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空气氧气(练习)(原卷版).docx
专题03空气氧气考点过关练2考点01空气2考点02氧气的性质4考点03氧气的制法5Q真题实战练6Q重难创新练11考点过关练考点Ol空气1.“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年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实验舱里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A. 78%B. 21%C. 0.94%D. 0.03%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燃料B.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C.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生产氮肥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C.禁止焚烧庄稼秸秆,减少空气污染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Ch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4 .如图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M2.5来源35.0%30.0%25.0%20.0%15.0%10.0%5.0%0.0%机动车燃煤 工业扬尘 其他 生产A.为减少PM2.5应大力提倡植树造林B.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能有效减少PM2.5C.少开私家车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该地PM2.5D.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5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片中考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氮气(N?)是空气中含量丰富的一种组分,N?与人类生活有何关联呢?N2与食品行业N2作为保护气,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在大型粮仓内充入N2,既能使仓内噬食粮食的小动物窒息死亡,又能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作用,延长其保存期。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防止火灾的作用。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民间俗语“雷雨发庄稼“,是指在雷电环境下空气中的N2能转变为含氮的化学肥料,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N2与光伏新材料高纯N2被离子化后,通过氨离子束溅射技术,以高纯石墨为靶材可以沉积出光伏材料氮化碳薄膜,氮化碳薄膜中碳、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氮离子束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元素质量分数/%720811911氮离子束能量/WN2与环境治理化石燃料中通常含有氮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不仅能形成酸雨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而且能与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利用N2合成氨可有效吸收氮氧化合物,从而实现无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N2的用途将更加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N2应用于食品行业作保护气,体现了N2的性质为。(2)氮化碳薄膜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与氮离子束能量的关系为o(3)氮氧化合物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4)下到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大型粮仓内也可以充入02作保护气C.N2可用于制备光伏材料氮化碳薄膜D.空气中氮氧化合物含量越少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考点02氧气的性质6.化学变化通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下正聊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烟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7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C.实验III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D.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8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动植物的呼吸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9 .下列物质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需预先放入少量水,其中可以用细沙代替水的是()铁丝红磷硫磺A.B.C.10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所以氯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C.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几乎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11 .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占燃占燃A.镁+氧气=氧化镁B.酒精+氧气二二氧化碳+水占燃占燃C.乙快+氧气二二氧化碳+水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03氧气的制法13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14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该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若某反应忘添加催化剂,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会减少15.(2023年湖南郴州真题)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些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C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o(3)实验室既可用于制氧气又可用于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用此装置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装置E可用于收集(填“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口进入(填“屋或“b”);(5)若选用B装置制氧气,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o真题实战练1.(2023江苏苏州真题)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物质是()A. N2B.HeC.CO2D.O22. (2023江苏扬州真题)保存珍贵文物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A.N2B.O2C.CO2D.H2O3. (2023广东广州真题)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比聊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B.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C. S0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4.(2023辽宁省营口市真题)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N2B.PM10C.HeD.H2O5.(2023湖南省衡阳市真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氧气浓度传感器2 111氧气的体积分数/%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B.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氯气的质量分数为18%6. (2023湖南衡阳真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f锢气的体积分数/%氧气浓度传感器18 5 2 9 6 32 111-O/S 间 时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B.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定浓度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轼气的质量分数为18%7. (2023广西真题)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 (2023山西真题)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锦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A.试管口应该倾斜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2023湖北咸宁真题)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图1燃烧条件的实验 图2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10. (2023河南真题)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硫粉B.铁丝C.镁条D.木炭11. (2023四川省凉山州真题)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D.产生蓝色沉淀12. (2023重庆A真题)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是重要的化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固体XNH(1)图A、图B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固体X的化学式为,固体Y可以是(填序号)。A.红砖粉B.硫酸铜C.氯化钠(2)图C中仪器a的名称是,该实验可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气味的气体。(3)图D所示是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 (2023四川内江真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选用装置BD组合制取并收集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3)用加热高镒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装置和E装置,验满的方法是o(4)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填"a”或"b”)处以上:检验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O14. (2022江苏南通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燃烧匙0:含蚩【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氯气剩余?【作出猜想】猜想:有氧气剩余;猜想:无氧气剩余。【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1)激光笔的作用是O(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化学式为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实验结论】(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正确。(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o【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5)在图2中(填“A、Bs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反思与评价】(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15.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真题)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写出标示数字的仪器名称:一,一。(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若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装置。(3)实验室用高钵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该实验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重难创新练1.(2021年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CESL)初赛)蜡烛在密闭容器里燃烧至熄灭,容器里0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0 8 62 2 II6含量/%14O 2040 60 80 IOO 120 140 160 时间/s8含量zPP Qooo 4 3 2 1OA.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熄灭时容器里的氧气己耗尽D.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2.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C,白磷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躲为:集气瓶里先装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体积(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B.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b-a):(ca)C.燃烧匙中的白磷不可以换成细铁丝或木炭粉D.集气瓶中预先放的a体积水仅有液封导管,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的作用3. (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科学素养竞赛)在空气中使用蜡烛火焰灼烧铁丝,铁丝发生红热现象;停止灼烧待铁丝冷却,用滤纸擦拭铁丝,发现有黑色物质附在滤纸表面。仅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铁丝不是可燃物B.在空气中使用蜡烛火焰无法点燃铁丝C.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D.铁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物质4. (2022年湖南省衡阳县初三五科联赛)已知CU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将红热的铜丝插入集满Ch的集气瓶中可以燃烧,并生成棕黄色的CUCb固体。关于这一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点燃铜丝前在集气瓶中需加入少量水,燃烧后可以看到加入的水变成棕黄色C.燃烧时可以看到集气瓶中充满棕黄色的雾D.根据这一反应预测红热的铁丝也可能在集满C12的集气瓶中燃烧5. (2021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初中学科竞赛)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镂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RCDF(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填标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O(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填标号)中加入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o(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氨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O(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I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己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