喜剧幽默的方式向大家科普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等小知识,一时火遍网络。“盛唐密盒”火出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推陈出新,传承中华文化展现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B.®®®C.®D.【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依据题文描述,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盛唐密盒''通过"演艺+互动”的形式,向大家科普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等小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现了推陈出新,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说法正确;®:题文中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创新,没有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Ao6. (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是()独具特色、异彩纷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根据教材知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故符合题意;: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异彩纷呈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o7. (2023广东珠海校考三模)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现己发展出2000多种茶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茶文化己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中国茶”申遗成功有利于()A.增强文化自信,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B.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C.吸收外来文化,展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D.促进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A: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A说法正确;B:这与中国精神无关,B说法错误;C:这与吸收外来文化无关,C说法排除:D:中国茶文化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考点02文化自信8. (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某校九(1)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下图黄的楼室亥革命纪念馆为小琪为班会搜集的组图片。据此,本次班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田卓度J敢武汉城南精神A.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C推进文化自信,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D.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C: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题干中的,图片“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城市精神''是为了推进文化自信,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故C符合题意;A:题干未涉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A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涉及增进民生福祉,故B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涉及发展全过程民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 (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三模)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当今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一定能弘扬光大中医药文化精髓,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这启示我们()A.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西医药文化实现统一B.全面继承中医药文化,全盘吸收西医文化C.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D.要坚信中医药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C:依据题干描述,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的中医药文化,这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故C正确;A:加强文化交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文化实现统一,故A错误;B:我们要批判继承中医药文化,吸收优秀西医文化,故B错误;D:“最优秀的文化”说法太绝对,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故D错误;故本题选C。考点03传统美德10. (2023福建宁德校考一模)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劳动。B:分析题文: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体现的是热爱劳动,B符合题意;ACD:体现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o11.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中国是礼仪之邦,社交礼仪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美德之一,遵守基本社交礼仪也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下面符合社会生活中基本社交礼仪的是()【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B:文明有礼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分析选项,“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故B符合题意:AD:选项的说法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故AD说法错误;C:选项的做法不是正确建立友谊的表现,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o12. (2023贵州黔东南校考一模)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诚实守信,见利思义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A:这是对辩证思维的理解,不属于中华传统美德,故A说法错误;BCD: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忧国忧民、道济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故BCD属于中华传统美德,BCD说法正确;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A。考点04民族精神13. (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深读这本“教科书”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革命精神时代内涵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不能赋予革命精神时代内涵,说法错误;: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说法错误;: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传统美德,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 (2023陕西统考模拟预测)2023年4月27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提出,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其中你不赞同的是()A.小楠:以德育心,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B.小铭:以体强心,要发挥运动纾解压力作用C.小青:以劳健心,要在劳动中磨砺坚强意志D.小夏:以美润心,要特别关注青春的外在美【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青春的认识。ABC:题干中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我们要以德育心,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以体强心,要发挥运动纾解压力作用;以劳健心,要在劳动中磨砺坚强意志,故ABC符合题意;D:青春期要注重内在美。故D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15.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他以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思想道德丰碑;60年来,雷锋精神享誉中华大地不断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A.B.C.D.®【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故说法正确;: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故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6. (2022上江西赣州九年级统考期中)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连续第10年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举行这一活动有利于()A.传承红色基因,延续文化血脉B.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保障C.树立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D.弘扬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伟大民族精神。A:分析题文可知,举办“烈士纪念日”,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文化血脉,故A符合题意;B: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故B说法错误;C:这一活动与法治精神和法治社会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故D说法错误;故木题选A。17. (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卜.面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题干中国,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髓谱系,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说明了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表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说法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涉及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8. (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校考三模)嫦娥、天问、天宫、神州我国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未知探索的“中国式浪漫”。这些命名()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文化。:大国重器的名字都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未知探索的”“中国式浪漫“,可见这些命名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符合题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题干强调的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不符合题意;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9. (2023吉林松原校联考模拟预测)读红色经典、塑红色课堂、游红色旧地某市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先辈们的伟大。上述活动()A.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反映了该市以文化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文化建设C.反映了红色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D.能够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A:依据题文表述,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党史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A符合题意;B:我国现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B说法错误;C:红色文化源自于中国的革命运动,故C说法错误;D:“能够满足人民各种文化需求”的说法过分夸大题干表述活动的作用,故D说法错误;故木题选A。20. (2023福建南平校联考模拟预测)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下列书目中你建议推荐()道德经、老子著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苦难辉煌、金一南著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姚昆仑著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弘扬革命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这是革命文化的代表作,符合题意;:这是当代文化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考点05价值观21. (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的是()A.价值观B.中华文化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C:依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C说法正确;A: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A与题意不符;B:中华文化枳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B与题意不符;D: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o22. (2023上江西南昌九年级校联考开学考试)为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萍安中学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感受,在实践中体会,在动手操作中收获。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也明白了收获必须付出。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劳动价值观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唯一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A.B.C.D.【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劳动的价值。: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劳动价值观,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正确得劳动观念,所以正确;:唯一,说法绝对化,错误;: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Bo23. (2023河北廊坊校联考二模)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带领全家走雷锋没走完的路,做雷锋没做完的事,成为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扎根产业一线的郭明义,救助困难学生、退役军人、困难群众超过一万人。在全国各地,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甘于奉献的身影,接力写下新雷锋日记。60年来,雷锋从未远去的原因是雷锋精神()A.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B.契合主流价值观C,具有一成不变的特点D.影响了整个世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服务和奉献社会。B:在全国各地,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甘于奉献的身影,接力写下新雷锋日记。这体现了雷锋精神强调服务社会、积极奉献。这契合主流价值观,故B正确;A: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故A错误;C: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不具有一成不变的特点,故C错误;D:说法太绝对,题干没有体现雷锋精神影响了整个世界,故D错误;故本题选Bo24. (2023吉林长春校联考一模)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当代中国精神的全部内容B.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C.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不是全部内容,A说法错误: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B说法正确;C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CD说法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25. (2023辽宁抚顺统考二模)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中华传统美德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伟大梦想精神【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ABD:题文中旨在强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伟大梦想精神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关,ABD说法排除;C: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C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26. (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在安徽蚌埠,一名大货车司机停车在路边睡觉,一名素不相识的环卫工大爷给他送来几个包子和一杯鸡蛋汤,并拒绝司机付钱。原来,临近春节有些饭店关门,大爷觉得货车司机在外打拼不容易,担心他们吃不上饭,便送来暖心早餐。环卫工大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A.文明B.敬业C.平等D.友善【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BCD:临近春节有些饭店关门,大爷觉得货车司机在外打拼不容易,担心他们吃不上饭,便送来暖心早餐,是关爱他人的表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这准则,D说法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考点06人口国情国策27. (2023上河南许昌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生育政策在不断调整。这()我国生育政策演变历程2021 年 8 月:孜政策落地2016年1月2013年12月A.说明我国的国情已发生根本改变B.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C.说明我国的人口国情已发生根本变化D.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国情、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我国的国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A说法错误;B:计划生育政策在不断调整,但不是改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说法错误;C:我国的人口国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C说法错误:D:题文中列举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生育政策在不断调整有利于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8. (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在人口方面的重要国情是()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法律保障实施三孩生育政策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国情。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故A正确;B:选项是我国的人口政策,故排除B;C: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故排除C;D:属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排除D;故本题选Ao考点07资源国情国策29. (2023河南信阻校考三模)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内外、新闻中心,能看到很多“零碳产品”的身影。"零碳”咖啡、“零碳”冰激凌、“零碳笔这些产品在包装、原材料的选择上以及在各个加工环节中都秉持着低碳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碳排放。下列做法与“零碳”理念一致的是()A.大力开发资源,缓解资源短缺压力B.因地制宜,开发各地的旅游资源C.推广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D.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答案】CC:“零碳”理念体现的是绿色发展理念。分析选项,推广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A:要合理开发资源,故A说法错误;BD:选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0. (2023山西晋城校联考二模)继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后,时隔30年,中国政协再增设新界别即环境资源界别。这一重要调整背后的深意是()A.凝聚专业人士之智解决了全球治理问题B.进一步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C.充分发挥政协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D.有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B:中国政协再增设新界别即环境资源界别,这一做法进一步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B符合题意;A:解决了全球治理问题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C:政协不属于国家机关,因此不能行使国家权力,故C错误;D: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故本题选Bo考点08环境国情国策31. (2023云南昭通统考一模)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直接原因是()生态问题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A.B.©C.D.(3X4)【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现状。: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干分析,“盼环保'"求生态''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故符合题意;: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说法错误;:选项是我国的历史方位,不是“盼环保''"求生态”的直接原因,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o32. (2023辽宁铁岭统考一模)下列关于我国的环境形势表述正确的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A.B.®®®C.®®D.®®®®【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依据教材知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说法正确;®:说法属于资源问题,应排除;故木题选A。考点0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3. (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和东、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立,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源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环境保护督查力度,关停所有产生污染的企业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工作,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A.B.©C.D.®®【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题干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和东、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立,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源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故正确;:“关停所有产生污染的企业”说法不符合实际,故错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错误;故本题选B。34. (2023山西晋中统考一模)继大熊猫“降级”之后,藏羚羊也“降级”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我国藏羚羊数量已从不足7万只增至30万只,保护级别也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降级说明()A.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B.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C.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实施有实效D.美丽中国己经建成【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知识。A:题干中我国藏羚羊数量增加,保护级别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说明了我国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说明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故A说法正确;B:我国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故B说法错误;C:题干内容体现的是绿色发展理念,故C与题意不相符:D:我国尚未建成美丽中国。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5. (2023湖南郴州统考一模)“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是()我国把保护环境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A.B.C.®D.®®【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盼环保''"求生态''体现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因为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我国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错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不是“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o36. (2023上江苏扬州九年级校考期中)珍爱地球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此,公民应该()A.低碳生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B.追求美丽,购买过度包装产品C.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D.讲究卫生,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绿色发展。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公民有节能环保的理念,践行环保行动。如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C说法正确;A:立法机关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A说法不符合题意;B:不购买过度包装产品,B说法错误;D: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7. (2023上吉林四平九年级四平市第三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2023年3月21日是第11个国际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健康截至2023年3月,我国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体上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绿色的新发展理念A.B.©©C.D.(2X3)【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题干中,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绿色的新发展理念,故符题意;:选项是我国资源的现状,但是与题干无关,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8. (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万里长江生机盎然;从北上广深到城镇村寨,蓝天、碧水、绿地、国家公园刷屏“朋友圈”,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表明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一切工作的中心A.B.®®C.D.®【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分析题目可知,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表明我国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故符合题意;: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说法错误;: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考点10绿色发展道路39. (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下框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A.协调共享B.创新开放C.绿色发展D.资源利用【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绿色发展。C:题干中,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这些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故C符合题意;ABD:选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0. (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条件加快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国已建成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我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知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的理念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可见我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故符合题意;:我国正在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真题实战练1. (2023浙江统考中考真题)第十一届“最美衢州人”周梦婷,从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初中时完全丧失行走能力,但她怀揣梦想,凭借超强意志刻苦学习,被温州医科大学录取。她的“美''在于()A.弘扬了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B.践行了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C.传承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D.实现了民族狂兴的伟大梦想【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传统美德。A:分析题文,最美衢州人''周梦婷身残志坚,凭借超强意志刻苦学习,被温州医科大学录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的“美”在于弘扬了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A正确;B:题干没有涉及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B不符合题意;C:题干没有涉及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C不符合题意:D: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没有实现;D错误;故本题选A。2. (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6月25日,“南湖”921”红色旅游列车首次开行,正式开通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红色主题旅游线路。该条旅游线路被命名为,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红色精品线路。今年3月1日,因疫情中断的该线路恢复开行。该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3文明与家园(练习)(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