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证指数-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_市场营销策划_重点报告202301201_doc.docx

    • 资源ID:1077551       资源大小:261.8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证指数-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_市场营销策划_重点报告202301201_doc.docx

    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摘要指数增强产品是一种结合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理念的金融创新产品。该类产品在对基准指数有效跟踪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管理来获取高于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指数增强产品的出现拓展了指数基金的纯被动投资逻辑,进一步丰富了超额收益来源。近年来,得益于指数化投资的快速发展,指数增强产品逐步受到市场的青睐。指数增强产品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后,已逐步进入以养老金融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从美国市场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宽基指数是资产管理机构开发收益增强策略的主要标的,相关产品数量占比近50%o近年来,以可变年金和可变寿险账户为主导的养老金融产品需求增长迅速,已成为推动美国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的重要力量。相较境外成熟市场境内指数增强产品起步较晚自2015年以来整体发展较为迅速。随着量化投资方法与指数化投资理念的良好融合,境内指数增强产品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场公募指数增强产品合计232只,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与美国市场类似,境内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仍聚焦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Iooo为代表的核心宽基指数,并逐步向行业主题指数倾斜,形成与境外成熟市场较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近年来,随着收益增强策略的日益拥挤,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整体呈逐步收窄态势。展望未来境内指数增强产品仍具较大发展空间:一是随着指数化投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量化投资策略进一步丰富,指数增强产品相较基准指数的持续超额收益仍具有较高的市场吸引力;二是较为完善的指数体系及增量指数的持续高质量供给,为指数增强产品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夯实基础;三是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有望给指数增强产品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四是股指期货等指数衍生品生态的持续完善,或将进一步推动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指数增强产品的投资理念(一)指数增强产品的投资理念指数增强产品是一种结合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理念的金融创新产品。从量化投资角度来看,该产品属量化基金中的指数型量化产品。在跟踪特定基准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量化选股模型对投资组合进行主动管理,为投资者提供高于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从而实现战胜基准指数的投资目标。在我国量化投资发展初期,指数增强产品依托于投资者对基准指数的认知以及战胜基准指数的投资理念,为市场机构推广量化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相较完全主动量化产品,指数增强产品则更多受到基准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影响,其超额收益可分解为跟踪指数获得的贝塔收益以及通过主动管理获取的阿尔法收益,便于投资者进行不同产品间的横向对比与超额收益评估。从指数化投资角度来看指数增强产品的投资理念表现为“被动投资为主,主动管理为辅”的特点,改变了指数基金纯被动投资的思维,进一步丰富了指数化投资的收益来源。是否拥有持续、稳定战胜基准指数的收益增强策略,成为决定投资者是否认可这一创新产品的核心考量因素。图1指数增强产品的收益构成相较指数基金产品指数增强产品在风险收益、管理费率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产品更多暴露基准指数的Beta风险,并在控制跟踪偏离误差的基础上(以境内市场为例,指数增强产品的跟踪偏离误差普遍控制在8%以内,高于指数基金产品的4%),通过主动管理实现高于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二是指数增强产品的管理费率介于指数基金产品和主动管理产品之间,相较完全主动管理产品有较为明显的低费率优势。(二)指数增强产品的起源根据底层资产差异,全球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可分为股票、固定收益、商品、可转债等多种指数增强产品类型,其中股票和固定收益指数增强产品为最主要的两个品种,占全球指数增强产品份额的近90%o1普通场外指数基金及LoF产品的跟踪偏离误差一般控制在4%以内,指数ETF产品则控制在2%以内。全球范围内最早的股票指数增强产品是美国CrOSSMarkGIoballnVeStment旗下共同基金公司CrOSSMarkStewardFunds在1952年推出的SteWardValuesSmall-MidCpEnhancedlndexFimd。该基金以标普100O全收益指数(S&P1000TotalRetUrnIndeX)作为基准指数,将不低于80%的股票仓位用于跟踪标普IOoO指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成长、分红等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以获取相较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此后,全球范围内的股票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类型日益多元化,由最初的标普1000指数逐步拓展至标普500、标普400等指数,并逐步覆盖相关策略和行业主题指数。2000年,美国资产管理机构T.RowePriCe推出固定收益指数增强产品T.RowePriceQMU.S.BondIndexFundo该产品将不低于80%的基金仓位投资于Bk)OmbergUSAggregateBondIndex中的成份股,并通过定量分析进行主动管理,以获取相较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相较境外成熟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境内市场指数增强产品起步较晚,境内第一只股票指数增强产品,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由华安基金于2002年推出2。此后,同全球发展历程相似,境内市场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仍聚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O等不同市值规模的宽基指数,并逐步延伸至策略和细分主题指数。2018年以来,随着以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主题投资热度快速提升,境内公募基金开始密集布局基于主题指数的增强产品,形成与境外市场较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固定收益指数增强产品方面,境内首只固定收益指数增强产品由长盛基金在2003年发布,跟踪标普中国A股全债指数,为目前境内唯一的公募固定收益指数增强产品。(三)指数增强产品的构建方法与策略收益增强策略的构建本质是一种基于价格发现的超额收益获取过程,即在宏微观基本面信息基础上,通过量化模型挖掘市场中的错误定价信息,并通过高配或低配相关被错误定价的证券来实现盈利。上述量化选股模型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指标也被称为“因子”。根据因子风险来源,可大致分为市场因子、行业因子和风格因子三大类。其中,市场因子一般指市场收益率,或其他与市场收益率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以CAPM为代表的定价模型即为以市场因子为核心的单因子风险定价模型;行业因子一般指行业收益率,或其他与行业收益率相关性较高的因子,旨在刻画从事相同或相似业务的公司受产业景气度影响所带来的风险收益特征;风格因子一般指市场因子和行业因子外,与股票自身风格特征密切相关的因子,如小盘、大盘风格或成长、价值风格等。22006年,该产品更名为华安MSCl中国A股指数增强基金,基准指数相应地从上证180指数切换为MSCI中国A股指数。目前,A股市场公募基金指数增强策略的构建主要依据多因子框架,相应构建过程可大致分为“收益预测-风险预测-组合优化”三步,采用的主要模型包括:(1)收益率模型:模型构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基本面、量价以及另类数据的深入研究,筛选出有效的AlPha因子,并赋予因子相应的评分权重,再根据因子综合评分择股形成一揽子股票投资组合。基本面研究量价研究另类数据研究公司经营数据基本面因子线性因子模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H频、高频市场交易数据量价因子深度学习模型交易者行为 ESG,网络舆情等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个Ia收植率的制检里图2收益率模型构建的核心要素(2)风险模型:模型构建的主要目的是运用风险模型以及各项风险监控指标,对投资组合风险进行测算。在公募指数增强产品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风险控制模型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投资组合偏离度的考察,包括但不限于对投资组合的行业偏离度、风格偏离度以及指数跟踪偏离误差等要素的控制。(3)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组合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立收益和风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最优化问题求解得到最优资产组合配置,以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收益。跟踪偏离误差所代表的风险控制要求,以及行业偏离度和风格偏离度限制条件均会被纳入优化求解模型,以确定指数增强产品最终的资产配置权重。与境内市场公募机构相似境外市场的共同基金也采用多因子框架构建收益增强策略t代表性产品如VoyaFinancial的IndexPlus系列指数增强产品、StewardFunds的Value-FocusedEnhancedindexfund系列等。同时,也有部分境外市场机构会结合自身的资产配置优势灵活运用衍生品构建收益增强策略相关的应用案例包括:PlMCc)运用标普500股指期货合约实现对标普500指数的跟踪,并将合约本金扣除保证金后的剩余资金配置固定收益资产为客户创造相较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GuggenheimInvestment的StylePlus系列指数增强产品采用全收益互换合约实现对基准指数的跟踪,并将剩余资金配置固定收益资产。在实际指数增强策略构建过程中,因境内外市场在量化投资发展成熟度、可用金融工具、投资者结构、融资成本及约束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构建增强策略的思维和方式上仍会有所不同。表1全球指数增强产品的多元化收益增强策略机构简称指数增强产品名称增强策略GuggenheimGuggenheimStylePlus-MidGrowthFund罗素中盘成长指数收益互换分约+固定收益证券PIMCOPIMCOStocksPLUS(三)Fund标普500股指期货多头+固定收益证券VoyaFinancialVoyaIndexPlusPortfolios(LargeCaP/MidCap/SmaIlC叩)股票量化多头(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80%)+固定收益证券StewardFundsStewardValuesEnhancedIndexFund(Small-MidCap/LargeCapZIntemational)股票量化多头(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80%)+固定收益证券注释:增强策略信息来源于各资产管理机构披露的基金年度报告或产品说明书。二、境内外市场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现状受益于指数化投资理念的持续普及,全球指数增强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根据EltOnetaL(2021)3的研究,全球指数增强产品总规模在过去十年间的平均增速为12%,超过共同基金8%的平均水平。(一)境外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以美国市场为例作为最早推出指数增强产品的国家,美国市场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历程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美国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包括可变年金子账户(VariabIeannUitysubaccount,VAsubaccount)、(Variablelifesubaccount,简称VLsubaccount)>保险产品基金(InSUranCePrOdUCtfUnd)、开(Open-EndedFund)>集体投资计划(COlIeCtiVelnVeStmentTrUSt)和ETF等多种产品形式。其中,可变年金子账户、可变寿险子账户属于养老金融产品范畴;ETF和开放式基金两种产品形式可分别对应国内公募基金所发行的指数增强ETF和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也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狭义指数增强产品。养老金融产品通过挂钩指数增强产品提供投资收益,推动美国指数增强产品的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6月底,美国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合计523只,其中,养老金融产品已成为近年来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化的重要应用场景。1952年,第一只指数增强产品发布,但在美国投资界并未引起过多关注。自2000年以来,美国保险市场可变年金和可变寿险产品快速发展,为指数增强产品带来了增量需求。可变年金和可变寿险产品将各自的资金投资账户与指数增强产品挂钩,本质上可视为一种以保险产品形式存在的共同基金产品。该类产品本身并不具有独立Eltonetal.JAreenhancedindexfundsenhanced?”,EuropeanFinancialManagemeni,2021.的投资策略,但其较大程度推动了指数增强产品数量的增加,使得养老金融产品成为推动美国指数增强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Collective Investment Trusts IExchange-Traded Fund Open-End Fund VA Subaccount InsuranceProductFund VLSubaccount数据来源:BlOomberg等。图3美国指数增强产品类型指数增强ETF和开放式共同基金产品,在产品数量方面远低于依托养老金融产品形式存在的指数增强产品其中开放式共同基金多以场外基金为主。截至2023年6月底,狭义指数增强产品合计有55只,包含场外交易的开放式基金49只和场内交易的ETF产品6只,后者数量显著较低。美国市场第一只增强ETF于1992年成立,但此后在产品数量方面并未取得长足发展,每年新成立的指数增强产品主要以场外基金为主。相较主动管理ETF,美国市场对指数增强基金的偏离度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叠加较强的市场有效性,普通投资者持有指数增强基金与购买相应指数ETF的投资回报差异或不够显著。整体来看,美国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尚未发展成一个大的基金分类。 Open-End Ful Exchange-Traded Fund新成立的场外开放式基金数母 而成立的场内ETF数显数据来源:Bloomberg等。图4美国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趋势及类型分布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聚焦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宽基指数,近年来相关收益增强策略竞争日趋激烈。从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来看,基于标普500指数开发的指数增强产品数量最多,占比高达50%,其余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则分散在MSCIEAFE(欧洲、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罗素2000、标普IoOo等宽基指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增强策略竞争日趋白热化,标普500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中枢近年来呈逐年递减态势。1.50%1.40%1.30%i.20%1.10%1.00%0.90%0.80%0.70%0.60% S&P5TRUSD MSCiEAFENRUSD BloombergUSAgglkndTRUSD Russell100OVaIueTRIM) Russcil20TRUSD S&P100OTR S&PMidCap400TR BlmbcrgUSTreasuryUSpTRIn CreditSuismtMgdHihircsLiquidTRUSD ln3xGlobalWomen'sI“八RIsD MSCIEAFE100%HedgedNRLlSD数据来源:BI(X)mberg等。图5美国指数增强产品的基准指数类型及超额收益变化趋势增强ETF产品上市以来规模呈逐步增长趋势。自1992年第一只指数增强ETF成立以来,增强ETF产品的数量增长远低于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产品,但产品规模相较发行初期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JPMorgan International Rsrch Enh Eq ETF数据来源:BlOomberg等。 2021 2O22 «2023图6美国增强型ETF成立以来的规模变化趋势(二)境内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现状当前在境内市场指数增强产品的格局中,公募和私募机构所发行的指数增强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公募机构产品在产品净值、基金份额等方面均有较为明确的信息披露,本文主要探讨境内市场公募基金发行的指数增强产品的相关特征。境内市场指数增强产品以场外基金为主,增强ETF规模及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场公募指数增强产品合计232只,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其中,指数增强ETF共19只,合计规模超过80亿元;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产品213只,合计规模超过1700亿元4。相较指数增强ETF产品,场外指数增强产品无论在数量或是规模占比方面,均显著更高。此外,指数增强ETF产品对交易流动性有较高的要求,产品规模的持续提升与公募基金的产品运营能力及资源投入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相较而言,场外指数增强基金则更加注重超额收益的获取,对流动性的要求较为宽松,相关运营成本亦较低,这也使得场外指数增强基金成为市场机构发行指数增强产品的优先选择。4场外指数基金包含A、C份额的仅计算A份额。50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图7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与指数ETF发展趋势近年来,境内市场指数增强ETF发展遇冷,产品自上市以来规模持续下降,而场外指数增强产品规模则稳中有升。以ETF形式实现指数增强产品的场内交易是近年来指数增强产品的重要创新,旨在将指数增强策略的超额收益与ETF产品的流动性优势相结合,以吸引更多投资者。2021年11月,首批5只指数增强ETF陆续上市,但从规模变化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6月底,5只ETF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此外,2022年发行的8只指数增强ETF同样面临规模缩水的情形,除华泰柏瑞的中证100o指数增强产品外,其余产品规模均相较首发规模有所下降,部分产品资产规模缩水甚至超过80%o相较而言,场外指数增强产品规模发展整体较为平稳。相较指数增强ETF,场外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历史更长,产品运作方式也更为成熟。统计不同产品自成立日以来至2023年6月底的基金规模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近45%的场外指数增强产品实现规模正增长。20864208642 Om.oo.oo.oo.oo,oo.()o.()o.(x).(xl.()o首发规模2023首发规模2O22«2023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图8国内首批上市和第二批上市的指数增强ETF产品规模变化情况公募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布局日趋多元化增强策略竞争日益激烈。与美国市场相似,境内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同样聚焦以沪深300、中证500为代表的核心宽基指数。一方面,投资者对宽基指数及指数产品认知度更高;另一方面,相较细分行业主题指数,宽基指数在选股宽度和广度方面更具优势。随着指数增强产品的快速发展,宽基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中枢亦呈逐步下降趋势。自2020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o指数增强产品的平均年化超额收益中枢逐年递减,超额收益获取难度逐渐增加,这或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市场有效性逐渐提高,阿尔法收益或逐步递减;二是指数增强产品对持仓个股的权重设有较为严格的上限(原则上不超过10%5),间接限制了收益增强策略的发挥空间。20.00%沪深300中证500 中证KK)O18.00%16.00%14.00%12.00%10.%8.00%6.00%4.00%2.00%0.00%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图9不同类型基准指数的分布情况&宽基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平均水平变化趋势细分行业主题指数增强产品快速发展增强策略的超额收益亦整体呈逐步收窄特征。近年来,受益于主题投资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主题指数的增强产品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均呈上升态势。从发展趋势来看,2021年发行的细分行业主题指数增强产品数量达到历史高点,基准指数覆盖有色金属、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消费龙头、云计算与大数据、医药、光伏产业、芯片产业、食品饮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主题。止匕外,近两年细分行业主题指数增强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增强策略的持续拥挤,相关产品超额收益中枢亦呈逐年下降趋势。S根据公募基金的“双十规则”,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公计持有家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的10%o20.00%15.%10.%5.00%0(X)%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沪深300中证 IooO中证 500 行业主题策略指数图10主题指数增强产品数量规模及超额收益变化趋势指数增强产品的持有人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指数增强产品在保持与基准指数相近风险收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管理方式获取超额收益,对个人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近些年指增产品的持有人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占比显著较高,整体趋势亦较为平稳。90.00%80.00%70.%60.00%50.00%40.00%30.00%20.%10.00%0.00%2019202020212022机构投资占比:宽基指增个人投资者占比:宽基指增9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9202020212022T-机构投资占比:行业主题指增T一个人投资者占比:行业主题指增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图Il宽基及行业主题指数增强产品的持有人结构特征从长期资金配置型需求角度来看宽基及红利类指数增强产品近些年呈资金净流入态势。从近三年资金流入情况来看,资金净流入排名前3的产品均为宽基指数增强产品。与此同时,受境外市场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权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具备低风险特征的债券指数增强产品及具有较强防御属性的红利指数增强产品愈加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表2资金净流入指数增强产品概览序号2022202120201沪深300指数(88.48亿)中证500指数(228.29亿)沪深300指数(99.62亿)2中证Iooo指数(49.05亿)沪深300指数(114.19亿)上证50指数(69.78亿)3中证500指数(23.54亿)中证IoOo指数(22.03亿)中证小盘500指数(41.08亿)4标普中国A股全债指数(10.54亿)中证800指数(17.35亿)中证大农业指数(7.04亿)5中证红利指数(5.18亿)中证红利指数(13.51亿)创业板指数(5.82亿)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指数增强产品规模扩张或制约业绩表现,财富配置需关注”规模业绩”倒U型效应。现有学术研究表明,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之间存在倒U型效应,这一现象在指数增强产品中同样存在。以宽基指数增强产品为例,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的“规模业绩倒U型效应在2018-2021年中较为显著。规模最大的指数增强产品所获取的平均超额收益,低于规模次之的指数增强产品,且这一现象在2018-2021年期间持续存在;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的倒U型效应则主要集中于2018-2020年。大偏大中偏小小大偏大中偏小小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图12沪深300(左)和中证500(右)指数增强产品的倒U型效应、指数增强产品未来发展展望结合指数增强产品的境外市场发展经验和境内市场发展现状,对境内指数增强产品的未来发展展望如下:一是随着指数化投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相较基准指数能带来持续超额收益的指数增强产品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市场对指数及指数化产品认知度显著提升,指数化投资规模亦随之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6月底,境内共有1947只指数基金产品6,合计规模为2.38万亿,较2021年底的数量和规模分别增加25.89%和12.92%,指数化投资发展进入快车道。现阶段,相较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境内市场有效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阿尔法收益尚可且获取难度相对较低,为相较基准指数具有持续超额收益的指数增强产品提供良好发展机遇。二是较为完善的指数体系及增量指数的持续高质量供给为指数增强产品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夯实基础。以中证指数公司为例,截至2023年6月底,中证指数公司共管理指数超6000条,主指数超2200条,覆盖股票、债券、商品、基金等多个资产类别,为指数增强产品提供差异化跟踪标的。经前文统计,目前境内指数增强产品跟踪的基准指数仍集中在以沪深300、中证500为代表的核心宽基指数,并逐步向细分行业主题指数延伸。自今年8月中证2000指数发布以来,己有几十家资产管理机构上报中证2000指数增强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一定程度体现出市场投资者对宽基指数增强产品的青睐。展望未来,随着特色宽基、行业及主题指数的持续高质量供给,境内指数增强产品的类型将日趋多样化,可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投资工具。三是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有望给指数增强产品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从境外市场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养老金融产品是推动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挂钩指数增强产品获取超额收益,为指数增强产品带来较为持续的增量需求。境内市场方面,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开展和进一步落实,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较为可观的增量长期资金。根据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将先行纳入养老目标基金,未来进一步扩充产品范围,且产品风格更加聚焦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长期业绩良好、运作合规稳健等特征,与指数化投资理念高度契合。经统计,境内FOF产品整体对宽基指数配置尚不6.产品类型包括ETF.联接基金、LOF、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底层资产为股票和债券。其中ETF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产品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季度末,卜同。高,占权益仓位约11%,其中养老FoF持有比例相对较高,占权益仓位约20%,且近期呈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聚焦宽基指数的指数增强产品在整体符合宽基指数风险收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纳入量化投资理念获取一定超额收益,未来或受到养老FoF产品的青睐。四是股指期货等指数衍生品生态的持续完善,或将进一步推动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从境外市场发展经验来看,股指期货是实现收益增强策略构建的重要衍生金融工具,部分境外资产管理机构通过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实现对基准指数的跟踪,并将扣除期货保证金之外的资金配置于固定收益证券,以获取相较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境内市场方面,受限于持有买入的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在基金资产净值中的占比限制7,当前国内公募基金指数增强产品对股指期货的应用较为有限,主要是为了实现多头套期保值功能以及赚取由股指期货升贴水带来的超额收益。展望未来,随着股指期货等指数衍生品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如更多宽基、行业及主题指数等股指期货衍生产品的推出,以及相关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指数增强产品的发展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7持有的买入股指期货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注意事项

    本文(中证指数-指数增强产品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_市场营销策划_重点报告202301201_doc.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