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新建1座放射源暂存库项目环评报告.docx
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新建1座放射源暂存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监制表1项目基本情况.I表2放射源5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6表4射线装置6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8表6评价依据9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11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13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15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21表11环境影响分析24表12辐射安全管理45表13结论与建议51表14审批54附图附图1放射源暂存库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放射源暂存库项目周围环境关系图附图3放射源暂存库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及立面图附图4放射源暂存库项目辐射防护分区图附图5放射源暂存库项目安防系统布置图附件附件1环评委托书附件2源库拟建区域辐射本底监测报告附件3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批复文件附件4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新建1座放射源暂存库项目立项文件附件5专家咨询会意见修改清单建设项目名称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新建1座放射源暂存库项目建设单位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体育场路与玉苍路交汇处银联大厦三楼四楼项目建设地点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浙江三澳核电厂区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186项目环保投资(万元)70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37.6%项目性质新建口改建口扩建口其他占地面积(m2)220用型应类放射源销售口1类口11类口口类IV类口v类使用口I类(医疗使用)口11类口口类IV类口v类密放性质非封射物生产口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口乙口丙射线装置生产11类口I11类销售口H类口11I类使用类口m类其他建设一座放射源暂存库,存储II类、IH类、W类、V类及豁免源1.项目概述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核电站的建造、运行和维护。浙江三澳核电厂是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核电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根据浙江三澳核电厂发展需要,拟在浙江三澳核电厂区内配套建放射源暂存库1座。放射源暂存库为三澳核电厂配套设施之一,采用“永临结合”式的方案设计,用于核电站建造、安装和运营期间所使用的探伤放射源和带有屏蔽容器的密封源的贮存,以实现对放射源的安全控制和集中管理,防止放射源的丢失和被盗,尽可能减少潜在照射的危险和辐射事故的发生。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于2015年获得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关于浙江苍南核电项目开展厂址保护及相关论证工作的复函(国能核电2015161号),目前项目选址阶段环评已获生态环境部批复(批复文件见附件3),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预计6月份获得国家核准。放射源暂存库为三澳核电项目的配套工程之一,中广核苍南核电公司己于2019年12月完成内部立项流程,明确2020年开展放射源暂存库项目的建设。源库立项文件见附件4。本源库项目计划存放的放射源种类有II类、In类、IV类、V类源和豁免源,其中在施工建设期主要为11类源,包括:9¾探伤机(源强555E+12Bq/枚)、叱。探伤机(源强5.55E+12Bq/枚)和75Se探伤机(源强555E+12Bq/枚),探伤机为施工承包商所有,均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探伤机的操作由其负责和管理。在运营期,电厂需要使用H类、Hl类、IV类和V类源,包括:241Am(源强3.70E+09Bq/枚)、90Sr(源强2.1lE+07Bq/枚)、n7Cs(源强3.91E+06Bq/枚)、MC(源强5.92E+O4Bq/枚)及n7Cs-Ba混合源(源强2O7E+03Bq/枚)等。同时,在运营期,源库也可作为新源、检修源、废IH源及大修期间承包商探伤源的暂存场所。本报告对三澳核电厂内新建一座放射源暂存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源库仅为电厂施工期各类探伤源和运行期各类检测源的暂存场所,不涉及各类源的使用。如用作他用,需另行办理相关环保手续。2020年4月28日,受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委托,浙江环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新建1座放射源暂存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专家技术咨询会,本报告根据会上专家和省、市、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意见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具体意见修改清单请见附件5。2 .项目周围环境本项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的浙江三澳核电厂区内。三澳核电厂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厂址三面临海,一面靠山。主厂区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27。11'56,东经120°31'01"。厂址距离NNW方位的苍南县城约35km,距离N方位的温州市区约90km。三澳核电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两台,目前一期工程正在申请项目核准,计划2020年底正式开工。三澳核电厂地理位置见附图I0本次拟建的放射源暂存库位于三澳核电厂1号机组位置北侧,其东侧为保护区围栏,南侧为1号核岛厂房,西侧为水泥石灰仓库(BBN),北侧为废物辅助厂房/废物暂存库(BQS/BQT),项目半径50m范围均在厂区内,无居民点、学校等环境敏感点,50m范围内涉及的其他厂房均为仓储性质,无人员长期停留。本项目在三澳核电厂区内的位置见附图2,放大后的局部周边环境关系见下图I-Io现场周围环境现状见图1-2BQS/BQT临时性岗亭QA/QB水泥石灰仓库厂区边界I图14(1/2)本项目周边环境关系图(三澳核电厂区内)0KBBKQ图11 (2/2)本项目周边环境关系图(三澳核电厂区内)图L2源库厂房东侧环境图13源库厂房西侧环境图Id源库厂房南侧环境图15源库厂房北侧环境3 .原有项目核技术利用和许可情况本放射源暂存库为新建项目,三澳核电厂一期工程正处于项目核准申请阶段,计划于2020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不存在核技术利用情况。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X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1192Ir1.17E+14Bq5.55E+12Bq(150Ci)×21枚11类贮存无损检测厂区放射源暂存库/260Co8.33E+13Bq5.55E÷12Bq(150Ci)×15枚II类贮存无损检测厂区放射源暂存库/375Sel.HE+14Bq5.55E+12Bq(150Ci)X20枚11类贮存无损检测厂区放射源暂存库/4241Am2.96E+10Bq3.70E÷09Bq×8枚Iv类贮存检测分析厂区放射源暂存库/590Sr1.69E+08Bq2.11E+07Bq×8枚V类贮存检测分析厂区放射源暂存库/6137Cs3.13E+07Bq3.91E+06Bq×8枚V类贮存检测分析厂区放射源暂存库/714C4.74E+05Bq5.92E+04Bq×8枚豁免贮存检测分析厂区放射源暂存库/8137Cs-133Ba1.66E÷04Bq2.07E+03Bq×8枚豁免贮存检测分析厂区放射源暂存库/9注:(1)源库共设置95个源柜和一个备用间,各源柜放一枚放射源,最多可同时放置96枚放射源,表中各源枚数为规划的最大数量。(2)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操作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本项目不涉及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表4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速子加粒最大能量(MeV)额定电流(mA)/齐1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本项目不涉及(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本项目不涉及(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赤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A)中子强度(Hs)用途本项目不涉及瓶靶情况工作场所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探伤机内,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承包商协调源供应商处置/探伤机内,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承包商协调源供应商处置/探伤机内,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承包商协调源供应商处置/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供源商负责处置/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供源商负责处置/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供源商负责处置/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供源商负责处置/退役后暂存于放射源库由供源商负责处置n3,年排放总量用kgokg或Bqm3)和活度(Bq)O表5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92Ir废源固体密封源l92Ir衰变至低于5.55×10Bq/枚后退役(15Ci)/60Co废源固体密封源60Co衰变至低于5.55X1011Bq/枚后退役(15Ci)/75Se废源固体密封源75Se衰变至低于5.55×10Bq/枚后退役(15Ci)/241Am废源固体密封源241Am/90Sr废源固体密封源90Sr/137Cs废源固体密封源137Cs/14C废源固体密封源14C/137Cs-133Ba废源固体密封源137Cs-133Ba/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订本),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8年4月26日修订,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19年修订),国务院令第709号,自2019年3月2日起施行;(7)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47号,2017年12月20日修订;(8)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法规文件第62号,2005年12月23日;(9) 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事故分级处理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2006年9月26日;(10) 关于丫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年8号,2007年1月15日;(11)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2011年5月1日起实施;(12)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loo2-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12年9月1日起实施;(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修订),原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2016年8月1日起施行;(14)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18年修改),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64号,2018年3月1日起施行;(15) 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2012年2月1日起施行;(16)关于发布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清单(2015年本)及设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污染、高环境风险以及严重影响生态的建设项目清单(2015年本)的通知,浙环发(2015)38号,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K)月23日起施行;(17)关于印发V浙江省Y射线移动探伤作业辐射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浙环函(2016)117号,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2016年4月22日起施行。技术标准(1)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纲(HJ2.1-2016);(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Kr10.1-2016);(3)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4)密封放射源及密封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l14-2006);(5)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I25-2009);(6) 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7)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0I);(8) 丫射线探伤机(GB"14058-2008);(9) 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1993);(10)压水堆核电厂辐射屏蔽设计准则(NB/T20194-2012);(Il)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年;(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U)。其他(1)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一期工程放射源库(BEN子项)初步设计说明,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0年1月;(2)新建一座放射源库环评委托检测报告(SNPI环检(电离)字2020第176号),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检测中心,2020年4月。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T10.1-2016)的规定,以本项目源库实体屏蔽体为边界外50m范围。本项目50m范围均在厂区范围内,无居民点、学校等环境敏感点,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见表1中图1-1和附图2。保护目标(给出保护目标的名称、规模和人口分布情况,并说明各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包括方位、距离等情况)本项目放射源暂存库的环境保护目标是:源库50m范围内的公众人员和源库辐射工作人员。表71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项目名称方向环境保护目标距离(m)规模源库源库内辐射工作人员/2人西北侧厂内道路途经公众(电厂人员)1.5m少量西南侧厂内道路途经公众(电厂人员)2.0m少量东南侧厂内道路途经公众(电厂人员)2.0m少量东北侧厂内道路途经公众(电厂人员)2.0m少量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剂量限值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职业照射水平不应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职业照射不可做任何追溯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50mSvo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算不应超过下述限值: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I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ImSv,则某个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2)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I32-2008);4.1:照射容器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能超过下表的要求:探伤机类型距容器外表面不同距离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mGyh)Ocm5cm100cm手提式探伤机20.50.02移动式探伤机210.058.2.2:放射源储存设施其外表面能接近公众,其屏蔽应能使设施外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2.5Svh或者审管部门批准的水平。(3)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年。浙江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结果*单位:nGy/h室外剂量率范围均值标准差浙江省11.3-150.672.319.9温州市40.6-147.580.722.7*:结果含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4)本项目辐射剂量管理限值D人员受照剂量管理目标值根据源库人员工作特点和放射源项目评审要求,本项目取GB188712002中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人员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的四分之一作为本项目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即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25mSv.2)环境丫辐射剂量率控制限值源库四周屏蔽墙和防护门外30Cm处,Y辐射剂量率不超过2.5Svh。通过屋顶天空散射影响的辐射剂量率不超过2.5Svho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苏州热工研窕院有限公司环境检测中心受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的委托,于2020年4月3日对本项目源库厂房拟建区域进行了辐射环境本底检测。1 .环境监测因子根据项目污染因子特征,环境监测因子:空气中X-y剂量率。2 .监测方案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采用ATl121型便携式环境X-剂量率仪(编号:HJ-189-02)检测空气中X-剂量,仪器在有效检定日期内(2019年12月240-2020年12月23日)。检测点位布设采用网格化布点,如下图8-1所ZjSo图8-1拟建放射源暂存库BEN区域检测点位示意图3 .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本次环境现状检测结果见表8-lo表8-1拟建源库厂房区域y辐射剂量率本底检测结果检测点检测位置X-Y辐射剂量率(Svh)1检测点10.123÷0.0012检测点20.120÷0.0043检测点30.115÷0.0024检测点40.130÷0.0045检测点50.130÷0.0046检测点60.129÷0.0047检测点70.134+0.0028检测点80.134÷0.0019检测点90.130÷0.004注:上述X-Y辐射剂量率检测结果未扣除宇宙响应值。检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源库厂房拟建区域的Xy辐射环境本底在115134nSvh范围内,处于浙江省和温州市天然贯穿辐射正常波动范围内。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工程设备和工艺分析1 .放射源暂存库功能及规模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计划在三澳核电厂区内新建放射源暂存库项目(BEN),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用于核电站建造、安装和运营期间所使用的探伤放射源和带有屏蔽容器的密封源的贮存,以实现对放射源的安全控制和集中管理,防止放射源的丢失和被盗,尽可能减少潜在照射的危险和辐射事故的发生。本项目在电厂施工期间,是作为探伤作业单位即工程承包商在三澳核电厂内作业和使用放射源时的源暂存场所,施工结束后放射源由承包商自行带走。在电厂运行期,源库将作为业主单位各涉源部门使用源的储存场所,以及大修期间承包商携带放射源的暂存场所。根据国内其他核电厂源库建设和存储经验,通常在多台机组施工期以及机组大修期间,源库内放射源存储数量最多,可达约70枚。结合各电厂经验反馈及三澳核电厂实际,为留有一定裕量,防止库容后期不足影响电厂施工进度,本项目源库共设置了95个源柜和一个备用间,各源柜仅放一枚放射源,源库内最多可同时放置96枚放射源。前述章节表2中给出了不同种类放射源的最大预估数量,实际数量则会根据施工进度及承包商工作情况波动。2 .源库总平面布置放射源暂存库(BEN)规划在厂区东北侧,位于保护区围栏内,其东侧为保护区围栏,南侧为拟建1号核岛厂房,西侧为拟建水泥石灰仓库(BBN),北侧为拟建废物辅助厂房/废物暂存库(BQSBQT)。源库长14.8m,宽14.9m,内净高4.2m,为单层混凝土厂房,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为22Om2。本源库项目BEN分为源库主体和临时性岗亭两个部分,临时性岗亭位于源库主体西北方向IOm处。源库主体为混凝土墙体结构。在1、2号机组建设和施工期间,为确保源库内放射源的管理安全,本项目单独配备一个临时性岗亭及保安人员,岗亭采用集装箱式设计,可容纳2人同时办公,源库和岗亭外围设置铁丝网围栏,后续1、2号机组投入运行时,围栏及岗亭予以拆除,纳入全厂的实体保卫系统统一管理。源库主体分为两大区域,分别是放射源存放间及前室,通过屏蔽门连通与隔离。放射源存放间包括独立的A、B、C、D四间,其中一部分供承包商使用(A、B、C三间),另一部分供业主在部分机组运行后使用(D间)。在源库的大门外和每个放射源存放间的门外贴有GB18871-2002附录F中所规定的电离辐射标志,并注有“注意(或危险)!放射性物质”字样的标志。A、B、C间可供核岛安装承包商、常规岛安装承包商和BoP安装承包商使用。其中A存放间设有30个放射源存放柜,分为上下两层的双层结构,包括8个容积为1OOommX1000mm×1OOOmm的大源柜和22个容积为600mm×600mm×600mm的小源柜;B存放间设有8个容积为IOoOmmXlOOOmmXloOOmm的大源柜和12个容积为600mm×600mm×600mm的小源柜;C存放间设有8个容积为IoOommXlooOmmXlOOomm的大源柜和一个备用间,用于存放不规则带源仪表设备。D存放间在部分机组投入运营后作为运营单位放射源存放间使用,设有6个容积为1OoommX1000mm×1OOOmm的大源柜、30个容积为60OmmX60OmmX60Omm的小源柜和1个用于存放不规则带源设备的源柜。前室作为工作人员在放射源存取时的工作准备场所,其内设置有用于放射源台账登记的计算机、电源插座、厂内电话、监测仪表贮存柜、放射源临时存放点等。源库(不含临时性门岗)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3 .放射源暂存库屏蔽设计放射源存放间的主墙体为50Omm厚的普通混凝土,密度不小于2.35gCm',每个源柜均用20Omm厚混凝土隔开,源柜门为IOmm厚的屏蔽钢质门,门上标有存储源的种类、活度、所属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一般情况下,由于Co-60探伤机比较笨重,因此只放在下层的源格间内便于存取,而上层源格间可以存放手提式的探伤机。A、B、C、D四个存放间与前室通过屏蔽门隔离与连通,A、B、D存放间与前室的通道各有一道3cm厚的屏蔽铁门,C存放间与前室屏蔽铁门厚度为15cm。出于屏蔽和防盗的要求,源库的存放间和前室均不设置窗户。本放射源暂存库在电厂施工期间存贮的主要是含有小192放射源、CO-60放射源和Se75放射源的探伤机,探伤源为密封放射源。探伤机出厂时屏蔽容器的包装和屏蔽满足丫射线探伤机(GB“14058-2008)和工业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8)的要求。屏蔽设计要求如下:源库的屏蔽设计能充分保证在满库容的情况下(即每个源柜存放一枚放射源或含源容器),满足如下的分区控制要求:a)源库外监督区的辐射剂量率不超过2.5Svh;b)源库内控制区的前室辐射剂量率不超过10Svh°4 .放射源暂存库工作流程入库:放射源首次进入库房前,2名源库工作人员共同打开源库大门,工作人员将放射源置于源库前室,测量其表面处的辐射剂量率,判断探伤机或密封容器内是否存在放射源,并观察源库内辐射剂量率。确认无异常后,登记进入源库,并固定放置于带编号源柜内。源柜表面需张贴信息表,清晰注明源柜内的源种类、数量、活度、所属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领用:放射源领用人员填写领用申请单,申请人为各用源单位或部门授权人员,申请单上需详细注明领用源时间、种类、数量、所在源柜位置、领用单位、使用场所等信息,经用源单位及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到源库处领用放射源。2名源库工作人员在源库外对领用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后,共同至源库领用放射源。打开源库前室大门后,源库工作人员首先开启机械通风系统通风几分钟并用巡检仪观察源库内剂量率,确认无异常后,与领用人员核对领用清单并登记,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进入源库,从领用清单注明的源柜位置取出放射源,并在前室进一步核实、检测确认探伤机或密封容器内含源后,由领用人员带走。归还:放射源当天借用需当天归还。放射源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将放射源送回源库。2名源库工作人员在源库外对归还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后,共同至源库归还放射源。到达源库前室后,源库工作人员开启机械通风系统通风几分钟并用巡检仪观察源库内剂量率,确认无异常后,与归还人员核对归还的放射源信息并登记,经检测确认探伤机或密封容器内含源且表面辐射剂量率无异常后,由工作人员进入源库,将放射源放置在原固定源柜位置。放射源暂存库存取源工作流程见图9-Io图9-1放射源暂存库存取源工作流程图源库工作人员在进入源库前室接通电源照明后,先打开便携式Y剂量率仪,对源库内环境进行辐射测量,若发现剂量率仪发出报警信号时,则停止操作并采取应急措施,通知核电厂的辐射防护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此外,对进出源库的探伤机表面均需进行辐射剂量率检测,判断探伤机内放射源的状态。同时,源库工作人员和领用、归还放射源的人员均应佩带电子式个人剂量计,用于监测个人受照剂量。放射源出入源库必须登记建立台账,对每个放射源(含放射源设备)进行识别,并对放射源种类、放射性活度、存取日期、存放位置、使用单位或部门、存取人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存档。5 .放射源暂存库运行模式源库辐射工作人员负责存取源的登记、开关电源、照明设备、辐射剂量率检测、设备检验、日常巡检、存取放射源等,主要负责放射源在源库内存取过程的安全。在源库外的安全则由用源单位及相关授权源携带人员负责。源库辐射工作人员日常进出源库频次平均为3次/周,大修期间平均为6次/周,一次大修时间最多持续8周,每次进出源库时间约3分钟,年工作时间30周。放射源当天借用须当天归还。放射源暂存库内在存取放射源和日常巡检时才有人员进入活动,平时无人在源库内办公和值班等,除非有特别的授权,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污染源项描述1.放射性源项(I)放射源源强放射源暂存库BEN存放的放射源主要为探伤用密封放射源,核电厂最常用的探伤机大部分为手提式,结合运行电厂经验反馈会有少量的移动式探伤机。手提式探伤机主要采用叱卜和75se放射源,移动式探伤机主要使用60Co放射源。根据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中4.1节的要求,探伤机源容器的屏蔽设计应该使其在装有最大活度的密封放射源且闭锁在安全位置时,满足如下表9-1的规定:表9-1探伤机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探伤机类型距容器外表面不同距离处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mGyh)Ocm5cm100cm手提式探伤机20.50.02移动式探伤机210.05上表中给出的数据为探伤机源容器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Gyh);在空气中,当处于带电粒子平衡情况下时,比释动能率与剂量率的转换系数考虑为Io根据美国ENDF/B-VI1.1核数据库中给出的数据,192Ir>75Se和60Co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类型、半衰期、活度、射线类型、能量、强度、空气吸收剂量率常数见表9-2o表9-2源库拟存放的主要放射源核素特性及源项参数序号核素名称衰变类型/半衰期活度范围射线类型能量/MeV(强度/%)1Co-60-5.27a3.7OE+I2Bq1.17(100%)1.33(100%)1.322Ir-192EC74d3.70E+12Bq-0.670(47%)0.530(43%)0.296(30%)0.308(31%)0.316(83%)0.468(47%)0.604(8%)0.4723Se-75EC3.70E+12Bq0.265(57%)0.204120d0.136(54%)0.121(16%)0.280(19%)0.401(12%)每台探伤机内存放有一枚密封放射源,体积很小,可考虑为点源;点源的剂量率随距离的变化符合反平方律的关系式。从表9-2可知,75se的射线平均能量低于应Ir,且侬Ir的照射量率常数大于75Se,因此在源项计算时,保守考虑放射源暂存库中所有小源柜存放的全部为手提式松卜源探伤机,共64个,所有大源柜及一个不规则源柜和一个备用间存放的全部为移动式6。CO源探伤机,共32个。(2)探伤机表面辐射水平根据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l32-2008),对于本项目使用的移动式或手提式探伤机,设备表面的辐射水平控制值见表9-10192Ir手提式探伤机源容器表面5cm处辐射剂量率不超过5(X)Svh,表面Im处辐射剂量率不超过20SvhO60Co移动式探伤机源容器表面5cm处辐射剂量率不超过1000Svh,表面Im处辐射剂量率不超过50Svho经调研,放射源离探伤机容器外表面的距离约为0.2m。(3)退役放射源源项本项目在施工期所使用的探伤机为承包商所有,放射源退役后由探伤机供货单位回收处置;核电厂运行后自行购买的放射源在退役后由供源厂家上门回收处置。2.非放射性源项(1)废气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储放射源状态),由于空气电离会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2)废液本项目不涉及非放射性废液排放。(3)固体废物本项目不涉及非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置。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项目安全设施1 .辐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将对放射源暂存库进行分区管理,以放射源暂存库(存放间、前室)建筑边界作为控制区边界,源库的屏蔽设计确保其内贮存的放射源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剂量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根据建设单位对源库辐射防护分区的管理要求,在存放区存满放射源时,前室内的辐射剂量率须10Svh,源库外监督区的辐射剂量率须W2.5Svh,监督区范围为源库屏蔽墙外2m范围。控制区边界(源库大门)采用双人双锁和剂量率监测措施,人员进入控制区前,先通风并用巡检仪观察源库内剂量率监测结果,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入。监督区和控制区边界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和门锁,监督区设置围栏,加强入口管理,禁止公众靠近和进入源库。源库分区图见附图4。放射源存放间及前室即控制区内只有在存取放射源和巡检时才有人员活动,其他时间没有人员活动和值班。建设单位对于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及管理措施是合理可行的,可有效加强辐射安全管理,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2 .辐射安全场所屏蔽设计方案源库存放间的主墙体为500mm厚的普通混凝土,房顶为160mm厚的普通混凝土。每个源柜均用20Omm厚的混凝土隔开,源柜门为IOmm厚的钢质门。前室外墙为25Omm厚混凝土。源库存放间与前室通过屏蔽门隔离与连通,A、B、D存放间与前室的通道各有一道30mm厚的不锈钢铁门,C存放间与前室屏蔽铁门厚度为150mm。出于屏蔽和防盗的要求,源库的存放间和前室均不设置窗户。放射源暂存库平面设计图和立面设计图见附图3。3 .辐射安全设施描述及评价(1) 通风系统:放射源存放间A/B/C/D设置日常通风,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换气次数3次小。放射源存放间A/B/C/D排风共用1台屋顶风机,由设置在源存放间与前室之间隔墙上的余压阀自然进风,通过屋顶风机机械排风,气流组织形式为下进风、上排风,可以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2)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设有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照明电源引自子项低压配电箱。应急照明选用自带1.5小时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由正常电源浮充电。(3) 有线广播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用于发出寻人呼叫和应急通知,具有分区呼叫和优先呼叫的功能,且支持火灾事故及其它事故广播和正常广播。在前室设置1只广播端子箱,安装5只5W的筒形扬声器。(4) 声报警系统:声警报系统在电厂事故工况下用于发出声警报信号,使工作人员听到不同的声警报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前室设置1只声警报端子箱,安装1只声光警报器。(5)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与有线电话网配合使用,用于呼叫寻人和发布核应急信息。在源库内设置室内分布系统。无线通信覆盖主要采用网络交换机、宽带接入微基站等进行室内覆盖。(6) 入侵监测及视频监视系统:根据放射源辐射安全管理要求,在核电站建造和安装期间,放射源暂存库内设置了临时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及入侵探测和视频监视系统,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红外摄像机及门磁开关等监视设备,在岗亭进行控制和监视。源库投运后可实现对库内放射源的安全控制和集中管理,防止探伤源的丢失或盗窃,避免意外辐射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员的辐射安全。在核电站运营期间,全厂放射源安防措施需集中到实物保护系统统一管理,为接入实物保护系统并满足实物保护系统及设备的指标和要求,需拆除临时设备,并设置永久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和入侵探测及复核系统,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视频定焦摄像机及门磁开关等监视设备,在全厂保卫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和监视。在源库各存放间内也布设红外摄像头,保证存放间内所有源24小时受监控,且存放间内无监控死角。(7)出入控制系统:核电厂建造期间,放射源暂存库大门上设有独立键盘密码锁,且按“双人原则''进行设置,满足库房双人双锁原则。在核电站运营期间,拆除IH设备,放射源暂存库大门入口设有读卡器和人脸识别装置,出口设置刷卡读卡器,授权按“双人原则”进行设置,满足库房进出双人管控原则。同时,对于前室与各存放间屏蔽门以及存放间内各源柜小门,也均按照双人双锁设置。(8) 火灾报警系统:在源库存在火灾危险的房间和区域设置火灾探测器,连续进行自动监测,一旦发生火灾,探测器立即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以便尽早确认火情,采取相应措施,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灭火设备,减少损失。(9) 辐射剂量率监测仪:放射源暂存库内配有1台便携式剂量率监测仪和5台电子个人剂量计,进出源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