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3年度报告.docx
附录2023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大事记2023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事件,不仅包括政策上的关键调整与政府组织层级的改革,还见证了多家机构的首次落户。其中,政策及制度层面的调整旨在构建更完善、高效且国际化的金融体系,而多家金融巨头的首次落户则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年在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描绘出了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成熟、稳定和富有创新力的崭新篇章。我们挑选了2023年中的部分金融业对外开放大事记并在下表中列示。2023年1月I多家国际金融巨头在华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 1公司42023年2月5 五部门联合发布"前海金融30条”2023年2月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上海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外汇管理新政区扩大至全上海市2023年4月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2023年6月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发布,上海开设全球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2023年7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推出"全额;!l"新功台"2023年8月管理规模超万亿美元的黑石正式获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资格2023年10月发布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23年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2023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2023年1月渣打证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2023年2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2023年3月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成功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2023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2023年7月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2023年8月12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投资力度意见发布132023年9月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3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3年度报告2023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稳步扩大。围绕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监管层面陆续出台了拓宽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范围、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提升境外资金投资内地便利度等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沪深港通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末,近一年内,沪股通日均成交额为502.00亿元,深股通日均成交额为577.64亿元;港股通(沪)日均成交额为144.43亿元,港股通(深)日均成交额为135.95亿元。近一年内日均交易额单位:人民币亿元港股通(深)136港股通(沪)L144深股通578沪股通502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番港交易所,安永整理香港和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所持有的内地股票总额不断攀升,已由2014年底的865亿元人民币目前增至2.1万亿元人民币。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也不断增长,增至2.3万亿港元。截至2023年末,沪股通累计净流入2.33万亿元人民币,深股通累计净流入2.25万亿元人民币。香港交易所与沪深两地交易所共同创建的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股票市场的主要通道。基金互认2015年7月1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正式实施以来,目前,已有39只香港基金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并发售,截至2023年10月末,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累计净汇出约170亿元人民币。互认基金机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境外证券投资基金的引入,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投资管理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境内基金管理机构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境内基金的走出去,有利于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促进了境内基金机构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债券通债券通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旨在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合作互通。其中,北向通和南向通是债券通的两个重要分支。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上线,南向通于2021年9月正式开通。债券通业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主流渠道。根据债券通公司数据,2023年11月,债券通北向通交易量为9,856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交易量为448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交易量最大,分别占月交易量的48%和35%,入市投资者819家,月度交易笔数7,773笔,近一年内交易量达98.749亿元。截至2023年7月底,报价行已达59家。2023年债券通北向通月交易一单位:人民币亿元面换通2023年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互换通”境内外投资者可经由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和集中清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3年末,共有境内报价商20家,境外投资者51家,累计成交2.000多笔,名义本金超9,000亿元。互换通交易正式上线,象征着两地金融市场融合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互换通将与债券通形成协同效应,为境外投资者开通更加便利、安全的渠道以参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互换,提升国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释放境内资本市场的潜力。人民币国际化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开启了加速模式,2023年3月,人民币在我国跨境交易中占比升至48.4%,超过美元;7月,占比首次超过50%,升至51.1%。在一批重量级的国际交易中,开始用人民币结算。2023年2月22日,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宣布与中国的贸易将直接以人民币结算。2023年3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完成了首次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国家级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取得了新的进展。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蒙古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7.25万亿蒙古图格里克,协议有效期三年。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1260亿沙特里亚尔,协议有效期三年。从货币的收支、储备、外汇交易等各个角度来衡量,人民币的全球地位正在稳步提升。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细分指标2023年(或最新可查数据)作为国际支付货币SWlFT人民币支付占比4.61%,超过日元上升至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作为外汇交易货币2022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占比2.44%,全球第5作为跨境投资货币2023年1-9月,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作为跨境交易结算货币2023年7月,人民币在我国跨境交易收入总金额中占据的比例为51.1%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9月,央行授权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共31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截至2022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比2.69%,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5位在SDR篮子中份额2022年5月,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全球第3双边货币互换共与40个国家及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除股票市场外,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也同样在不断扩大。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0月末,境内各类债券的余额合计155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了11万亿元,增幅达到了8%。中国债券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增强,截至2023年11月末,已有1,115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债规模3.54万亿元,并连续1()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累计净买入量超过1.3万亿元。2023年1月至10月,由国际机构新发行的债券总额已达1.285亿元,较2022年同期数据增加了486亿元,增幅达到了61%。2023年国际机构发行债券统计月Me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螫管理委员会,安永整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TPS)功能不断丰富,网络覆盖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12月末,CIPS系统共有参与者1.484家,其中直接参与者139家,间接参与者1,345家。CIPS系统参与者分布于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业务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lpS)系统弁与者数单位:家数据来源:跨境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观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近年来快速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达475.65万笔,金额88.08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lpS)处理金额单位:人民币万亿元Ce¢3季度)敛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夕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3银行业对外开放质和水平进一步提高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的开局首年,中国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在原银保监会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监管完成提级扩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在2023年三季度数据信息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推进银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截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79万亿元人民币,相较2022年末增加了300亿元人民币。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单位:人民币万亿元数据来漉中国根行业协会,安永整理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持续放宽,融入中国金融市场愈发深入,成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2023年已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和6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被批准设立。2023年度外资银行累积增资及注资已达19.6亿元人民币。随着外资机构在国内加快投资步伐,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增加。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23年推出的“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共有7家外资银行上榜。百强榜单的发布是对境内外资银行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资产质量等综合能力的肯定.也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作为外资银行领头羊的汇丰银行,截至2023年三季度,在大陆及香港地区的税前利润已达150亿美元,占整个集团税前收入的51%。截至2023年9月末,已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境内设立了机构,覆盖了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上榜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单位:人民币亿元汇丰银行5,968.50渣打银行2,724.50花旗银行1,.884.68三0R1,533.94翔拉I1480.77施银行1,93244瑞藤银行1,380.08;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安永整现在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外资银行在控制金融风险领域也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截止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949,为各不同种类银行的最低,同时平均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19.48%。低风险、稳经营已经成为了外资银行的代名词。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动荡的2023年,稳健运营让外资银行在应对风险时更为从容。保险业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保险业是中国金融行业中首批对外开放的行业。随着我国保险业陆续出台的多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改革措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3年6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2023年6月29日,广东、香港、澳门、深圳四地金融监管部门共同签署了粤港澳深地区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合作备忘录;2023年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开发布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已有67家外资保险机构和73家代表处机构设立在了中国境内,保险业的外资机构总资产已达到了2.33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了700亿元。保险业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机构总数一总资产数数据来源:国家金融曲将管理总局,安永整理同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上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外资保险公司在2022年末的境内市场份额已达8.33虬较上一可比年度增长了0.53%。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市场份额实施细则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增加保险人才吸引、鼓励产品升级创新等多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将使用标准化的数据规范和交易规则,对区域内再保险交易进行统一登记、交易、清算和履约管理,还将对符合要求的中外资机构给予专项扶持。相应市场机制的跟进让境内保险公司更便捷进行再保险交易的同时,交易规范也更加与国际接轨。截至2023年11月,已有15家保险公司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包括中意财险、安盛天平财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3家外资保险机构。证券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青睐来自于国内证券市场日渐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规范的市场管理。根据证监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沪深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总量已达到5.335家。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公募基金季报,Uird安永整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市值由2022年末的3.2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末的3.33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达4.06%。证券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放开政策在2023年加速运行。作为国内首家新设外资全资控股证券公司,渣打证券在1月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此外,还有5家外资券商已经递交了设立申请。另一方面,外资券商获准的经营范围不断外扩,让外资有可能在各类券商业务实现全覆盖。3月8日,瑞信证券的全国范围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自营业务牌照获批。7月28日,星展证券的另类投资业务牌照获批。10月31日,内地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也开始申请保荐、融资融券等业务牌照。带着跨国金融集团的国际视野和商业理念,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证券行业将成为联通境内外优质资产和投资者的桥梁,在差异化的细分领域开拓崭新格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高质发展阶段随着人均国民收入迈过1万美元门槛,中国已进入大资管时代。近两年各资管子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分化.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产管理增速迅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各类机构资产管理总规模由2014年末的56.9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末的132.96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近134舟。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中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在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已达到了67.60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了8.61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增长额为14,489亿元,涨幅近6%。202昨三季度末各机构资管产品业务规模单位:人民币亿元效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防会,安永整理2014-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单位:人民币万亿元公募翦金公募基金专户基金公司子公司专户私募其金券商选产管理期货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信托公司银行理财资料来源: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证券投资艇金业协会、Iind.安永分析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稳步推进深入对外金融开放。带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目标,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同时,我国为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多项金融对外开放举措,如: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新设各类外资银行保险机构100多家。各种外资机构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助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并有助于积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银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从外资银行引入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共有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中国设立了机构。其中包括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7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以及13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895家,分布在中国的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41家117家_L31家895家外资法人银行外国及港澳台代表处营业机构总数银行分行2023年新增1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大新银行有限公司,为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于本年8月落户于深圳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第三季度,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0.94%,流动性比例72.52%,拨备覆盖率279.77%,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且从2018年至2023年连续六年保持在较高位水平,体现了稳健的风险抵御能力。各类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400.00%367.87%362.75%350.00%311.49*313.90301.96%300.00%279.77%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3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永整理截至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达到3.7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贷款总额为191万亿元人民币,存款总额为1.45万亿元人民币。外资银行自2018年以来在华总资产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20年至今保持在近3.8万亿元的稳定水平,以稳健的力度和节奏提高质量,提升效率,以支持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外资银行总资产单色A同沅3903.783.793763.793.803.703603.483. 503.403353.303.203.1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03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永整理根据2023年1月至9月的数据,外资银行在中国实现了164.73亿元的净利润。这一数字印证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表现和盈利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即便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这些银行仍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稳健性。近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市场竞争以及利率变动等多重压力,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波动。然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其制造业优势、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以及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迅猛发展仍将为外资银行带来不少机遇。外资银行资产净利润单位:人民币亿元3248250216212.752234222574215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数据来源:国家金Itt监督管理总痂,安永整理*2023年为根据2023年第三章季度净利润:164.73亿元计算出的年化数据保险机构从外资保险引入来看,2018年以来,保险业迎来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2018年,我国宣布15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2019年,原银保监会又陆续出台两轮共计19条开放措施,为提高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同时,全面取消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拓展了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了中国市场。截至2023年9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已设立数量以及总资产金额如下:家家为亿元外资保险机构机构代表处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2023年,外资保险机构通过收购股权、增资、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加快了布局步伐,此外,还有多家外资机构积极拓展另类投资等新业务资质或业务牌照。2023年8月,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批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保险新玩家入局基金代销赛道。同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及安顾方胜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这意味着,自2018年以来停止发放的保险中介牌照正式重新开闸。2018年以来,外资保险机构的总资产占比延年递增.2022年末总资产比重达到8.32%,为历年以来的最高值。外资保险占中国保险业总资产比就10.00%小8.08%8.32%QCCW7.34%800'6.33%6.61%6.00%4.002.00%0.00%20182019202020212022数据来源;国家的融监督管理总局,安永整理目前,中国保险行业的政策以“开放”为主导,不仅为外资保险公司提供了政策层面支持和鼓励,也为它们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前景。证券机构从外资证券引入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外资券商持续加码中国金融业务。截至2023年12月末,证券类机构已设立18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10家为外资控股券商(3家外资全资)。3家外商全资券商为高盛(中国)证券、摩根大通证券、渣打证券;7家合资券商为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此外,2023年5月,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摩根士丹利在北京市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摩根土丹利期货成为继摩根大通期货后我国第二家外资全资的期货公司。外资全资家控股券商外资控股券商家合资券商外资全资期货公司目前排队等候设立批复的外资券商还有5家。2023年上半年外资参控股券商经营业绩指标合计占行业整体百分比总资产5.60%净资产6.56%7.15%净利润5.50%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安永整理从在华展业外资参控股券商的经营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上半年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证券业中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尽管相对于整个行业其规模仍然较小,但也表明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拓展业务范围来看,外资券商获准的经营范围不断外扩,让外资在各类券商业务实现了全覆盖。外资券商中瑞银证券已获“全牌照”身份,2023年度渣打证券在设立之初获准开展四类证券业务-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瑞信证券新增三张牌照离“全牌照”券商更近一步,星展证券的另类投资业务牌照获批,内地首家外资(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也开始申请保荐、融资融券等业务牌照。这些举措标志着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的深入扎根和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资管机构从外资资管引入来看,2023年在地缘政治和市场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外资资管机构仍展现出对中国投资机会的强烈需求,通过各种投资渠道(如QFID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接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资管理者和拥有者在中国设立全资或合资机构。截至2023年12月末,资产管理类机构已设立:外资新设全资公募基金3家中外合资公募变为外资全资公募基金外资私募基金管理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贝莱德基金联博基金路博迈基金安联基金宏利基金摩根基金管理摩根士丹利华奇基金48家外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理财行业的对外开放于2023年6月8日取得了积极进展,法巴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批,截至目前已有5家合资理财公句获批筹建并开业,外资持股均超过50%o从业务开展动态来看,各大外资资管机构相继发行了多只规模不等的公募产品,主要有路博迈基金于3月发行的首只公募产品,富达基金于4月发行的公募产品以及贝莱德基金发行的两只新基金等。随着2023年11月10日起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取消境外非金融机构不能作为金融AMC出资人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入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入门槛,这一举措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将增加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增?场促使国内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竞争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即?业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扩大市场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规模加强对监管和管理的要求加,虽Tti场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度银行卡清算机构从外资清算机构方面来看,2023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向万事网联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万事网联公司是万事达公司(MaSterCard)与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共同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作为万事达公司在我国申请筹备银行卡的清算机构,运营万事达卡品牌。获得行政许可后,万事网联公司可在我国境内授权成员机构发彳亍和受理“万事达”品牌的人民币银行卡。这是继中国银联、连通公司后我国第三家银行卡清算机构,也是第二家中外合资的银行卡清算机构(连通公司为美国运通与中国连连支付的合资公司)。至此,我国已批准美国运通、万事达两家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结构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产业链各方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差异化服务。银行机构在走出去方面,以五大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在支持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五大行国际化布局持续优化,境外机构发展呈现新趋势新特点。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五大行已经在境外6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营性机构,基本覆盖了主要国际性、区域性金融中心。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境外机构分别覆盖了63个、49个、31个、18个和1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资金融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国家设立了145家一级机构。多家中资银行参与发起设立或参股投资合作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整合和撬动社会资金共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覆盖能源、矿业、交通、通信、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证券机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带一路”项目需要多样性的融资渠道和选择,资本市场服务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中国证券公司海外业务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中资券商在“一带一路”业务中发挥跨境资本市场服务优势,通过向境外子公司增资、支持子公司收购当地公司股权、私有化子公司等方式推动国际业务的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大型券商均在布局国际化综合业务平台。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内地有近80家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在港设立子公司。截至2023年6月末,获准开展跨境业务的券商共10家,获准开展结售汇业务的券商共7家。跨境业务存续规模为9,026.79亿元,较去年末(7.369.80亿元)增长22.48%。券商布局的跨境业务包括跨境场外衍生品业务、跨境自营投资业务、跨境收益凭证业务、债券“南向通”业务。2023年上半年,多家券商国际业务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上海证券报数据显示,按上半年国际业务总收入进行排名,前四名分别为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国际、中金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净利润前四名分别为中金国际、中信证券国际、华泰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保险机构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以及中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资海外利益的保护受到广泛关注,金融保险业成为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量。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6家中资保险机构在8个共建国家设立了15家境外分支机构。路”再保险共同体累计承保“T一路”项目74个,保障境外总资产570亿元人民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承保金额近13万亿美元,累计支付赔款61亿美元。2023年10月份,首批15家保险机构入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意味着我国再保险“国际板”的启动运营,将有力提升我国再保险业务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保险业双向开放水平,更好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资管机构2023年也是首批合资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首批中资基金出海15周年。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跨境投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公募基金行业也在高质量发展中迎来了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证券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募境外子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约4000亿元,同比增长16%,公募“出海”不断向纵深发展。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26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合计设立27家境外一级子公司和7家境外二级子公司,其中,香港27家、美国3家、英国和新加坡各2家。2023年,睿远基金、永嬴基金旗下香港子公司正式开业。此外,证监会核准嘉实基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尚在申请香港子公司的有兴证全球、华泰柏瑞、朱雀、创金合信等公司。7/业务开展合格嬲即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最早、重要性高的制度之一,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促进了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2023年以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D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已有802家境外机构获批QFIl资格,较2022年底的727家新增了75家,涨幅达10.3幅QFIl管理制度持续优化。近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从提高QFH投资总额度'扩大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结算流程等方面助力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QFII制度实施以来,外资机构不断加码布局中国,外资已成为A股市场最重要的投资者类别之一,根据中金数据显示,当前外资通过QFII/RQFI机制持有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包括IMF在内的海外机构也在积极申请QFII/RQFlI,多数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也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对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2月,上海外汇局印发了关于临港新片区部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围的通知(详情请见附录(二)。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在QFLP募集资金支出范围、简化登记,结汇流程,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所突破。目前,已有将近90家国际资管机构参与试点工作,在多个重点投资领域促进了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同年9月,深圳修订完善发布了深圳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10月,KKR集团决定在上海设立人民币平台,通过QFLP的方式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自2012年起,在上海进行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项目已经启动。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10个省市展开了这项试点工作。2023年以来,各个QDLP试点地区陆续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加速并深化了QDLP试点工作。2018年20I9年2020年202I年2022年2023年新增数-Qn总数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安永修1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我国于2009年首次推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政策,QFLP政策旨在活跃我国境内的私募股权市场,吸引境外投资机构投资,与此同时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截至2023年已走过了14年的历程,目前境内已有50多个地区相继发布了QFLP相关政策。2023年QDLP大呷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领导在第二届金融街资管论坛上表示,将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等方面2023QQ积极探索,推动QDLp等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开放和规范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财富徵里中心海南某基金管理公司发起并设立新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KeeP国际配售的基石投资人,实现海2023Q,南QDLP基金投资港股IPO零的突破。202详8月,黑石集团获批成为QDLP管理人试点机构。多家国际货管机构也提交了追加试点额度的申请海南省开启第三批QDlp境外投资试点的申请受理;2023Q2>截至目前,海南省已经通过申报市核,公布了两批QDLP试点名单,共计有3像企业开展了QDlP境外投资试点吉岛某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了首笔海外投资业务CCCCC-新加坡某上市证券公司获批,首个由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2023Q司发起的QDLP项目在江苏苏州落地无锡某公司和某投资基金,收到试点批复,为无锡市首个QDLP项巨跨境理财通2021年9月10日,“跨境理财通”开启试点,近两年来已成为大湾区重要的跨境资产配置渠道。截至2023年10月末,个人投资者通过“跨境理财通”购买投资产品的市场余额为25.78亿元。其中,“北向通”下,港澳投资者持有境内投资产品市值余额约为2.27亿元,其主要特点为投资者人数较多,但单笔汇划资金较少;“南向通”下,内地投资者持有产品市值余额约为23.51亿元,其主要特点为投资者数量较少,但单笔汇划金额较大。根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披露数据,截至2023年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约6.29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3.55万笔,金额达86.58亿元。“跨艇财通”投资者剜t内地投资者1.83港澳投资者4.4(数据来禄: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安永整理202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版本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范围、合格投资产品范围、个人投资者额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本次修订不仅可以使得政策与大湾区三地发展实际更加契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个人居民而言,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流程等措施,丰富个人理财渠道,资产配置自由度进一步解放,更加有助于我国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对外开放格局。ETF互联互通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目前,沪市跨境ETF的投资范围已扩大至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23年11月末,亚太区首只沙特阿拉伯ETF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港交所)上市。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我国某基金公司于2023年12月13日提交了该沙特阿拉伯ETF产品,跨出了内地公募产品直投沙特市场的第一步,如获批,内地市场有望迎来首只沙特阿拉伯ETF。该产品互挂投资策略,使得投资者能够直接通过投资公募ETF来跟踪沙特阿拉伯指数。2023年12月,首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新交所)互相挂钩的ETF产品已同步在上交所和新交所上市,促进沪新两地ETF互联互通,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两地市场的新机遇。近年来,中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