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docx

    • 资源ID:1076273       资源大小:261.77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docx

    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2023年12月目录前言2第一部分2023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4一、毕业生规模5二、毕业生性别结构5三、毕业生生源地区结构5第二部分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6一、毕业生毕业去向结构情况6二、毕业生升学情况6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91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92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93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情况9四、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情况101 .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情况102 .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情况113 .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单位情况11第三部分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134 、毕业生就业调研131 .毕业生签约满意度情况132 .毕业生就业行业与个人预期符合度133 .毕业生就业地区与个人预期符合度144 .毕业生薪资水平与个人预期符合度145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146 、用人单位调研151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15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15第四部分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措施17附表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21刖三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办学,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进入首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锐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512人,其中专任教师2938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入选者126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84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2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以一流学科为核心,以“智能”赋能学科升级,实施4项重大引领计划,培育3项工程,“世界一流、国家一流、省一流、校一流”四级学科建设梯次协同共进,交叉融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更具活力。东北大学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0000余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三五”以来,东北大学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1部,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国际大奖535项,国家级奖励2455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1636项,专利340项,共有94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在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学生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2,综合排名全国第7。学生生源质量、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及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学校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科研方向,鼓励自由探索,推动协同创新,基础研究水平稳步提升,技术创新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90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一等奖78项;获得国家专利6131项,其中发明专利5726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共36758篇。学校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径,实现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良性互动。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及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学校坚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碳冶金、生命健康和新兴交叉学科等前沿领域,推动大学科学园建设,为东北大学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成果显现,建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白俄罗斯创建全球首个科技孔子学院,设有波兰研究中心和歌德语言中心等跨文化学术交流平力产总如牛纨比H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台。持续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聘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参与学科建设等,派出师生赴国(境)外参加国际会议,参与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开展海外实习等各类交流合作活动。加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暑期学校项目,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8个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在校国际学生1033人。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和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明确了“稳定就业比例、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目标,建立起“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辽宁省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沈阳市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等荣誉称号。2023年,东北大学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克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主要展示2023届毕业生的生源结构、就业情况、调研分析结果及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等内容,报告中各类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底。第一部分2023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一、毕业生规模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共计1028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955人,研究生毕业生5331人(硕土毕业生4742人,博士毕业生589人)。二、毕业生性别结构2023届毕业生中男生6740人、女生3546人,男女比例总体上约为1.9:1。从各学历层次上来看,本科生男女比例约为2.6:1,研究生男女比例约为1.5:1。表1.12023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学历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比例本科357313822.6:1研究生316721641.5:1总体674035461.9:1三、毕业生生源地区结构从毕业生生源地区结构看,2023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东北地区居多,占36.0%;其次为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占20.0%和16.5%。生源数量较多的省份有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及山西等。表1.22023届毕业生生源地区结构学历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本科28.2%18.8%14.2%12.7%11.1%9.1%6.0%研窕生43.2%21.1%18.6%10.3%2.5%3.0%1.1%总体36.0%20.0%16.5%11.5%6.6%5.9%3.5%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第二部分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一、毕业生毕业去向结构情况我校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总体为91.9%。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4%,研究生为95.2%。暂不就业的毕业生基本为继续考研、准备留学、备考公务员等情况。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为回生源地二次择业、签约手续仍在办理过程中等情况。表2.1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结构学历毕业去向落实率升学比例就业比例暂不就业比例待就业比例木科88.4%49.1%39.3%7.1%4.5%研究生95.2%7.7%87.5%0.7%4.1%总体91.9%27.6%64.3%3.8%4.3%注:此表中升学包含境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二、毕业生升学情况我校2023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49.1%,比2022届提高1.5%。其中,境内升学占42.5%,出国(境)留学占6.6%。研究生升学比例为7.7%,其中境内升学占7.1%,留学占0.6%。毕业生境内升学单位主要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科研院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90.4%,比2022届提高1.9%。留学地区主要集中在英国、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表2.22023届毕业生境内升学流向院校层次本科生研究生总体比例东北大学783254103741.7%其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06103120948.7%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科研院所472492.0%其他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168211897.6%总体21043802484100%表2.32023届毕业生境内升学人数较为集中的高校序号高校名称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合计1东北大学78325410372西安交通大学144121563哈尔滨工业大学95141094华中科技大学70272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24666浙江大学62466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63498北京理工大学445499大津大学4094910武汉大学4614711上海乂通大学由周到当泸十当403A43OIZ12国不t子帆人手rh÷JOOOVQOO26t。14叩LiJ人子南京大学OO34OOD3515东南大学2QR&216厦门大学2643017西北工业大学2722918清华大学2602619国防科技大学2602620电子科技大学242267表2.42023届毕业生留学人数较为集中的高校序号高校名称所在地区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合计1伦敦大学学院英国430432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330333香港大学中国香港180184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120125悉尼大学澳大利亚101116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香港91107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9098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8089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业80810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香港43711AO爱丁堡大学英国肃用6011612市国埋-L字阮央国苗圉OUO14干狭人于纽约大学火四美国60615南安普顿大学龙国41516格椅斯哥大学英国40417加州大学美国40418曼彻斯特大学英国40419图卢兹第三大学法国40420谢菲尔德大学英国404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1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总体的72.9%。从不同学历层次上看,本科生到企业的就业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生,而研究生到“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军队”的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表2.5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学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军队本科生44.6%41.8%4.8%2.6%6.2%研究生39.6%29.1%4.8%13.3%13.3%总体40.8%32.1%4.8%10.7%11.6%2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教育、金融、电力和建筑等行业,占总体的93.4%。其中,毕业生去往制造业就业比例较高,占35.0%。从学历特点上看,除制造业外,本科生去往信息传输和建筑业就业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生去往公共管理、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就业比例相对较高。表2.62023届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金融业由1tl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本科生40.8%17.6%6.4%5.0%3.2%4.0”>5.6%9.1%8:%研究生33.2%11.9%13.8%11.5%10.70h7.6°64.0%1.3%6.0%总体35.0%13.3%12.0%10.0%8.9%6.7%4.4%3.1%6.6%3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情况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其中,前往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牛比例相对较高。毕业生41jWS省份(直辖市)依次为辽宁、广东、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河北、天津及陕西,占总体的77.9%。表2.7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学历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本科生17.0%27.0%13.2%24.0%7.4%4.8%6.5%研究生33.1%23.8%19.4%12.3%4.5%4.4%2.5%总体29.4%24.5%17.9%15.0%5.2%4.5%3.4%表2.82023届毕'他生就业较为集中的省份(直辖市)学历辽宁广东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河北天津陕西本科生14.8%22.5%7.6%5.1%6.俨b5.7(4.6%3.5%?%1.7%研究生28.0%11.8%10.1%6.775.33643%4.0%3.2%3.:2%2.9%总体24.9%14.3%9.5%6.3%5.5?b4.6(h4.1%3.2%2.1,2.5%四、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情况1 ,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情况学校大力引导毕业生将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鼓励毕业生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区域建功立业。我校2023届毕业生中有62.0%的毕业生赴“一带一路”涉及的省份就业,较上届增长0.7%,到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2.9%、15.5%、14.3%、9.7%和29.4%。此外,我校今年共有143名毕业生被录用为选调生,奔赴全国20个省份的基层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表2.92023届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情况学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本科生62.0%30.7%12.4%22.5%13.0%17.0%研究生62.0%20.5%16.5%11.8%8.7%33.1%总体62.0%22.9%15.5%14.3%9.7%29.4%2 .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情况我校2023届毕业生到央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国家机关及军队等重点单位就业比例占实际参加工作总人数的57.2%o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主要去往国民经济发展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具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其中,毕业生到央企就业比例占17.6%,到世界500强企业占16.8%,到中国500强企业占8.2%。表2.102023届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情况学历央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国家机关及军队本科生20.4%17.2%9.6%1.9%1.1%6.2%研究生16.8%16.7%7.7%1.0%2.0%13.2%总体17.6%16.8%8.2%1.2%1.8%11.6%3 .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单位情况2023年,适逢东北大学百年华诞,学校各级领导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强化“校、院、专业”三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保障毕业生就业市场规模与质量。众多国内重点行业的领军单位与我校开展了良好的人才合作,其中录用我校2023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见下表。表2.11录用我校2023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序号单位名称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合计1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34337471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6114130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1971084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91141055国家税务总局49/10167中国第汽车集团有限行司rh同我孙;雨彳七在I用右RH4司1780797OQt8中国修M烟IrI朱囱句限ZHj东I匕大学O15O5974序号单位名称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合计9东软集团383169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2426411中国工商银行10435312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17335013中国农业银行5394414中国科学院03939T5北京二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142438TO17渤海根仃股份有限公司rh用气:僧Tm隹印右R日公司U38403807It18中国证研_L性朱四句PPtAmJ鞍钢集团有限公司t丫7IO28Ot3513中国由子科拈集团有限公司4313520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7263321中国银行5283322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9233223浪潮集团有限公司5253024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293025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4252926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0272727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7192628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2242629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262630黑龙江省委组织部22325第三部分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一、毕业生就业调研1 ,毕业生签约满意度我校利用网络对2023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您对目前签约单位的满意程度”这一问题,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占17.07%,选择“基本满意”的占55.28%,选择'比较满意”的占25.65%,选择'不满意”的占1.99%,总体满意度为98.01%ofce:1.99%基本满55.28%图3.12023届毕业生签约满意度2 .毕业生就业行业与个人预期符合度针对“您的工作单位行业与个人预期是否相符?”这一问题,毕业生选择“完全相符”的占18.07%,迦望基本相符”的占55.65%,避T比较相符”的占20.78%,选择“不相符”的占5.51%。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与个人预期符合度总体为94.49%。不相符:5.51%½f?: 18.07%比较相符:20.78%耳本相符:55.65%图3.22023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与个人预期符合度3 .毕业生就业地区与个人预期符合度针对“您的工作单位地区与个人预期是否相符?”这一问题,毕业生选择“完全相符”的占23.67%,蟒基本相符”的占48.33%,邮“比较相符”的占21.05%,选择“不相符”的占6.96%0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与个人预期符合度总体为93.04%。不相符:6.96%完全翻9:23.67%比较1昭:21.05%图3.3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与个人预期符合度4 .毕业生薪资水平与个人预期符合度针对“您的工作单位薪资水平与个人预期是否相符?”这一问题,毕业生选择“完全相符”的占17.43%,选择“基本相符”的占53.21%,选择“比较相符”的占24.84%,选择“不相符”的占4.52%。我校2023届毕业生薪资水平与个人预期符合度总体为95.48%。不相符:4.52%完全相符:17.43%取由53.21%图3.42023届毕业生薪资水平与个人预期符合度5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针对“您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一问题,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6.56%,选择“基本满意”的占50.5%,选择'比较满意”的占20.6%,选择'不满意”的占2.35%o我校2023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7.65%o不满戢2.35%fcKSiS: 20.6%非常满S: 26.56%慕率嗣厚50.5%图3.52023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二、用人单位调研1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2023年,我校面向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针对'贵单位认为东北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如何?(”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这一问题,选择“非常好”的占72.99%,“较好”的占25.06%,总体好评率为98.05%o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在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调查中,用人单位针对8项能力对于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和我校毕业生的实际表现给予了评分。其中,8项能力重要程度的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变通能力和职业规划。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工作态度等方面得分较高。表3.12023年东北大学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调查结果题目重要程度学生表现1.专业知识技能(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9.069.162.沟通能力(理解、倾听他人,书面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9.008.863.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钻研新技能的能力)9.349.15题目重要程度学生表现4.工作态度(具有责任感、事业心,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勤奋务实、谦虚、执着等)9.429.045.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善于组织、沟通、协调,与同事合作良好)9.078.986.职业规划(能够进行自我评估,右准确的个人定位,并能够根据目标设定,有计划地执行任务,实现目标)8.528.737.XifflHLZJ(H匕够根据形势、苜京,灵艾、碉整PlL的心态地应环境变化,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门雅屉潜力(目右白仔的掠A素养“以乃UT作粕生的接木知例牯酢8.728.76z5LiM/JtJtlJLMjUJb-iAFv:J卜,、人入J-LFTlJUJk入U"(UIH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9.089.05评分标任为1-107T,10分为最7TO第四部分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措施一、聚焦“三推进”,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东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突出就业优先战略,在特殊时期践行疫情防控与就业服务“双向奔赴“,从完善机制、强化指导、精准服务等方面着力推进,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协同推进,健全机制稳就业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就业工作专题汇报,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开展就业工作部署、调研与督导。出台东北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东北大学关于推进实施“毕业生就业五个一'工程”的通知,坚决落实“四到位”要求,构建“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教学、科研、招生、群团等协同支持”的就业共同体,将毕业生就业质量纳入学院考评指标体系,层层压紧压实就业工作责任。推动建立“校、院、专业”三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等积极参与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推荐等工作。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东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充分调动教学科研单位、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良好格局。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意愿与就业状况追踪调研、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调研、新生就业前置调研、大三年级就业力调研等,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二)系统推进,凝聚合力促就业加强“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的通知东北大学学生服务辽宁、中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奖励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毕业生在辽沈地区就业工作的通知,将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强国梦青年志成功行”系列就业引导活动,引导学生勇担使命、励志报国。重点打造“普遍指导、分类指导、个性化指导”相互结合,”课程平台、活动平台、咨询平台”相互支撑的分年级全景式生涯发展指导体系和专家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常年举办“就业政策宣传月”“春招/秋招助力行动”“青年成功讲坛”“名企行”“国际组织菁英训练营”等品牌活动,开发九大模块“NEU职涯云课”,邀请生涯规划专家、学科骨干教师、企业高管、优秀校友等围绕职业发展、行业分析、求职技能等专题直播授课。建设学校就业创业直播平台,提供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精品课程200余门。持续开展个性化职业发展咨询、邮件咨询、简历“一对一”服务、生涯团体辅导等,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生涯,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能力。获评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首批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辽宁省特色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精准推进,优化服务保就业依托“校、院、专业”三级就业市场建设体系,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开拓高质量工作岗位。升级学校就业信息网,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线上招聘求职的全程网络化。2022-2023学年,学校组织各类线上和线下招聘活动100O余场,发布招聘信息8000余条,接待服务用人单位4000余家。充分利用国家和各行业优质平台资源,举办大型双选会、网络双选会、辽沈地区专场招聘会、重点企业博士专场开放日等招聘活动。建设就业信息“云矩阵”,确保毕业生第一时间获取精准化就业信息。打造线下“一站式”业务办理与线上“云服务”相结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持续优化就业信息网大数据平台,对毕业生应聘数据进行实时呈现,为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实行“一生一策”“一生一册”精准指导与帮扶,全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2023届特殊毕业生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4.5%,高于总体水平。学校获评辽宁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学校先后在辽宁省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介绍。二、“三创融合”强实践,以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东北大学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重教育、重实践、重成效为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思创融合,知创融合,行创融合”为枢纽,做“持续成长,基于专业,知行合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一)“五育并举”重落地,双创教育新基建全面夯实东北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并以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学院作为总体协调与实施单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为智库,各二级学院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KAB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组织为支撑的协同式组织架构。学校每年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老师超500人,各类科技、创业竞赛指导老师超100O人。在创业辅导方面,实施管理导师、专业导师、创业导师三导师制度,在聘创业导师213人,有效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二)“三创融合”促发展,人才培养新范式日臻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客启蒙和创业先锋班获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持续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未来企业家集训营、我心中的科学家等集训类活动;连续十四年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表彰活动,评定东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校长奖章,凝聚榜样力量,营造双创氛围,提升双创育人实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双转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扶持示范性创新团队,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学科内生资源的双转化机制,将学科链、产业链有效衔接,有效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依托双创融入计划,连续六年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大赛,进一步优化基础知识普及、专业课程融入、实用技能提升的梯度型、交错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5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创新创业类)全面升级。依托研究力提升计划,建设院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6个;建设示范性学生创新团队38个;连续实施十七批国创计划;2022-2023学年,选育高水平专创融合金种子创业项目39项,有效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实干报国的双创教育生态。构建“一个学院,两个基地”的创新创业新格局,形成“前孵化器一后加速器一聚变催化器”的创新创业新链条。实施想象力普培计划,开展“大一创意节、大二科普节、大三科技节、大四创业节”等链条式、全过程实践活动200余项。实施“一自产急加号分卷J19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赛一课”教学模式,对双创竞赛进行七星级分类,构建全覆盖、分梯度、重交叉、可量化的“十有”科技竞赛实践育人体系。实行创新特长生推免读研政策,发放卓越奖学金。创办以“专创融合模块教学行动为先”为特色的创业先锋班,开展深度创业实践。(三)“六次登榜”强实践,双创教育新生态活力迸发东北大学创新创业育人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创新创业创造动能释放、创新创业人才辈出的可喜成绩。通过课程和科普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国创计划、学科竞赛、创业孵化等,深度创新创业实践率高达65%,实现学生从求分数求成绩向求创新求成长的蜕变。示范团队和双创先锋不断涌现,T-DT机器人创新团队蝉联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北部赛区总冠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摘得全国亚军;数栾智科创业团队和百岁锌创业团队摘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东北大学以2金2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再次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优胜杯”;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北大学获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历史最好成绩再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注意事项

    本文(东北大学202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